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药物

搜索文档
复宏汉霖20260906
2025-09-07 16:19
复宏汉霖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复宏汉霖(HLX)及其在研药物HLX43p ADC、HLX07 EGFR单抗、斯鲁利单抗(PD-1抑制剂)[1][2][3][4]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涉及鳞癌、腺癌、EGFR野生型/突变型等亚型[3][10][12] * 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免疫疗法(IO)的研发与市场竞争格局,提及辉瑞(Pfizer)等竞争对手[27][28][36][41] HLX43p ADC的疗效数据 * 在四线及以上IO和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28.6%[2][3] * 在多西他赛失败后的三线及以上患者中,ORR达30%[2][3][13] * 在EGFR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中,三线及以上治疗的确认ORR高达46.7%,其中2.5毫克剂量组确认ORR达60%[2][3][13] * 总体疗效数据:54例肿瘤评估病例中ORR为37%,疾病控制率(DCR)为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4个月[4][15] * 在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11例脑转移患者ORR为36.4%,DCR达100%,mPFS与总体人群一致为5.4个月[2][5][14] * 无需进行生物标志物(如EGFR突变、PD-L1表达)筛选,在PD-L1阳性(32例)与阴性(21例)患者中均观察到良好疗效[2][5][11] HLX43p ADC的安全性数据 * 安全性数据与前期ASCO会议一致,血液学毒性较低[2][6][17] * 具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贫血19.6%,中性粒细胞减少16.1%,血小板减少仅3.6%[2][6] *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控制良好[2][6] * 无五级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约21.4%,且出现IRAE的病例显示出更高的ORR(50%)和100%的肿瘤退缩[18] 其他候选药物进展(HLX07 EGFR单抗) * HLX07通过蛋白组学和蛋白工程学升级,半衰期达三周,优于西妥昔单抗,更适合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4][21][48] * 在一线肺鳞癌二期试验中,HLX07联合斯鲁利单抗和化疗方案(卡铂和紫杉醇)显著提升mPFS至17.4个月(对比标准治疗7-9个月),ORR达69%-74%[4][23][24] * 安全性可控,虽观察到类似西妥昔单抗的毒性反应(如皮肤毒性和电解质紊乱),但大多可以管理[25] 研发策略与未来计划 * 计划继续推进HLX43p ADC和其他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探索与PD-1或EGFR单抗等分子联用的潜力[4][9][33] * 计划年底与FDA讨论HLX43的注册性临床试验事宜,主要集中于肺癌领域[4][41] * 已启动以多西他赛为对照的二期临床试验,预计一年内获得数据并推进三期临床[42][43] * 寻求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目标适应症包括三线鳞状细胞癌(若保持30% ORR)和二线治疗(与多西他赛对照)[44] * 探索HLX43在食管癌、宫颈癌等其他瘤种中的应用[39] 产品机制与竞争优势 * HLX43p ADC的Linker和payload(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独特,释放机制依赖溶酶体酶和微环境中的MMP酶作用,使其在PD-L1阴性人群中也有效[27][28] * 相比辉瑞产品(使用MMAE,透膜性差,旁杀效应弱),HLX43旁杀效应更强,不依赖于PD-L1表达,更像一个I/O加ADC资产[28] * HLX43具有低骨髓毒性,因其靶点PD-L1在血液系统中表达较低,且Linker稳定性高,血液中暴露量少[45][46][50] * 治疗窗口大,在1毫克/公斤剂量时已观察到肿瘤抑制,目前选择2.0至3.0毫克/公斤的中间剂量范围[46] 市场格局与患者群体 * 针对多西他赛失败后的NSCLC患者(无标准治疗方案),市场潜力巨大,每个参与者至少有100亿美元全球市场潜力[36][37][43] * 在EGFR野生型NSCLC的二线及后线治疗中,当前市场ADC药物单药反应率基本不超过30%,HLX43的46.7% ORR具显著优势[40] * 入组患者大部分是经过前线重度治疗的,96.4%接受过化疗,89%接受过免疫治疗[12] 其他重要内容 * 会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8日,中位随访时间达9个月,共56例患者进入分析集[10] * 强调了“广谱、高效、低毒且不依赖于特定标志物”的新型ADC药物开发方向[8] * 讨论了与CTLA-4等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潜力[33][34]
加科思20250901
2025-09-02 00:42
公司及行业概述 - 纪要涉及加科思药业 一家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1][2][3] - 行业聚焦于肿瘤靶向治疗、抗体偶联药物 ADC 及肿瘤免疫疗法 涵盖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适应症[2][3][10] 核心产品进展与临床数据 KRAS抑制剂项目 - **Pan-KRAS抑制剂 JAB-23173** - 全球临床进展领先 预计2025年底获剂量数据 2026年上半年披露完整临床结果[2][3] - 安全性表现优异:无剂量限制性毒性 DLT 和三级以上主要脏器毒性 皮肤毒性发生率仅10%且均为一级[3][17] - 市场潜力巨大:覆盖25%癌症病例 年新发病例270万 峰值销售额或达200亿美元[3][14] - **KRAS G12C抑制剂 克莱雷赛** - 已在中国获批用于二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触发5000万人民币里程碑付款[2][6] - 安全性优势显著:消化道毒性仅5%-8% 远低于竞争对手的40%[6][21] - 联合CDK2抑制剂用于一线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三期注册临床 ORR达77% PFS达12个月[2][6][21] SHIP2抑制剂 加该雷赛 - 中国权益以9亿人民币转让给艾力斯 已收首付款2亿及里程碑付款5000万人民币[2][5] - 消化道毒性低于10% 优于同类产品[2][5] TADC平台及ADC药物开发 - **TADC平台首个项目 EX600** 取得初步成功 聚焦KRAS和STING方向[2][5] - **EGFR QS G12D TDA项目** - 细胞活性达皮摩尔级别 内吞率90% 血浆稳定性极佳[4][20] - 在结直肠癌 CRC 和胰腺导管腺癌 PDAC 模型中肿瘤显著回归 临床或可每4-6周给药一次[4][20] - **ADC安全性改进** - 通过Linker优化和亲水性设计 实现血浆中几乎无释放 肿瘤药物浓度达血浆1000倍以上[19][35][40] 肿瘤免疫2.0项目 - 利用STING激动剂作为载荷 解决PD-1抗体对冷肿瘤70%无效的问题[9][23] - 候选分子已确定 预计2026年进入ID阶段[9] - 动物实验中显示显著抗肿瘤效果和免疫记忆功能[25] 其他重要产品线进展 - **CDK2抑制剂** 与克莱雷赛联合用药进入三期临床 为全球首个口服组合疗法[2][6] - **P53抑制剂** 全球第二家进入注册临床 中美一期临床接近完成[29] - **BAT抑制剂** 完成爬坡 RP2D为0.3毫克 活性较诺华高300倍[30] 财务与商业化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支出9300万人民币[31] - 现金流稳定:融资流入超6000万人民币 收到艾力斯4500万及亦庄国投4500万[31] - 自有资金10-11亿人民币 可支撑未来四年支出[31] - GSRC产品医保谈判已完成 定价具优势 用量较竞争对手少30%[35] 专利与竞争地位 - Pan-KRAS抑制剂拥有87项有效优先权和10项PCT专利 全球专利布局领先[15][16] - 在KRAS通路和肿瘤免疫2.0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10][28] 风险与挑战 - ADC开发需克服载荷活性、清除率、脂溶性等多重技术挑战[34] - STING激动剂需避免系统给药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23][27] - 竞争对手如安进、BMS、第一三共等均在推进类似疗法[6][21][28] 未来战略方向 - 推进四大核心项目 Pan-KRAS抑制剂联合用药研究拟于2026年展开[7][32] - 拓展ADC适应症 重点解决结直肠癌等未满足需求[19][33] - 积极探索全球合作机会[32] 注:所有数据及百分比均引用自原文文档编号 涵盖安全性、疗效、市场及财务等关键维度
迈威生物(688062):IL-11单抗全球领先,战略布局抗衰老及病理性瘢痕等
东吴证券· 2025-09-01 23:3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迈威生物-U维持"买入"评级 [1][5] 核心观点 - 迈威生物的核心产品9MW3811(IL-11单抗)在全球临床进度领先,聚焦抗纤维化与抗衰老领域,已获中美澳三国临床准入,中国及澳洲I期临床完成且安全性良好 [2][17] - 2025年6月,迈威生物将9MW3811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利独家许可给Calico Life Sciences,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5.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2][17][36] - 9MW3811抗衰老机制明确,通过抑制IL-11信号通路,阻断ERK-mTORC1、JAK-STAT3等促衰老通路,减少p16/p21等衰老标志物表达,改善代谢衰退和慢性炎症 [3][18][22] - 9MW3811拓展至病理性瘢痕适应症,全球首款,市场空间大(美国2030年预计186亿美元,中国59亿美元),已申报II期临床,预计2025年底启动入组 [3][39][40][45] - 多款重磅管线进展显著:9MW1911(ST2单抗)COPD Ib/IIa期80例患者全部入组,预计2025H2完成随访;9MW2821(Nectin-4 ADC)临床数据优异,多个适应症III期推进中,最早2026年提交BLA;7MW4911(CDH17 ADC)和7MW3711(B7-H3 ADC)基于IDDC平台开发,采用新型毒素;TCE平台首款药物2MW7061(CD3; LILRB4)预计进入临床,适应症为AML [4][50][55][66][72][79]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为11.08亿元、12.37亿元、20.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4.61%、11.62%、69.11% [1][5] -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2.72亿元、-5.49亿元、-2.23亿元 [1][5] 产品管线进展 9MW3811(IL-11单抗) - 临床进度国内第一、全球前二,已获中美澳临床准入,I期临床安全性良好 [2][17] - 抗衰老动物试验显示,延长小鼠寿命(雄性22.5%,雌性25%),改善代谢功能、肌肉力量和组织健康 [26][29] - 竞争格局:全球仅三家进入临床,BI的BI 765423进度最快(2025年6月进入II期),迈威紧随其后 [30][31] - 临床前毒性试验显示良好安全性,SD大鼠NOAEL达300mg/kg,比格犬NOAEL为100mg/kg [31] 9MW1911(ST2单抗) - 国内进度最快、全球第二,用于COPD治疗,Ib/IIa期80例患者全部入组,预计2025H2完成随访 [4][50] - 临床前显示高亲和力,未来可能拓展至心衰、肾病等适应症 [52] 9MW2821(Nectin-4 ADC) - 全球进度领先,具BIC潜力,1.25mg/kg剂量下疾病控制率:尿路上皮癌91.9%、宫颈癌81.1%、食管癌67.4%、三阴性乳腺癌80% [4][61] - 尿路上皮癌和宫颈癌适应症进入III期临床,最早2026年提交BLA [55][63] - 相较于Padcev®(EV),展现更佳疗效和安全性,治疗相关SAE发生率27.6% vs 47% [62] 7MW4911(CDH17 ADC)和7MW3711(B7-H3 ADC) - 基于IDDC平台开发,采用新型喜树碱衍生物毒素,具备抗毒素耐药疗效 [4][66] - 7MW4911在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PDX/CDX模型中显示深度抑瘤效应,IND已获FDA批准 [66][68] - 7MW3711在2025年ASCO公布数据,食管癌ORR 33.3%、卵巢癌ORR 60.0%、前列腺癌ORR 50.0%,小细胞肺癌ORR 62.5% [72] TCE平台 - 自主搭建TCE平台,首款药物2MW7061(CD3; LILRB4)针对AML,临床前显示良好安全性,细胞因子释放风险低 [4][79]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57.60元,一年最低价15.36元,最高价57.60元,总市值230.17亿元,流通市值117.60亿元 [8] - 市净率28.14倍,每股净资产2.05元,资产负债率77.54% [8][9]
科伦博泰20250709
2025-07-11 01: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科伦博泰、科伦药业、默沙东、吉利德、第一三共、康方生物、和铂医药、阿斯利康、康诺亚、乐普、信达、李新药业、BMS、德奇、迈威生物、恒瑞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优势**:研发路径紧跟行业热点,从专注小分子领域转向单抗再到 ADC 药物;股权结构上科伦药业为第一大股东占比近 60%,默沙东为第二大股东且转化医学能力强;拥有大分子、小分子和 ADC 三个平台,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平台服务于 ADC 平台;管理层团队优势显著;技术平台在乳腺癌和肺癌等多适应症获批,证明可靠性;与默沙东深度合作带来竞争优势;踏上 ADC 技术风口,适应症广泛,有海外开发市场能力,有机会成长为 biopharma 级别公司 [3][9][10] - **销售模式**:采用核心城市大型三甲医院销售模式,科伦药业助力下沉市场,默沙东负责海外市场,被认为是现阶段最优选择 [2][5] - **核心管线产品 SKB264**:已获批后期二线及以上三阴性乳腺癌、EGFR 突变型肺小细胞肺癌三线用药;今年预计三个适应症上市,含二线肺癌;还有一线三阴性乳腺癌等多个注册临床阶段适应症;是吉利德 SJADC 改良版本,优化连接子和配体,采用自主产权连接子降低毒副反应,配体毒性大但杀伤力更强,在肺癌适应症上病人筛选细致数据优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 PFS 为 5.7 个月、OS 为 14.3 个月优于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三线用药 PFS 为 6.9 个月优于多西他赛并正向二线推进;国内销售峰值预测 71 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峰值预测 76 亿美元 [2][6][11][12][16][17][24] - **其他重要产品进展**:西妥昔单抗、PDL1 已获批,HER2 ADC 处于审理过程有望今明两年上市,还有 SKB445 等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新靶点和双抗 ADC,部分采用不同技术路线 [7] - **数据读出与对外合作**:今年 TNBC 后线三期临床数据以及妇科肿瘤二期数据有望读出;默沙东购买 top two ADC 并行权多个 ADC 项目,今年达成协议购买 TSLP 用于肺癌治疗,还与其他合作伙伴有权益合作 [8] - **药物竞争优势**:SKB264 在竞争中领先,在亲和力等方面表现出色;TROP2 ADC 相对于化疗有治疗线优势,跨国药企重点开发占据市场优势 [12][19]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除 top two ADC 靶点外,HER2、CMET 等靶点正开发成 ADC 用于治疗,top two 表达广泛且下游信号复杂尚无单抗成药成功案例;吉利德和第一三共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 OS 数据无明显优势因病人筛选不细致,SKP264 精确筛选病人数据更好 [13][15] - **ADC 药物稳定性**:已上市 ADC 药物稳定性约 50%,不可裂解 ADC 稳定性强但临床效果不佳,吉利德 SGADC 与科伦博泰 SKB264 稳定性约 10%但临床效果好,可能因设计考虑化疗效应 [14] - **乳腺癌治疗数据**:在三阴性乳腺癌中 SKP264 优势显著,PFS 和 OS 均优于化疗;在激素阳赫兔阴乳腺癌患者中,第三共 8,201 获批并写入治疗指南,PFS 达 13.2 个月更优 [16] - **默沙东海外开发**:看重 TROP2 ADC,启动 14 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多适应症,将大量临床资源从 K 药转向 TROP2 ADC,其三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多,是科伦博泰最大优势 [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员工人数接近 2000 人,商业化团队约 360 人,今年计划扩充至 400 - 500 人 [4] - 赫兔 ADC 在 2023 年递交 BLA 后尚未获批,效果一般;CLINT18.2 被默沙东退回,因 SKP264 已在胃癌适应症进入三期;CLINT18.2 赛道上阿斯利康等多家公司有相关产品且部分效果不错 [20][21] - Nectin4 ADC 全球权益属默沙东,今年科伦博泰完成一期后移交,迈威生物使用 MMAE 毒素的 Nectin4 ADC 数据最好 [23] - 公司估值基于药品销售峰值倍数计算,总体估值 878 亿元人民币,今年涨幅较大仍有增长空间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