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华天酒店1.43亿元土地纠纷案二审败诉!
深圳商报· 2025-09-23 12:33
诉讼判决 - 公司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二审败诉 需支付剩余土地开发经营权转让款927.13万元及逾期利息 涉案总金额达1.43亿元 其中逾期利息642.3万元自2021年3月10日计算至付款日[1] - 重审一审判决要求公司支付建设用地开发经营权转让款9,271,308.19元及利息 按年利率3.65%自2022年10月9日起计算 并驳回公司全部反诉请求[2] - 控股子公司湖南灰汤温泉华天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审败诉 需在欠付工程款237.63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案件处于上诉期[3] 财务表现 - 2020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13亿元 0.84亿元 -3.11亿元 -1.22亿元 -1.81亿元 五年累计亏损约11.27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17.34%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滑35.46%[4] - 酒店业务营收2.11亿元同比下降19.25% 主因市场景气度不佳及商务需求恢复缓慢[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余额15.73亿元 占总负债比例超过4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18万元同比下降80.15%[5]
凌云光(688400)披露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报告,9月11日股价上涨5.42%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25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11日收盘价40.87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42%,总市值188.4亿元 [1] - 当日开盘价38.82元,最高价41.45元,最低价38.18元,成交额10.47亿元,换手率5.63%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25.73%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607.55万元,同比增长10.10% [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96% [1] 技术实力 - 累计拥有专利827项 [1] 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内控及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执行,未发生违法违规或需保荐机构发表声明事项 [1] - 募集资金使用合规 [1] - 控股股东及相关人员持股无质押冻结 [1] - 部分高管因自身资金需要减持股份 [1] 业务发展 - 已完成对JAI的收购 [1] 风险因素 - 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1] - 技术开发滞后、人才流失和技术泄密等核心竞争力风险 [1] - 市场竞争加剧、管理难度提升及并购整合等经营风险 [1] - 应收账款、存货、汇率及商誉减值等财务风险 [1]
国力股份: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2 16:26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招商证券作为国力股份保荐机构 已建立健全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1] - 保荐机构与公司签署保荐协议 明确持续督导期间权利义务并报备交易所 [1]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1] - 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在2025年1-6月未出现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事项 [2] - 保荐机构督导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则 切实履行各项承诺 [2] - 公司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治理结构规范运行 [2] - 保荐机构对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审阅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更正或报告交易所 [3][4]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56,919.59万元 同比增长70.49% [17] - 利润总额4,147.38万元 同比增长370.45% [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3.36万元 同比增长142.68% [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61.51万元 同比改善27.93% [17] - 基本每股收益0.37元/股 同比增长146.67% [17] - 研发投入4,485.98万元 同比增长18.13% 占营业收入比例7.88% [21]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建立完整的电子真空器件核心技术平台 掌握陶瓷金属化、陶瓷真空密封等核心技术 [6][18] - 具备从核心零件制造到产品测试全流程自主可控能力 [18][19] - 产品系列丰富 军品和民品双线并进 在细分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19] - 核心技术团队拥有真空行业数十年经验 来自中科院、浙大等知名院校 [19] - 与航天航空、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客户关系 [20] 研发进展 - 2025年1-6月申请专利38件 其中发明专利14件 [21][23] - 获得授权专利18件 其中发明专利3件 [21][23]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83件 其中发明专利65件 [23] 风险因素 - 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可能影响业绩增长 [5] - 核心技术泄密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 [6] - 技术人才竞争激烈 存在人才流失风险 [6] - 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 补贴政策退坡影响利润空间 [7] - 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在多个细分领域面临市场竞争压力 [8] - 海外市场存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经营成本 [10]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1,763.82万元 占流动资产28.77% [11] - 存货账面价值30,413.46万元 存在减值风险 [11][12] - 面临知识产权诉讼风险 被索赔5,000万元 [14][15][16]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23,649.97万元 累计使用23,070.78万元 [23][24] - 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46,697.45万元 累计使用11,381.39万元 [24][25][26]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规定 不存在违规情形 [24][26] 公司治理 - 尹剑平直接持股27.79% 合计控制公司33.88%股份 [14]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无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26]
南亚新材: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9:20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光大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负责南亚新材持续督导工作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制度 签署持续督导协议并报备交易所[1]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督导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及履行承诺[1][4] - 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制度及内控制度 包括三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5][6] 信息披露审阅 - 保荐机构审阅公司2025年1-6月信息披露文件 包括半年度报告、董事会决议、募集资金报告等[9] - 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9]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61,129.12万元 同比下降30.10%[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19.02万元 同比增长57.69%[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024.15万元 同比下降160.15%[11] - 总资产561,698.86万元 较期初增长22.87%[11] - 研发投入11,676.33万元 同比增长43.34%[13] 核心竞争力 - 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115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47项[12][13] - 核心技术覆盖无铅、无卤、高频高速、车载等产品 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13] - 2025年上半年新申请8项发明专利 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5.07%[11][13] 风险因素 - 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 存在技术优势丧失风险[9] -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影响持续研发能力[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生产成本及盈利能力[10] - 中低端产能过剩导致行业价格竞争激烈[12] - 宏观经济波动对电子行业需求造成影响[12] 募集资金使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净额178,607.94万元[14] - 累计项目投入110,796.50万元 暂时补充流动资金30,950.00万元[14]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监管规定 无违规使用情形[15]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上海南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604.86万股 报告期内无变动[15] - 实际控制人为九名自然人 持股情况稳定[15] - 公司股份无质押、冻结情形[16]
艾芬达高增长下的隐忧:自有品牌困境与财务风险交织
新浪财经· 2025-08-26 02:04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卫浴毛巾架赛道领跑者 经历三年等待和三次审核中止后于今年6月获得IPO注册批文 计划发行不超过2167万股募集6.65亿元资金[1] - 公司财务呈现增长态势但存在波动 2022-2024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17.36% 扣非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19.92% 2023年归母净利润大增76%但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28%[1][6][7][8][9] - 公司面临大客户依赖 自有品牌发展困境 汇兑损失 研发能力不足 产能消化等多重挑战[2][3][5][13][15][17][18] 业务模式与市场依赖 - 境外收入占比持续攀升 2022-2024年分别为92.37% 92.42% 95.53% ODM代工收入占比同期达95.75% 95.25% 97.23%[2] - 英国单一市场贡献收入长期超60%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4年约43% 主要客户包括翠丰集团 塔维博金集团等国际企业[2] - 2022-2024年因美元 欧元 英镑结算产生汇兑损失分别为-834.61万元 -1144.67万元 -642.34万元 2024年上半年汇兑损失-502.8万元[3] 自有品牌发展 - 自有品牌收入持续下滑 2022-2024年分别为3178.22万元 3914.51万元 2890.90万元(近6年最低) 占主营业务比例从4.25%降至2.77%[5] - 销售费用持续增加 2022-2024年分别为2841.36万元 3323.07万元 3771.01万元 其中线上推广服务费占比超一半[5] - 公司坦言境内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市场培育周期较长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营收从2022年7.62亿元增至2024年10.5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大幅波动 2023年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76%) 其中政府补助5986.82万元 资产处置收益5386.61万元[6][7] - 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仅8700万元 剔除非经常项目后归母净利润实际比2022年下降1.5%[7][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降28%) 政府补助仅618万元 资产处置收益-66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163万元 但扣非净利润由8739万元升至1.28亿元[9] 成本与运营风险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未足额缴纳员工社保 未缴纳养老 工伤 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530人 472人 470人 约占总员工人数25%[10][12] - 若足额补缴社保需一次性增加成本1100-1300万元 相当于2024年扣非净利润9%-11%[12] - 退休返聘人员从2022年85人增加至2024年129人[12]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3.12亿元(同比增16.8%) 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41.43%升至61.71%[12] 行业竞争与研发投入 - 全球电热毛巾架行业高度分散 2023年全球出货量1473万套 前三大厂商市占率仅13.8% 超90%企业年收入小于1亿元[13] - 行业门槛较低 竞争对手包括松下 科勒 摩恩 九牧 好太太 小米等知名品牌[13] - 公司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526万元 2930万元 3334万元 研发费用率3.31% 3.53% 3.18% 低于可比同行均值(3.45% 3.67% 3.46%)[15] - 专利以外观设计为主 境内专利662项中外观专利占比77.9% 发明专利仅87项 国外74个专利中73个为外观设计[17] 产能扩张与效率 - IPO募集资金6.64亿元主要用于扩产能 包括技改升级年产130万套生产线和新建年产100万套生产线(配套300万套温控阀)[18] - 当前卫浴毛巾架产能210万套 暖通配件产能1000万套 项目投产后卫浴毛巾架产能将翻倍 暖通配件产能提升30%[18] - 卫浴毛巾架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79%提升至2024年103.05% 暖通零配件产能利用率从69.06%提升至90.58%[18] - 2024年库存2.06亿元(占营收19.67%) 新增固定资产折旧3140万元(占营收3%) 扩产后折旧基数可能从不足5亿元增至超10亿元[18][19]
熙菱信息实控人岳亚梅突遭留置 治理危机与财务风险共振
新浪证券· 2025-08-20 10:40
核心事件 - 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暨董事、总经理岳亚梅被阿拉山口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留置措施针对"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犯罪" 暗示案件性质严峻 [1] 控制权变更风险 - 四天前(8月15日)岳亚梅夫妇以7.2亿元向上海盛讯转让25.06%股份 控制权拟变更为资本方盛凝 核心人物突遭调查导致交易合法性及交割进程顿生悬疑 若调查涉及股权转让资金路径或利益输送 交易或面临监管重审甚至终止 [2] 公司治理问题 - 岳亚梅作为公司创始元老 自1999年加入前身企业 2011年起担任总经理 持股10.18%并间接控制56家企业 构成盘根错节的商业网络 [2] - 董事长何岳为岳亚梅与另一实控人何开文之子 家族化治理底色未改 [2] - 2022年岳亚梅曾因业绩预告严重失真(预告亏损4800万元 实际亏损8545万元)被新疆证监局警示并记入诚信档案 此次再涉违法调查对公司信披可信度与治理透明度造成致命打击 [2] 市场反应 - 公告次日股价一度闪崩18% 市值蒸发近8亿元 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对家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质疑 [2] 财务状况恶化 - 2019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 累计赤字超3.4亿元 [3] - 2024年亏损同比扩大50.8%至6055万元 2025年一季度亏损1501万元 同比继续恶化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178.39%至-2465万元 [3] - 应收账款高达1.93亿元 占营收比重118.6% 主要欠款方为政府部门和大型国企 回款周期漫长且坏账风险高悬 [3] 业务模式风险 - 长期倚赖公共部门订单的业务模式可能因实控人涉案切断政企合作纽带而加速崩塌 [3]
股票投资的风险如何评估?
搜狐财经· 2025-08-19 19:16
系统性风险 -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股票市场产生广泛影响 经济扩张阶段企业盈利可能增加且股票市场呈现上涨趋势 经济衰退阶段企业营收和利润可能下滑且股票价格普遍承压[1] - 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影响投资者预期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等指标[1] - 政治局势和政策变动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政治动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且股票价格波动加剧 政策调整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行业监管政策直接影响市场[1] 市场风险 - 股票价格波动直接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 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 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跌[2] - 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预期加剧风险 乐观情绪推动价格上升并形成市场泡沫 悲观情绪导致恐慌性下跌和价格大幅波动[2] - 宏观形势 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导致投资者对股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动[2] 非系统性风险 - 企业经营风险影响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因素包括经营管理水平 市场竞争力和产品或服务质量等[2] - 企业战略决策失误 重大管理漏洞或市场竞争失败可能导致利润下滑和股价下跌[2] - 技术创新加速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使企业产品或技术过时 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2] 财务风险 - 企业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影响财务风险 高负债经营导致利息支出较大和偿债压力重[3] - 经营不善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和偿债困难 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且股票价值大幅缩水[3]
众泰汽车6年半亏255亿 重庆分公司设备流拍 T300车型难复产
长江商报· 2025-08-11 05:25
核心观点 - 公司因司法拍卖导致重庆生产基地关键设备被拆除 无法按计划复工复产 对公司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3][4] - 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危机 2025年一季度末负债率达96.10% 若不能复工复产将导致2025年末净资产为负并触发退市风险 [2][5][7]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严重受损 六年半累计亏损2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亏1.35-2亿元 整车业务因缺乏运营资金处于停滞状态 [9][10][12] 生产经营状况 - 重庆生产基地总装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被司法拍卖 一拍已流拍 二拍结束后将拆除 9月15日前完成拆除及腾退工作 [2][3][4] - 该基地为复工复产首选车型T300的生产基地 设备拆除导致公司无法按计划复工复产 [2][4] - 2024年汽车销售量仅14辆且均为库存车 生产量为0辆 库存量336辆 [12] - 公司自2020年起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2022年曾计划复产T300车型但未实现大规模产销 [11][1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公司资产合计35.05亿元同比下降42.37% 负债合计33.68亿元同比下降28.4% 负债率高达96.10% [7] - 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2.35亿元 2025年一季度末净资产降至1.32亿元(未经审计) [5] - 自2019年起连续亏损 六年净利润累计亏损253.5亿元 加上2025年上半年预亏 六年半累计亏损约255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1.35-2亿元 同比减亏22.66%-47.80% 扣非净利润亏损1.01-1.51亿元 同比减亏49.27%-66.18% [9] 退市风险 - 若2025年不能复工复产 公司将面临2025年末净资产为负数的风险 根据深交所规则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5][6] - 净资产为负将引发财务风险 经营危机和退市风险 [2][5] 股权结构变动 - 控股股东江苏深商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5.95亿股(占总股本11.80%)将被司法拍卖 [7] - 2025年8月8日被司法拍卖3.84亿股(占总股本7.61%) 其中196.45万股(0.04%)一拍成交 剩余3.82亿股(7.57%)一拍流拍 [7] - 相关股份被司法拍卖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 [8] 管理层变动 - 总裁职务由董事会秘书谢丽红代任 其同时担任董秘 副总裁并代行财务总监职责 [2][13] - 原代行总裁职责的副总裁樊成伟于2025年6月辞职 其原定任期已于2025年2月16日届满 [12][13] - 谢丽红1978年出生 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 曾任华东医药证券部负责人 安德电器董秘等职 [13]
国泰航空营收增长10.5%达1044亿港元,开通19条新航线覆盖百个航点,流动比率降至0.38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6 07:58
核心观点 - 国泰航空在业务扩张中保持营收增长但面临财务指标分化和流动性压力 [1][3][4][6] 财务表现 - 总营业额1043.71亿港元同比增长10.5% 股东应占溢利96.07亿港元微增5.9% [3] - 每股营业额从14.68港元增至16.21港元 但每股营业利润从2.24港元降至2.20港元 [3] - 净资产收益率从14.64%升至17.08% 总资产回报率从5.11%提升至5.56% [3] - 每股净资产从9.32港元下降至8.15港元 反映资产结构调整 [3] 现金流状况 - 每股现金流净额从0.09港元恶化至负0.37港元 [3] - 每股经营现金流从4.10港元降至3.66港元 [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83.17亿港元减少至72.74亿港元 [4] 流动性指标 - 流动比率从0.67连续下降至0.38 速动比率从0.64降至0.36 [4] - 净流动负债从142.38亿港元扩大至309.93亿港元 增幅超一倍 [4] - 流动负债合计502.39亿港元 流动资产合计192.46亿港元 [4] - 短期债项从105.23亿港元增加至116.26亿港元 [4] 业务扩张 - 客运航空公司开通或宣布十九条新航线 覆盖全球超一百个航点 [1] - 计划投资超一千亿港元于机队、客舱及数码创新 [6] - 香港快运从盈利4.33亿港元转为亏损4亿港元 [6] - 货运收益240亿港元同比增长8.3% 但面临全球贸易不确定性 [6]
图特股份北交所IPO:劳务派遣激增219%背后的增长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7-30 05:10
上市申请与监管问询 - 公司北交所上市申请于6月30日获受理 计划发行不超过1550.39万股 拟募集资金3.95亿元 民生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1] - 北交所于7月25日下发首轮问询函 包含24个问题 重点关注实控人亲属特殊入股安排 预付账款异常激增 销售与研发费用结构性失衡 劳务派遣激增与业绩关联性等核心问题 [1] IPO历程与募资调整 - 公司2023年6月首次申报深交所主板 后因证监会现场检查及业务规模质疑受阻 于2024年9月撤回申请 [2][4] - 2024年12月转战北交所 2025年3月挂牌新三板 募资规模从主板计划的6.9亿元缩减至3.95亿元 降幅达42.8% [4] 财务表现与异常指标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95亿、8.26亿、9.09亿元 2024年增速骤降至10.07%(2023年为18.85%) [5] - 2024年净利润微增1.12%至1.31亿元 扣非净利润下滑0.19%至1.30亿元 [5] - 毛利率先升后降:2022年25.71% 2023年30.21% 2024年29.63% 2024年逆行业趋势下滑1.91个百分点(行业均值29.31%) [6] - 预付账款2024年同比激增161.3% 远超营业成本增速10.98%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8.97% [7] - 销售费用2024年增速36.94%(金额3918.83万元)三倍于营收增速 期间费用率从9.72%升至12.41% [7][8] - 销售费用占比4.31%首次超过研发费用占比4.05% 形成结构性失衡 [7][8] 公司治理与关联交易 - 实控人何骁宇与陈解元合计持股81.30% 家族控制特征显著 [9] - 员工持股平台(佛山集恒、佛山胜亨合计持股7.457%)由实控人外甥女管理 亲属入股无限售条款而普通员工受限 [9][11] - 客户索菲亚投资入股4.37%后 交易额从2020年390万元飙升至2023年1.02亿元(增长超25倍) [12] - 德韬大家居(金牌厨柜关联方)入股后 与金牌家居交易额从2021年6.55万元猛增至2023年1795万元 [12] 募投项目与产能疑虑 - 拟募集资金3.95亿元中54%(2.14亿元)投向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三期) [13][14] - 2023年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80.17%-96.82% 新增产能消化能力受监管质疑 [14][15] - 另计划投入1.34亿元用于营销升级与研发中心 但2024年销售费用增速36.94%远超营收增速10.07% [7][14] 用工模式与存货风险 - 劳务派遣人数从2022年18人激增至2024年219人(增幅1117%) 期初占比超10%法定红线 [16][17] - 2022-2024年营收增长30.8% 劳务派遣增幅1117% 业绩增长与劳动力密集投入关联性受质疑 [17]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31亿元(占总资产13.95%) 跌价计提比例仅4.03% 低于行业均值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