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大数据

搜索文档
养老机构责任险迈向“应保尽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23:1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多层次、多元化养老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驱动着保险行业不断进 行产品与服务创新,以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与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意见》(简称《意见》)。根 据该文件,意外伤残或身故责任、法律费用、第三者责任及其他应纳入保险范围的养老服务机构责任均 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列。 业内认为,该文件的推出,意味着养老机构综合责任实现"应保尽保"。除了北京以外,记者了解到,北 京、新疆、河北、上海等地均发布相关文件,旨在通过政府补贴或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养老机构投保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以化解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等风险,提升服务质量。 养老金融产品日渐丰富 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是指入住老人在养老机构因各种原因发生事故,造成依法应由养老机构承担的经济 赔偿责任时,由保险公司在约定期间内按一定限额给予赔偿的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包括人身伤亡、无责 救助及法律费用。 他认为,应借助金融科技重构养老生态,通过AI与大数据整合多源信息、实现动态需求分析与个性化 资产配置,并建立"适老化+可信化"服务平台,探索算法建议与人工监督相 ...
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传播与创新服务数字化支撑平台”正式启动
环球网· 2025-08-29 10:34
活动概况 - 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传播与创新服务数字化支撑平台于8月29日启动 活动主题为启动·汇聚·协同·共赢 旨在汇聚生态服务资源并共建数字化服务网络以提升创新服务生态能级 [1] - 活动由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指导 北京怀柔科学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主办 百维互联与北京嵌入式系统技术行业协会联合承办 现场汇聚60余家来自工商财税、知识产权、政策咨询与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代表企业 [3] 平台功能与战略 - 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信息壁垒并整合服务资源 为科学城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 目标让科学家专注创新 [5] - 平台运营采用SPCC模型(场景-产品-客户-渠道) 依托AI与大数据实现服务智能匹配与精准推送 构建高效透明低成本服务场景 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数智化跃升 [7] - 平台将持续引入多领域优质服务商 借助智能算法实现服务精准匹配 目标建成怀柔科学城数字化服务生态的中枢大脑 [8] 生态合作与产品 - 平台为首批40余家生态伙伴授牌 覆盖工商财税、知识产权、政策规划、融资服务及科创支持等关键领域 包括百望股份、大成律所、超凡股份、工商银行等企业 [7] - 首批数字化服务产品发布 包括AI财税智能服务包、知识产权定制服务包、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服务包及专属科技信贷金融服务包 精准响应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 [8] 未来发展 - 怀柔科学城将依托该平台持续拓展服务资源、优化政策体系并强化传播联动 为加快建成世界级综合性科学中心注入新动能 [8]
丁奎岭院士:化学合成要被生物合成取代了吗?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6 10:58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协同发展 -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化学键的高效活化、断裂和重组,通过协同提升工艺效率和降低成本 [2] - 化学合成不会被生物合成完全取代,关键在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 [4][5] - 典型案例包括青蒿素生产(生物法转化糖类为青蒿酸,化学法优化氢化/氧化步骤),上海交大与复星医药合作完成500升反应釜规模中试 [6] - 天津工生所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化学法生成甲醇,生物法合成淀粉 [6] 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 仿生催化通过模拟金属酶机制设计高效催化剂(如诺奖催化剂),推动复杂分子合成 [7] - 人工酶技术结合化学催化剂与蛋白体系,突破传统酶催化限制,开辟新合成路径 [8] - 组合生物合成通过基因组编辑生成非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供前体物质并修饰,提升分子多样性 [9] 三大生命物质合成的进展与挑战 - 核酸合成需突破非生命分子嵌入基因组的技术瓶颈以实现人工合成基因组目标 [11] - 蛋白质合成中化学生物结合潜力显著,尤其在高效合成与功能优化领域 [12] - 糖类合成因结构复杂面临挑战,液相合成等精准技术正在发展,化学生物协同应用前景广阔 [13]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AI与大数据将加速基因组挖掘、分子设计及合成路径优化 [14] - 深海科学计划(如交大"维纳斯模型")展示极端环境下蛋白质与酶改造潜力 [15] - 国家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医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创新 [16]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8月于济南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议题 [17] - 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提供行业资源整合 [18]
7年累计亏损超38亿元,国际医学: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尚在推进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8:24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同比增长4.28%,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减亏31.01%,扣非净利-2.87亿元,同比减亏42.5%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985万元),亏损额扩大 [2] - 2018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为负,累计亏损超38亿元 [9] 核心资产运营 - 西安高新医院2024年营收15.25亿元(+2.68%),净利润0.85亿元(+21.63%),门急诊量115.45万人次(+0.30%),住院量6.60万人次(+1.8%) [3][6]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4年营收32.74亿元(+7.60%),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减亏36.67%),门急诊量141.82万人次(+18.88%),最高日门急诊量5193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4046人 [4][6]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尚未完成三甲评审,其北院区新开11个特色科室贡献营收增量 [1][4] 业务拓展方向 - 成立中科院院士领衔的生命科学研究院,开展基因检测、干细胞临床研究(干细胞抗老领域市场规模20.6亿元,年增长率18.39%) [8] - 与华为、迈瑞合作部署DeepSeek大模型,开发AI辅助诊断、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等应用 [9] 行业竞争格局 - 明基医院(江苏省三甲民营医院)2024年营收26.59亿元,净利润1.09亿元,毛利率18.1% [11][12] - 康华医院(东莞三甲民营医院)2024年营收15.66亿元,毛利率15.7% [13][14] - 2023年至今西安市新增6所三甲医院,2所完成改扩建,公办三甲医院加速扩张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