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每日投资策略-20250912
招银国际· 2025-09-12 05:43
全球股市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6,086点,单日下跌0.43%,年内累计上涨30.04%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889点,单日下跌0.24%,年内累计上涨31.80% [1] - 上证综指收报3,875点,单日上涨1.65%,年内累计上涨15.62% [1] -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收报22,043点,单日上涨0.72%,年内累计上涨14.15% [1] - 日本日经225指数收报44,373点,单日上涨1.22%,年内累计上涨11.22% [1] 港股板块分化 - 恒生公用事业分类指数单日上涨0.53%,年内累计涨幅仅2.62% [2] - 恒生地产分类指数单日下跌0.66%,年内累计上涨27.33% [2] - 恒生金融分类指数单日下跌0.25%,年内累计上涨30.38% [2] 中国市场板块动向 - 医疗保健、能源与可选消费板块领跌港股市场 [3] - 半导体、稀有金属和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亮眼 [3]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89.89亿港币 [3] - A股市场通信、电子与计算机板块涨幅居前 [3] 央行政策动向 - 日本央行考虑减持股票ETF与REITs资产,当前持有量占日股市值5%-7% [3] - 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将2027年通胀预测下调至1.9%,核心通胀预测降至1.8% [3] - 瑞士拟在美国设立黄金冶炼及制药工厂以换取关税减免 [3] 美国经济数据 - 8月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2.9%,核心CPI环比增0.3%,同比增3.1% [3] - 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至26.3万人,创近4年新高 [3] - 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75基点,预测9月与12月各降息25基点 [3] 大宗商品与汇率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美元指数转跌 [3] -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纪录,超越45年前通胀调整后峰值 [3] - IEA上调全球石油供应预期,油价止涨 [3] 重点公司分析 - 吉利汽车(175 HK)目标价25港元,较现价18.76港元有33%上行空间,预测市盈率10.7倍 [4] - 零跑汽车(9863 HK)目标价80港元,较现价62.8港元有27%上行空间 [4] - 瑞幸咖啡(LKNCY US)目标价44.95美元,较现价37.7美元有19%上行空间 [4] - 珀莱雅(603605 CH)目标价129.83元,较现价82.29元有58%上行空间 [4] - 北方华创(002371 CH)目标价460元,较现价377.44元有22%上行空间 [4] - 贝克微(2149 HK)目标价93港元,较现价52.9港元有76%上行空间 [4] 行业配置偏好 - 装备制造行业看好中联重科(目标价7.4港元)和三一国际(目标价8.9港元) [4] - 半导体行业重点推荐豪威集团(目标价173元)和地平线机器人(目标价12.3港元) [4] - 互联网行业推荐腾讯(目标价705港元)和阿里巴巴(目标价158.8美元) [4]
华北15强城市GDP洗牌:唐山第3,邯郸反超太原,吕梁增速近20%!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33
区域经济总量与增长 - 2025上半年华北15强城市GDP总量突破7.8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吕梁GDP增速达19.8% 鄂尔多斯增速18.2% 包头增速15.6% [2][3][13] - 北京GDP总量1.98万亿元 天津1.14万亿元 唐山4208亿元 邯郸3126亿元 太原3103亿元 [2][3][16] 城市经济格局分层 - 第一梯队为北京和天津组成的万亿级城市 [3] - 第二梯队为唐山 石家庄(3682亿元)等5座3000-5000亿级城市 [3] - 第三梯队为8座2000-3000亿级城市 [3] - 7座城市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4座城市增速低于4% [3] 唐山产业升级与港口经济 - 首钢京唐公司高端汽车板生产线达每分钟12吨 供应北京奔驰和天津长城 [4] - 河钢乐亭氢冶金项目实现每吨钢二氧化碳减排50% 带动钢铁产业利润增长22% [4] - 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 40万吨级矿石码头船舶接卸量同比增长30% [4] - 承接京津转移项目超200个 北京巴威装备制造基地年产高端锅炉突破千台 [6] - 中车唐车公司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产能提升至每年150标准组 [6] 邯郸制造业与物流协同发展 - 长城汽车蜂巢发动机项目每90秒下线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 [9] - 邯郸钢铁集团高端冷轧产品附加值提升40% 带动制造业税收增长18% [9] - 邯黄铁路年运力提升至5000万吨 邯郸机场物流成本下降15% [11] 吕梁能源转型与新兴产业 - 美锦能源公司每小时生产2000立方米氢能 供应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 [13] - 东义集团镁铝合金新材料应用于C919大飞机制造 [1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7% [13] - 孝义市千万吨级焦化产业园实现废水零排放 煤焦油深加工延伸至碳纤维材料 [15] - 柳林县煤矿智能化改造提升采煤效率30% [15] 区域竞争态势 - 邯郸GDP反超太原23亿元 [2][12] - 石家庄与保定GDP差距不足百亿元 [3] - 鄂尔多斯GDP增速19.2% 包头增速15.6% [16] - 太原GDP增速为-3.88% 长治增速-2.7% [18]
西部唯一沿海省份,不愿放过出海生意
36氪· 2025-09-12 02:11
中国-东盟贸易关系 - 中国连续16年稳居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 - 2025年1-7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5970亿美元 同比增长8.2% 占中国外贸总值16.7%[1] -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推动合作进入"3.0时代"[1] 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 - 2004-2024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额从82.9亿元增长至3978.2亿元 增长约48倍[6] - 2025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2060.8亿元 占全区进出口总额53.2%[6] - 越南稳居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 进口以大宗商品为重[6] 广西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广西GDP达2.86万亿元 排名全国第19位[6] - 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5885亿元 同比增长21% 西部和边境省份第一[6] - 机械装备产值突破2000亿元 材料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销77.7万辆[10] 地理条件制约 - 西江航运量仅次于长江但向东流入广东 北部湾港口与内陆缺乏直接水路连通[2][8] - 货物经北部湾出海需陆运转运 运输成本高于直接经珠三角出海[8] - 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货物多选择经西江东下至珠三角港口出海[8] 产业结构挑战 - 广西与东盟产业存在重叠 都以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为主[9] - 部分优势产业大而不强 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稀缺[10] - 珠三角电子产业和装备制造发达 更容易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筹码[9] 基础设施突破 - 平陆运河2026年底主体建成 将缩短出海航程560公里 年节约物流成本52亿元[12] - 建成连接东盟、通达港澳、辐射云贵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2] - 粤桂间已建成4条铁路8条公路 在建2条铁路5条公路 开通13条航空航线[12] 产业协同发展 -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 强化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条[12] - 贺州市2021-2025年上半年新签约大湾区项目占比52.43%[13] - 培育高端碳酸钙新材料循环产业链 承接大湾区黄金珠宝等产业[13] 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东盟数字经济商品交易总额预计2630亿美元 同比增长15%[13] - 广西提出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目标[14] - 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推动与北京技术合作[14]
二十项措施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路
辽宁日报· 2025-09-12 01:21
货币信贷支持 - 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 发挥再贷款低息优势[3] -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增设支农支小"科创贷" 扩大"科票通"规模[3] - 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业部门 推动专营化发展[3] - 搭建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综合服务平台 发布白名单推动数据驱动转型[3] - 健全科技信贷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建立与成长挂钩的绩效激励机制[3] 资本市场服务 - 建立后备企业库分层分类培育辅导 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融资[3] - 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新设瞪羚独角兽专板优化服务[3] - 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宣传 建立发行主体储备库[3] -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发行债券 加快落实债券市场科技板[3] 创业投资引导 - 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4]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创投基金 产业基金 并购基金[4] - 推动设立开发区联合发展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4] - 强化对装备制造 新材料 精细化工 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项目股权投资支持[4] - 提供灵活包容制度环境 建立健全基金绩效管理和容错机制[4] 科技保险创新 - 在重大科研设备 首台套装备等重点领域探索组建共保体模式[4] - 整合行业资源分摊高额风险 为特定领域提供稳定保险保障[4] - 引导保险机构开发覆盖研发生产市场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新型保险产品[4] - 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4] 政府增信支持 - 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共享机制 推动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5] - 国担基金及省财政给予风险补偿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 - 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增信[5] -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5] - 覆盖科技类贷款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5] 区域创新试点 - 鼓励各地和金融机构探索特色模式 建立金融政策试点揭榜挂帅机制[5] - 开展风险补偿增信 拨投结合等政策试点[5] - 在沈阳浑南科技城 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等重点区域深化产品服务创新[5] - 支持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 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5] - 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盘活资产带动权益投资[5] 协同保障机制 - 建立科技金融统筹协调机制 定期会商解决堵点卡点问题[6] - 依托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平台与金科征信 创投辽宁等数据平台整合[6] - 加速接入知识产权 研发投入等多维数据完善积分评价模型[6] - 推动平台与主要合作银行信贷系统实现数据接口对接[6] - 实现积分信息在授信审批中的高效应用[6]
作价6.75亿元 五洋自控再度谋易主
北京商报· 2025-09-11 16:32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侯友夫和蔡敏拟向高梧卓越协议转让15%公司股份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高梧卓越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姚小春 [1][3] - 交易总价款为6.75亿元 转让价格约为每股4.03元 截至公告日原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19.74%股份 [3] - 高梧卓越成立于2024年8月9日 其有限合伙人中泰工业认缴出资5.5亿元 已收到中泰工业转入投资款3.375亿元 并取得银行并购贷款意向函 融资比例不超过交易对价的60% [3][4] 新实际控制人背景 - 姚小春为高梧卓越实际控制人 同时是中泰工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中泰工业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汽车冲压模具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姚小春1975年出生 2005年创立中泰工业 现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4] 历史控制权变更 - 今年1月公司曾宣告易主失败 原因为侯友夫、蔡敏与蔡继东及上海赫宏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未完成股份转让手续 双方于1月16日签署终止协议 [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分别为14.58亿元、13.62亿元和10.1亿元 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8722.14万元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亏损1.19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1.56% 归属净利润2309.72万元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451.75万元 [5] - 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账上商誉约为3.63亿元 [5] 业务概况 - 公司2015年登陆A股市场 依托装备制造优势 围绕"智慧矿山"和"智慧城市"两大核心开展业务 [5] - 制造业务包括散物料搬运核心装置、机械式停车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等 投资运营业务包括城市停车资源获取及停车场运营管理 [5] 市场表现 - 9月11日公司股价收跌5.71% 报收4.29元/股 总市值47.89亿元 当日成交金额约7.59亿元 [6]
斥资6.75亿元!姚小春欲拿下五洋自控,新主背后系中泰工业
北京商报· 2025-09-11 12:08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侯友夫、蔡敏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高梧卓越转让15%公司股份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高梧卓越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姚小春 [1][4] - 本次股份转让总价款为6.75亿元 转让价格约为每股4.03元 截至公告日原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公司19.74%股份 [4] - 高梧卓越成立于2024年8月9日 无实质经营活动 其有限合伙人中泰工业认缴出资5.5亿元 已收到投资款3.375亿元 并取得不超过交易对价60%的并购贷款意向函 [4] 新实际控制人背景 - 高梧卓越实际控制人姚小春同时是中泰工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中泰工业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汽车冲压模具研发、生产和销售 [5] - 姚小春1975年出生 2005年创立中泰工业 现任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5] 历史控制权变更 - 今年1月公司曾筹划控制权变更 但因未完成股份转让手续而终止 原实际控制人与受让方于1月16日签署终止协议 [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滑 分别为14.58亿元、13.62亿元、10.1亿元 归属净利润从5437.97万元降至4100.19万元 2024年亏损8722.14万元 [6] - 扣非净利润表现更差 2024年亏损1.19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1.56% 归属净利润2309.72万元 扣非净利润451.75万元 [6][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公司账上商誉为3.63亿元 [7] 市场表现 - 9月11日公司股价收跌5.71% 报收4.29元/股 总市值47.89亿元 当日成交金额7.59亿元 [7] 公司业务 - 公司2015年登陆A股市场 依托装备制造优势 围绕"智慧矿山"和"智慧城市"两大核心开展业务 [6] - 制造业务包括散物料搬运核心装置、机械式停车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等 投资运营业务包括城市停车资源获取及停车场运营管理 [6]
长荣股份:降本增效成效凸显 利润得以进一步释放
全景网· 2025-09-11 11:2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回暖推动公司业绩强劲增长 [1]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67% [1]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9.36% [1] 成本控制措施 - 通过设计优化精简物料 [1] - 拓展供应商渠道压降物料采购价格 [1] - 系统计算优化采购批次以利用批量采购价格优势 [1] 运营效率提升 - 优化精益生产车间工艺路线 [1] - 提高加工和装配效率 [1] - 提升人员单位产出 [1] 财务表现 - 装备制造及系统解决方案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95% [1] - 装备制造及系统解决方案毛利率同比增加1.95个百分点 [1] - 降本增效措施促使利润进一步释放 [1]
中冶宝钢三款“新能源”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成功发车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0:49
(原标题:中冶宝钢三款"新能源"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成功发车) 9月11日,中冶宝钢三款"新能源"电驱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成功发车,标志着"中冶重机"品牌冶 金物流装备实现了"绿色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 中冶宝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车的三款共7台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包括:2台120吨整体式电 动抱罐车、4台120吨电动渣罐运输车及1台80吨铰接式电动抱罐车。这是中冶宝钢响应"双碳"目标的标 志性成果。三款新能源特种车辆投入现场使用后,将有效解决冶金渣处理运输环节的效率与环保痛点。 据了解,中冶宝钢项目研发团队以"结构创新、电机直驱、动能回收、高压安全互锁"为核心技术架构, 实现了续航能力、作业稳定性与智能化水平的质的飞跃:120吨电动抱罐车的整体式车架结构和四电机 独立驱动系统,不仅实现了动力系统完全国产化替代,更让抱罐车重载运输如履平地;120吨电动渣罐 运输车创新应用单轴线牵引驱动+整体旋转顶盖系统,大幅提升高温渣料运输的安全环保;80吨铰接式 电动抱罐车则通过快速充电与电池更换双模式,解决了新能源装备在连续作业中的续航焦虑。 "三款车辆的技术突破将为冶金企业物流运输带来显著的环保效益: ...
“英雄城市”奋力书写振兴新答卷
辽宁日报· 2025-09-11 01:01
发展战略框架 - 实施"136921"发展战略体系:精准锚定1个总目标(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抢抓3大历史机遇(东北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6大工业主导产业(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激活9个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推动2个倍增(工业企业产值与经营主体数量),确保年引进建设1000个以上重点项目 [1][2][9] 工业经济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上半年数据) [1][7]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106家(有效期内) [7] - 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显著:3个项目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4个项目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含芦田肥业年产30万吨肥料数字化车间) [7]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宏拓新材料投入2.3亿元技术改造:钼酸铵纯度从98%提升至99.5%,产量同比激增40%,物料运输时间缩短30% [6] - 通过连续结晶技术设备升级实现节能减排 [6] - 开发区集聚161家产业关联企业(汤河子经济开发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 [6] 重大项目投资与建设 - 锦州智谷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引进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服务于六大产业能级提升 [4] - 全年计划开复工项目1000个以上:含亿元以上项目240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 [4] - 储备重点项目2300余个:总投资8250亿元,涵盖航道、深水泊位、高纯金属、高端树脂等领域 [4] 物流枢纽建设 - 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新增26个城市之一) [8] - 物流港吞吐量同比增长23%:开通至俄罗斯、蒙古国的国际班列,实现海铁联运无缝衔接 [8] - 编制《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推进功能性补短板设施建设,加强区域性产业链合作 [8] 机制创新与效率提升 -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战指挥系统V3.0:实现109项攻坚任务、136项重点任务的实时进度监控(绿灯销号/黄灯提醒/红灯警示) [3] - 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近57%:通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及"点对点"疏通堵点 [6] - 政府部门派驻专人驻点服务项目:锦州智谷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两个月 [4]
杭汽轮B:高技能人才建设成果获表彰 多人入选省市级技能领军人才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4:07
公司人才战略 - 公司作为省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其2024年度新入选省技能领军人才与新认定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接受表彰 集中展示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成效 [1] - 公司构建培育—选拔—激励—使用全链条发展体系 将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核心引擎 [2] - 形成拜师学艺+专项培训+技能竞赛三维培育模式 年均开展汽轮机装配 焊接 数控加工等核心工种培训超30场 覆盖1200余人次 [2] - 推行名师带高徒机制 近三年累计结对65组师徒 培养中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20人 [2] - 以赛促练广泛开展机械加工 装配 焊接等多类技能竞赛 累计涌现省市技术能手60余名 [2] - 建立以技能水平 业绩贡献 能力特质 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四大量化评审体系 推进技能ABC人才工程 完善定期考核与人才升降机制 [2] - 率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 自主开展装配钳工 镗工 车工 铣工等工种认定 近三年共组织32批次403人获证 [2] - 2023年获批浙江省第二批新八级工试点单位 两人经评审成为浙江省钳工特级技师 实现技能成才通道全面畅通 [2] - 明确人才为核心资源 注重专业化分工与跨专业协同 鼓励一专多能 通过打破部门界限 建立人才储备库 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 推动技能人才跨岗位跨部门交流与多岗位历练 [3] 行业合作与政策支持 - 多家先进企业代表分享产教融合 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以及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机制 [1] - 杭州市副市长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水平就业的关键 [1] - 杭州市人社局强调要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将杭州建设成为技能型社会的城市样本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与政府及行业企业共建浙江省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 推进工程师引进培育 实战实训与项目孵化 [3] - 实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 建立技能专业人才+管理干部双向发展模式 [3] - 加强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 聚焦智能装备操作 工业互联网等新领域 以更完善人才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3] - 助力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强市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