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

搜索文档
近百家优强企业走进南通共探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9:45
核心观点 - 南通市举办海洋经济与船舶海工经贸交流座谈会 聚焦传承张謇实业精神与拓展海洋经济新机遇 通过政企金三方协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4][8] 南通产业基础 - 形成船舶海工 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 高端纺织 新能源 新材料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4] - 上市公司59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57家 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000亿元 [4]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2421.9亿元 同比增长6.2% 增速位列全国万亿城市第二 [5] 通州湾发展现状 - 近3年GDP增速保持南通全市第一 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11.8% [5] - 重点打造绿色新材料 海洋装备 现代纺织三大主导产业 [5] - 2024年预计完成海洋生产总值2600亿元 占江苏省总量四分之一 [5] 企业合作意向 - 太力科技认可通州湾营商环境与产业规划 战略方向与南通现代纺织产业链高度契合 [6] - 湖南天桥起重关注南通区位优势 期待在起重装备与港口机械领域寻找合作机会 [6] - 华大集团提出利用生物技术优势 与南通共同开发健康资产 [7] - 永正锂业愿与南通企业推进锂资源开发利用 专注盐湖提锂与锂盐生产 [7] - 泛和集团计划在南通设立科技公司打造海运大平台 [8] 资本与金融支持 - 华金证券建议利用蓝色债 科创债等债券融资品种 把握ABS及类REITs产品发行机遇 [8] - 源星资本提议建立批发式平台化资本对接机制 推动更多基金机构落户南通 [8] - 南通已布局引导基金及上百只子基金 [8] 政企协同发展 - 南通市政府承诺以最优政策与最佳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 [4] - 上海证券报将发挥专业平台优势 助力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做优 [4] - 政企金三方交流为海洋经济与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
河源224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投产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8 07:56
产业建设大会战总体情况 - 河源市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投产224个项目 涵盖高端装备 食品饮料 电子信息 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领域 [1] - 新签约项目72个 计划总投资158亿元 新动工项目79个 计划总投资113亿元 竣工投产项目73个 总投资132亿元 [1] - 新投产项目预计新增年产值183亿元 每年新增税收6.6亿元 [1] 河源国家高新区项目进展 - 河源国家高新区招商签约产业类项目14个 总投资43.75亿元 包括超10亿元项目1个 超5亿元项目2个 [2] - 中船鹏力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 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 年税收3000万元以上 [2] - 中船鹏力将依托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优势 打造华南地区绿色环保新材料产业高地 [2] 源城区产业发展表现 - 源城区1月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87亿元 增长14.4% 增速连续4个月位居全市第一 连续5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 [3] - 异能者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营收的10%用于技术攻关 突破国产化计算机及AI服务器技术瓶颈 [3] 全市产业建设成效与规划 - 河源上半年包装饮用水制造业营收跃居全国第一 1月至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排名全省第4 [4] -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49.6%的高速增长 [4] - 河源将实施营商环境 金融支持 贸易网络 数字赋能 园区服务等5方面优势提升行动 [4]
聚焦项目突破 巩固向好态势 攻坚决胜全年
陕西日报· 2025-08-27 23:07
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长 - 1至7月全省固定投资增长4.6%,工业投资增长19.1%,工业新增产能项目释放产值967亿元 [1] - 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持续向好,深化"三个年"活动并聚力打好"八场硬仗" [1] 重点项目投资与类别 - 视频观摩12个重点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化工与新材料、现代农业三大类别,总投资超300亿元 [1] - 汉中复杂刀具产业链项目聚焦精密高端换代产品生产,为首个获支持的"两重"领域产业化项目 [1] - 榆林中煤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聚焦高端专用料生产并注重绿色低碳示范效应 [2] - 杨凌本真农业项目构建种养循环生态链条,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减少农业污染 [2] 区域产业布局与项目进展 - 关中地区落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加速产业集群成型 [3] - 陕北推进能源清洁利用与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 - 陕南发展消费品制造与旅游康养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并加快绿色循环发展 [3] 地方产业战略与产能释放 - 麟游县提升煤炭产能并推进精细化工园区认定,推动工业项目投产 [4] - 潼关县聚焦黄金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重点项目以突破产值 [4] - 子长市围绕"稳煤扩油增气兴电"目标释放产能并扩大投资 [5] - 商南县发展文旅产业,加大特色民宿供给并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 [5] 项目规划与机制建设 - 省发改委将健全督帮服务机制,结合"十五五"规划储备高质量项目 [4] - 建立县(市、区)委书记季度交流机制,通过调度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4]
潍坊已全面完成国家科技创新标准化城市试点建设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4:40
标准化建设总体成就 - 潍坊市完成国家科技创新标准化城市试点建设 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领域打造全国标准化创新发展高地 [1] - 试点期间制定国际标准6项 国家和行业标准545项 建设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4个 [3] - 获批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和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装用纸和纸板分技术委员会 [3] - 培育29个标准创新型企业 包括6家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 [3] - 建成全国蔬菜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建设5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和3个共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 [3] - 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比率达60%以上 [3] 传统产业标准化提升 - 以潍柴动力为链主建成包含3335项关键指标的产业标准体系 发布国际标准7项 国家标准22项 行业标准34项 [4] - 造纸领域累计制定国家标准46项 在研69项 [4] - 海化集团 华建铝业 富康制药 孚日家纺等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0余项 [4] - 星宇安防科技主导完成国际标准《织物浸渍胶乳手套规范》获得全球行业话语权 [4] 新兴产业标准化突破 - 建成国家级高端装备(内燃机)标准化试点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余项 行业标准20余项 [4] - 潍柴动力发布国内首台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 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往复式内燃机润滑系统术语》 [4] - 歌尔集团 北大青鸟华光 国邦药业在虚拟现实 工业互联网 生物医药领域累计制定国家标准20余项 [4] 先导产业标准化领航 - 面向机器人 高能电池 激光雷达 磁悬浮等前沿领域发布团体标准20余项 [5] - 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建成6条特色产业链 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7项 [5] - 天瑞重工获批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工作组 立项国家标准9项 建成磁悬浮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5] 绿色低碳标准化攻坚 - 围绕钢铁 建材 石化 纺织等重点行业制定节水 节能 碳排放核算等国家标准20余项 [5] - 潍柴牵头完成氢能全产业链5项国家标准 [5] - 全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循环冷却水系统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落户潍坊市 [5]
佛山综保区封关运作,将为顺德带来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7 13:29
佛山综合保税区正式投运 - 佛山综合保税区于8月27日正式封关运作,首批通关货物为库卡机器人和跨境电商商品 [1] - 该保税区是佛山市首个国家级开放平台,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和港口功能于一体 [4] - 其"境内关外"属性可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政策支持,包括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4] 政策红利与成本优势 - 企业通过原材料保税存储和成品出口退税,可显著降低资金占用和物流成本,例如库卡机器人预计年省物流成本5000万元 [4] - 区内企业原材料进口物流周期缩短30%,经营效率提升30% [7] - 货物通关实现秒级通行,CT扫描+AI图像分析技术实现不开箱精准查验,提升通行效率 [7] 重点产业与发展业态 - 依托佛山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智能家电、高端装备等十大业态 [4] - 首家落地企业卡丝生物科技计划打造"原材料进口+保税加工+跨境电商"全新业态 [7] - 国际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核心功能平台预计明年年初建成,形成"前店后仓+工贸一体"生态 [7] 供应链与全球化布局 - 保税区助力企业破解全球供应链成本高、效率慢的难点,支持海外维修中心建设以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4][7] - 与顺德新港直航韩国、东南亚,推动顺德制造从"产品出海"向"产业链全球化布局"进阶 [7] 食品产业与美食全球化 - 针对短保商品(如乳制品、海鲜)推出恒温仓储方案,清关前不记录保质期,延长销售期并降低损耗 [10] - 规划发展"全球采购-区内加工-全球销售"的食品加工闭环,推动顺德鱼生等标准化加工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直达海外 [10] - 通过美食加工和冷链物流业态输出顺德厨艺标准及餐饮文化,支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10]
济宁|上半年济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
大众日报· 2025-08-27 01:07
工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 较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 [1] - 8个大类行业中32个实现增长 较一季度提升7.9个百分点 [1] - 规上采矿业增长3.3% 规上制造业增长11.1% 分别较一季度回升0.7和0.4个百分点 [1] 地区经济总体情况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3022亿元 同比增长6.0%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1154亿元 增长5.0% [1] 企业培育体系 - 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 实施动态管理和梯度培育 [1] - 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 省级90家 [1] - 覆盖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现代医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1]
浙江制造业亩均税收持续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26 16:44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浙江山区海岛县亩均税收增速达16.5%,快于全省平均,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其 中,缙云县、青田县、武义县等15个县(市、区)亩均税收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展现出较强发展潜力。 分企业来看,优质企业引领示范明显。上半年,浙江亩均税收超30万元的规上企业,以8.3%的数量占 比,贡献了41.5%的税收总额。如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亩均税收分别达 61.0万元、46.5万元、29.9万元,是全省平均的2.5倍、1.9倍、1.2倍。 大型企业规模效应显著。上半年浙江大型企业亩均税收达58.0万元,是全省平均的2.4倍,用地为全省的 14.8%,但税收贡献达全省的34.8%,是全省亩均税收持续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量之一。 区域差距正逐渐缩小。当前,浙江11个设区市呈现"头部领先、中部稳健、尾部追赶"的格局。杭甬亩均 税收稳居全省前列,呈"高亩税、低增速"特征,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和1.1倍,支撑作用明显。 新兴地区增长强劲,7个地市亩均税收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其中,舟山市以50.87%的增速遥遥领先,丽 水市和绍兴市增速也较快。 记者25日从省经信厅获悉,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 ...
7月港交所成IPO主战场,机构减持金额同比大涨130%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00
IPO市场概况 - 2025年7月全板块共20家公司上市 其中A股8家 港股9家 美股3家 总数环比减少6家 同比持平 [1][2] - 港交所主板上市数量达9家 占比45% 深交所4家 上交所3家 纳斯达克3家 北交所1家 [7] - 投资机构渗透率环比及同比均上升 港交所主板渗透率达100% [7][9] 行业与地域分布 - IPO公司集中于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生产制造赛道 各3家 餐饮食品和高端装备亦有分布 [9][10] - 江苏省 广东省 北京市新增上市公司各3家 其余分布于福建省及山东省等地 [12] 投资机构表现 - 建银国际 德屹资本 深创投各收获2家IPO公司 [14] - 屹唐股份登陆科创板 市值突破600亿元 为半导体设备企业 [14] - 南京景泰恒 汉康资本等机构在维立志博-B 极智嘉-W等企业获得高回报 最高IRR达84.31% [16][18] 减持活动分析 - 7月发生544起减持事件 涉及270家公司 减持股数环比上升150.99% 金额环比上升120.29% 同比均上升约1倍 [1][19] - 投资机构参与238起减持事件 减持股数环比升25% 金额环比升4.94% 同比金额增137.09% [19][20] - 深交所创业板减持金额达99.1亿 环比提升2倍多 深交所主板金额环比增188.68% 同比增186.83% [20][21] 老股与回购交易 - 老股转让事件172起 涉及172家公司 环比上升 同比下降11.34% 投资机构参与153起 占比88.95% 环比降7个百分点 [1][27] - 回购事件157起 涉及155家公司 环比降9% 同比降40%以上 投资机构参与126起 占比80.25% 同比升25个百分点 [1][28] -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生产制造赛道老股转让标的均上升约7个百分点 新增文娱传媒赛道 [30] - 回购交易中生产制造赛道占比升7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赛道降6个百分点 餐饮食品赛道占比8.8% [30] 活跃机构追踪 - 老股转让活跃机构包括深高新投 基石资本 中金资本等 回购交易活跃机构有紫金科创 金星创投 普华资本等 [32] - 减持活跃机构为信科互动科技发展 深创投 长盈鑫 阿里巴巴 国家大基金等 [25]
质量强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中国经济网· 2025-08-26 06:56
质量强链项目总体成果 - 全国累计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 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331个 超过4200家链主企业 25万家链员企业 4800家赋能机构参与 实施重点攻关任务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18254个 [9] - 全国绘制质量图谱432份 编制质量问题清单1758份 实施重点攻关项目1746个 解决质量共性问题6756个 [1] - 市场监管总局十大标志性项目部署质量攻关任务289项 突破产业链质量关键技术瓶颈23项 填补产业链急需质量基础设施空白73项 补齐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短板42项 推动51项成果产业化应用 [9] 光通信产业链 - 长飞光纤构建"标准创新+技术攻关+全链协同"三位一体质量强链机制 通过800G光模块电磁兼容测试研究形成标准试验方法并制作统一工装 显著提升测试可靠性与规范性 [1] - 国产光纤激光器实现从进口依赖到全球领先 产销量全球第一 武汉锐科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及我国首个激光器国际标准 [6] - 武汉锐科发布《超高功率工业级光纤激光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巩固高功率领域技术领导地位 通过"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业协同"路径推动产业发展 [6] 高端装备与数控系统 - 武汉华中数控自主研制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配套数千台套高档数控机床 5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在机床 汽车能源 3C等领域应用超数千台 60多种专用数控系统覆盖纺织木工 玻璃 注塑等机械领域 [4] - 数控装置 伺服驱动和电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电力装备产业链 - 南京南瑞继保与国内芯片厂商 科研机构 用户单位组建联合体 建立"技术协同攻关-产业规模化应用"质量协同机制 研究电力装备国产芯片可靠性测试方法 [2] - 基于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装置现场运行数量超过30万台 实现我国电网新招标设备100%自主可控 [2] 新兴产业链质量攻关 -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电动汽车超充产业链调研 针对充电枪接口标准并行 高电压大电流计量装置空白 超充电桩可靠性评价欠缺等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2] - 开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调研 针对关键元器件计量校准规范不完整 检验检测方案不完善 CR认证采信力度不足等质量问题提出攻关建议 [2] - 氢能项目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换氢模式沙盒测试 成功研制储氢气瓶氢循环测试方法与装备并投入应用 [5] - 陕西低空装备产业链建立涵盖动力装置 快速充放电 极端工况模拟的一体化检测体系 提高制造转化率 [5]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家 新建国家计量基准33项 布局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67家 [5] - 湖北建成服务站240个(省级40个) 窗口446个 覆盖省市县三级和重点产业集群 服务企业3.7万家次 节约费用3.26亿元 [5] - 湖北打造"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生态 上线"智慧服务一张网" 入驻服务机构270家 注册用户8159个 上架服务2763项 完成订单2.34万笔 [5] 跨区域产业协作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涵盖机器人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链及纺织服装 工程机械 煤化工等传统产业链 [9] - 项目旨在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分工协作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9]
加快推进沪苏通同城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华日报· 2025-08-26 03:20
核心观点 - 沪苏通地区将推动同城化发展 打造创新生态圈 产业圈 通勤圈和生态圈 形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域 [1] 创新协同 - 共建重大科创平台 设立沪苏通科创协同专项基金 支持跨市联合实验室 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 [2] - 支持苏州工业园区 南通创新区与上海张江科学城 临港新片区共建科创联合体 互设前哨机构并建立科研设备共享机制 [2] - 深化区县创新伙伴关系 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研发机构 支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运行 [2] - 加速创新成果流动转化 支持区县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 共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2] - 创新人才流动服务机制 通过数字平台推行科创人才服务一体化 实现三市人才住房补贴 公积金互认等权益互通 [2] 产业协同 - 建立省级层面沟通协调机制 按产业链协同组建产业联盟 配套常态化产业对接与联合招商机制 [3] - 搭建产业链数据信息平台 建立产业链图谱动态监测机制 推动形成上海总部研发 苏州集成创新 南通规模量产梯度布局 [3] - 协同设立沪苏通产业创新协同母基金 建立跨域投资收益共享机制 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强链补链项目 [3] - 探索超长期特别国债跨域使用路径 专项支持机器人 物联网等产品用于产业设备升级 [3] - 试点财税共享与统计双算制度 对跨市科创项目实施GDP折算系数加成 推行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双注册模式 [3] - 推广合作园区经验 全面深化合作园区从产业飞地向创新飞地升级 对研发强度达标园区进行奖励和指标倾斜 [3] 互联互通 -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过江通道等重大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探索省级统筹加市场化运作加速跨江通道建设 [4] - 推进干线铁路网公交化运营 重点实施如通苏湖线和沪苏通二期工程 强化1小时通勤圈 [4] - 探索上海崇明线延伸至启东 实现跨市轨交直联 统筹苏州 南通对接虹桥及东方枢纽 [4] - 支持港口群一体化发展 制定长江口港口协同专项规划 明确三市港口功能分工 [4] - 强化沪苏通同港化 支持南通吕四港建设江海联运枢纽 与上海共建航运服务集聚区 [4] - 建设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区 协同规划布局低空基础设施网络 共建跨域航路智慧管理平台 [4] 环境共保 - 健全生态共治体系 由三市协商形成生态共保联治条例 明确负面清单和跨界水体治理责任 [5] - 建设沿江生态廊道数字化平台 整合环境监测数据 实现一图统管 [5] - 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共同规划建设 联合申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5] - 创新生态补偿政策 健全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机制 推动VOCs等重点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定价 [5] - 探索建立区域生态 产业等多议题一揽子协商机制 支持建立排污权 碳排放指标交易市场化机制 [5] - 探索建立沪苏通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 统筹运用财政 税收 金融等经济手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