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中原证券给予中科星图买入评级: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空,带来十五五发展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9-11 11:20
公司评级与业务战略 - 中原证券给予中科星图买入评级 [1] - 公司公布2025年半年报 [1] - 公司采用"一体两翼"新业务划分方式 地理信息为"一体" 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为"两翼" [1] 低空经济业务布局 - 公司构建"1朵低空云+2个低空试验场+N个区域示范+M个行业应用场景"产品布局 [1] - 低空试验场包括全数字化低空仿真试验场和物理低空飞行试验场 [1] 商业航天战略进展 - 公司自2024年7月8日提出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跃迁战略 [1] - 商业航天各业务方向均取得良好推进效果 [1]
母基金研究中心全面助力第二十五届投洽会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11 10:25
在逆全球化寒流涌动,国际投资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成为本届投 洽会上最强音。 全球母基金协会与母基金研究中心( www. china -f o f. c om,下同)全力助力本届投洽会的相 关活动举办 : 未来投资大会( FIC)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起,与中国国际投资贸 易洽谈会(CIFIT)首次同期举办,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 办,致力于推动国际投资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全球对话与合作,是与第2 5届投洽会同期举 办的旗舰性活动。 9月6日晚, 在未来投资大会召开前,全球母基金协会执行主席、水木资本管理合伙人王鹏先 生会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 UNCTAD)投资和企业司李楠司长 ,世界开发性金融机构联合会 秘书长、拉美开发性金融机构协会秘书长埃德加多 ·奥古斯托·阿尔瓦雷斯·查韦斯,摩洛哥主权 投资基金伊斯马尔资本首席执行官、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主席奥拜德·阿姆兰,阿塞拜疆国家 石油基金副首席执行官巴赫鲁兹·巴赫拉莫夫,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 亚太开发性金融机构协会秘书长恩里克·弗洛伦西奥,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资本首席执 ...
武汉“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业硬核突围 超百万民企筑牢半壁江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9:25
核心观点 - 武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经济规模历史性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数字化转型和未来产业布局成效显著 [1][2][5][7][8] 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四年连跨四个千亿台阶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排名第5位 [1] - "十四五"前四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 全部工业增加值5070亿元 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 [2]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上半年保持5.6%增速 产业结构从"十四五"初期0.9%/64.3%/34.8%优化调整为0.7%/59.8%/39.5% [3] 工业与制造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1-7月增速达5.4% [1] - 工业投资增速11.1% 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制造业与软件业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四成 [1][2] - 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超千亿级 占全国50%以上份额 2024年产业规模达7566亿元 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5] 创新与科技产业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 [1]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4%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 [2][7]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21家省级中试平台、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5] 数字化转型 - 建成5.65万个5G基站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居全国前三 [6] - 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车间、30个标杆工厂 形成四级"未来工厂"梯队 [6]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过40个 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加速渗透 [6]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8.4% [1][8] - 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79.3% 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企占比84% [8] - 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净增336家 单项冠军净增12家 [8] 未来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 包括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预计2027年未来产业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 [6][7]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7]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 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 [7] 产业集群建设 - 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行列 [2] - 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 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革焕发新活力 [2]
联创光电接受机构密集调研 公司成功切入高温超导电磁弹射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04:27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6.48亿元 同比增长6.51% [1] - 归母净利润2.63亿元 同比增长15.18%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37亿元 同比增长14.01% [1] 业务布局与战略方向 - 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 重点突出激光和高温超导两大产业的布局 [1] - 激光和超导等高技术壁垒产业逐步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1] - 通过参股子公司江西联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超导技术领域 [1] - 与资阳商业航天研究院合作发展高效率火箭发射方式 [1] 高温超导电磁弹射技术 - 采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方案消除摩擦阻力并提升能量转化效率 [2] - 技术优势包括提高发射效率 降低发射成本 提高发射窗口利用率 [2] - 通过减少一级火箭的液体燃料和推进器等降低制造成本 [2] - 封闭式轨道降低对气象条件的敏感度并减少发射场维修需求 [2] 合资公司设立与产业协同 - 联合共青城瑞迈投资等机构共同投资设立资阳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 [2] - 合资公司采用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运载火箭技术路线 [5] - 致力于实现发射能力成倍提升和发射成本大幅下降 [5] - 作为资阳市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的重要环节对接当地市场资源 [3] 商业航天市场机遇 - 国内商业航天火箭运力供给严重不足 [4] - 千帆星座项目规划1.5万颗卫星 目前仅90颗在轨 [4] - GW项目规划1.3万颗卫星 目前仅30颗在轨 [4] - 2025-2030年累计运力需求7353吨 目前年运力不足250吨 [4] 技术发展前景与应用拓展 - 高温超导电磁弹射技术在十五五期间有较大发展空间 [5] - 应用领域包括感应加热 晶硅生长 可控核聚变和商业航天发射 [5] - 星火一号可控核聚变项目已从方案论证转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5] - 目标2028年实现全球首次电磁弹射火箭发射 [3]
上海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新浪财经· 2025-09-11 02:42
行业战略定位 - 商用飞机和商业航天被定位为高端产业集群 是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 加快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需要助推落实国家战略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1] 产业发展重点 - 需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 [1] - 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环境 [1] - 目标形成一批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1] 政策支持方向 - 政协将聚焦技术攻关 产业转型和生态优化等突出问题开展调研 [1] - 通过凝聚各方智慧推动产业资源整合贯通 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 [1]
上海: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新浪财经· 2025-09-11 02:18
行业战略定位 - 商用飞机和商业航天被定位为高端产业集群 是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 加快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需要增强助推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 产业发展重点 - 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用力 包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1] -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 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 [1] -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环境 加快形成一批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1] 政策支持方向 - 政协将聚焦技术攻关 产业转型 生态优化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研 [1] - 广泛凝聚各方智慧 助力推动各类产业资源整合贯通 [1] - 为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打开新思路 增添新动力 [1]
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解放日报· 2025-09-11 01:48
产业战略方向 - 上海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 聚焦商用飞机和商业航天等高端产业集群建设[1] - 通过技术迭代 产业创新 载体建设 区域协同和生态培育等方面系统推进[1] - 下一步将聚焦新型工业化 以链主企业引领和产业需求为导向[1] 发展举措 -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多元主体协同机制[1] - 推动商用飞机 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等高端产业加速发展[1] -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环境并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2]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市政协将深入开展技术攻关 产业转型和生态优化等调研[2] - 推动各类产业资源整合贯通 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新思路[2] - 委员建议涵盖顶层设计 产学研协同 金融支持和海外市场拓展[1] 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 - 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并完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1] - 鼓励企业产品通过"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1] - 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发展[2]
吴世春: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怎么办?很多问题要上升一个维度才能解决
创业家· 2025-09-10 10:11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需通过提升认知维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而非在问题本身层面寻求解决方案 [3][4][5][6][7] - 创始人应通过链接高认知人群和提升自身维度突破企业成长限制 [10][11][12][13] - 梅花创投计划下半年投资不低于15亿元 重点关注硬科技与消费融合领域 [16][18][21][37] 企业问题解决方法论 - 销售问题需通过产品维度解决 产品问题需通过设计维度解决 [4][5] - 设计问题需通过审美维度解决 审美问题需通过知识结构重构解决 [6][7] - 哲学可解决历史问题 历史可解决思想问题 思想可解决执行问题 执行可达成结果 [8] 创始人成长路径 - 需主动与认知层级更高的群体进行交流碰撞 [10] - 应通过研究成功案例(参半/徕芬/鲨鱼菲特/白小T/理想汽车)学习底层逻辑 [14] - 需参与深度产业链接活动(如泸州游学)实现认知共振与资源对接 [14][22] 投资机构动态 - 梅花创投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 投资企业达600余家 其中13家已上市 [24] - 下半年计划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 重点投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信/AI+消费等领域 [16][21][33][34][35][36][37] 产业活动规划 - 9月21-23日举办泸州线下游学 聚焦空天科技/消费科技/产业生态协同 [20][21] - 活动包含产业链接/沉浸式学习/破局方法论研讨/百位创业者同行等模块 [22] - 特邀卫星通信企业星移联信参与分享 该公司已完成五轮融资并成功发射试验卫星 [26][27] 重点覆盖行业 - 泛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能技术等产业升级方向 [33] - 智能制造领域:工业4.0/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等效率提升方向 [34] - 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应用/城市物流/空中交通服务生态 [35] - 卫星通信领域:数据传输/通信技术/商业航天服务 [36] - 硬科技+消费领域:AI+硬件/人工智能场景化/消费产品创新 [37]
创业者,如何修炼融资能力?
创业家· 2025-09-10 10:11
融资能力建设 - 融资能力是企业创始人需要终身修炼的核心能力 涵盖从早期天使投资到VC PE以及二级市场定增的全阶段融资[1] - 创始人不应以扎根实业为借口忽视融资能力建设 否则是对企业不负责任和对自身职责的放弃[1] 投资计划与规模 - 梅花创投下半年预计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4] - 公司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 投资企业达600余家 其中13家企业已实现上市[10] 产业投资重点领域 - 重点关注泛机器人领域 包括工业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技术等产业升级方向[17] - 布局智能制造领域 涵盖工业4.0 数字化和自动化生产等效率提升相关产业[18] - 投资低空经济领域 包括无人机应用 城市物流和空中交通上下游服务商[19] - 覆盖卫星通信领域 涉及数据传输 通信技术和商业航天服务商[20][21] 企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组织100家企业参与线下产业游学活动 通过深度链接占据产业链关键卡位并共建协同生态[6][8] - 与独角兽企业和梅花投资人开展深度交流 推动技术创新到商业化的全过程实现[8] 具体活动安排 - 活动包含产业重做深度链接 沉浸式学习与认知共振 以及创业破局方法论等多维度内容[8] - 安排卫星制造模式变革与卫星商业化之路等专业课程 由星移联信创始人彭媛媛主讲[16] - 设置项目汇报和路演PK赛环节 提供导师1对1点评机会[16] 典型投资案例 - 硬科技领域已投项目包括HACHIBOT Magic Data 大道晋创和Pinlan等企业[25] - 智能制造领域已投项目包括ROKAE路石科技 科比特航空和工蚁光电等企业[25] - 产业升级领域已投项目包括喀则 冠足和停开心等企业[25] - 消费品牌领域已投项目包括TOPJOY 赤子城和BuffX等企业[25]
“卫星上天”七年后 这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仍难盈利
经济观察网· 2025-09-10 10:11
"卫星上天"七年后,国内第二大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仍未实现年度盈利。日前,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及财务信息,该公司于2018年底发射首颗AI应用卫星, 近7年时间过去,公司2024年净亏损额为1.77亿元。 聚焦AI卫星 布局太空算力"星算"计划 据8月25日披露的招股书,国星宇航业务重点在于卫星与相关服务以及星基解决方案,公司以商业航天 及人工智能为核心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 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 从国新宇航披露的财务数据看,公司总营收由2022年的1.77亿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5.07亿元,并进一 步增加至2024年的5.5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2.41亿元。总营收中,星基解决方案的收入,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02 亿元、4.60 亿元、4.40 亿元及1.18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2022—2024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净额9090.7万元、1.39亿元、1.77亿元及1.92亿元。对 于持续亏损原因,国星宇航表示主要源于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