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成绩单出炉 589家“硬科技”企业上市
快讯· 2025-07-22 06:00
科创板今天(22日)迎来开市6周年。6年来,科创板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 IPO与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 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开市6年 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上市公司高度聚集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与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 比超八成。 (央视新闻) ...
科创板“硬科技”迎来“井喷期”
新华社· 2025-07-22 00:2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拥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3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首创性 [1] - 超6成公司的850多项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35家科创板公司排名全球第一,124家排名全国第一,196家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 [1] 科技创新成果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 [1]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1]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1] - 研发投入是当年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10%以上 [1] 资本市场支持 -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包容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推出"科创板八条"等改革措施 [2] - 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成 [2] -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 [2]
一图速览|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证券时报· 2025-07-22 00:00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交易,坚守"硬科技"定位并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1] - 截至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3] - 板块内71%企业(41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产品企业 [3][4] 企业结构与上市标准创新 - 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摘U" [7] - 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45款药物/疫苗上市销售,16家营收超1亿元,9家实现首次盈利 [7]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2024年营收规模达16,000亿元 [8][9] - 六年累计研发投入7090亿元,2024年单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收中位数比例12.6% [10][11][12] - 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30%,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6项,中芯国际等企业专利超万项 [12][13] 科技创新成果 - 30%企业产品/在研项目具行业首创性,80%瞄准进口替代,380余家企业850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3] - 81家企业138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家细分领域全球第一,124家全国第一 [13]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60%企业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专家,30%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40%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15] - 433家企业推出761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14万人次,板块覆盖率73% [16][18] - 2024年产业并购超110单,交易金额1400亿元,35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21] 市场吸引力与投资者回报 - 90%企业上市前获创投投资,平均每家获投9.3亿元,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24][26] - 2019-2024年累计分红1768亿元,2024年分红388亿元(60%企业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7][28]
科创板迎来6周岁生日 上市公司589家 总市值超7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7-21 22:4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截至2025年7月21日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约7.4万亿元 [1] - 6年来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司占比超八成 [2] 上市公司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5年来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2]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2] - 16家第五套标准公司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是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 [2]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509家公司(占比近九成)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 - 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创历史纪录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覆盖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上市公司16家,IPO募集资金149亿元,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1] - 新增上市公司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拥抱创新发展大时代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20:16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从"试验田"迈向"示范地","1+6"政策渐次落地,推动改革再出发[1] - 上市公司结构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超八成,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1] - 科创板公司年度累计现金分红388亿元,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分红方案,逾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2] 制度改革与生态优化 - 试点注册制形成可复制经验,"科创板八条"和"1+6"政策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1] - 构建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丰富长期投资工具[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增强对科创属性及商业前景的判断[3] 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2] - 设置科创成长层,精准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3] - 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库",细化新兴产业上市标准,提高股债融资便利度[3] 资本市场功能拓展 - 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支持有条件公司境外上市[3] - 丰富科创板指数期货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工具[3] -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壮大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力量[3]
“硬”字引领 铸就科技创新“新高地”——写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之际
证券日报· 2025-07-21 16:21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增长至589家 [1] - 坚守"硬科技"定位,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 - 构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 [1] 行业分布与研发投入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 [1]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1] 资本市场支持与分红情况 - 约90%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1] - 超60%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 [1] - 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1] 政策与制度创新 - 监管部门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科创板为不同阶段的优质科技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支撑 [3] - 制度创新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积累经验 [3] 企业成长与产业影响 - 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上取得显著进步 [2] - 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引领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力量 [2] 未来展望 - 科创板将继续以包容性土壤滋养核心技术突破,以制度活水灌溉实体经济 [3] -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3] - 书写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篇章 [3]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淡季同比小幅转正,反内卷下销售价格企稳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21 1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PMI分析 - 7月EPMI环比下降1.1个点至46.8,降幅小于季节性均值(历史7月环比降幅3.9个点),同比由负转正(+0.7个点)[1][5][7] - 中观景气面走弱,7个细分行业中仅新材料处于扩张区间(景气度>50),扩张行业数环比减少1个[1][5][9] - 工业淡季扰动显著,但绝对景气水平(46.8)为历史同期第三低,高于2024年7月的46.1[8] 分项指标表现 - **供需双降**:生产、产品订单、出口订单分别环比下降1.3/1.5/2.2个点,出口订单连续2个月加速下滑[2][9] - **价格企稳**:购进价格下降1.9个点,销售价格逆势上升1.7个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显著[2][14] - **融资改善**:贷款难度指标结束两月上行趋势,环比下降1.4个点[2][9] - **产需比稳定**:生产与订单差值2.2,连续5个月在1.5-3.3区间窄幅波动[2][12] 细分行业景气度 - **新材料领跑**:景气度连续3个月>50,环比上升0.4个点,出口订单大幅增长17个点[3][17][19] - **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韧性**:景气度高于季节性均值1.3/0.2个点[17][18] - **生物/新能源汽车承压**:景气度<45,出口订单分别骤降17.7/10.1个点[3][17][20][21] 高频数据与政策影响 - 7月地产成交、汽车零售较6月放缓,原油价格高基数效应显现[4][21] - "反内卷"政策初步见效:销售价格回升,工信部将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4][22] - 金融市场影响偏正向:环比放缓符合预期,同比转正显示产业韧性[4][22]
一图看懂科创专精特新指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11:05
发布背景 - 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特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8][9] - 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约6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约13亿元,研发强度(10.4%)、毛利率(31.6%)和营收增长率(9.8%)均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 [9] - 2019年以来超过3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沪上市,占同期全部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45.9%,其中超过310家在科创板上市 [10][11] 指数定位 - 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选取50只规模较大的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样本合计市值和研发支出占全部科创专精特新证券的比例分别为47.7%和41.9% [16] - 指数样本平均研发强度高达21.2%,精准表征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特点 [16] 指数编制 - 科创专精特新指数样本空间由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ST、*ST证券除外,设有流动性剔除条件 [18][19] - 指数选取市值排名前50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9] 市值分布 - 科创专精特新指数最新样本数量50只,样本总市值介于93亿元至3177亿元区间,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256亿元和170亿元,总市值覆盖科创板的18% [22] - 市值分布显示,31家样本公司市值在100亿以下,11家在100-200亿区间,3家在200-300亿区间,3家在300-400亿区间,1家在400-500亿区间,1家在500亿以上 [21] 行业分布 - 科创专精特新指数行业分布凸显"硬科技"属性,前三大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67.4%)、生物医药(13.4%)和高端装备(13.1%) [23][24][25] - 样本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中位数达到17%,显著高于A股整体水平(4.3%),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35.9%),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22.5%) [25] 前十大样本权重 - 前十大样本权重合计42.7%,前五大合计27.2%,权重最高的海米信息占比9.9% [26] - 前十大样本中信息技术行业占7家,生物医药行业占2家,权重分布显示信息技术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26]
跑出创新“加速度”——从科创板六年看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进阶
新华社· 2025-07-21 10:06
科创板六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 支持芯片国产化 新能源出海 生物医药突破和AI赋能等行业[1] - 科创板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0% 跑出科技创新中国加速度[1] - 科创板支持和服务科创企业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4] 硬科技创新成果 - 百利天恒新药伦康依隆妥单抗完成治疗鼻咽癌Ⅲ期临床试验 迪哲医药新药舒沃哲获美国FDA批准[2] - 这些突破印证科创板硬科技实力 体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3] - 中微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941项 其中80%以上为发明专利 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内[5]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 是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的三倍多[5] - 科创板研发人员约24万人 占员工总数近30%[5]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 30%科创板公司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 超80%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6] -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排名全球第一 124家排名全国第一[6]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6项[6] - 科创板提供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环境 通过政策创新和市场认可帮助企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6] 新质生产力集群 -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7] - 一批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 面向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7] 制度创新与融资支持 - 科创板承担改革试验田使命 以丰富灵活资本工具赋能科创企业做优做强[8] - 百济神州通过科创板募集资金211亿元 创生物医药企业募资最高纪录[9] - 泽布替尼在全球75个市场获批 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代表[9]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9] - 科创板股权激励机制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 华兴源创研发人员占比约40%[9] 科技-产业-资本循环 - 迪哲医药完成17.96亿元定增融资 成为首单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未盈利企业[11] - 科创板超60%上市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 近30%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11] - 超70%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协同机制[11] - 科创板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风气 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 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12] - 市研率正成为比营收和利润更重要的投资指标[13] 深化改革举措 -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两家国产GPU企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14] - 禾元生物成为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首批受益企业[14]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措施 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14]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14] - 针对性加强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 强化未盈利企业信息披露要求 压实证券公司责任[15]
总规模50亿,广西首只工业创投类母基金落地
FOFWEEKLY· 2025-07-21 09:58
广西兴桂新型工业化创业投资基金设立 - 广西工业创投基金完成工商注册 总规模50亿元 首期规模20亿元 是广西首只聚焦工业领域的创投类母基金 [1] - 基金采用"1+N"母子基金模式 聚焦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投向工业领域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 [1] - 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储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及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基金运作架构 - 广西引导基金公司和广投资本作为有限合伙人 广投鼎新基金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共同出资设立 [1] - 广投集团将坚持市场化运作基金 探索创新国有资本服务地方经济新模式 [1] 基金发展目标 -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带动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广西 [1] - 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