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

搜索文档
晚报 | 8月18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8-17 15:13
量子计算 - 清华、北大科研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该架构已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超导量子比特平台验证成功 [1] - 量子计算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技术突破、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发展,应用场景从专用计算向通用计算拓展 [1]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量子科技列为核心战略,预计2025-2030年为商业化落地黄金窗口,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美元 [1] 制冷剂 - 生态环境部拟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HFCs为制冷剂的家用电冰箱和冷柜产品,推动行业向第四代环保制冷剂转型 [2] - R290在冷柜领域应用占比预计2025年达30%,CO₂制冷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后应用占比将达15% [2] - 政策加速构建以自然工质(R290、R600a、CO₂)为主导的环保制冷体系 [2] 基因编辑 -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试验成功,患者移植改造胰岛细胞后恢复自主胰岛素生产能力 [3] - CRISPR技术使基因治疗适应症范围扩大至6000多种疾病,商业化潜力显著 [3] 商业航天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2024年达2.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22%),预计2025年增至2.8万亿元 [4] - 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9天内完成3组低轨卫星发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开辟新需求空间 [4] - 可复用火箭技术发展将降低发射成本,民商火箭企业首飞在即推动组网进程 [4] 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 - 工信部推动AI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促进全产业链提质升级 [5] 首店经济 - 浙江计划2027年前新增城市品牌首店2000家(含华东区域高能级首店200家),打造50个首店集聚区 [6] 虚拟电厂 - 广州计划2027年实现500万千瓦分布式能源接入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150万千瓦,市级财政每年奖补1000万元 [6] 电子产业 - 2025年数据中心驱动的AI服务器需求增长,但消费电子因高通胀和创新不足陷入困境,2026年行业或进入低速调整期 [8] 行业动态 - 玻纤材料Low CTE供不应求,涉及宏和科技、东材科技等企业 [11] - 液冷服务器需求激增,OpenAI计划5个月内算力翻倍 [11][12] - 光伏组件缺货涨价,石英股份、欧晶科技等企业受益 [12] - 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宇树科技预测1-2年内达"ChatGPT时刻" [13] - 国产芯片突破,首台商业电子束光刻机在杭州交付 [13]
量子计算,我国取得重要突破
财联社· 2025-08-15 12:01
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合作在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1] - 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 [3] - 成果以"基于统一控制方案的任意两比特门的高效实现"为题发表于《自然·物理》期刊 [3] AshN量子指令集架构技术特点 - 采用磁通调控与微波驱动的协同操控机制实现多参数协同调控 [3] - 通过统一控制方案覆盖两比特酉矩阵所有等价类 [3] - 直接实现任意两比特酉矩阵操作避免传统门级分解过程 [3] 架构性能优势 - 相比传统CNOT门+单比特门组合方案大幅减少门操作数量 [3] - 显著降低量子计算过程中的误差累积 [3] - 在合理假设下可保证演化时间最短性 [3] 实验验证与应用 - 已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超导量子比特平台成功实现验证 [3] - 可直接提升现有超导量子芯片的性能表现 [3]
清华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9:33
人民财讯8月15日电,据清华大学官微消息,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陈建鑫课题组 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燕飞团队合作,在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国 际上首次实现了,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统一控制 方案的任意两比特门的高效实现"为题发表于《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
城记 | 一周聚焦:中国科创硕果频出,长三角扮演什么角色?
新华财经· 2025-08-15 05:32
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总体科技实力 - 中国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蝉联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研发人员、高水平论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 [1] - 长三角地区凭借区域优势、经济基础、人才储备和科研体系,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突出 [1] 智能育种技术突破 - 中国智能育种攻关团队研制出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打破杂交育种和制种瓶颈,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和PCT国际专利 [1] - 跨学科团队打造"智能机器人育种工厂",首次实现结构型大豆雄性不育系快速创制,有望大幅提高大豆单产 [2] - 研究开辟"BT筑基+AI赋能+Robot劳作"的BAR模式,标志着中国完成自主产权的智能机器人育种闭环技术体系构建 [2] 量子计算技术进展 - 中国创造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2024个原子),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3] - 中国科研团队在单比特门保真度(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99.5%)和探测保真度(99.92%)方面追平国际最高水平 [4] - 该技术有望在化学催化、材料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远超经典计算机的算力 [3] 电机控制器技术突破 - 宁波甬江实验室开发的新一代电机控制器,重量功率密度达70kW/kg,体积功率密度达57.6kW/L,刷新行业纪录 [5] - 与首代功能样机相比,第二代控制器功率密度在一年多时间内提升近3倍 [5] - 新控制器实现"小体积、大功率、低损耗"的协同突破,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6]
上海量子实验刷新世界纪录 对量子计算机研发有何意义?
第一财经· 2025-08-14 14:47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实现了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 [1] -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报道 [1] - 审稿人评价该研究创造了新纪录,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重大飞跃 [1] 中性原子技术路线 - 中性原子路线被视为未来中国量子产业突破的关键,具有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连接性等优势 [2] - 中性原子计算是上海市重点布局的研究方向,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发展速度更快 [2] - 研究团队使用光镊阵列囚禁中性原子,通过重排技术将初始随机填充的原子阵列转换成无缺陷原子阵列 [2] 技术参数与性能 - 研究团队实现了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的任意构型重排,总耗时仅为60毫秒 [5] - 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探测保真度达99.92%,追平国际最高水平 [5] - 该方法耗时与原子阵列规模无关,未来可直接应用于数万原子规模的无缺陷阵列重排 [5] AI技术应用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专用大模型,实时驱动高速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动态刷新,精确控制光镊阵列位置和相位 [7] - 利用AI技术实现了高度并行性和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 [7] - 该成果体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的重大价值,是目前"AI+量子"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6] 产业发展与布局 - 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类似于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计算机发展水平 [8] - 上海组建了量子计算项目经理团队,形成未来产业培育方案,进行全要素和全链条布局 [8] - 上海计划打造量子计算未来产业集聚区,集聚顶尖人才、独角兽企业等资源,加速产业培育与落地 [8] - 上海将与中国科大、合肥实验室等单位合作,把长三角打造成量子科技和产业高地 [8]
2025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14 14:04
量子计算行业相关概述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特性实现计算模式,通过构建量子物理硬件系统运行量子算法,与经典计算在信息存储、计算能力、纠缠特性及计算方式上差异显著 [8][10] - 量子计算技术体系包含硬件、软件、算法三大支柱,云平台为集成应用与生态汇聚点,硬件类型包括逻辑门型量子计算机、专用量子计算机及经典计算模拟器 [11][12] - 量子计算硬件技术路径分为"人造粒子"(如超导、硅半导体)和"天然粒子"(如离子阱、光量子)两类,超导路线发展迅速,IBM、谷歌、本源量子等企业重点布局 [14][15] 全球量子计算发展现状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21年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50亿美元,占量子信息产业总规模的63% [18][19] - 地区分布中北美以29.8%份额领先,欧洲(28.8%)、中国(25.2%)紧随其后 [21][22][23] - 美国通过《国家量子倡议法案》等政策持续加码,2025-2029财年研发拨款从18亿美元增至27亿美元,加拿大2023年启动国家量子战略并加强出口管制 [24][25][26] - 北美2024年市场规模达15亿美元,IBM、谷歌等科技巨头与Quantinuum等初创企业共同推动技术商业化 [27][28] - 欧洲产业规模2024年下滑至14.5亿美元,以Pasqal、IQM等初创企业为主,技术路线覆盖超导、离子阱等多领域 [31][32] 中国量子计算行业现状 - 中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高斯玻色取样"任务快速求解,技术成果显著 [1] - 产业链涵盖量子比特、读出层等环节,参与企业包括Google、IBM及本土的本源量子等 [1] - 重点企业腾讯、华为、中国电科等跨界布局,本源量子、华翊量子等研发取得突破,如HYQ-A37/B100原型机在量子比特数等指标表现突出 [1] 技术发展历程与突破 - 全球发展历经理论筑基期(1900-1980)、起步探索期(1981-2010)和技术突破期(2011至今),里程碑包括谷歌"量子霸权"、D-Wave商用量子退火机、中国"九章"原型机等 [16][17]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MIT的HHL算法(指数级加速线性方程组求解)、IBM云端量子服务"Quantum Experience"及谷歌量子纠错技术 [16][17]
上海量子实验刷新世界纪录,对量子计算机研发有何意义?
第一财经· 2025-08-14 09:33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实现了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构建[2] - 该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并获得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的亮点报道,审稿人评价为"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的重大飞跃"[2] - 实验实现了60毫秒内完成原子重排,且耗时与阵列规模无关,未来可扩展至数万原子规模[5] 中性原子技术路线优势 - 中性原子路线虽为后起之秀,但因其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单比特99.97%、双比特99.5%)和任意连接性被视为关键突破方向[3] - 相比超导和光量子路线,中性原子具有尺寸优势,可通过激光阵列实现大规模调控[3] - 该技术采用2018年诺贝尔奖的光镊技术,用强激光势阱稳定控制原子[3] AI与量子计算的融合 - 研究团队开发专用大模型实现光镊阵列的实时动态控制,解决了大规模原子移动难题[8] - 该成果是"AI+量子"研究的代表性案例,通过算法创新实现高度并行性和常数时间消耗[8] - AI4S(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在量子计算领域首次形成有影响力的跨界成果[7]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 上海将量子计算作为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已组建项目经理团队推进全链条布局(整机、设备、算法、人才等)[9] - 计划打造量子计算产业集聚区,联合中国科大、合肥实验室构建长三角量子科技高地[9] - 国际顶尖学术团队已主动寻求合作,显示技术成果的全球影响力[5][8]
潘建伟团队突破量子操控极限!AI助力2024个原子60毫秒精准重排
量子位· 2025-08-14 09:11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潘建伟团队利用AI技术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 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 [1] - 该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 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 探测保真度达99.92% 已追平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国际最高水平 [6] - 研究团队制作了包含549个原子的动画展示原子重排技术 视频以33倍慢速播放展示铷原子在230×230μm光镊阵列中的动态排列过程 [2][8] 技术原理与创新 - 中性原子体系因具备优异扩展性 高保真度量子门 高并行性和任意连接性 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平台 [11] - 传统重排方法受限于时间复杂度 原子丢失及计算速度等问题 阵列规模长期停留在数百个原子水平 [12] - 创新性利用AI技术实现高度并行性 操作时间与阵列规模无关 可一次性完成光镊阵列调控 实现原子同步移动 [12] 发展前景与挑战 - 从2024个原子扩展到数万个不存在本质障碍 但需提升激光器功率 挑战更多极限性能 增强整体平台能力 [14] - 预计未来3-5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在狭窄领域成为科研工具 实现密码破解等大规模应用可能还需10年左右 [14] - 研究由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家共同合作完成 [14] 研究团队背景 - 潘建伟院士团队曾构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并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19][20] - 团队先后构建"九章"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 从76光子发展到255光子 持续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的世界纪录 [21][22] - 陆朝阳教授被诺奖得主称为"量子鬼才" 与潘建伟共同完成多项量子计算突破性研究 [25] 技术应用展示 - 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原子受激光脉冲激发产生的荧光信号 对549个原子的空间位置进行实时成像与追踪 [9] - 展示原子在三个水平层中复杂而精确的排列 每层模拟石墨烯结构 右下角配有插图说明 [9] - 当前系统仅需两块英伟达4090显卡即可完成2024个原子的重排计算 规模限制主要来自其他技术与硬件条件 [14]
中国构建世界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长征五号乙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14 03:41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应用 - 智元机器人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在富临精工工厂实现规模化落地 该项目合作金额达数千万元 为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应用[2] - 中国科学院研发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 授粉效率达每朵花15秒 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5% 2.0版本正在研发中[4] 航天与卫星技术 - 长征五号乙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为长征系列第588次飞行 2025年该型号第2次发射[2] 新兴交通技术 - Archer航空公司推进空中出租车量产计划 目标服务2028年奥运会 已与阿布扎比航空达成合作[3] 量子计算技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构建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量子计算阵列 创世界纪录 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5] 数据服务与产业分析 - 提供17万+投资价值企业数据 包含9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数据 覆盖10万+基金和2万+LP数据[6] - 产业分析服务涵盖1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提供1400+行业标签体系[6]
每日市场观察-20250814
财达证券· 2025-08-14 02:16
市场表现 - 沪指涨0.48%,深成指涨1.76%,创业板指数涨3.62%[1] - 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超2.15万亿,环比明显放大[1] - 上涨股票2665只,下跌股票2328只[1] - 上证净流入326.05亿元,深证净流入331.91亿元[5] 行业动态 - 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元件主力资金流入前三[5] - 白酒、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主力资金流出前三[5] - 四代半导体、电子化学品、小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1] - 煤炭、赛马概念、珠宝首饰等板块调整明显[1] 政策与资金 - 1元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7] - 央行将优化居民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8] 科技与创新 - 超导量子计算专项合作计划启动,聚焦9个子课题[9] - ChatGPT新增"自动"、"快速"和"深度思考"三种响应模式[10] - 2025年AI Server需求强劲,但整体电子产业增长动能趋缓[11] 基金表现 - 6256只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为34.06%,99%实现正收益[12] - 54只产品净值翻倍,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亮眼[13] - 24家公募机构参与48家A股公司定增项目,部分浮盈超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