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curities
icon
搜索文档
东北证券:高级管理人员郭来生离任
搜狐财经· 2025-09-01 11:44
公司高管变动 - 副总裁郭来生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 公司财务结构 - 2025年1至6月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51.98% [1] - 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占比23.18% [1] - 基金业务收入占比15.14% [1]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11.85% [1] - 期货业务收入占比3.86% [1] 公司市值 - 当前市值为203亿元 [2]
FT中文网精选:A股创十年新高,投资人如何能赢?
日经中文网· 2025-09-01 03:18
市场行情与投资者行为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创十年新高[6] - 市场成交额连续多日维持在万亿以上水平[6] - 券商首席分析师普遍预测指数将突破4000点[6] 市场参与特征 - 证券营业部客户活跃度显著提升[6] - 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大量股票代码讨论[6] - 散户投资者(包括菜市场大妈)开始关注科技龙头与成长赛道[6] 牛市驱动因素 - 结构性改革红利进入释放周期[6] - 流动性宽松政策推动资产重估进程[6] - 经济转型升级预期强化市场信心[6] 长期投资策略 - 普通投资者需以十年为周期坚持长期投资[5] - 坚守优质资产是应对牛市的核心策略[5] - 历史经验表明群体狂热往往伴随风险累积[7]
中国 A 股策略_如何在流动性驱动的市场反弹中布局_享受流动性,但关注基本面
2025-08-31 16: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A股策略研究 涉及中国A股市场整体表现及流动性分析[1] * 公司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Nomura Ori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 Ltd) 报告由其研究分析师编写[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股市场在2025年第三季度表现强劲 截至8月22日 沪深300指数上涨11.2% 整体A股市场上涨14.0% 显著跑赢仅上涨3.5%的MSCI新兴亚洲指数[1] * 本轮市场上涨的主要催化剂是流动性及看涨情绪 而非基本面改善 关键经济指标如消费和房地产尚未显示出令人信服的复苏[1][2] * 小盘股风格表现突出 8月CSI 500和CSI 2000指数因日均成交额较7月分别增长34.6%和28.8% 其回报率分别达到9.6%和10.5% 跑赢大盘指数[2] * 融资余额激增是流动性驱动市场的关键证据 7月和8月净增长分别达1328.7亿元和1691亿元 融资交易已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1%[2] * 与散户和量化基金的热情形成对比 机构投资者更为谨慎 混合型和股票型共同基金的总份额尚未从6月的下跌中恢复[2] * 尽管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接近其十年平均值上方一个标准差 但鉴于无风险利率(10年期中国政府债券收益率)的下行趋势 其股权风险溢价(ERP)仅刚回落至五年平均水平 意味着流动性仍可能推高估值[3] * 基于历史经验 由资金和情绪推动的A股上涨趋势可能持续并使市场处于超买区域一至三个月[3] * 核心投资建议是"享受流动性 但关注基本面" 建议投资者参与当前涨势 但将投资组合锚定在有基本面支撑的板块 避开仅靠投机动量且基本面薄弱的板块[7] * 对长期投资者 建议重新平衡传统的杠铃策略 适度从高股息个股向科技和成长股倾斜[7] * 在成长领域看好两个高附加值的"出海"主题:1)中国新消费 包括入境旅游、短剧、文化商品与收藏品、手游与主机游戏及新式茶饮;2)高端智能制造 看好电子、家电、汽车和国防板块 并建议关注创新药、机器人和AI硬件等新兴主题[13]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日均成交额再度持续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 上周(8月18-22日)平均日成交额达2.59万亿元 名义上已超越2015年峰值 但考虑到过去十年A股总市值的扩张 其换手率(成交额与总市值之比)仍远低于2015年牛市峰值 表明仍有增长空间[2][18][19][22] * 报告提示了相关风险 包括市场广泛下跌、流动性及情绪波动带来的波动性加剧 以及经济放缓超预期的可能性[8] * 报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5日[4] 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11]
中国_实体经济会从股市繁荣中受益吗_-China_ Will the real economy benefit from the stock market boom_
2025-08-31 16: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经济与股票市场 涉及房地产 金融 消费 投资等多个领域[1] * 公司为野村证券(Nomura)亚洲经济研究团队 由Jing Wang Hannah Liu Harrington Zhang Ting Lu等分析师组成[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当前中国股市繁荣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 基于对2014-15年股市牛市的回顾[1] * 2014-15年股市经历了剧烈牛熊周期 上证综指(SSECI)在2014年中至2015年6月飙升约150% 随后在2015年6月底泡沫破裂 至8月从峰值暴跌逾40%[2] * 2014-15年股市繁荣期间 工业生产增长从2014年的8.3%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6.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15.7%降至11.4%[3] * 投资下滑主要受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拖累 二者增速在2015年上半年分别降至5.4%和9.9% 低于2014年的11.3%和13.7%[3] * 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刺激非常有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4年的12.0%滑落至2015年上半年的10.4%[4] * 商品销售增速从12.2%降至10.3% 汽车销售增速从8.0%骤降至4.7% 但餐饮收入增速从9.7%改善至11.5%[4] * 财富效应有限源于中国家庭资产结构 房产占城镇家庭总资产的60% 现金存款占8.0% 理财产品等合计占5.4% 直接持有股票仅占总资产的1.3%[7] * 股市繁荣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渠道(财富效应 多元化需求 金融从业者收入提升)均受限 因股票资产占家庭资产负债表比例小 且金融业去年大幅降薪的持续影响使从业者此次收入提升远不如前[10] * 2014-15年的房地产复苏更可能与有力的房地产刺激措施相关 而非股市繁荣 例如2014年9月30日和2015年3月30日出台的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11][12][15] * 新房开工面积增速从2014年的-14.4%进一步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17.3%[14] * 一线城市零售销售增长在2015年上半年均弱于2014年(北京6.0% vs 8.6% 上海8.2% vs 8.7% 广州11.2% vs 12.5% 深圳1.2% vs 9.3%) 表明即使从股市中获利更多的人也未增加消费[5] * 高端餐饮销售额增速在2015年上半年仅为6.4% 低于餐饮业整体增速[5] * 此次股市繁荣对金融从业者的收入提升可能显著低于十年前 因券商佣金率大幅下降 金融业普遍降薪以及IPO冻结[1] 其他重要内容 * 股市繁荣与崩溃可能导致财富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显著再分配 研究表明股市动荡期间 持有最大0.5%股票投资组合的家庭以底部85%的家庭为代价获取可观利润[5] * 2015年三季度 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分别骤降至-0.6%和6.3% 之后棚改货币化和供给侧改革才发挥作用[3] * 2015年二季度 深圳和上海的新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飙升至104.3%和43.1% 但很大部分复苏可能由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宣布的强力房地产刺激措施驱动 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大城市的购房门槛[14][15] * 报告包含大量2014-2016年关键经济指标季度数据 涵盖实际GDP 上证综指 各类消费 房地产销售与投资等[20]
兴业证券: 兴业证券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57
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 公司根据财政部2025年7月8日发布的标准仓单交易会计处理实施问答进行会计政策变更 [1] - 变更涉及频繁买卖标准仓单赚取差价且不提取实物的交易 原按总额确认收入成本现改为按收取对价与仓单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1][2] - 该变更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1][2] 会计处理调整细节 - 2024年1-6月冲减其他业务收入12.18亿元 [2] - 同期冲减其他业务成本11.95亿元 [2] - 相应增加投资收益2222.64万元 [2] 变更影响评估 - 本次变更属于合规性调整 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1][2] - 追溯调整不会导致公司已披露年度财务报告出现盈亏性质改变 [1] - 变更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1]
首创证券: 2024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兑付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46
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4年11月28日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 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 票面利率为1.91% 期限273天 兑付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 [1] - 本期融资券为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 具体发行结果公告已发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1]
国联民生: 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02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会议于2025年8月14日以书面方式召开 全体9名董事实际出席 其中5名董事以通讯方式参与[1] - 会议由董事长顾伟主持 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 会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1] 审议通过议案 - 2025年半年度报告获全票9票通过 报告及摘要同步发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1][2] - 年度中期全面风险管理报告获全票9票通过 已通过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预审[2] -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获全票9票通过 已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预审[2] - 合规管理基本制度修订案获全票9票通过 已通过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预审[2] - 国联通智科技资产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暨关联交易议案获6票通过 3名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已通过审计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预审[3]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52
会计政策变更原因 - 财政部会计司明确标准仓单交易合同应视同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通过频繁买卖标准仓单赚取差价且不提取实物时 相关合同需按金融工具准则核算 [1] - 企业取得标准仓单后短期内出售时 不确认销售收入 收取对价与仓单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1] - 期末持有未出售标准仓单需列报为其他流动资产 [1] 变更前后会计政策 - 变更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含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 [2] - 变更后新增执行财政部标准仓单交易相关会计处理实施问答规定 其余未变更部分仍按原准则执行 [2] 会计政策变更影响 - 公司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规 并对2024年度财务报表采用追溯调整法 [2] - 追溯调整对2024年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无影响 对资产负债表无影响 [2][3] - 2024年半年度其他业务收入从343,717.70万元调减307,273.92万元至36,443.78万元 [2] - 其他业务成本从287,161.09万元调减275,043.23万元至12,117.86万元 [2] - 投资收益从888,755.56万元调增32,230.68万元至920,986.24万元 [2] - 变更不会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2][3] 审议程序 - 审计委员会于2025年8月11日审议通过变更预案 认为符合财政部规定且不影响公司利益 [3][4] - 董事会于2025年8月28日审议通过会计政策变更议案 [3] - 变更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51
董事会会议基本情况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在北京中信证券大厦以现场方式召开 全体9名董事均参与表决 符合法定程序[1] - 会议采用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董事长张佑君主持 监事和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列席[1] 审议通过事项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1][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并将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关于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2025年中期合规报告》[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2025年中期全面风险管理报告》[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2025年中期风险偏好管理报告》[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关于修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议案[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关于修订公司风险偏好管理办法》的议案[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2] - 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关于授权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2] 文件审批情况 - 《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关于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均已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预审通过[2] - 《2025年中期合规报告》《2025年中期全面风险管理报告》《2025年中期风险偏好管理报告》及两项风险管理制度修订议案均已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预审通过[2] 股东大会安排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召开[2]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张佑君确定股东大会具体召开时间、地点及通知安排[2]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50
监事会会议基本情况 - 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在北京中信证券大厦以现场方式召开 全体5名监事出席 表决有效性达100% [1] - 会议通过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由监事会主席张长义主持 [1] 2025年半年度报告审议 - 监事会全票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 同意5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1] - 监事会确认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 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 监事会全票通过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同意5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2] - 该方案需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2] 其他专项报告审阅 - 监事会审阅2025年中期合规报告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及风险偏好管理报告 对内容无异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