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寻找微短剧中的“诗和远方”
河南日报· 2025-05-29 23:42
河南文旅微短剧产业发展概况 - 河南省通过"跟着微短剧游河南"活动推动文旅与微短剧深度融合,实现"剧景共融、深度绑定",目标将旅游目的地从"取景地"升级为"打卡地"[2] - 郑州在全国竖屏短剧行业中排名第二,已成为内容策划、拍摄、制作的重要城市[2] - 河南5部文旅微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包括《遇见少林有功夫》《又见欧阳修》等作品[5]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河南省制定《"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实施方案》,定期召开选题座谈会并举办人才培训活动[3] - 新乡平原示范区落地河南最大室内竖版构图实景棚项目,计划年内培养专业人才超1000人,二季度孵化作品240部以上[10] - 登封市出台专项方案,目标3年内打造3个特色拍摄基地,培育3家制作企业,每年支持5部有影响力剧本创作[11][12] 内容创作与传播效果 - 中国首部AIGC跨次元神话微短剧《灵山奇邀:少年来补天》全网播放量突破1700万次,抖音相关话题阅读量达32.2万次[13] - 采用"AIGC+微短剧"融合手法的《红旗渠之相逢盛世》开机,以4K画质还原太行山风光[14] - 在抖音、腾讯等平台开设专属账号推广河南微短剧,形成包含20余家媒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3] 取景地资源开发 - 全省精选17个省辖市特色文旅场景,塑造"穿越古韵""博物奇缘""休闲都市""奇景山水"四大类取景地品牌[4][6][7][8][9] - 公布百家取景地名单,包括古建筑、博物馆、都市景观和自然山水等多元化场景[6] - 取景地联动传播推动拍摄地转变为打卡地,实现影视产业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5]
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杭州日报· 2025-05-24 03:48
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 做强芯片设计和制造产业、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和调度交易平台、构建"通用+垂直"双核驱动体系、健全数据资源体系和加工交易机制、深化行业应用赋能和智能终端制造 [2] - 构建数商全链条生态体系、打造富有杭州特色的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安全合规跨境流通、开展数据人才高质量培育 [2] - 重点布局和发展eVTOL产业新赛道,通过引育整机龙头企业、探索eVTOL应用新业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产学研合作生态 [2] -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培育、降低企业研发机构成本支出、赋能企业研发机构资源供给 [3] - 推动平台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突破,竞逐全球市场 [3] 城市更新与文化产业 - 以片区化整体开发为导向,推动城市更新从点到面、形成规模效应,以系统全局理念推进片区整体更新、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更新改造片区项目 [2] - 聚焦原创和特色IP创新衍生做优内容创作、加快推进微短剧拍摄制作和新技术融合、拓宽推广分发的全域流量渠道 [2] - 深化吴越文化的研究与阐释、建设全景式文旅融合空间、打造沉浸式文旅融合项目、推出标志性的文创产品和文艺精品 [5] 就业与社会治理 -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好业、推进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群体再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群能就业 [4] - 强化党建引领核心、持续优化小区自治范式、积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深入探索社区综合运营服务 [4] 交通与城乡发展 - 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能级、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推进高等级公路网络补强提升、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5] -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升西部区县(市)发展能级,统筹基础设施均衡配置,推进公共服务优布局、提质量、补短板 [5] 教育与民生 - 规范中小学食堂配置和管理制度、优化膳食配餐和菜品创新、强化经费管理和监督反馈 [5] 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保护杭州独有特有稀有生物物种、推出杭州特色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与价值实现项目 [5]
重塑优势关键是抓住机遇(现场评论) ——向转型要活力⑦
人民日报· 2025-05-22 21:45
转型背景与机遇 - 山西临汾作为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约束和环保压力 煤焦铁产业仍占工业大头 转型成为必然选择[1] - 当地通过沿海地区考察和专家指导 明确数字经济赋能全产业链是转型核心路径[1] - 临汾将工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关键抓手 实施一键炼钢等场景改造 焦化行业劳动生产率较2019年提升40%以上[2] 数字化升级成效 - 建成智能化煤矿32座 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 焦化企业通过一键炼焦实现日均增产焦炭300吨[2] - 5G基站超11万个 综合算力指数全国领先 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投入运行[3] - 数字化改造放大比较优势 成为重塑经济结构的重要变量[2] 微短剧产业布局 - 闲置烂尾楼改造为微短剧基地 8个月集聚40余家企业 形成新业态集群[1] - 与头部短视频平台合作开发精品内容 融合文旅农业等业态实现同频共振[3] -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涵盖场景选择 群演招募 突发问题解决等环节 吸引企业入驻[3] 政策与服务支撑 - 从资源供给转向生态营造 通过政务服务优化构建产业环境[3] - 社会资本引入扩建拍摄基地 政策优势持续释放[3] - 系统谋划数字基础设施 在应用赋能领域多点突破[3]
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新时代绿色编年史
人民日报· 2025-05-18 22:02
水环境治理成效 - 新开河水质显著改善,从早期"有污水流出""河面漂着很多树叶"变为"河面无漂浮物""水质清澈"的高频描述 [3] - 胡福庆10年累计巡河里程上万公里,记录3700多篇巡河日记,河水透明度达86厘米符合"水清"标准 [1][2] - 浙江省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3年推进"五水共治",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达91%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5][6] 治理机制创新 - 形成"5+X"全民河长制体系,包含区/街道/社区河长、执法河长、民间河长及社会力量,实现问题10小时内联动处置 [8] - 浙水美丽智慧平台实现水系数字化管理,公众上报问题实时显示并督办,提升解决效率 [9] - 全国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河湖长制,120万名河湖长上岗,每一条河流均有人管理 [11] 社会参与与产业带动 - 民间护河队伍扩大,上城区注册护水志愿者达6.96万人,19所学校参与"跟着胡爷爷去巡河"活动 [10][11] - 治水推动城市更新,未来社区吸引"第二人生"3D摄影舱等科创企业入驻,3D打印技术0.3秒完成196张照片抓拍 [15] - 杭州202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48亿元同比增长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一季度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4.7% [16]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南星街道改造旧仓库为文旅书房,年举办上百场研学活动,形成宋韵体验等新业态 [16] - 3000多条幸福河湖带动"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全域格局,成为文旅与共富载体 [6][16] - 城中村转型后立体花园与科创企业集聚,生态环境优化促进青年创客落户 [15]
1块钱解锁2万部微短剧还能日更 侵权难题怎么破?
央视新闻· 2025-05-18 12:17
微短剧行业现状 - 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贴近生活、传播迅速等优势深受观众喜爱,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1] - 行业面临严重的版权保护问题,剧本抄袭、搬运盗播等侵权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1] - 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盗版微短剧资源,仅需1元即可购买2万部盗版剧集并可每日更新 [1] 盗版问题严重性 - 盗版现象泛滥,通过网盘传播盗版内容,极大降低内容制作方生产创新的积极性 [4] - 微短剧采用前几集免费、后续付费或看广告解锁的模式盈利,但新剧上线当天甚至几小时内就被盗版搬运 [6] - 盗版流量影响的产值可达200亿元,占去年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的约四成 [8] 盗版对行业的影响 - 微短剧拍摄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播出平台完全开放,技术上极易被盗版复制 [10] - 盗版几乎零成本,而制作方拍摄一部剧需投入50万至几百万成本 [12] - 微短剧核心收益期集中在上线前三天至首周,盗版打击对收益具有毁灭性影响 [15] 维权难点 - 维权取证困难且消耗精力,制作方和剧本方难以承担时间成本 [17] - 微短剧收益期短,维权流程耗时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维权尚未完成 [15] - 盗版源头难以寻找,维权时间成本高 [13] 行业应对措施 - 呼吁电商平台、短剧播出平台等加强合作,阻断盗版内容传播路径 [17] - 大平台具备技术和人力审核能力拦截盗版,需主动治理盗版内容 [19] -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加大微短剧版权保护力度 [20] -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成立,开展版权保护与维权工作 [20]
从三座城市看微短剧精品化(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4 22:41
行业政策与监管趋势 -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提出大力促进微短剧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 [2] -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10月发布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银补贴和快速备案支持微短剧企业发展 政策发布后平均每天产出4.3部微短剧 [6] - 浙江省开展"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 重点推进"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行动并建立重点项目库 [11] 区域产业发展规模 - 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陕西西安 [3] - 陕西西咸新区微短剧产业2024年营收达1.6亿元 拥有六大拍摄基地、三大制作基地及多个产业园区 [4] - 浙江横店影视城2025年一季度接待微短剧剧组780多个 宋街影视基地改造9个专用拍摄场景 [10]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云想科技研发AIGC应用产品用于剧本创作和素材自动化生成 2025年一季度发行24部微短剧其中5部播放量过亿 [3] - 郑州日新阅益公司AI剪辑系统将后期处理时间从3天缩短至5小时 [7] - 横店影视城依托完善产业链提供服化道、群演招募等一站式服务 有效提升制作效率并降低成本 [10] 代表性作品与传播数据 - 《人活一口气》累计播放量达2.5亿并获省级奖项 [3] - 《一姐》聚焦打击人口贩卖题材 累计播放量破亿 [3] - 《快乐萌宝有功夫》拍摄期间带动嵩山景区游客量增长30% [7] 文旅融合与产业延伸 - 横店清明上河图景区通过《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实现剧集与文旅资源深度结合 [11] - 郑州木马影视基地将废弃办公楼改造为20个实景棚 日租金3000元且供不应求 [7] - 浙江计划2025年推出40部文旅微短剧 探索"微短剧+文旅"新业态 [11] 社会经济效益 - 郑州木马影视基地拍摄1100多部微短剧 带动周边酒店常年客满并创造群众演员就业机会 [6] - 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日均接待10个剧组 拥有5万平方米实景合作区涵盖150余个场景 [4] - 郑州市村民通过出租房舍、组建剧组服务队人均月增收4000元 非遗匠人借助微短剧推广传统手艺 [7]
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浙江东阳挖掘各自优势 从三座城市看微短剧精品化(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4 21:53
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微短剧因体量小、节奏快、情节密成为新兴网络文艺形态,但存在内容粗糙、野蛮生长等问题 [1] -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促进微短剧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 [1] - 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 [2] - 郑州平均每天产出4.3部微短剧 [5] - 横店今年一季度接待微短剧剧组780多个 [8] 区域发展特点 陕西西安 - 西安微短剧精品化趋势加强,聚焦现实题材 [2] - 云想科技一季度发行24部微短剧,5部播放量过亿 [2] - 西咸新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去年微短剧产业营收达1.6亿元 [3] - 西咸新区拥有六大拍摄基地、三大制作基地等设施 [3] - 陕西省计划两年内推出2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领军企业 [3] 河南郑州 - 木马影视基地拍摄1100多部微短剧,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4] - 郑州发布扶持政策后微短剧产量显著提升 [5] - 郑州日新阅益公司AI剪辑系统将后期处理从3天缩短至5小时 [6] - 微短剧拍摄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 [6] - 村民通过参与微短剧拍摄人均每月增收4000元 [6] 浙江东阳 - 横店影视城转型为微短剧拍摄基地,平均每天接待10多个剧组 [8] - 横店宋街影视拍摄基地改造9个场景专门用于微短剧拍摄 [8] - 浙江累计28部剧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创作计划 [10] - 浙江今年拟推出40部优秀文旅微短剧作品 [10] 内容与技术发展 - 《老盔有了新主人》关注京剧艺术传承 [2] - 《人活一口气》累计播放量达2.5亿 [2] - 《一姐》累计播放量破亿 [2] - 云想科技研发AIGC应用产品用于剧本创作和素材生成 [2] - 《快乐萌宝有功夫》将乡村儿童故事与少林功夫结合 [6] - 《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实现影视文旅融合 [10]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日均接待10个剧组 [3] - 木马影视基地拍摄场景日租金3000元左右且供不应求 [6] - 横店影视城提供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 [9] - 浙江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新模式 [10]
曲江文旅:控股股东所持4.7%公司股份拟被拍卖;抖音淘宝等接连公告下架部分微短剧|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23:43
曲江文旅股份拍卖事件 - 控股股东西安曲江旅游投资集团持有的1200万股(占总股本4.7%、占其持股10.48%)将被司法拍卖,目前股份处于冻结状态 [1] - 公司声明拍卖不影响生产经营及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但短期可能冲击市场情绪 [1] - 行业层面或引发对文旅板块资金状况和经营稳定性的担忧,长期影响取决于公司业绩表现 [1] "胖都来"品牌争议事件 - 浙江嘉兴"胖都来"大卖场因名称与"胖东来"高度相似引发关注,创始人考虑更名并公开征名 [2] - 原计划使用"淘都来"商标,但因谐音负面含义被弃用 [2] - 事件反映零售业品牌竞争激烈及商标保护重要性,蹭热度策略难持续 [2] 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发展 - 2024年网文阅读市场规模达430.6亿元(同比+6.8%),IP衍生市场规模跃升至2985.6亿元(同比+14.6%) [3] - 网文作者数量首破3000万(3119.8万),作品总量4165.1万部,用户规模5.75亿(同比+10.58%) [3] - 超半数中国网民有追更习惯,IP多模态开发(影视/动漫/游戏)推动行业增长,AI技术加速出海 [3] 微短剧平台监管动态 - 抖音4月下架违规微短剧223部(含审核拦截与回查下架),淘宝下架45部低俗/畸形婚恋等不良内容短剧 [4] - 行业监管趋严净化内容生态,促进行业向"质量优先"转型 [4] - 清理不良内容为优质创作者提供公平环境,推动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4]
海看股份(301262)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0:4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9.79亿元,同比下降1.37%,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降2.38%,研发投入维持在4000万以上,总资产42.13亿元,同比增长9.24%,净资产37.10亿元,同比增长8.17% [2][3] - 2025年一季度合并营业收入2.35亿元,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7.45% [3] 市值与投资收益 - 公司通过“价值创造 + 价值传递”落实市值管理制度,融资投向业务发展和创新研发等战略方向,无法单独核算项目实际收益,将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效益 [4] 分红情况 - 上市不到两年累计实施4次现金分红,合计每10股派发红利14.88元,累计派现规模达6.20亿元(含税),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0.50元(含税) [5][6] 盈利增长点 - 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业务多元化增长引擎,稳定主营业务,布局微短剧业态,推进自研技术成果市场化,深化产业与资本协同创新 [7] IPTV业务情况 - 2024年IPTV基础业务收入7.95亿元,同比增长0.02%,基础业务有效用户1685.05万户,增值业务收入1.39亿元,推出创新服务,未来将深化合作,挖掘用户价值,加强内容建设 [8] 超高清机顶盒部署影响 - 超高清插入式微型机顶盒部署是为优化电视服务,并非取代IPTV,IPTV将在优化后的监管框架下持续发展 [9] 行业整体情况 - 2024年IPTV行业整体平稳发展,公司营收、净利润微降,但核心IPTV业务稳定,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 [9] 微短剧业务情况 - 牵头落地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推动大小屏覆盖,打造海看普法短剧厂牌,探索多元商业模式,微短剧内容入驻多家平台,与合作方联合开发红果平台版权剧内容 [9][10] 行业发展前景 - 网络视听行业形成多业态并存交融格局,IPTV和微短剧将受益于行业规范和高质量发展,公司将抓住机遇推动自身发展 [10] 短剧业务与IPTV协同 - 公司短剧业务依托IPTV海量家庭用户优势,在大屏端开通短剧专区,上线“海看剧场”APP,与各地平台合作上线原创自制短剧内容 [11] 算力储备情况 - 公司启动“海看算力中心”建设,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保持在4%以上,已部署的算力矩阵支撑相关应用模型研发和业务运营,将持续推进算力资源建设 [11] 技术产品输出 - 公司自研的部分技术产品已实现市场化输出,在6家省市传媒机构试用,2024年技术输出业务合同签约额突破千万规模,中标多个项目 [12][13] 一体机项目情况 - 公司研发“山东海看IPTV电视一体机”,构建产业链条,荣获相关奖项,虽未形成规模收益,但具有战略价值 [13]
银发经济娱乐消费新风潮
华福证券· 2025-05-08 13:03
核心观点 随着社会发展与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消费行为和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在数字参与、娱乐消费、健康意识等方面呈现新趋势,为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会 [3][4][5] 各部分总结 数字参与深化 - 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生活,截至2024年12月占比达34.1%,较上年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 [3] - 快手、抖音和网易新闻是银发人群使用时长最长的三大应用,61%的银发人群会分享喜欢的短视频 [3] - 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习惯深入,将推动数字广告、社交电商、在线教育、短视频等领域发展 [3] 娱乐消费升级 - 精神文化消费成老年群体消费支出重要部分,在娱乐、休闲、追星等领域投入逐年增加 [4] - 2024年微短剧市场中,40至59岁用户占比37.3%,60岁以上用户占比12.1%,“闪婚老伴是豪门”单月充值达3000万 [4] - 70后追星群体在追星消费上高于其他年龄段,老年群体消费注重兴趣、体验和情感价值 [4] 健康意识觉醒 - 超50%的50岁以上人群参与健身活动,健身消费趋向高强度训练和户外运动 [5] - 骑行、钓鱼等户外运动受老年群体欢迎,2020年钓鱼爱好者中31%是45岁以上,2023年马拉松赛事40 - 44岁跑者最多 [5] - 老年群体健康意识增强,健身设备、运动补品等领域将迎来市场机遇 [5] 投资建议 - 银发群体短视频内容生态加速渗透,数字营销赛道潜力凸显 [8] - 微短剧产业升级催生银发内容工厂,沉浸式文娱消费基建亟待完善 [8] - 功能性运动消费市场结构性分化,银发赛道存在市场机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