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目标

搜索文档
普华永道:2025年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的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9-14 22:40
来源:企业上市 先说说IFRS 19是个啥?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家族里的一个 "简化版"或"青春版" 披露标准。 核心目的:让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在编制自家财务报表时,不用再遵循那么复杂繁琐的披露要求,从而降低报告成本。 重要前提:它只简化披露,不改变确认、计量和列报的规则。也就是说,财报里的数字该怎么算还怎么算,只是需要对外说明的事情可以少说一些了。 自愿采用:这个标准不是强制性的,符合条件的公司自己决定用不用。 哪些公司算"非公共受托责任子公司"? 关键看两点,必须同时满足: 你爸妈(母公司)已经按完整的IFRS做账了:你的最终控股母公司,或者中间的某层母公司,已经按照完整的IFRS准则编制了合并财务报表,并且这些 报表是公开给大众看的。 一句话总结:你是一个非上市的公司,但你所在的集团整体是按上市公司的标准(IFRS)做账并公开报表的。 这准则能带来啥好处?(在什么情况下有用) IFRS 19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特别有用,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情况一:解决"双重汇报"的麻烦(目前按其他准则做账的子公司) 很多集团内的子公司,为了满足不同要求,可能需要做两套账或准备两套信息: 给 ...
【私募调研记录】同犇投资调研源飞宠物、海尔生物等4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29 00:08
财务表现 - 源飞宠物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45.52%,各产品线均有增长,尤其宠物零食和境内收入,归母净利润微增0.37%,毛利率下降0.93%,销售费用大幅增加97.13% [1] - 珀莱雅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73.38%,销售费用率增加因品牌投入加大,半年度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提升到接近40% [3] - 能科科技毛利率上升源于业务与产品结构调整,加大高毛利赛道投入,收缩低效业务,AI产品与服务业务毛利率提升带动整体毛利水平提升 [4] 业务运营 - 源飞宠物柬埔寨两家工厂基本满产,新产能预计明年投产,美国对柬埔寨关税现为19%,对运营暂未造成重大影响,海外业务保持稳定增速,原因包括拓展新客户、丰富产品线、完善海外生产线布局、持续创新研发 [1] - 海尔生物海外收入中欧洲占40%,非洲30%,亚洲20%,美洲10%,低温存储市占不足10%,智慧用药与实验室方案增长强劲,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各占收入11%,实验室方案占17% [2] - 珀莱雅大单品策略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迭代和品类延展,彩棠品牌深耕'中国妆,原生美'理念,强化底妆产品线,Off&Relax品牌升级品牌形象,强化香氛特色,出海聚焦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3] - 能科科技AI产品与服务收入增长得益于外部环境与内部战略支撑,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趋势明确,政策持续推动,公司积累优质客户资源,持续推动技术产品迭代创新,AI终端业务围绕重点行业及民用场景展开,开发不同类别终端垂域模型,推进工业研制智能化项目,开发工业软件智能助手产品 [4] 战略发展 - 珀莱雅筹划港股上市,旨在全球化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增强股东回报,可持续发展目标按计划推进,部分已提前达成,未来将筹划5-10年的ESG目标 [3] - 海尔生物股权激励目标为15%-30%收入增长,公司将持续推行以实现共创共赢,截至8月国内大项目漏斗增速38%,医疗在手项目增速近200%,制药增长118%,高科剔除高基数后增速达500%,国家资金陆续落地,市场机会显著,并购聚焦补强、相关、平台三类,通过"同心圆"整合体系提升价值,2024年并购子公司资本回报率达双位数 [2] - 能科科技处于垂类应用领域初期,研发投入大,开发及变现周期长,具备长期数据技术积累,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快速迭代,提升市场占有率 [4] 公司治理 - 珀莱雅董事会新增独立董事范明曦女士和职工代表董事,新聘任董事会秘书薛霞女士 [3]
港铁公司(00066)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14 01:3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香港的收入为17,16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9%[40] - 2025年上半年,香港以外的收入为10,18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1%[40] - 2025年上半年,整体经常性业务收入为27,34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6%[40] - 2025年上半年,报告的净利润为7,70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7.5%[40] - 2025年上半年,物业开发利润(税后)为5,54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8.5%[40] - 2025年上半年,MTR的总收入为11,50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3%[71] - 2025年上半年,MTR的国内服务收入为7,24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9%[71] - 2025年上半年,MTR的物业管理收入增长9.8%[8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物业租赁收入为25亿港元,同比下降1.8%[89] - 大陆及澳门的经常性业务收入为101.97亿港元,同比下降18.0%[97] 用户数据 - 2025年1月至5月,MTR的平均工作日客流量增加至565万,同比增长1.2%[70] - 2025年上半年,跨境服务的客流量为51.2百万,同比增长10.1%[71] - 2025年上半年,机场快线的平均票价为62.77港元,同比增长0.6%[71] 未来展望 - 预计将确认的住宅单位开发利润约为12,700个单位(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113] - 2025年至2027年,计划在新铁路项目上投资1400亿港元[18] - 预计所有项目的完成时间在2030年至2034年之间[11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Kwu Tung Station的预计成本为108亿港元,预计于2023年开始建设,2027年完成[116] - Hung Shui Kiu Station的预计成本为83亿港元,预计于2024年开始建设,2030年完成[116] - Tuen Mun South Extension的路线长度为2.4公里,预计成本为182亿港元,预计于2023年开始建设,2030年完成[116] - Oyster Bay Station的预计成本为67亿港元,预计于2023年开始建设,2030年完成[116] - Tung Chung Line Extension的路线长度为2.5公里,预计成本为242亿港元,预计于2023年开始建设,2029年完成[116] - Northern Link的第一部分预计成本为389亿港元,预计于2025年开始建设,2032年完成[116] 负面信息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运输业务的EBIT为9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6.4%[42] - 2025年上半年,MTR的EBIT为9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6.4%[71] - 2025年上半年,MTR的EBITDA为396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3%[71] - 大陆及澳门的经常性业务EBIT为4.09亿港元,同比下降15.8%[97] - 大陆及澳门的经常性业务净利润为1.56亿港元,同比下降33.9%[97] - 深圳地铁13号线的EBIT损失为1.61亿港元[96] - MTR购物中心的租金回报率为-7.8%[82]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债务与股本比率为18.8%[99] - 所有项目均已开始建设[116] - 项目面临的挑战包括劳动力的可用性和夜间施工的需求[116]
【首日精彩】百家企业齐聚合肥,共探光刻产业未来发展新机遇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PRI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7-09 13:43
光刻产业大会概况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于7月9日在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举行,聚焦极紫外光刻(EUV)、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等前沿技术及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掩膜版等材料的国产化现状与技术瓶颈 [1] - 会议同时探讨光刻设备国产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研发、制造工艺、性能提升及市场情况 [2] 技术进展与创新 - 物理沉积干法光刻胶在HNA-EUV技术中具有更低计量DOSE、更好均匀性、更少缺陷及更大曝光窗口等优势 [21] - 混合键合技术可实现Cu-Cu直接互联,获得更小Pitch(<2μm)、更高I/O密度(1000X)、更高带宽及更低功耗,但受芯片制备、电镀、CMP等多因素影响 [23] - 导向自组装图形化技术可利用嵌段共聚物实现接触孔微缩与倍增,满足亚10nm工艺节点需求 [25] - 宁波天璇新材料开发出折射率1.3-1.9的高透过率纳米压印胶,膜厚覆盖百纳米至百微米级 [27] 光刻胶国产化挑战 - 光刻胶国产化难点包括配方技术及原材料被日韩垄断、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技术壁垒高、导入周期长且成本高 [31] - 国内原材料供应不足,质量稳定性差,进口成本及关税高进一步加剧国产化难度 [31] 市场与政策环境 - 2025年显示面板大尺寸化及晶圆产能复苏将推动光刻胶市场需求增长,国家政策为产业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 [33] - 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促进光刻胶产业快速发展 [33] 封装与材料技术趋势 - 封装PSPI未来需满足板级狭缝涂布高平坦性、低温固化(170-230℃)及环保无氟要求 [36] - CAR光刻胶存在质子热运动导致的宽容度问题,树脂合成、PAG选择等环节技术难点突出 [38] - PSPI开发需解决固化温度适配、热膨胀系数调控及基材结合力等综合性能问题 [40] 工艺优化与数字化 - TGV通孔镀铜技术可简化工艺流程,但需解决材料与铜的界面兼容性问题 [44] - 半导体光刻胶集成系统存在设备选型复杂、试错成本高及质量验证难度大等卡点 [46] - 研发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数据规范化管理及机器学习提升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50] 行业可持续发展 - 实现ESG目标需提升光刻胶性能(如灵敏度、低温固化)及供应链本地化韧性 [48]
“吉阳智能”阳如坤:以创新装备重构新能源制造的基因
金投网· 2025-07-08 06: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制造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决定产业竞争力[1] -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电池制造环节面临"三流"断点难题(物流、信息流、能量流无法连续),导致效率低下与安全隐患并存[1] - 传统制造模式下,粉尘、毛刺等微小缺陷引发的热失控概率居高不下,依赖人工经验的检测手段已触及效率天花板[1]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掌握机器人机构、实时视觉检测、多轴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800余项专利(含38项国际专利),主导建立锂离子电池数字化车间标准体系[2] - 研发的高速激光极耳成型机、智能连续卷绕机、智能复合叠片机等设备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2] - 构建"被动-主动-本征"三级安全体系:AI视觉检测与隔热材料应用将电池热失控概率降低至0.01%以下,洁净制造系统将环境粉尘控制至2微米级别[2] 行业标准与全球化布局 - 牵头完成70余项动力电池制造标准,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使设备互联互通率提升至95%,数据采集效率提高5倍[2] - 布局三大战略方向: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缩短设备换型时间,通过区块链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溯源,针对欧洲市场开发一体化连续电池制造专用设备[3] - 新能源产业化将催生电池从"储能单元"升级为"制造单元",并通过V2G技术实现能源双向流动,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3] 企业愿景与行业影响 - 目标成为机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引领者,在第三次能源革命中推动电池制造业实现全球领先[3] - 通过原始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以产品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3] - 用15年时间完成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未来将持续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智慧与力量[3]
潍坊星泰克 董事长 孙逊运确认演讲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PRI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6-24 03:40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聚焦光刻技术产业链,涵盖极紫外光刻(EUV)、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等前沿技术,以及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掩膜版等材料的国产化现状与技术瓶颈 [11] - 会议旨在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国内光刻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20] - 会议设置三大专场:先进光刻技术、光刻胶与湿电子化学品、检测与装备,覆盖全产业链 [12]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2025势银光刻产业大会,主办单位:势银(TrendBank),协办单位: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 [14]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9日-10日,地点: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规模:300人 [14] - 报名费用:6月30日前2600元/人,7月1日后2800元/人,含会议资料、自助午餐和全体晚宴 [16] 演讲嘉宾与主题 - 潍坊星泰克董事长孙逊运博士将分享"CAR光刻胶的前世今生",孙博士是光刻胶领域资深科学家,拥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填补5项国内技术空白 [4] - 其他演讲主题包括:面向AI时代的芯粒异构集成技术、混合键合在先进封装中的应用、光刻胶材料的开发和难点分析等 [7][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国内高端光刻胶自给率低,研发和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19] - 湿电子化学品部分高纯度产品依赖进口,掩模版高端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19] - 光刻机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制造精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19] 会议目标 -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 - 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沟通桥梁,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20] - 推动光刻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20]
中科芯 微系统集成工艺中心主任 王成迁确认演讲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产业大会(PRI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6-20 05:22
会议概况 - 会议名称为2025势银光刻产业大会,由势银(TrendBank)主办,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协办,将于2025年7月9日-10日在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举办,规模300人[11] - 会议聚焦极紫外光刻(EUV)、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等前沿技术,并深入讨论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掩膜版等材料的国产化现状与技术瓶颈[11] - 设置三大专场:先进光刻技术、光刻胶与湿电子化学品、掩膜版与光刻设备,覆盖全产业链[12] 核心议题 - 中科芯微系统集成工艺中心主任王成迁将发表主题报告《面向AI时代的高性能芯粒异构集成技术:机遇与挑战》,内容涉及晶圆级扇出先进封装工艺平台技术[4][5][8] - 京东方LCD产品开发中心部长汪栋将分享《TFT-LCD光刻胶技术思考》,南开大学罗锋教授探讨低成本纳米压印/电子束/DSA技术方向[8] - 势银分析师应颖将发布《2025年中国大陆光刻胶市场分析》,其他议题包括混合键合、导向自组装图形化技术、光刻胶树脂产业化等[8][9] 行业背景 - 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环节,但国内高端光刻胶自给率低,湿电子化学品部分依赖进口,掩模版原料和光刻机(如EUV)受制于国外垄断[18] - 全球地缘政治加剧供应链风险,需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大会旨在促进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19] 会议亮点 - 20+产业链嘉宾演讲,包含学术研讨(如复旦大学李自力副研究员报告导向自组装技术)与产业实践(如矽磐微电子探讨先进封装光刻技术难点)[8][12][13] - 采用"会+展"形式,提供上下游供应链对接平台,如宁波天璇新材料展示纳米压印胶光刻胶研发进展[8][13] 参会信息 - 早鸟报名费2600元/人(6月30日前),含会议资料、自助午餐及晚宴;7月1日后费用调整为2800元/人[15] - 参会企业包括中科芯、京东方、永光化学、安捷伦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机构[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