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搜索文档
秦安股份上半年主业稳健发展 战略布局多维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3:2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下降13.18% [1] - 归母净利润8038.74万元同比增长29.97% [1] -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同比增长35.71% [1]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0.6亿元现金比率达339.85% [1] - 资产负债率11.41%负债总额3.21亿元主要为经营性应付款项 [1] 主营业务进展 - 成功获取长安福特、理想汽车、东安动力、一汽集团等核心客户多个项目订单 [1] - 北美福特缸体项目完成样件交付并实现量产进入规模化供货阶段 [1] - 正积极探索与福特全球其他区域业务单元及其他海外车企合作 [1]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子公司美沣秦安完成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电机及减速器样件开发 [2] - 拓展纯电动车型单电机减速器与电驱动总成产品 [2] - 杂合车改制、点火及初步标定已完成发动机升级设计与耐久验证同步推进 [2] - 与国内外供应商深化合作构建供应链体系并积极对接意向客户推进整车匹配 [2] 新业务拓展 - 启动收购安徽亦高光电科技99%股权切入高端真空镀膜领域 [2] - 标的公司超硬镀膜技术已应用于国内消费电子头部品牌高端手机及穿戴设备 [2] - 并购后形成汽车零部件+真空镀膜双轮驱动格局 [2] - 投资参股墨现科技切入柔性触觉传感器领域 [2] - 传感器产品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座椅、机器人及医疗场景 [2] 战略规划 - 持续关注国内外先进传感器公司通过投资参股形成3-5家行业竞争力公司矩阵 [3]
芯动联科:8月19日召开分析师会议,中银资产、瑞银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11
公司概况与业务介绍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2023年6月30日科创板上市 股票代码688582 专注于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研发、测试与销售 [2] - 产品基于半导体技术 采用微纳结构设计和先进MEMS工艺 实现传感器智能化、微型化、易用化发展 [2] - 产品应用于工业设备监测、汽车辅助驾驶、气象监测、石油勘探等领域 未来将拓展自动驾驶和工业机器人市场 [2] 2025年半年度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531341万元 同比增长8434% 归母净利润1543225万元 同比增长17337% [3][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95018万元 同比增长11055% 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因规模效应和良率提升而提高 [3] - 拟派发现金红利625116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4051% 每10股派发156元 [3] 业务领域进展 - 低空经济领域直接供应惯导器件或配合飞控厂商提供IMU模组 送样验证情况良好 [3] - 商业航天业务加速发展 惯性导航与视觉导航结合方案预计带来新需求 [3] - 无人机市场对低成本惯性器件需求旺盛 公司产品价格契合飞控系统成本要求 [9] 研发投入与产品进展 - 研发费用581051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2295% 同比增长817% 因营收高增长使研发占比从去年同期39%下降 [4] - 双轴和三轴加速度计市场反馈良好 正迭代研发以提升良率并降低成本 目标对标DI和村田产品 [4] - 三轴陀螺持续测试改进 高精度IMU模组服务于航空航天 低成本芯片化IMU对标村田和博世六轴产品 [5] 技术竞争与市场定位 - MEMS陀螺仪属于第三代技术 解决1度至001度精度需求 成本优势显著 平均芯片价格2000-3000元 毛利率超80% [7] - 光纤陀螺成本最低需数千元一组 无法与MEMS竞争 小型化降本商业不可行 [7] - FM加速度计客户需求旺盛 常与高性能陀螺匹配使用 大项目导入周期较长 [8] 新业务布局 - 光交换机领域通过投资武汉公司开发MEMS振镜阵列 应用于数据中心光路交换 市场潜力大但研发周期长 [11] - MEMS振镜已用于固态激光雷达 光交换机需双振镜阵列堆叠 目前仅谷歌实现量产 [11] 股权激励与经营展望 - 股权激励计划每两年推出一次 分三年归属 以保持长效激励效果 [12] - 年初合同预计下半年执行完成 新订单和大客户额外需求旺盛 [13]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90天内5家机构评级 3家买入、1家增持、1家中性 目标均价9229元 [14] - 2025年净利润预测范围285亿-411亿元 2026年预测359亿-542亿元 2027年预测446亿-731亿元 [14]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77亿元 融券净流入32761万元 [14]
芯动联科(688582):中报业绩表现优异 多场景高渗透全面开花
新浪财经· 2025-08-22 0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84.34% [1] - 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73.37%,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10.65% [1] - 基本每股收益0.39元,同比增长178.57% [1] 股权激励计划 - 授予限制性股票320万股,授予价格56.89元/股,覆盖129名员工(占员工总数64.5%) [1] - 设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重考核目标,为上市后第二次股权激励 [1] 业务与技术发展 - MEMS陀螺仪精度达中低精度激光/光纤陀螺水平,具备低成本、小体积及批量生产优势 [2] - 惯性技术持续成熟,逐步替代战术级场景并渗透导航级应用 [2] - 投资武汉云智光联科技25%股权(注册资本300万元),布局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2] 增长驱动与盈利预测 - 高可靠与民用市场支撑收入高增长 [3] - 上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6.08/9.20/13.99亿元 [3] - 上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21/4.83/6.45亿元(原预测3.15/4.77/6.39亿元) [3] - 对应EPS调整为0.80/1.21/1.61元(原预测0.79/1.19/1.59元) [3] 估值与评级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99/66/49倍 [4]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4]
芯动联科(688582):中报业绩表现优异,多场景高渗透全面开花
华安证券· 2025-08-21 15:0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表现优异,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84.34%,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73.37%,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10.65%,基本每股收益0.39元,同比增长178.57% [5] - 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320万股,授予价格56.89元/股,激励对象129人,占员工总数64.50%,设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考核目标,彰显经营信心 [5] - 公司高性能MEMS陀螺仪精度达到中低精度激光陀螺仪和光纤陀螺仪水平,随着技术成熟,将在战术级应用场景替代传统陀螺仪,并渗透导航级应用场景,覆盖自动驾驶和高端工业等新领域 [6] - 公司新增对外投资武汉云智光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5%,注册资本300万元,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望在新领域取得突破 [6] - 高可靠+民用市场支撑未来数年收入高增长,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6.08/9.20/13.99亿元,归母净利润3.21/4.83/6.45亿元,EPS 0.80/1.21/1.61元 [7]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405百万元,同比增长27.6%,毛利率85.0%,归母净利润222百万元,同比增长34.3%,ROE 9.6% [9]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608百万元,同比增长50.4%,归母净利润321百万元,同比增长44.4%,毛利率84.6%,ROE 12.4% [9]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920百万元,同比增长51.2%,归母净利润483百万元,同比增长50.7%,毛利率84.3%,ROE 16.3% [9]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399百万元,同比增长52.1%,归母净利润645百万元,同比增长33.4%,毛利率84.0%,ROE 18.5% [9]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99/66/49倍(2025-2027年) [7][9] 公司基本信息 - 总股本401百万股,流通股本249百万股,流通股比例62.19%,总市值318亿元,流通市值198亿元 [2] - 收盘价79.40元,近12个月最高价88.95元,最低价30.82元 [2]
AI 应用驱动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泉果基金调研华工科技
新浪财经· 2025-08-21 09:18
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29亿元,同比增长4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45% [2] - 研发投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 [3] - 公司聚焦"感知、光联接、激光+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并布局新能源汽车、船舶制造、AI产业赛道 [2] 三大业务板块表现 - 感知业务整体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传感器业务收入19.42亿元,激光全息防伪业务收入2.11亿元 [3] - 光联接业务营业收入37.44亿元,同比增长124%,数通产品收入利润快速提升,400G/800G光模块实现规模交付 [4] - 激光+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6.76亿元,大功率激光设备收入利润增长明显,三维五轴、汽车自动化等产品线增长显著 [4] 技术创新与人才战略 - 公司以中央研究院为抓手,聚焦激光及智能制造、信息通信及智能车联网等技术攻关 [3] - 创新启动"博士500"计划,聚集创新资源和高素质人才 [3] - 在硅光技术领域布局六年,400G光模块全面覆盖硅光,800G和1.6T应用硅光方案 [9] 全球化经营与产能布局 -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上半年出口业务增长明显,订单增幅50%以上,预计下半年增速更大 [8] - 泰国工厂预计年内达到月产能15-20万只,海外生产基地批量交付能力提升 [8] - 感知业务海外市场快速拓展,温度传感器全球白电市场占有率已达70%,泰国基地产能持续扩充 [11] 光模块业务发展前景 - 国内数通光模块需求持续增长,产品从400G向800G切换,1.6T光模块开始测试,3.2T NPO/CPO为下一代算力网络准备 [7] - 硅光技术在高速率模块中渗透率加大,未来可达三分之一以上,尤其在1.6T光模块中渗透率将显著提升 [9] - 海外云厂商Capex持续扩张,算力景气度延续,LPO系列和DSP系列产品按规划推进 [8] 激光智能装备业务进展 - 新能源汽车和船舶行业订单同比大幅增长,技术应用向激光清洗、淬火、熔覆等高价值工艺延伸 [10] - 船舶行业智能化趋势显著,公司在激光焊接、复合加工等领域取得进展,覆盖海船、内河船及海外船厂 [10] - 业务受益于高端制造出海加速,依托"激光+AI+自动化"技术矩阵拓展国际市场 [10] 感知业务细分领域突破 - 压力传感器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成功导入多家整车厂及家电企业 [12] - 以陶瓷电容芯体结构打破外资主导,覆盖高、中、低全压力范围,实现国产化替代 [13] - PTC加热器打入欧洲高端车企供应链,温度、湿度传感器获国际重磅订单 [11] 新业务增长引擎 - 3D打印业务聚焦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已推出3D打印激光加工装备,技术与战略合作伙伴推进智能工厂服务加工 [13] - 绿色农业领域推出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2.0,7月在哈尔滨成立子公司,预计2026年批量上市 [14] - PCB业务覆盖IC载板、陶瓷基板等行业,提供激光+检测+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14]
安培龙董事长兼总经理邬若军:用汽车传感器创新突围 力争全球领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1:1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99年由邬若军创立 从热敏电阻业务起步 逐步拓展至汽车和机器人领域[1] - 创始人1991年投身热敏电阻研发 1993年首次创业即实现数百万元盈利 展现技术和市场敏锐度[4] - 2012年启动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发 六年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年 2018年进入上汽通用五菱供应链[7] - 2011年开始研发氧传感器 十余年累计投入超1.5亿元 2024年11月实现东风汽车前装后氧传感器小批量供货[8] 技术创新突破 - 早期量产MF58D型径向玻璃封装热敏电阻 技术指标接近国际龙头企业水平 打入绿山咖啡、雀巢咖啡供应链[5] - 创新将PTC热敏电阻埋入空调变压器初级线圈 大幅降低变压器故障率 在空调、热水器行业广泛应用[5] - 掌握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温度-压力一体式传感器核心技术专利[7] - 氧传感器在材料制备、流延及预层压、丝印、涂覆等环节形成自主核心技术 关键指标接近国际龙头[8] 市场拓展成果 - 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大批量供应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赛力斯、理想、小鹏等车企 2024年进入北美知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7] - 2024年产销量实现新突破 稳居国内市场份额前列 2025年4月入选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7] - 已进入斯特兰蒂斯、大众、本田、丰田、日产等国际车企供应链 计划拓展全球销量前十车企客户[9] - 力矩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行业 实现国内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客户小批量销售[10] 财务与研发投入 - 营收从2019年3.5亿元增长至2024年9.4亿元 实现跨越式发展[9] - 2019-2024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6.41% 2024年研发投入0.63亿元 同比增长32.10%[9] 行业地位与规划 - 依托敏感陶瓷技术和MEMS技术两大成熟平台 布局集成电路设计 形成材料、IC芯片、传感器模组的垂直产业链布局[10] - 目标用十年时间成为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企业 持续投入研发 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和客户体系[1][11] - 全球氧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420亿元 公司虽当前业务收入仅千万元级别但市场空间广阔[8]
安培龙董事长兼总经理邬若军: 用汽车传感器创新突围 力争全球领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22:10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邬若军创立安培龙 从热敏电阻业务起步 逐步拓展至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1][2] - 创业初期成为国内较早研发生产PTC热敏电阻元件的厂商 产品应用于家电、通讯、照明领域 客户包括三星和GE等知名企业 [3] - 2012年启动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发 六年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年研发费用 2018年进入上汽通用五菱供应链 [4] - 2011年开始研发氧传感器 十余年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 2024年11月为东风汽车实现前装后氧传感器小批量供货 [6] 技术创新突破 - 量产MF58D型径向玻璃封装型热敏电阻 技术指标接近国际龙头企业水平 成功打入绿山咖啡、雀巢咖啡供应链 [3] - 将PTC热敏电阻埋入空调变压器初级线圈 替代传统温度开关和温度保险丝 大幅降低变压器故障率 [3] - 获得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温度-压力一体式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专利 [4] - 在氧传感器材料制备、流延及预层压、丝印、涂覆等环节形成自主核心技术 关键指标与国际龙头产品接近 [6] - 依托敏感陶瓷技术和MEMS技术两大成熟平台 布局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技术 形成材料、IC芯片、传感器模组的垂直产业链布局 [7] 市场拓展成果 - 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大批量供应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赛力斯、理想、小鹏等车企 2024年进入北美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链 [4] - 2024年产销量实现新突破 稳居国内市场份额前列 2025年4月入选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4] - 进入斯特兰蒂斯、大众、本田、丰田、日产等国际车企供应链 计划拓展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客户 [7] - 力矩传感器已应用于机器人行业 实现国内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客户小批量销售 [7] 财务与研发投入 - 营收从2019年3.5亿元增长至2024年9.4亿元 [6] - 2019年至2024年平均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6.41% 2024年研发投入0.63亿元 同比增长32.10% [6] 行业前景与战略目标 - 全球氧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420亿元 [6]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传感器企业 进而成为世界领先的传感器公司 计划通过十年以上持续研发投入实现 [1][8] - 未来将增加汽车传感器产品品类 拓展机器人市场和自动驾驶市场 [7]
森霸传感8月20日龙虎榜数据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0:3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涨停 收盘价涨幅达20%[1] - 全天换手率22.20% 成交额7.08亿元 振幅18.05%[1]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232.91万元[1] 龙虎榜交易明细 - 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2.23亿元 其中买入1.16亿元 卖出1.07亿元 合计净买入946.39万元[1] - 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1648.25万元 其中买入306.05万元 卖出1954.30万元[1] - 国信证券北京分公司为买一席位 买入3144.64万元[1] - 申万宏源盐城东台望海东路营业部为卖一席位 卖出3951.38万元[1]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入7870.77万元[1] - 特大单资金净流入1.04亿元[1] - 大单资金净流出2538.23万元[1]
四方光电上半年净利翻番,54岁董事长熊友辉为华中科大博士、年薪11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0 08: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8亿元 同比增长49.4% [1] - 归母净利润8412万元 同比增长103.4%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656万元 同比增长88.1%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92亿元 同比增长47.6%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137万元 同比增长138.9%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86万元 同比改善4.2% [1] 资产状况 - 总资产17.1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4% [1][2] - 归母净资产10.87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8% [1][2] - 每股收益0.8404元(全面摊薄) [1]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熊友辉2024年薪酬116.8万元 同比增长23.85% [5] - 董事长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拥有热能工程博士学位 [5]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研发销售 [5] 历史业绩对比 - 2024年营业收入8.55亿元 同比增长23.64%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下降20.64% [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05元 同比下降20.19% [5]
华工科技股价上涨1.13% 半年报显示营收净利双增
金融界· 2025-08-19 18:21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52.83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13% [1] - 盘中最高触及54.44元,最低下探52.28元 [1] - 成交金额28.74亿元 [1] 财务数据 - 上半年营业收入76.29亿元,同比增长44.66% [1] - 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44.87% [1] - 联接业务收入37.44亿元,同比增长124% [1] 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涵盖光电子器件、激光装备制造、传感器等领域 [1] - 400G/800G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 [1] - 海外工厂投产后800G及以上产品月产能预计达20万只 [1] - 1.6T硅光模块已进入送样测试阶段 [1] 资金流向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93.91万元 [2] - 近五日累计净流入443.82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