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业

搜索文档
核心主业稳步精进 科达制造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2: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7亿元,同比增长47.05% [2] - 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11.38%,扣非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17.13% [2] - 剔除汇兑损失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实质为4.12亿元,核心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2] 陶机业务 - 面对复杂贸易环境,公司强化海外本地化能力建设及全球营销网络拓展 [3] - 受行业需求周期性放缓等因素影响,陶机业务一季度业绩小幅下滑 [3] -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因素不影响中长期发展逻辑,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3] 海外建材业务 - 海外建材业务营收大幅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 [4] - 非洲科特迪瓦和肯尼亚陶瓷项目预计2025年内投产,秘鲁玻璃项目2026年投产 [4] - 产能释放叠加降本增效将打开更广阔发展空间 [4] 战略投资 - 参股公司蓝科锂业一季度碳酸锂产量0.85万吨,销量0.81万吨 [5] - 蓝科锂业实现营收5.28亿元、净利润2.07亿元,为公司贡献0.90亿元归母净利润 [5] - 尽管碳酸锂价格震荡,蓝科锂业凭借低成本优势持续贡献稳定收益 [5]
晚间公告丨4月25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 2025-04-25 10:22
品大事 - 赣锋锂业与拱墅区政府、杭州能源签订合作协议,拟在杭州拱墅区投资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围绕交通领域电动化、新能源产业拓展等领域开展合作 [3] - 华嵘控股因2024年度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华嵘",4月28日停牌1天 [4] - 玉龙股份向上交所提出终止上市申请,拟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继续交易,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并提交申请 [5] 观业绩 - 中国电信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45.09亿元(同比+0.01%),净利润88.64亿元(同比+3.11%) [7] - 赤峰黄金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4.07亿元(同比+29.85%),净利润4.83亿元(同比+141.1%),受益于黄金价格上涨及成本控制 [8] - 神工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81.49%),净利润2851.07万元(同比+1850.7%),因订单增加带动收入增长 [9] - 国轩高科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0.55亿元(同比+20.61%),净利润1.01亿元(同比+45.55%) [10] - 国电电力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8.13亿元(同比-12.61%),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1.45%) [11] - 长城汽车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00.19亿元(同比-6.63%),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45.6%),因产品换代周期致销量下降及直营投入增加 [12] - 东吴证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92亿元(同比+38.95%),净利润9.8亿元(同比+114.86%) [13] - 金钼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82亿元(同比+14.49%),净利润6.78亿元(同比+7.07%) [14] - 兆易创新2024年营业收入73.56亿元(同比+27.69%),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584.21%),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4元 [15] 增减持 - 博亚精工部分董事及高管计划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合计380万元至760万元 [17] 做回购 - 中通客车拟以1亿元至2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9]
港股锂业股齐涨,天齐锂业(09696.HK)涨超10%,赣锋锂业(01772.HK)涨逾5%。
快讯· 2025-04-24 01:43
港股锂业股表现 - 天齐锂业(09696 HK)股价上涨超过10% [1] - 赣锋锂业(01772 HK)股价上涨逾5% [1]
上市以来首亏!锂价“雪崩”冲击主营业务,赣锋锂业加码储能和固态电池业务
第一财经· 2025-04-16 13:0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赣锋锂业首亏,主营业务受锂价下跌冲击,但公司看好储能业务和固态电池发展,对2025年盈利有信心 [1][3][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189.06亿元,同比下降42.66%;净亏损20.74亿元,同比下降141.92%,由盈转亏 [1] - 2024年锂盐与锂电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47%、11.66%,同比下降2.06个、6.30个百分点 [3] - 2024年公司计提库存减值3.39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16.4%;计提资产减值共4.79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23.1% [3] 主营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涉及锂资源开发、锂化工产品、锂电池产品、储能业务、电池回收等,2024年锂化学材料贡献六成营收,锂电池、电芯占三成 [1] 储能业务布局 - 公司近期对储能板块的布局会对锂电的电芯业务形成重要支撑,去年开始在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和用户侧工商业储能领域发展 [1][3] - 今年公司发展规划清晰,要做大做强储能业务,国内外储能市场增量大 [4] - 以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和电网侧集中式储能“双轮驱动”为核心,加快发展储能业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储能生态体系 [5] - 2024年动力储能类电池产销量分别为11439.5 MWh、8195.4 MWh,库存量6529.78 MWh,同比增长98.73%,主要因储能业务规模增长 [5] 行业行情 - 2024年碳酸锂价格从近60万元/吨跌至7万元/吨左右,跌幅近九成 [3] - 2024年储能系统全年中标均价降幅达43%,行业暂未走出“价格战”低谷行情 [5] 固态电池发展 - 公司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某国际头部车企签订联合开发协议,推进高比能锂负极电池开发及装车验证工作 [1][6] - 公司涉及金属锂业务的相关布局涵盖上下游多个环节,从锂资源开发到金属锂生产制造,再到超薄锂带产品生产及在固态电池负极的应用 [7] 公司资金与发展信心 - 公司负债率超50%,但资金链具备较强稳定性与韧性,与众多金融机构合作良好,融资能力强、渠道多元化 [7] - 公司看好锂电新能源领域长期发展,认为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全球需求中长期有较大增长空间 [7] - 公司通过锂化工、锂电、储能多渠道组合,对2025年实现盈利的经营目标充满信心 [7]
赣锋锂业20250331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行业、光伏行业、储能行业、电池行业、矿业、化工行业、循环利用行业 - **公司**:干风锂业、干风锂电、易储、惠储、国坚金属、方正金属、东吴电信、长江金属、花旗、浙商证券、摩根史丹利、中信证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受锂行业供需格局和产品市场波动影响,公司业绩波动大,锂系列产品占比63%,锂电池产品占比31%,规模净利润负20亿,同比下降141% [2] - 最大亏损来自持有的皮尔巴拉股票供应价值波动,约合14.88亿,还发布了约4.8亿的资产减值公告 [2] - 公司公布十股分一块五,总金额约3亿人民币 [3]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维持稳健经营,压缩资本开支,放缓新项目建设进度,锂化工产品和锂电池产品产量创新高,锂化工产品产量接近13万吨LCE,动力电池产量约11吉瓦时 [3] 公司项目进展 - **资源板块**:Gulamina项目成为马里新矿业法下中马优秀合资项目典范,去年底开始生产爬坡,近期有第一批锂金矿运出;阿根廷Petroleum项目爬坡顺利,去年生产2.54万吨LCE,今年计划按3 - 3.5万吨碳酸锂当量规划,还规划增加一条5000吨示范线验证直接提锂法,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供应氯化锂产品 [4][5] - **化工板块**:去年进行多项技改和产品技术迭代,宁都碳酸锂产品品质提升,丰城建成智能化工厂 [7] - **电池与储能板块**:在锂电池领域持续创新推进前沿技术商业化,动力电池集中在工程机械等差异化板块,与相关企业达成商业合作;储能电池是放量关键区域,推出314后将有更大电芯和其他路线;电池技术应用于四足机器人领域;易储做电网侧共享储能,惠储做工商侧分布式储能,业务布局可带动电池发展和打开锂产品销路 [7][8][9] - **循环板块**:去年有2 + 8项目落地,与南京公用等合作有良好开端 [9] 干风锂电减资情况 - 干风锂电减资回购后,绝大部分外部股东退出,干风锂业集团持股比例从65%左右升至80% [11] - 干风锂电是公司上下游业务连接枢纽,原外部财务投资人对回报要求高给公司造成压力,减资后股权结构更简单清晰,股东人数大幅减少,利于集团赋能、降本增效和业务协同,增强竞争力 [12][13] 公司储能业务规划 - 去年开始发展用户侧储能(工商业)和电网侧储能(易储),惠储已收归集团,是下游业务布局核心,去年业务板块取得成绩 [14] 各项目产量、成本及利润情况 - **Gulamina项目**:今年初步目标是达到60%产出,约30万吨,成本有不确定性,但理论上比澳洲矿好,非洲矿长远成本可控制在700美金以内甚至600美金以内 [16][17] - **马里昂项目**:去年进行经营调整,应对锂需求疲软,调整产出并降低成本,后续仍有下降空间 [17] - **锂电业务**:四季度盈利约5000万,一季度盈亏平衡,今年目标盈利5亿,实现35吉瓦时销售 [22] - **刚果布项目**:收购项目冲着其中的伴生锂,年产两百万吨甲肥,销售收入约五十亿,利润二三十亿,成本约千八块钱;当地天然气便宜,计划建锂冶炼厂,将其作为加工基地;项目开支约90亿,通过引进战投、稀释股份和银行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23][24][25] 行业价格局势看法 - 锂价因供不应求而疲软难以上调,一旦供需平衡或供不应求,价格易上涨 [21] - 有观点认为锂价受下游大客户影响,价格高时复产调低价格,价格低时增加库存,使行业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状态 [19][20] 各地区成本情况 - **澳大利亚澳矿**:企业运营模式与中国企业不同,亏不起,连续亏损可能导致流动资金枯竭而停产 [35] - **阿根廷项目**:成本高与运营管理、货币贬值和资本开支不可控有关;干风接管ME后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目前降至六千美金,力争产能上升后降至五千美金;当地生产线因设计问题无法做电子级产品,改造费用大且需停产,目前做工业级产品,未来投资将做电子级产品供应市场 [36][37][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存货分类大部分为锂业和锂电相关存货 [18] - 公司关注锂电业务目标实现情况,测算可实现40吉瓦时销量,但最终定35吉瓦时目标;关注低成本矿生产,如内蒙矿有信心做到4万以下成本;关注马里矿成本改善,计划将柴发改为光伏发电降低成本 [28][29][30] - 公司碳酸锂产量约12万吨,氢氧化锂产量4 - 5万吨,还生产氟化锂、金属锂、磷酸锂、磷酸二氢锂等产品,今年目标完成20万吨碳酸锂当量,电子气浮法锂可实现一万来吨销量,相当于1.65万吨碳酸锂当量 [31] - 松树港项目因成本条件下优势不明显,已放缓进度 [41] - 公司认为西非地区政治风险整体可控,运输路线目前无问题,但留足时间让项目团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还专门成立公司负责;认为没有绝对安全的国家,区域性风险难以预测 [43][44] - 猛金云木矿配套冶炼厂规模规划两万吨,成本在产能利用率较高时可控制在6万人民币以内;回收业务受回收量渠道限制,与比亚迪等客户合作,在锂价下行周期业务难做 [46][47]
业绩承压之际,赣锋、天齐发力固态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4-06 09:29
行业战略转型 - 中国锂行业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两大关键材料,寻求新增长曲线 [2] - 这些举动被解读为利用锂资源和基础锂盐生产优势,向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的战略尝试 [5] - 推动企业加速布局新业务的背景是2024年经历的严峻经营挑战,天齐锂业营收同比下降68%,归母净利润亏损80亿元,赣锋锂业营收下滑42%,归母净利润亏损21亿元 [7][8] 赣锋锂业技术布局 - 赣锋锂业强调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布局覆盖从上游硫化锂、固态电解质层、金属锂负极到下游电池单体及系统集成 [2] - 电池级硫化锂已于2022年具备量产能力,2024年产线规模提升至百吨级,纯度达99.9%,粒径D50小于5微米,已向下游20多家客户供货 [2] -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电导率达3mS/cm,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7mS/cm和1.4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实现5V耐高压和低于30微米厚度 [3] - 超薄锂带具备量产能力,可实现300mm宽幅、3微米厚度的锂箔或铜锂复合带量产,采用其金属锂负极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超过500Wh/kg [3] - 在江西新余有一条4GWh混合固液电池产线,江西宜春和奉新拥有2150吨金属锂产能,青海年产1000吨金属锂项目部分进入试生产阶段 [3] 天齐锂业技术布局 - 天齐锂业已成功研发出电池级硫化锂微粉级新产品,完成产业化相关的工艺、设备开发及验证工作,形成完整产业化数据包 [5] - 重庆铜梁生产基地拥有600吨/年金属锂产能,正在推进年产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 [5] 市场需求预测 - 每GWh硫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需要约400吨LCE,是传统电解液锂需求的10倍以上 [5]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00GWh级别,硫化物路线渗透率10%,对硫化锂需求将达1.3万吨(折合2.6万吨LCE),2025-2030年CAGR超过250% [6]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领域锂金属负极需求量达2.63万吨(折合14万吨LCE),市场规模约184亿元,2024-2030年需求量CAGR超过300% [6]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对锂的需求量约为1455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2.4倍,半固态电池锂需求约1088吨LCE/GWh,是传统电池的1.8倍 [6] - 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对锂的总需求量可能达55.2万吨LCE,2024-2030年CAGR约146%,有望在全球碳酸锂需求总量基础上额外增加约5% [6]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巨亏之后,碳酸锂价格何时爬出7万元“坑口”?
新浪财经· 2025-03-31 02:32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碳酸锂期货价格跌至历史冰点 主力期货2505报收7.4万元/吨 日跌幅0.67% 最低价位达7.24万元/吨[1] - 现货价格同步下行 电池级碳酸锂7.34-7.49万元/吨 工业级碳酸锂7.17-7.27万元/吨 单日下跌约150元/吨[1] - 近四年价格经历剧烈波动 从2021年初不足6万元/吨涨至2022年60万元/吨高位 2023年末跌破10万元 2024年持续阴跌至7万余元[3] 供需格局分析 - 全球锂矿供给爆发式增长 2023-2024年平均供给增速达32% 2024年供给量为2022年两倍[3] - 需求端持续疲软 新能源车增速放缓 欧洲市场补贴减弱出现下滑 美国撤销电动车优惠政策[4] - 智利铜业委员会预测2024年全球锂市场过剩8.9万吨 2025年过剩量扩大至14.1万吨[7] 产业企业表现 - 天齐锂业2024年营收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 归母净利润亏损79.05亿元 为上市以来最差业绩[5] - 赣锋锂业2024年营收189.06亿元同比下降42.66% 净利润亏损20.74亿元 系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6] - 锂产品销售量与营收出现背离 天齐锂业锂化工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81.46% 但锂化合物营收下降39.24%[6] 市场机制影响 - 碳酸锂期货2023年7月在广期所上市 挂牌基准价24.6万元/吨 上市后价格持续下探[3] - 产业客户通过套保锁定产品售价 空头力量主导市场 主力持仓长期净空[1] - 期货仓单量36151手 3月底将集中注销 可能对现货市场造成压力[7] 未来走势判断 - 短期供给维持高位 2月碳酸锂产量5.61万吨同比增长57.4% 3月产量环比增速或达25%[7] - 价格已进入行业密集成本区 约15%在产资源亏损 6.8万元对应成本80分位线存在支撑[8] - 供需关系修复需观察三要素:供应收缩、需求增长和库存去化[9]
李良彬财富缩水415亿逆势求变 赣锋锂业首亏21亿暂停买矿突围周期
长江商报· 2025-03-31 00:20
文章核心观点 - 锂业周期低谷中赣锋锂业遭遇困境,创始人李良彬曾靠技术和并购使公司成为“锂王”,如今暂停买矿扩张,聚焦下游业务和技术创新以应对行业下行 [1][5][7] 分组1:公司发展历程 - 1988年李良彬从宜春学院化学系毕业后到江西锂盐厂工作,9年间成长为科研所所长、溴化锂分厂厂长 [2] - 看到智利SQM卤水提锂技术后,李良彬接手新余市赣锋金属锂厂开始创业,2005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高端锂产品生产技术 [2]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李良彬带领团队建成国内第一条半自动化“低温真空蒸馏工艺制备电池级金属锂”中试生产线并于2009年4月投产 [2] - 2010年赣锋锂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 [3] - 赣锋锂业相继收购20多家公司股权,2020年宣布成为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 [5] - 2021年9月赣锋锂业股价创出历史高点,李良彬身家达545亿元 [5] - 2022年赣锋锂业业绩创出上市以来新高,营业收入达418.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5.04亿元,二者均同比增长近3倍 [6] 分组2:行业现状与公司困境 - 2024 - 2025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2025年3月较2024年同期跌幅达30% [7] - 2024年赣锋锂业营业收入189.06亿元,同比下降42.66%,归母净利润 - 20.74亿元,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1][8]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2.8%,创近5年新高 [8] - 自2021年9月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后进入下降通道,2025年3月28日股价为33.92元/股,较历史高点跌幅达78.57% [8] - 2024年李良彬财富为130亿元,3年时间跌了415亿元 [1][8] 分组3:公司应对策略 - 2024年李良彬放慢上游锂矿并购步伐,将重心放在投产上,希望项目投产带来更具性价比产品以降低成本 [7] - 李良彬称暂时没必要买新资源,公司已是全球锂行业拥有资源量最大最多的公司 [7] - 公司聚焦绿色能源领域如储能,已有实质性突破 [9] - 李良彬在公司内部采取“变革风暴”,树立“小投入撬动大产能”的技术思维,2024年研发人员增至1919人 [9]
赣锋锂业: 关于申请发行境内外债务融资工具一般性授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28 14:5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九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申请发行境内外债务融资工具一般性授权的议案,拟提请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相关授权,由董事会转授权董事长及其授权人士在额度范围内决定并执行具体发行事宜 [1] 分组1:发行相关基本信息 - 债务融资工具种类包括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等多种境内外人民币或外币债务融资工具 [1] - 发行规模合计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或等值外币,可在授权有效期内一次或分次发行 [2] - 发行币种可选择人民币或外币形式 [2] - 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无固定期限的境内债务融资工具不受此限,具体由董事会或相关人士根据规定及市场情况确定 [2] - 发行主体为本公司或境内外控股子公司或特殊目的公司,公司可为其提供担保等增信方式 [2] - 发行价格由董事会或相关人士根据规定及市场情况确定 [2] - 募集资金用于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偿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和/或投资收购等,具体用途由董事会或相关人士根据资金需求确定 [3] - 发行方式根据审批及市场情况确定 [3] - 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计划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或其他境内外交易所上市 [3] 分组2:授权相关事项 - 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并转授权董事长及其授权人士全权决定及办理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全部事宜,包括确定方案条款、采取必要行动、根据情况调整方案、办理上市事宜及其他具体事宜等 [4][5] - 同意在取得股东大会批准及授权同时,由董事会进一步授权董事长及其授权人士执行发行事宜 [5] - 授权董事长及其授权人士根据监管规则批准、签署及刊发相关文件、公告及通函,进行信息披露 [5] 分组3:授权有效期 - 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授权事项自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有效 [5] - 若已在授权有效期内决定发行并取得监管部门批准等,可在批准有效期内完成发行工作 [6] - 若获股东大会批准,有效期内董事会进行境内外发行债券事宜需依照本事项授权进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