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搜索文档
云南陆良“菜篮子”富了百姓“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5-06-10 22:12
行业概况 - 陆良县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 无霜期达335天 成为云贵高原的"绿色粮仓"和蔬菜生产重点县 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优质蔬菜 [1] - 陆良县去年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达90万亩 产量245万吨 实现产值70亿元 [3] - 蔬菜产业被确立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 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 [1] 公司动态 - 云南源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700亩 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2万亩 产品常年直供广东市场并拓展东南亚出口渠道 [1] - 云南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蒿稻轮作—肉牛养殖—粪肥还田"的绿色种养循环方法 种植藜蒿1200亩 产品畅销一线城市 [2] 品牌建设 - 全县制定蔬菜地方标准和规程29项 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51个 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8% [2] - 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4个 "陆良香椿""陆良藜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 - 认定供港蔬菜基地3个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个 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0个 [2] 产业链发展 - 陆良县共有蔬菜生产经营主体1905个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 [3] - 产业链覆盖种植、育苗、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 带动户均增收2.8万元以上 [3] - 蔬菜冷链物流园吸引30家企业入驻 蔬菜外销率超93% 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包头市九原区:市民“菜篮子”满了 农民“钱袋子”鼓了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7:27
蔬菜产业现状 -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大棚种植蔬菜大量上市,叶类菜交易占比80%以上,日交易量约10万斤[1] - 九原区现有日光温室13648亩、大棚3443亩,96个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农基本实现旱涝保收[1] - 哈林格尔镇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7.7万吨,设施农业占九原区50%以上,叶类菜占包头市市场三分之一[1] - 主要销往北京、陕西、山西、上海、山东等地,种植户年收入约数万元[1] 产业发展短板 - 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2] - 种植品类达30多种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无法满足更大市场需求[2] - 产销脱节导致品牌效应不足,销售渠道单一,品质不稳定,产地议价能力弱[2] 产业升级措施 - 成立蔬菜产业联合会,推行"扩规模、提品质、育品牌、拓市场、增效益"发展思路[2] - 建立"联合会+企业+合作社+农户"四级联动机制,统一品种规划与种植标准[2] - 实现育苗、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管理[2] - 目标打造稳定销售渠道和"名特优"农业品牌[2]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乡村“绿色工厂” “蔬”写致富新答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13:35
公司运营 -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高朗村蔬菜基地占地约1200亩,自2015年开始建设,种植近30种蔬菜[1] - 基地日采收芦笋稳定在400斤至500斤,每斤售价7元人民币,主要销往广西南宁、柳州等城市[5] - 基地采取精细流程处理高附加值品种,如芦笋、佛手瓜苗、枸杞等,采摘后立即打包并冷冻保鲜,确保第二天清晨发往外地市场[5] - 基地引入节水喷灌、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效率[7] 行业发展 - 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种植蔬菜3900亩,截至今年5月产量达1.2万吨[7] - 基地成功吸引20余位投资者发展农业,通过合作社流转经营将荒地改造为现代化菜园[2] - 特色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动力[7]
广西宁明辣椒丰收 奏响致富“椒”响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8:58
辣椒种植产业规模与产出 -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江镇安马村辣椒种植基地总面积380多亩,种植品种包括美人椒和朝天椒[1] - 亩产量约1000斤,预计总收入可达300万元人民币[1] - 采收期可持续至7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移栽、管护到采收各环节均需大量劳动力[1] - 宁明县蔬菜种植总面积约7.8万亩[1] 市场需求与销售渠道 - 产品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湖南、湖北等地市场[1] - 辣椒产业具有周期短、见效快、采摘期长、市场需求大等特点[1] - 当地将瞄准市场需求持续发挥能人大户引领作用[2] 劳动力就业与增收效应 - 基地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增收,采摘季日收入达100-200元人民币[1] - 通过"以短养长"模式实现产业基地效益倍增,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1] - 让更多民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和增产增收[2] 政府支持与技术保障 - 当地农业部门常态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提供技术指导[2] - 帮助种植户做好管护工作,特别是在种植关键期[2] - 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和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农业结构[1]
甘肃临夏县:乡村“菜篮子”催生“庭院经济”引游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12:17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甘肃临夏县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制作和餐饮等业态[2] - 2023年当地投资2700万元建设连栋温室育苗中心,2024年投入648万元完成1200万株菜苗育苗并分发给8万多农户[2] - 小菜园模式连续开展三年,既满足家庭食用需求又可市场售卖,同时美化乡村环境[2] 蔬菜产业链布局 - 临夏县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发展蔬菜种植8.8万亩,产品错峰上市并通过冷链48小时内直达沿海城市市场[5] - 已培育3个"甘味"品牌,1家企业21个品种获有机认证,11家企业蔬菜获绿色认证[5] - 建设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综合物流产业园,形成从种苗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5] 农户增收渠道 - 土地流转解放主要劳动力,家庭妇女可在蔬菜基地或冷链环节就近务工,月收入约3000元[6] - 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流转土地,农户享受村集体红利,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6] - 临夏县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在5个乡镇流转土地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6]
发挥蔬菜产业集群优势 山东寿光科技赋能创新引领致富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4 22:19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寿光市以蔬菜产业为核心,打造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1] - 通过数字+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物联网应用率超过85%[1] - 蔬菜大棚升级至第七代,配备自动温控、智能雾化等设备,劳动生产率提升一倍以上[1]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采用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实现鱼菜共生、天幕草莓等新模式[1] - 高端示范园区带动下,蔬菜大棚变身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为绿色工厂[1]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寿光市在电商直播、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延伸产业链[1] - 田柳镇注册硒柿珍品、田柳硒菜等品牌,通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线上成交量1万余单[2] 销售与市场拓展 - 寿光每年通过线上渠道供应全国30余个省份约50万吨蔬菜[2]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7.3亿元,形成小农户抢占大市场的局面[2]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羊口镇庄子新村党委成立神农葚果加工共富工坊,带动200余人就业,助力集体经济增收60多万元[2] - 寿光企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300多个种植园区,推动寿光模式国际化[2] 区域合作与技术输出 - 寿光与雄安新区、重庆开州等30多个地区开展联建,8000多名技术人员活跃在全国各地[2] - 全国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2]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科技日报· 2025-06-04 08:23
行业科技创新 - 科技育苗技术使蔬菜秧苗成活率超95% 显著高于传统靠天吃饭模式[2] - 全自动播种机实现精准播种 日播种量达5000盘 是传统人工播种效率的4倍以上[2] - 智能化滴灌系统实现水肥精准控制 虫情测报灯自动诱捕识别害虫 减少农药使用量[4] 生产效率提升 - 科学管护使毛节瓜亩产量从5000斤提升至6000斤 增幅达20%[5] - 标准化作业使蔬菜品质提升 价格提高 农户收入增加5%[5] - 年培育优质蔬菜种苗超300万株 年产值超90万元[3] 市场拓展与供应链 - 每日约2000吨优质蔬菜通过冷链物流运往粤港澳大湾区[7] - 蔬菜订单延伸至梧州 肇庆等地 辐射贺州三县两区[3] -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询种植全过程信息[7] 标准化与产学研合作 - 编制广西首个供港蔬菜企业标准和8项生产技术标准[6][7] - 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 推广8项育种新技术 选育20多个市场热销品种[6] - 建立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和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江西永丰农商银行金融“杠杆”撬动蔬菜产业发展链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50
■本报记者郑长灵 在江西地域农业版图中,永丰蔬菜以其卓越品质和显著富民效应闻名遐迩。近年来,永丰县蔬菜产业蓬 勃发展,年产值已攀升至25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离不 开永丰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纽带,聚焦菜农及上下游企业需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为蔬菜产业发展 注入的强劲动能。 早期,许多菜农面临资金短缺困境,难以扩大种植规模或引进先进技术。对此,永丰农商银行积极响应 地方政府号召,创新推出"蔬菜贷""油茶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为菜农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据 统计,该行已累计为2100余户菜农提供授信支持,投放蔬菜产业贷款资金超2亿元。 在资金扶持下,永丰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日益丰富。从空心菜、辣椒到新兴的羊肚菌等 特色蔬菜,永丰蔬菜产业呈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永丰农商银行还积极支持蔬菜加 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过去贷款需跑到网点,现在,农商行工作人员上门办理,不仅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还快。"鹿冈乡知 桐家庭农场负责人吴知君说。 据介绍,永丰农商银行根据蔬菜种植户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优化贷款授 ...
山东兰陵 财政金融联动“护航”蔬菜产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3 00:44
蔬菜目标收入保险机制 - 山东省兰陵县政府与中国人寿财险等险企合作推出蔬菜目标收入保险,结合财政金融联动,在目标价格保险基础上进行升级,为农户提供价格和产量的双重保障 [1][2] - 保费结构为财政补贴60%(省市县三级承担),农户自付40%,当实际收入低于目标收入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2][3] - 以蒜薹为例,每亩保费84元(农户承担33.6元),目标收入3600元/亩,价格和产量由山东省发改委及农业部门专家监测确定 [3] 保险覆盖范围与规模 - 兰陵县已承保蒜薹、大蒜28.36万亩,为3万多农户提供5.67亿元风险保障,大棚辣椒和黄瓜预计承保20万亩 [3] - 待辣椒、黄瓜承保完成后,全县蔬菜收入保险面积将达76万亩,化解风险11.5亿元,财政专项补贴约4800万元 [3] - 保险品种覆盖蒜薹、大蒜、辣椒、黄瓜等种植量大、价格波动明显的蔬菜,十年间累计开展6个主要品种 [2] 政策效果与农户受益 - 大棚辣椒种植户案例显示,每亩保费210元(政府补贴126元),目标收入16192元/亩,低于即获赔 [3] - 5月初强对流天气导致6.3万亩蒜薹受灾,但投保农户可通过保险获得赔偿,显著降低经营风险 [1] - 该机制通过财政杠杆和保险补偿功能实现财政金融深度融合,稳定政府预期并保障产业发展 [3] 产业基础与历史背景 - 兰陵县拥有110万亩蔬菜种植土地,年产400万吨,含3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1] - 十年前开始推行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由政府配套资金和险企商业运作结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1] - 原有价格保险无法覆盖自然灾害损失,新机制同时解决价格波动和产量减产的双重风险 [2]
青海民和:千亩供港蔬菜基地迎来菜苗移栽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08:49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青海省民和县使用手扶自走式蔬菜苗移栽机进行作业,日均移栽15亩,效率显著高于人工[1] - 机械移栽保证蔬菜苗深度和密度稳定均匀,提升种植质量[1] - 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200亩供港辣椒,获得农科部门在底肥、地膜、水肥微灌系统等方面的支持[1] 劳动力就业与增收 - 合作社雇佣当地村民参与栽苗、除草、采摘等非重体力劳动,实现家门口就业[1] - 60岁以上老人可通过参与蔬菜种植获得额外收入,年增收补贴家用[1] - 2024年供港蔬菜产业带动2000余人次务工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3] 种植规模与经济效益 - 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2023年试种400亩供港蔬菜,实现总收入280万元[2] - 2024年该合作社将种植规模扩大至800亩[2] - 2024年全县供港蔬菜种植面积1100亩,预计产出3220吨,实现产值827.2万元[3] 农业技术创新 - 采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微灌施肥系统,通过滴灌管输送水肥混合液,提升肥效和养分利用率[2] - 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传统漫灌方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20%,节水30%-40%[2] - 民和县投资120万元推广1000亩露地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