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再膨胀

搜索文档
国际金融机构:政策落地与估值修复驱动中国股市上行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7
A股市场表现驱动因素 - 多项稳经济政策逐步落地,上市企业估值修复和业绩预期向好共同驱动A股上行 [1] - 国内各方面政策有利于股票市场表现,有效遏制内卷式竞争将提升企业利润率并改善经济基本面 [3] - 海外长线资金如养老金和全球配置主动性资金正积极沟通中国市场投资机会 [3] 政策与行业改革 - 中国政府已针对16个行业出台50多项举措遏制内卷式竞争,预计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盈利增强 [5] - 系列政策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通货再膨胀,中国国债收益率反弹印证此趋势 [5] - 供给侧改革针对内卷式竞争,国际地缘风险和关税问题趋于稳定 [11] 估值与投资性价比 - 中国股市权重资产估值相较历史水平仍处低位,A股蓝筹股相比美股大型科技企业更具性价比 [7] - 标普500指数动态市盈率22倍,MSCI中国指数12倍,A股13倍,即使近期上涨后估值仍具吸引力 [9] - 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将推动估值修复 [7] 外资与市场前景 - 潜在外资流入、国际地缘风险稳定及供给侧改革支撑中国证券资产前景 [11]
摩根士丹利:中国正在实现再平衡吗?
摩根· 2025-05-29 14: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尚未实现经济再平衡,供需失衡持续引发通缩,再通胀短期内难以实现,长期也会充满波折 [1][3] - 工业利润增长主要由销量改善和成本降低驱动,定价能力依然疲软,再通胀需要供应整合和更强的需求 [4][11] - 产能过剩是系统性问题,需要进行包括社会福利改善、债务重组、税收制度改革等在内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 [3][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工业利润增长分析 - 工业利润增长恢复主要由适度的销量改善和成本降低驱动,但定价能力仍然低迷 [4] - 同比工业利润增长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有明显恢复,2025年4月达到3.3%,不过2024年第三季度的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23年第三季度投入成本降低导致利润率大幅提高的高基数效应 [10] - 适度的销量增长支撑了利润增长的恢复,销量增长得益于出口增加(提前出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 [10] - 定价能力持续疲软,尽管最终需求有适度改善,但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利润率仍在压缩 [10] 再通胀条件分析 - 再通胀需要供应整合和更强的需求,2021 - 2023年投资快速增长的行业在2024年和2025年投资放缓,但投资转向了供应过剩程度较低的行业,整体工业投资增长仍远高于GDP增长,PPI仍处于通缩状态 [11] - 投资增长仍然较高,尽管长期工业贷款增长从2023年的30%以上降至目前的11%,但2025年年初至今制造业投资增长仍高达9%,远高于4 - 5%的名义GDP增长 [12] - 仅依靠减缓投资可能无法创造再通胀的必要条件,还需要消费或出口需求的增加,2016 - 2018年中国经济快速再通胀是供应整合和住房需求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13] 产能过剩与改革分析 - 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形成了冗余和过度的产能,中国的税收制度依赖间接税,鼓励产能扩张,同时抑制促进本地消费的公共服务 [20] - 财政政策向创造需求的结构性转变需要时间,由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改革空间受限,社会福利改革虽被认为对再平衡必要,但可能实施节奏会较为缓慢 [21][23] - 除社会福利改革外,还需要其他结构性举措,包括债务重组、税收制度和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激发私营部门信心等,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GDP产生积极影响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