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物可及性
icon
搜索文档
国药控股合作吉利德科学 提高基层市场用药可及性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23:12
战略合作 - 国药控股与吉利德科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创新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的可及性 [1] - 合作将充分利用双方在医药创新 市场开拓 渠道与零售管理方面的优势 [1] - 国药控股将依托其完善的网络布局 强大的渠道管理能力和专业营销团队来提高韦立得在基层市场的用药可及性 [1] 产品背景 - 吉利德科学的慢性乙肝新药韦立得(TA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于2018年在中国正式上市 是五年来国内获批的首款慢性乙型肝炎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 [2] - 韦立得于2019年末通过国家医保谈判 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以平价惠及更多中国乙肝患者 [2] 市场状况 - 中国大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 约占全球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一 [1] -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肝脏感染 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1] 合作历史与展望 - 自吉利德科学2017年开始在中国商业运营以来 已快速引入了8个全球创新药物 [2] - 双方自吉利德科学进入中国以来 就围绕抗病毒相关产品开展了进口总代理的系列合作 [2] - 此次合作将开启战略新篇章 国药控股将发挥品牌 渠道 网络等优势提高韦立得的终端医疗覆盖 [2]
“中国的创新药故事非常值得一讲!”诺华CEO万思瀚与挪威主权基金掌门人深度对话
聪明投资者· 2025-06-27 06:16
公司战略与转型 - 诺华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实现战略聚焦,市值从2100亿美元提升至2350亿美元,若计入分拆业务总体价值达3300亿美元[4][13][14] - 公司退出消费者保健、眼科医疗和仿制药领域,转型为纯创新药企,资源集中投入四大核心治疗领域[12][13][18] - 聚焦战略释放价值,研发投入集中在心血管、神经科学、免疫学和前沿技术平台[18][22][25] 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 - 设立"战略与增长"部门引入外部视角,早期评估项目临床价值[17] - 持续投资放射性配体疗法、细胞与基因疗法、RNA疗法三大前沿技术平台[19][39] - 与Google DeepMind合作AI药物发现,利用结构预测模型优化分子设计,6个项目进行中[55][58][59] - 建立Data42数据湖平台整合临床数据,与Palantir合作提升研发效率[60] 全球市场格局 - 中国创新药生态快速崛起,临床试验招募速度全球最快,审批效率接近FDA[5][93] - 上海成为与波士顿并列的国际创新中心,中国原创药物获FDA批准[94] - 欧洲市场受限,政策压制药价创新,30-40%新药不在欧洲首发[70][71] - 美国和中国市场持续扩张,中国医药市场年增速达两位数[67][93] 研发管理机制 - 每月召开6小时创新管理委员会会议,7人核心团队评估后期项目[45][46][47] - 采用"支持推进/建议终止"双栏评估法,数据驱动决策[50][52] - 允许项目失败,强调资源再分配而非追责,90%项目最终失败[52] 行业技术趋势 - 三大突破方向:疾病早期干预、基因疗法"重置"疾病、长效RNA疗法[32][34][37] - 放射性配体疗法实现靶向放疗,精准杀伤肿瘤细胞[39] - AI应用聚焦药物靶点发现和分子优化,可节省数年研发时间[55][57] 企业文化与领导力 - 推行"Inspire, Curious, Unboss"文化,强调目标感与自主权[134][136] - 领导力转型从技术权威转向能量输出,建立正向循环[101][107] - 创始人背景影响战略,医学训练强化数据驱动决策思维[9][10]
百济神州(688235) - 美股公告:年度报告10-K表格
2025-02-27 12:30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全球总收入约38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4亿美元,经营亏损较上一年度减少约6亿美元[17] - 百悦泽®2024年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在全球70多个市场获批[18] - 合作项目为公司带来15亿美元合作付款[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26亿美元[31] - 自2023年以来,公司当前产品组合和核心产品收入增长73%[31] 用户数据 - 百悦泽全球临床开发项目在超30个国家和地区超35项试验中入组超7100例患者,超180000例患者接受治疗[72] - 截至2024年12月,百泽安®临床试验入组超14,000例受试者,超4,700例来自中国以外地区[82] - 截至2024年12月,欧司珀利单抗开发项目已入组2,000多例患者[83]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于2025年将控股公司迁址至瑞士[25] - 公司目前有超70个临床前项目,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多款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10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sonrotoclax临床项目已入组超过1800例患者[19] - BTK - CDAC相关试验已入组超过500例患者,计划于2025年启动针对匹妥布替尼的3期头对头试验[20] - 2024年公司将13款差异化新分子实体推进至临床[22] - 公司授权引进安进的Tarlatamab用于SCLC处于3期,Xaluritamig用于前列腺癌处于1期,商业化权利均为中国[68] - 公司授权引进Zymeworks的泽尼达妥单抗联合治疗GEA处于3期,单药治疗BTC处于2期,商业化权利为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68] - 公司授权引进SpringWorks的BGB - 32451用于实体瘤处于1期,商业化权利为亚洲以外地区和日本[68] - 公司授权引进辉瑞的SEA - CD70用于MDS、AML处于1期,商业化权利为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68] - 首项3期随机试验CELESTIAL - TN CLL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入组,用于支持TN - CLL适应症注册的2期研究已开始入组[75] - BGB - 16673全球临床开发项目已有500多例患者接受治疗,获FDA快速通道认定[76] - 针对R/R CLL的潜在关键性2期扩展研究已开始,计划2025年初开展确证性3期研究[78] - BG - C137等多款在研药物正处于1期临床试验评估阶段[93][94][95][96][97][98][100][101][102][10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超过60个市场实现产品商业化[59] - 2024年7月公司启用美国新泽西州临床研发和生物药生产旗舰基地,占地42英亩,大分子生物药产能达8000升[106] - 苏州生产设施占地5.2万平方米,年产能约6亿粒片剂和胶囊,2024年初投入使用,预计2025年中开始商业化产品供应[107] - 广州生产基地面积约15.8万平方米,2024年三期工厂使总产能提升至64000升,增加生物药临床供应产能后总产能达65000升[108] 其他新策略 - 公司计划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结束后120天内,递交14A规则代理投票委托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