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从“被动治”到“主动防”—全球变暖,中国农业如何应“烤”
科技日报· 2025-09-21 09:36
"以前我们主要种紫花苜蓿、荞麦和山杏,苹果只是零星种一点。"作为一名当地土生土长的"90 后",陕西省吴起县果业技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占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2015年起,情况开始发 生变化。" 变化源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种植带北移。 气温的逐年升高,让吴起县的高海拔、强光照与显著温差成为苹果种植的优势。这里产出的苹果色 泽艳丽、甘甜饱满。 但全球变暖也让种苹果这件事变得更难。 7月底,吴起县迎来今年最强的一场降水。"这些年降雨越来越多。而且,未来10天全县最高气温均 超过30℃,高温高湿天气可能会引起果园病害大流行。"当时,电话那头的程占叶颇为发愁。 正如程占叶所感受到的,全球气温持续攀升,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 专门委员会(IPCC)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全球平均气温相比工业化前已上升1.1℃,农作物产 量变化幅度达到-10%至25%不等。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现实: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在经历史上 最严峻的考验。 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会导致小麦减产6.0%,水稻减产3.2%,玉米减产7.4%,大豆 减产3.1%。据预测,至2040年高温有可能使全球粮食减 ...
东北玉米金黄,江南稻浪翻滚!科技助力各地“粮”辰美景,丰收在望
央视网· 2025-09-21 08:28
吉林水稻陆续开镰,今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在舒兰,当地通过提早育苗、插秧,收获较往年偏早,预计9月底,新米 就可提早上市。 长江中下游水稻开始大面积收获。在湖南,2200万亩中稻收割加紧进行,目前进度过半。当地部分地区为应对秋雨,提前布局 建设各类高标准烘干仓储项目,保障稻谷品质。湖北中稻收获900多万亩,进度超三成。今年,湖北在当阳等5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单 央视网消息: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各地科技助力确保秋粮收获,筑牢丰收 基础。 东北部分地区秋粮迎来收获。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 约1亿亩。 西南多地水稻收割已近尾声。重庆水稻收获超九成。今年,当地通过良种、良技、良机、良法多管齐下,预计全年粮食面积、 单产、总产有望实现"三增"。 产提升行动,推动稻麦轮作等5大绿色高效吨粮模式。 ...
特色产业铺就“富芋”路!订单农业畅通销路 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央视网· 2025-09-21 03:48
央视网消息:铅山红芽芋是一种肉质绵软、香气浓郁的特色芋头。最近,江西铅山县的10万多亩红芽芋迎来丰收期,当地芋农 们正忙着进行采挖。 红芽芋口感细腻,可用于加工制作红芽芋米糕、芋圆、奶茶等产品,目前,铅山红芽芋产业已迈上标准化,全县种植面积稳定 在10.2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增收。 在江西铅山县永平镇红芽芋基地,连片种植的芋头纵横交错地生长着。村民们在田地里挖芋头、削枝叶、除根须、装袋,忙得 热火朝天。 此前,铅山的红芽芋产业曾出现品种退化、产量降低等问题,当地立即培育优良新品种,如今种植的红芽芋亩增产25%以上, 亩产可达2100公斤以上。 江西铅山县永平镇红芽芋种植大户 邱珍林:每亩产量可以达到4000多斤以上,特别受市场欢迎,特别是江浙沪这一带。我们 都是订单模式的,每天都有车子过来拉的,一天大概有六七吨。 ...
沃野披金,谷香满仓!秋收正当时 机械化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央视网· 2025-09-21 03:48
在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的2000亩糯稻基地里,金黄色的稻谷压弯了稻秆,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齿轮飞转,一茬茬稻秆被整齐 吞下,金黄的稻谷泻入运粮车,秸秆则被粉碎后直接还田。 湖北应城市水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军: 今年我们全部换成半喂入(式)收割机,破碎率控制在1%以内,每亩比人工 收割减损30公斤左右,一台机器(一天)能收60亩,相当于过去人力的30倍。 央视网消息:荆楚大地稻花香。眼下,湖北孝感应城的40.8万亩糯稻迎来丰收,当地抢抓睛好天气开展机械化收割作业,确 保颗粒归仓。 今年,田店镇糯稻种植面积达5万亩,推广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糯稻品种近10个。其中,红糯一号系列品种具有品质 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亩产在常规稻的基础上增产了150公斤左右。 截至目前,应城市已投入收割机800多台(套),收割糯稻面积34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七成以上。 ...
科技赋能促振兴 现代农业绘出好“丰”景
新华社· 2025-09-21 03:30
山西省马铃薯、红薯等薯类作物陆续进入盛花期。近日,山西省现代农业薯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深入 多个试验基地,开展观摩调研和技术指导。山西省通过科技赋能薯类产业,不仅破解了生产技术难题, 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21.42万亩花生进入饱果成熟期。当地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 好当前田间管理工作,通过追施肥料、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措施,全力保障秋作物提质增产。 金秋时节,全国多地农作物进入采收季。各地积极运用科技新手段,助力稳产增收,赋能现代农业高质 量发展。 杭州市临安区是我国山核桃主产区之一,素有"中国山核桃之都"之称。眼下,正值山核桃采收季。临安 部分村镇使用无人机运输山核桃,原本需要人工扛半小时才能下山的果实,仅用五六分钟就可以送到山 脚下。 记者:王怿文 李涛 原勋 姜亮 编导:房宽、鲍佳艺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科技让农民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随着无人机、育种技术创新、智能灌溉、人工智能等举措广 泛应用,各地稳产增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统筹:汪奇文 ...
生态优先共同抓好大保护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1 03:20
黄河流域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 量发展亮点不少,但仍需根据各地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 设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本 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如何认识黄河流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 钟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 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九省区贡献了全 国35%的粮食、32%的肉类、40%的禽蛋和49%的奶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以来,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粮食主产区发挥积极作用,推动黄河流 域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00年至2024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从1.55亿吨增加到2.48亿吨。"十四五"以 ...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6
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 黄河流域贡献全国35%粮食、32%肉类、40%禽蛋和49%奶类[2] - 粮食产量从2000年1.55亿吨增至2024年2.48亿吨 种植面积占比持续超35%[2] - 高标准农田占比达45.07% 灌溉水利用系数0.58较2010年提升0.12[2] - 形成沿黄粮食产区、棉花产区、畜牧产业带 河南优质强筋小麦1500万亩占全国近30%[3] - 山西内蒙古杂粮产量680万吨占全国43% 特色小杂粮品种占比超58%[3] - 山西沁州黄小米品牌价值120.72亿元 带动20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3] - 山东沿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 绿色防控覆盖率52.7%[4] - 建成50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碳汇交易试点超100万亩 年固碳量200万吨[4] 工业结构与绿色转型 - 原煤产量占全国80% 拥有多个超100亿吨储量煤炭基地[7] - 四大油田保障原油市场 长庆油田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7] - 稀土储量占全国90% 包头冶炼分离产能23.4万吨为全球最大供应基地[7] - 甲醇、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国68%、70%、61% 煤化工企业占80%以上[8] -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突破1.35亿千瓦 绿电产量超2000亿千瓦时[10]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 新能源装机占比70%[10] - 山东新能源装机1.15亿千瓦超越煤电[10] - 单位GDP能耗从2011年1.01吨标准煤降至2023年0.59吨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3.2%[11] - 山西54%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11] - 山东河南陕西战略性新兴企业数占比约70%[11] 生态环境保护 - 2022-2024年黄河干流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13] - 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0.9%提升至36%以上 固定流沙860万亩[14] - 植被面积54.13万平方公里 建设淤地坝5.83万座[14] - 水土流失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减至24.58万平方公里 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降至3亿吨[14] - 山东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至373种 年迁徙越冬超600万只[15] - 甘肃光伏治沙年产值超280万元[15] - 宁夏建成6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 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提供岗位13万个[15] 文化旅游资源 - 拥有15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2项双遗产 总数占全国30%[18] - 非遗项目总数72699项 其中国家级1042项占全国近三分之一[20] - 河南普查出51172处不可移动文物、7042处文保单位、947项省级以上非遗[20] - 河南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新发现42738个占比18.67% 人文类占比81.78%[20] - 2025年公布首批20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21] - 2025年五一假期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旅游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4.8%[21] - 规划建设4810公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22]
农业总产值增速创三年新高!广州市番禺区“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3:32
农业产值增长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9.37亿元 同比增长3.1% 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7][8] - 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60% 2024年渔业产量131,816吨 增长1.5% [46][47] - 海水产品产量62,373吨 淡水产品产量69,443吨 观赏鱼产量1,127万条 [47] 粮食生产保障 -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5,222亩 同比增长3.2% 粮食产量1,378.8吨 增长5.7% [20][22] - 2023-2024年连续两年耕地净流入超5,800亩 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和净增加 [25] - 上半年春种粮食面积7,032.35亩 无人机水稻播种面积达0.6万亩 [36][37] 种业与技术应用 - 培育番青占4号、五香丝苗等十多个优质水稻品种 省内外推广种植面积达400万亩 [15][16] - 五香丝苗通过国家审定初审 2024年省内外生产应用面积达3.8万亩 [26][27] - 推广"水稻+禾虫"与"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 每亩禾虫产出100-200斤 带来约10,000元收入 [30][32][33] 渔业现代化发展 - 工厂化笋壳鱼养殖产量达普通土塘15倍 [43][44] - 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进度达88.05% 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9][50][51] - 海兴农集团苗种基地年产优质虾苗3,000万尾 加州鲈等苗种1,000万尾以上 [55] 特色农业产业 - 广州清涟农业月供应贝贝南瓜400万斤 拥有国内外200多个基地 [56][57] - 卉通农业储存1,500多种新优花卉植物 产品销往全球 [58] - 沙湾墨兰种植面积超400亩 年产量约2,000万株 年产值超3,500万元 [59] 产业融合与金融支持 - 上半年举办产融对接活动90场 解决1,545家次企业超618亿元信贷需求 [60][61] - 京东平台共建特产馆 1-5月销售额约80万元 [62] - 177个行政村公交覆盖率100% 实现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全覆盖 [87][88] 乡村旅游与文化 - 推出十二条旅游精品路线 联动乡村旅游地标促进经济增长 [77][78] - 大岭村探索"文化+艺术+产业"创新保护模式 [68][69] - 沙湾古镇、大岭村等古村活化实践带动文旅融合 [75][76]
科技绘就希望田野多彩“丰”景图 智慧农业筑牢丰产基础 让农户“钱袋子”更鼓
央视网· 2025-09-20 06:11
秋粮总体生产形势 - 2025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且长势正常偏好 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1]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3/4 主产区已投入约1000万台(套)农机具进行作业[1] - 预计10天左右迎来秋粮大面积收获[1] 山东平度花生生产 - 平度市作为胶东半岛花生重要产区 27万多亩花生迎来收获季[1] - 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实现花生抖土、摘果、清选环节一体化作业 大幅提升效率[3] - 花生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支持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模式[5][7] - 首次引入"蛇床花带"生态防控技术 通过以草养虫方式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9] 贵州都匀南瓜生产 - 毛尖镇1500亩南瓜丰收 采用无人机运输单次吊运能力达75公斤[10][12] - 无人机运输解决山坡地形搬运难题 避免南瓜磕碰并缩短采收周期[12] - 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 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技术与销售渠道 带动2000多群众就业[14] 新疆喀什开心果产业 - 喀什地区泽普县、疏附县等地1.2万亩开心果迎来丰收[14][16] - 年产量预计达120吨 通过科技育种与规模化种植带动村民增收[17] - 科研团队攻克育苗成活率低与嫁接技术不稳定等关键技术难题[17] 黑龙江鸡东万寿菊产业 - 永和镇千余亩万寿菊进入盛放期 形成特色"金色产业"[17][20] - 采花旺季需平均7天采摘一次 吸引大量周边村民就近务工[20] - 实行规模化种植与科学化管理 农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种植管护[20] - 通过企业订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20]
庆祝农民丰收节,今年广东主会场为何定在肇庆高要?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04:05
庆祝农民丰收 节,今年广东主 会场为何定在肇 庆高要?_南方 +_南方plus "万物春分而 生,秋分而 成。"秋分将 至,第八个中国 农民丰收节如期 这里的实力,源 于"一粒米"的坚 实根基。作为丝 苗米优势产区, 高要全区粮食播 种面积超56万 亩,粮食保供稳 产24.28万吨, 连续多年实现稳 中有升。水稻耕 种收综合机械化 率达87.78%,稳 今年,广东省庆 祝2025年"中国 农民丰收节"主 会场设在肇庆市 高要区金渡镇铁 岗社区,以"庆 农业丰收,享美 好生活"为主 题,充分展现全 省上下以头号力 度实施"百县千 镇万村高质量发 展工程"推动农 业农村发展的喜 人成绩、农村面 貌喜人变化、农 民生活喜人景 象。 岭南庆丰收,为 何主会场落子高 要? 仓廪实,天下 安;鱼虾满,百 姓富。高要的丰 收画卷,正是千 家万户幸福生活 最生动的注脚。 而来,礼赞丰 收,致敬农民。 居肇庆市首位、 广东省前列,牢 牢端稳了百姓 的"饭碗" 。 田间水稻颗粒饱满、稻香四溢。区若琳摄 这里的优势,来 自"一只虾"的产 业传奇。高要作 为"中国罗氏沼 虾之乡",养殖 规模、产量、产 值均稳居全省首 位。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