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调味品
icon
搜索文档
中炬高新上半年业绩下滑,新董事长上任后持续推进改革
贝壳财经· 2025-09-03 03: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1.32亿元 同比下降18.58% [3] - 调味品业务收入20.98亿元 同比下降17.9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7亿元 同比下降26.56% [3] 管理层变动与改革成效 - 黎汝雄于2024年7月被选举为董事长 其在华润系拥有多年工作经验 [2] - 董事长到任两个月后公司二季度业绩出现明显改善 [1] - 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前期改革措施初见成效 [1] 战略调整与业务优化 - 调味品收入下降主因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 对销量领先经销商实施去库存措施 [4] - 去库存措施旨在战略性重塑市场价格体系并重振经销商信心 [4] - 公司将在既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进程 [1]
海天味业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高盛(亚洲)证券 转仓市值4.2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3 00:27
股票转仓活动 - 9月2日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高盛(亚洲)证券 转仓市值44.24亿港元 占已发行股份比例4.16% [1] - 8月29日发生反向转仓 股东将股票由高盛(亚洲)证券转入花旗银行 转仓市值3.46亿港元 占已发行股份比例3.47%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营业收入152.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 [1] - 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3% [1] - 每股盈利0.7元人民币 [1]
海天味业(03288)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高盛(亚洲)证券 转仓市值4.24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00:27
股东持股变动 - 9月2日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高盛(亚洲)证券 转仓市值44.24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4.16% [1] - 8月29日股东曾将股票由高盛(亚洲)证券转入花旗银行 转仓市值3.46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3.47%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元 同比增长7.6% [1] - 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 同比增长10.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 同比增长13.3% [1] - 每股盈利0.7元 [1]
营收净利双降中炬高新“再造新厨邦”受挫
新浪财经· 2025-09-02 22: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32亿元 同比减少18.58% [1] -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 同比下滑 [1] - 调味品业务占总营收98% 为核心业务 [1] 调味品业务细分表现 - 酱油营收12.98亿元 同比下滑16.68% [1] - 鸡精鸡粉营收2.55亿元 同比下滑21.98% [1] - 食用油营收1.09亿元 同比下滑 [1] - 收入下滑主因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 实施经销商去库存措施 [1] 渠道与区域表现 - 经销商总数达2799家 净增加245家 [2] - 多个区域市场营收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2] 行业竞争格局 - 调味品市场马太效应明显 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2] - 产品创新相对滞后 未及时满足健康及多元口味需求 [2] - 同业企业持续加强研发与产品创新 [2] 战略目标与管理层变动 - 2024年提出"再造一个新厨邦"目标 计划2026年实现美味鲜公司营收突破100亿元 [2] - 2025年7月董事会换届 黎汝雄出任新任董事长 [2] - 新任董事长具备资深华润系背景 曾任职华润微电子/华润啤酒/华润创业 [2] - 公司未对既定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2] 潜在发展路径 - 公司对并购活动表现出兴趣 [3] - 并购可帮助补齐短板/拓展品类/增强市场竞争力 [3] - 需综合考量营收利润表现及市场估值水平 [3] - 存在整合风险 需谨慎选择标的并确保战略协同 [3]
营收净利双降 中炬高新“再造新厨邦”受挫
北京商报· 2025-09-02 16: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32亿元同比减少18.58%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减少26.56% [1] - 核心子公司美味鲜调味品业务营收全面下滑 酱油营收12.98亿元同比降16.68% 鸡精鸡粉营收2.55亿元同比降21.98% 食用油营收1.09亿元同比降49.39% 其他产品营收3.31亿元同比降3.23% [3] - 美味鲜公司上半年营收20.98亿元同比降17.92% 净利润2.47亿元同比降36.83% 距离2026年百亿营收目标差距显著 [5] 业务运营 - 调味品业务占公司总营收98% 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 对头部经销商实施去库存以重塑价格体系 [3] - 经销商总数达2799家 净增245家 但东部区域营收降28.64% 南部降16.29% 中西部降16.12% 北部降9.64% [3] - 行业收入规模增长放缓 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 呈现强者恒强马太效应 [4] 战略与管理 - 2024年提出"再造新厨邦"三年目标 计划2026年美味鲜营收突破100亿元利润15亿元 [1][5] - 2025年7月董事会换届 黎汝雄接任董事长 新管理团队具华润系背景 含多位华润相关企业经验高管 [6] - 公司将完成至少一起产业并购作为2024年目标 寻求补齐短板或空白品类 [7] 行业挑战 - 产品创新进度相对滞后 未及时满足健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4] - 竞争对手持续加大研发、生产及营销投入 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4] - 并购需综合考量营收利润表现、市值管理、新品布局及渠道建设等因素 [7]
中国必选消费9月投资策略:资金面影响更大,关注低位股和权重股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02 14:52
核心观点 - 9月中国必选消费行业行情预计仍由资金面主导 股价与业绩的背离现象将延续但差距缩小 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基本面有支撑的权重股和前期滞涨的低位股 [6] - 8月必选消费行业需求偏弱态势未改 新禁酒令影响仍在 跟踪的8个行业中5个保持正增长3个负增长 其中软饮料(+3.9%)、速冻食品(+2.0%)、调味品(+1.9%)、餐饮(+0.5%)和乳制品(+0.5%)个位数增长 大众及以下白酒(-3.8%)、次高端及以上白酒(-1.9%)和啤酒(-0.6%)下降 [3][7] - 资金面改善超预期 截至8月底港股通资金当月净流入1032.3亿元(上月净流入1241.0亿元) 必需消费板块市值占比为5.22%较上月上升0.17pct [5] 行业基本面分析 白酒行业 - 次高端及以上白酒8月收入206亿元同比下滑1.9% 1-8月累计收入2637亿元同比下滑0.9% 价格7月短暂企稳后8月再次下跌 超高端、高端和次高端产品均跌多涨少跌幅1-2% 库存较上月底基本持平 [8][9] - 大众及以下白酒8月收入150亿元同比下滑3.8% 1-8月累计收入1333亿元同比下滑10.3% 从24年2月开始连续19个月负增长 价格上涨产品数量继续多于下跌产品但差距缩小 库存继续保持分化 [10] - 主要白酒批价普遍下跌:飞天整箱/散瓶批价1845/1840元较上月-70/-40元 普五批价920元较上月-10元 国窖1573批价840元较上月-20元 [4][20][22] 啤酒行业 - 8月收入164亿元同比下跌0.6% 1-8月累计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0.1% 2025年1-7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2327.0万千升同比增长0.6% [11] - 天气因素呈现明显区域分化特征 华南地区受台风及降雨影响动销放缓 但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有效带动解暑降温类产品销售增长 [11] - 多元化消费场景驱动渠道创新 苏超联赛开赛激发球迷观赛热情 音乐节、夜市经济等夏季特色消费蓬勃发展 [11] 调味品行业 - 8月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9% 1-8月累计收入2988亿元同比增长1.7% 餐饮端需求受暑期旺季与外卖价格战拉动或有回暖但动销仍偏弱 [13] - 行业处于存量竞争阶段 龙头厂商节奏各异 海天通过经营改革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复调产品逐渐打开B端市场及线上渠道带动增长 [13] 乳制品行业 - 8月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0.5% 1-8月累计收入3076亿元同比下跌0.7% 原奶拐点暂未出现 地区性乳企的低温奶销售好于全国性龙头乳企的常温奶 [14] - 乳制品线上零售价折扣率再次走高 价格竞争现象仍然较多 展望明年供给持续去化原奶价格有望上升市场低价竞争情况减少 [14] 速冻食品行业 - 8月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0% 1-8月累计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1.5% 受餐饮需求疲软拖累行业整体需求尚未改善 [15] - 龙头企业调整策略争取增长 安井食品推出多款BC兼顾产品将增长策略调整至新品驱动 千味央厨多款产品进入盒马、山姆与开市客等卖场 [15] 软饮料行业 - 8月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3.9% 1-8月累计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4.5% 全国大范围高温天气推动动销但旺季竞争压力仍在 [16] - 软饮料线上销售价格8月有所下降 饮料行业前十名头部企业表现分化 部分企业维持双位数较高增速部分企业疲软下滑 [16] 餐饮行业 - 8月上市公司总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0.6% 1-8月累计收入1163亿元同比下滑0.9% 暑期旺季需求增长主要得益于学生假期、家庭出游及社交聚会增多 [18] - 高温天气推动冷饮、轻食及夜宵品类销量激增 部分茶饮品牌单店业绩环比提升30%以上 旅游热点城市景区周边餐饮营业额较淡季增长40%-50% [18] 价格与成本分析 价格跟踪 - 液态奶、软饮料、婴配粉、调味品与啤酒代表产品较7月末折扣力度加大 液态奶折扣率平均值由79.1%降至74.8% 软饮料由91.8%降至88.3% 调味品由87.3%降至84.9% 啤酒由83.6%降至81.8% [36][37][38] - 方便食品折扣率表现平稳 平均值/中位值保持94.3%/95.3%不变 [36][38] 成本跟踪 - 8月消费品成本现货指数多数上涨期货指数多数下跌 方便面/速冻食品/软饮料/乳制品/啤酒/调味品现货成本指数分别变动+1.30%/+1.15%/+0.78%/+0.70%/+0.39%/-0.16% 期货成本指数分别变动-2.00%/+0.97%/-5.63%/-1.44%/-6.06%/-5.93% [4][48][49] - 包材方面纸/玻璃/易拉罐/塑料价格环比+5.23%/+0.31%/+0.04%/-1.64% 同比+0.76%/-15.75%/+10.93%/-11.63% [4] - 直接原材料方面棕榈油现货价格环比/同比+5.71%/+18.42% 生鲜乳价格微跌至3.02元/公斤 [4][54] 资金流向与估值 资金流向 - 截至8月底港股通资金当月净流入1032.3亿元 食品添加剂行业港股通占比12.6%较月初减持0.17pct 乳制品港股通市值占比12.2%较上月增持0.6pct [5] - 按港股通持股比例排名青岛啤酒(39.6%)比例最高 安德利果汁(22.4%)、华宝国际(19.4%)次之 [5] 估值水平 - 8月底A股食品饮料PE历史分位数为21%(21.6x)较上月末上升5pct 子行业分位数较低的是啤酒(1% 23.0x)、白酒(16% 19.3x) [5] - A股食饮龙头估值中位数21x较上月上升1x H股必需性消费行业PE历史分位数45%(19.4x)较上月末下降9pct [5] - H股子行业分位数较低的是包装食品(5% 10.5x)、酒精饮料(7% 17.7x) H股食饮龙头估值中位数17x较上月下降4x [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基本面有支撑或有改善的权重股如伊利股份、山西汾酒、洋河股份、贵州茅台、康师傅控股 二是前期滞涨的低位股如青岛啤酒、华润啤酒、安井食品、中炬高新、蒙牛乳业 [6] - 行业层面再次提醒软饮料基本面明年走弱的风险 [6]
几个卖调料的小商贩,凭什么卡住全球芯片市场的脖子?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45
公司发展历程 - 日本味之素公司由铃木三郎与池田菊苗合作创立 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炼出谷氨酸钠并注册专利[3] - 味之素公司当前年销售额达1.1万亿日元 约合666亿元人民币[3] - 研究员竹内光二于1970年代在味之素发现ABF堆积膜 该材料最初被认为没有实际用途[5][7]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ABF堆积膜解决芯片集成电路密集化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 突破芯片产业发展瓶颈[7] - 英特尔公司主动寻求与味之素合作 确认ABF对芯片制造的关键作用[7] - 全球芯片产量受味之素ABF供应量直接控制 ABF限产将导致欧美芯片厂商生产受阻[8]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化学家吴蕴初于民国时期独立研制出味精工艺并公开专利[10][11][12] - 中国味精企业因零专利成本陷入价格战 产品售价最低仅0.25元[20][21][22] - 免费专利模式导致行业利润率低下 企业缺乏资金投入研发创新[24][25] 产业哲学差异 - 日本企业坚持研究"无用途"材料 ABF的突破来自长期技术积累[26][27] - 急功近利模式难以支撑基础材料研发 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宽容[28][29] - 技术突破需要脱离"求有用"的短期思维 注重原始创新积累[29]
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中炬高新新帅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9-02 12: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32亿元,同比减少18.58% [1] -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减少26.56% [1] - 核心子公司美味鲜公司营收20.98亿元,同比减少17.92% [5] - 美味鲜公司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6.83% [5] 调味品业务表现 - 调味品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约98% [3] - 酱油品类营收12.98亿元,同比下滑16.68% [3] - 鸡精鸡粉营收2.55亿元,同比下滑21.98% [3] - 食用油营收1.0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9.39% [3] - 其他产品营收3.31亿元,同比下滑3.23% [3] 区域市场表现 - 东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28.64% [3] - 南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16.29% [3] - 中西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16.12% [3] - 北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9.64% [3] - 经销商总数达2799家,上半年净增加245家 [3] 战略目标与挑战 - 2024年提出"再造新厨邦"目标,计划2026年美味鲜公司营收突破100亿元,利润达15亿元 [1][5] - 当前业绩与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5] - 行业收入规模增长放缓,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 [4] - 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实施经销商去库存措施以重塑价格体系 [3]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7月董事会换届,黎汝雄出任新任董事长 [5] - 新管理层团队具有华润系背景,包括余向阳、林颖、陈代坚等成员 [6] - 黎汝雄曾主导华润啤酒并购金威啤酒、华润创业收购太平洋咖啡等重大交易 [6] 行业竞争格局 - 调味品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4] - 产品创新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满足健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4] - 竞争对手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4] 并购战略规划 - 公司多次公开寻求与调味品主业相关的并购标的 [7] - 2024年财报将"完成至少一起产业并购"列为年度目标之一 [7] - 并购可快速补齐短板品类,但需谨慎选择标的并确保战略协同 [8]
研报掘金丨太平洋:维持海天味业“买入”评级,调味品主业延续双位数稳增
格隆汇APP· 2025-09-02 09: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14亿元 同比增长13.35% [1] - 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12亿元 同比增长11.57% [1] - 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调味品主业延续双位数稳增 [1] 行业与市场地位 - 行业受下游餐饮需求疲软影响 [1] - 公司实现领先行业增长表现 市场份额提升明显 [1] - 未来有望继续领先行业增长 [1] 渠道与运营 - 渠道调整到位 经销商数量由优化减少转稳步扩张 [1] - 销售团队人员同步扩招 [1] 估值与评级 - 按照2026年业绩给予35倍PE估值 [1] - 一年目标价49.7元 [1]
天味食品: 关于股份回购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2 08:15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审议通过回购股份预案 计划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回购期限为2025年4月29日至2026年4月28日[2] - 预计回购金额区间为1800万元至3600万元 回购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1] - 回购方案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4月30日[1] 回购实施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回购股份109.01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024%[2][3] - 累计已支付回购金额1277.50万元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11.47元/股至12.26元/股[2][3] - 2025年8月单月回购股份9.0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0085% 成交金额109.56万元[2] 回购操作策略 - 公司通过收益互换、场外期权等场外衍生品工具对回购资产进行套期保值 以控制股票平均回购成本[3] - 场外衍生品交易合约标的仅限于天味食品股票资产 交易到期日不晚于回购方案实施完毕日[3][4] - 预计动用的交易保证金和权利金上限不超过本次回购金额上限3600万元[5] 合规与风控措施 - 公司每月前3个交易日内披露上月末回购进展情况 严格遵守《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及上交所监管指引[2][5] -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严格匹配衍生品交易与回购计划 控制资金规模 加强政策理解配合监管风险管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