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跃升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09-03 00:38
大规模跃升 - 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 风光年均新增装机由"十三五"的千万千瓦级跃升至亿千瓦级 2023年新增装机2.9亿千瓦 2024年新增装机3.5亿千瓦 2025年1-7月新增装机近2.8亿千瓦 截至2025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近60% 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46% 已超过火电装机 接近2024年底美国和欧盟风光总装机的2倍 [4] - 基地化开发实现历史性跨越 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推动海上风电基地集群开发建设 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 大基地单体规模从百万千瓦级跃升至千万千瓦级 降低单位千瓦建设成本 提高新能源竞争力 [5] - 分布式装机实现历史性跨越 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4.97亿千瓦 是2020年底的6倍多 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比重45% 中东南部地区新增光伏装机中分布式光伏约占70% [5] 高比例跃升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比重大幅提升 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量3.47万亿千瓦时 其中风电光伏电量1.83万亿千瓦时 增长至2020年的2.5倍 相当于全年第三产业用电量 远超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2025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 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接近25% 比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都多 [8][9] - 新能源由补充角色转变为发展核心 电力系统关键环节围绕新能源发展升级 西电东送电量从煤电主导转向绿色电力主导 以新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促进终端更高比例应用清洁能源 [9] - 非化石能源占比显著提高 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和效率全面提升 助力全国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024年的19.7% 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 [9] 高质量跃升 - 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 全面掌握10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核心技术 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 风电叶片最大长度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均为世界之最 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占全球市场70%以上 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技术创新驱动成本持续下降 建立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约60%和80% [12] - 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光伏+"产业 风光制氢 绿电直连等新模式持续发展 零碳工业园区 零碳景区以及低碳乡村等新业态加速发展 新能源应用场景和模式更加多元化 [12] 市场化发展 - 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体系 开展风电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 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等 推动整县光伏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实施 出台新能源消纳工作指导意见 制定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指导意见 2025年能源法正式施行 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加快修订 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14][15] - 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价值逐步显现 推动绿证全覆盖 完善绿证核发交易规则 加强绿证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 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向重点用能行业分解 绿证绿电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绿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 2025年上半年核发可交易绿证9.58亿个 同比增长1.49倍 交易绿证3.48亿个 同比增长1.18倍 [16] - 创新监管方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构建涵盖项目审批开发建设市场交易能源节约消纳利用等全过程监管机制 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监管效能 确保数据透明可信可溯源 [16]
系统性破解碳市场发展关键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1:51
碳市场制度建设 - 形成"强制+自愿""政府+市场""国内+国际"立体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 [1] - 明确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的定位、发展目标及相互关系 [2] - 通过优化配额管理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 包括总量控制、有偿分配和配额储备等手段 [5] 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市场 累计成交量6.94亿吨 累计成交额477.16亿元 [2]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50.16万吨 累计成交额2.1亿元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及四氟化碳、六氟化二碳温室气体 [3] 市场机制完善 - 引入金融机构、非履约主体及自然人等多元交易主体 [3] - 支持金融机构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 [3] - 采用拍卖、定价发售等市场化定价机制反哺低碳项目开发 [5] 数据质量监管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 [4] - 完善全链条技术规范和标准 提升监测、报告和核查(MRV)能力 [4] - 建设数智化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审定核查机构退出机制 [4] 产业发展机遇 - 可再生能源和工业节能降碳领域迎来新发展机遇 [5] - 新型电力系统和氢氨醇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获得发展契机 [5] - 碳清除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碳管理和碳金融服务领域存在市场机会 [5]
王宏志会见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部长,就油气、可再生能源、电力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9-02 13:22
9月1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京会见来访的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部长叶尔兰·阿肯热诺夫,双方就油 气、可再生能源、电力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王宏志表示,中哈是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共谋发展的好伙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两国元首就 巩固中哈能源合作基石等达成重要共识,国家能源局愿与哈能源部积极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加 强沟通对接,支持企业务实开展合作,推动中哈能源合作展现新发展、新突破、新气象。 叶尔兰·阿肯热诺夫对哈中能源合作发展予以高度评价,欢迎中方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哈能源项目,希望 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油气、新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合作。 ...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部长
国家能源局· 2025-09-02 13:01
中哈能源合作高层会谈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部长叶尔兰·阿肯热诺夫在京会面 双方就油气 可再生能源 电力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2] - 王宏志强调中哈是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和共谋发展的好伙伴 愿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达成的能源合作共识[2] - 叶尔兰·阿肯热诺夫高度评价哈中能源合作 欢迎中方能源企业参与哈能源项目 希望深化油气 新能源 电力等领域合作[2] 会谈参与部门 -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出席会见 油气司 新能源司 国际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谈[3] 信息发布平台 - 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是政务信息公开 行业动态发布和公众服务的重要平台[4][5]
中亚国家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
环球网· 2025-09-02 08:12
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 - 中亚地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潜力巨大 哈萨克斯坦风力发电潜能高达每年9200亿千瓦时 土库曼斯坦陆地风能潜力全球排名第三十位[2] - 乌兹别克斯坦年平均晴天数超过300天 每年接收太阳能总量相当于510亿吨石油当量 塔吉克斯坦水力发电潜力5270亿千瓦时/年位居世界第八[2] - 吉尔吉斯斯坦水电资源丰富 已建成80多座水电站供应全国94%电力 哈萨克斯坦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014年2734兆瓦增至2023年5663兆瓦[2] 当前开发状况 - 中亚地区太阳能和风能平均装机容量占可开发量比例不足5% 乌兹别克斯坦光伏发电占比不到2% 塔吉克斯坦水电开发利用率仅4%[3] - 哈萨克斯坦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6.43% 较2020年3%明显提升 塔吉克斯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5763兆瓦[2][4] -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可再生能源需求将增长30%以上 有望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榜样[3] 国家政策支持 - 哈萨克斯坦制定《2050年前低碳发展愿景》 计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增至15% 2050年增至50%[4] - 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绿色经济过渡战略 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增至25%以上 对可再生能源电站10年内免征财产税与土地税[5][6] - 塔吉克斯坦推出《2023–2027年可再生能源计划》 吸引外资约16亿索莫尼 土库曼斯坦制定2030年前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战略[5] 投资需求与机遇 - 中亚地区能源投资需求约4000亿美元 当前投资水平仅为总需求的1/4左右 存在较大缺口[6] - 哈萨克斯坦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财政补贴覆盖建设设备采购技术研发环节 乌兹别克斯坦注重吸引私营经济参与加快低碳技术推广[6] - 乌兹别克斯坦泽拉夫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5217兆瓦 可为50万个家庭供电 年减少1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 中资企业参与 - 深圳能源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签署300兆瓦风电场和300兆瓦太阳能电站协议 中国能建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吉瓦光伏项目[7] - 中国能建乌兹别克斯坦光伏项目一期400兆瓦于2023年底并网发电 被乌兹别克斯坦总理称为中合作典范[7] - 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设立鲁班工坊 提供新能源技术培训 增加新能源相关课程满足当地人才需求[8]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在北京举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07:02
能源合作平台建设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在北京正式揭牌 [1] - 国家能源局将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能源领域务实交流合作 [1] 项目投资规模 - 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超160个 [1] - 油气等领域项目超60个 [1] - 项目总金额约3800亿元人民币 [1] 合作领域拓展 - 能源合作被定义为区域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下一步将重点拓展清洁能源合作新空间 [1] - 合作涵盖电力、可再生能源及油气等多个能源细分领域 [1] 区域发展影响 - 能源项目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1] - 平台将提升区域能源治理能力 [1] - 致力于打造安全、绿色、共享的发展平台 [1]
特斯拉“宏图计划4”:AI、人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的未来蓝图
金十数据· 2025-09-02 06:58
核心观点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部分 提出通过电动汽车 能源产品和人形机器人等技术推动全球向可持续丰裕社会转型 [2] - 公司强调创新和自主技术的重要性 致力于通过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推动经济增长和人类繁荣 [2] - 计划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无限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 指导原则 - 增长是无限的一个领域的增长不需要以另一个领域的衰退为代价 资源短缺可通过技术进步 创新和新理念解决 [8][9] - 创新消除约束 特斯拉通过持续创新克服电池研发技术瓶颈 建立依靠可再生资源驱动的产业 [10] -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产品和服务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推动人类前进 每代产品都比前代更高效可持续 [11] - 自主性必须惠及全人类 开发和应用自主技术应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为依据 让日常生活更美好安全 [12] - 更大可及性推动更大增长 制造先进且可规模化负担的产品是构建繁荣社会的必然要求 提升每个人生活质量 [13] 技术产品规划 - 太阳能发电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提升清洁电力在社区的可用性与可靠性 且更加经济可持续 [11] - 自动驾驶汽车有望显著改善交通可负担性 可获得性和安全性 同时减少污染 [11] - 人形机器人Optimus改变人们对劳动认知 提高劳动可获得性与能力 可完成单调或危险工作 [11] - 公司打造从交通到能源生产 储能再到机器人的全方位整合可持续产品生态系统 [16] 实施路径与挑战 - 公司自2006年以来通过宏图计划阐述使命和产品路线图 但2016年宏图计划2尚未完成 2023年宏图计划3中扩大规模目标未能实现 [3] - 电动汽车销量自202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滑 [3] - 有批评认为最新计划充满乌托邦式空洞承诺 缺乏实际行动步骤和明确产品路线图 [3] - 机器人演示被指依赖人工远程控制 实际演示中仅工作数小时后便处于离线状态 [3] - 实现目标需要不懈且精细执行 需克服许多不可避免的障碍和挫折 [15] 发展愿景 - 公司正处于前所未有增长的革命性阶段边缘 将通过规模化重新定义劳动 出行与能源的根本构成要素 [17] - 最终目标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 真正丰裕的未来 让全人类受益 [15][17]
央视新闻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在北京举办
国家能源局· 2025-09-02 03:14
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揭牌 - 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平台于9月2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2] 能源合作项目规模与领域 - 自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及投产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项目超160个,油气等领域项目超60个 [4] - 项目总金额达约3800亿元人民币,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4] 未来合作方向与重点 -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能源领域务实交流合作 [4] - 重点拓展清洁能源合作新空间,提升区域能源治理能力,打造安全、绿色、共享发展平台 [4]
《环球ESG观察》(第五期):体系创新锚定零碳未来 能源革命重塑全球格局
环球时报· 2025-09-02 01:09
国内政策与绿色转型 - 中国构建全球最系统碳减排政策体系 5年出台40余项顶层设计文件 包括2个顶层设计文件和12个分领域实施方案[1][2] - 煤炭消费比重从2020年56.8%降至2024年53.2%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5.9%提升至19.8%[2] - 培育6400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 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1][3]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成本过去10年分别下降超60%和80%[2] 能源基础设施突破 - 7月全社会用电量首破万亿千瓦时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近四分之一[1][6] - 中国能建在湖南建成世界最强18兆帕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攻克绿电消纳难题[1][7] - 技术可存储午间富余风电光伏电能 平抑新能源波动性 被誉为储能领域"科技珠峰"[7][8] 绿色金融创新 - 外汇局在16省市启动绿色外债试点 允许专项用于绿色项目的跨境融资减少占用风险加权余额[1][8] - 政策提升跨境融资规模上限 银行直接办理外债登记 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中国绿色低碳领域聚集[8][9] 国际政策动态 - 特朗普宣称不再批准风电光伏项目 指责可再生能源为"世纪骗局" 取消清洁能源税收优惠[1][10] -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政策可能导致未来10年约300吉瓦风光项目消失 威胁4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10][11] - 全球塑料条约谈判因红线分歧搁浅 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 多边环境治理面临挑战[1][12][14] 企业ESG实践 - 恒生电子MSCI ESG评级升至AA级 为国内软件业最高 在隐私安全/清洁技术/人力资本议题全球领先[1][21] - 北汽集团启动"和田绿洲"治沙行动 每售出1辆自主品牌车捐赠9.9元 助力和田生态环境改善[1][25] - 古越龙山获Wind ESG评级BBB级 居黄酒行业第一 入选A股酒业ESG排行榜TOP20[24] - 神州控股获Sedex供应链ESG卓越奖和技术创新奖提名 跻身全球可持续供应链领先阵营[22]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0:39
研讨会背景与目标 -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大选项 旨在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注入新动能 [1] - 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新引擎研讨会于8月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三家机构联合主办 [1] - 会议汇聚中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等国家40余位政府官员 专家学者 企业及媒体代表 [1] 蓝色经济合作领域 - 蓝色经济涵盖海洋旅游共同市场 海洋渔业共同市场 可再生能源资源共同市场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 [2] - 合作重点包括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产业一体化 加强智慧港口和绿色航运合作推动互联互通 [1] -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平台作用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旅游文化经济圈 [1] 基础设施与制度构建 - 需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2] -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2] - 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先导构建合作治理规则体系 [2] 投资与实施路径 - 实施蓝色经济蓝图需在可持续高价值海洋领域进行大量合理配置的投资 [2] - 需要推进政策与技术创新以及包容韧性合作治理和能力建设 [2] - 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契合中国-东盟共同优先事项包括经济增长 安全与可持续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