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搜索文档
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
经济日报· 2025-09-20 01:42
高质量发展战略核心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1] -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 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 负重前行的关键期[2] -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保护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3] 资源环境挑战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但方式粗放 付出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1] - 中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油气等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1] - 粗放式发展导致严峻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并制约经济可持续性[1] 绿色发展路径 -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限制经济活动在资源环境承受限度内[2] - 全方位推行绿色规划 绿色设计 绿色投资 绿色建设 绿色生产 绿色流通 绿色生活 绿色消费[2] - 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各环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从源头预防污染与破坏[2] 产业转型升级 -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 智能化 数字化改造升级 降低高耗能 高污染产业比重[2] -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包括节能环保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 - 新兴产业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小 附加值高 是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引领生产方式变革 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3]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设备智能化 提升生产效率 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3]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新华网· 2025-08-22 00:33
绿色制造与工业园区建设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和能耗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 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7%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9.83% [1] -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已达490余个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1] - 已培育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 - 国投阿克塞新能源有限公司汇东光热+光伏项目投资超50亿元 包含110兆瓦光热发电和640兆瓦光伏发电 年均发电量17亿千瓦时 [2] - 该项目是我国目前投运规模最大的11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可满足57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 [2] - 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速 项目于2024年11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2] 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 发展速度全球最快 [3]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 - 非化石能源为主体能源供给体系加速构建 持续保持新增装机主体地位 [3]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 - 美团"青山计划"在24个城市落地垃圾分类及餐盒回收项目 累计回收塑料餐盒超3.7万吨 实现减碳5.7万吨 [4] - 智能回收设备通过积分兑换机制促进居民参与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4] -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构建 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4] 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 - 国家持续推动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 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5] - 加大先进技术攻关应用力度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5] - 全方位落实各项政策 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凝聚社会合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5]
绿色底色愈发鲜明!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新华网· 2025-08-21 10:25
绿色工业园区发展 -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数量达490余个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三分之二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四分之一 [1] - 重庆数智产业园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7%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9.83% [1]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建立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和能耗管理平台 实现制造环节精细化用水用能管理 [1]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 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达6400多家 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2] 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展 - 甘肃酒泉11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投运 系国内最大规模塔式光热电站 [2] - 国投阿克塞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 包含640兆瓦光伏发电 年均发电量17亿千瓦时 可满足57万户家庭年用电量 [2] 能源体系转型成效 - 2024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与增速均居全球第一 持续保持新增装机主体地位 [3] 循环经济实践案例 - 美团"青山计划"在24个城市落地餐盒回收项目 累计回收塑料餐盒超3.7万吨 实现碳减排5.7万吨 [4] - 智能回收设备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激励用户参与塑料餐盒回收 [3][4] 绿色产业链建设方向 - 将持续推进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5] - 加大先进技术攻关应用力度 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5]
六词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人民日报· 2025-08-19 13:28
"双碳"目标 - 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碳达峰标志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碳中和要求人为碳排放与吸收汇平衡 [2] - 建成"1+N"政策体系,覆盖碳市场、绿色金融等领域,能源转型成效显著:太阳能装机11.0亿千瓦(同比+54.2%)、风电装机5.7亿千瓦(同比+22.7%) [3] 美丽经济 - 以生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的新经济形态,具备生态优先性、产业融合性和民生普惠性特征 [6] - 浙江安吉创建"千家乡宿共富区",福建三明发展"文旅+康养"等新业态,山东兰陵探索"文明教化+文创产业"模式 [7] - 成为连接城乡发展纽带,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需通过"美丽+"模式创新培育绿色产业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建立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理念的核心路径,党的十九大将相关理念写入党章 [9] - 生态环境部命名572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及240个实践创新基地,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人工林保存面积全球第一 [10] - 林业碳汇、荒漠光伏、冰雪经济等模式创新推动市场交易体系建立,但需突破主体参与度不足等瓶颈 [11] 绿色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6] -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19] - "十五五"期间需提升发展"含绿量",使绿色生产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19]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 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党中央部署2035年基本建成该体系 [21] - 单位GDP能耗2012-2024年降幅超26%,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10.27%) [22] - 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55%,组建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23]
六词读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双碳"目标 - 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体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绿色发展战略核心抓手 [1] -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指人为碳排放源与吸收汇达到平衡 对稳定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 [2] - 中国建成"1+N"政策体系覆盖碳市场/绿色金融等领域 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太阳能装机达11.0亿千瓦(+54.2%) 风电装机达5.7亿千瓦(+22.7%) [3] 美丽经济 - 以生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的新经济形态 具有生态优先性/产业融合性/民生普惠性特征 浙江安吉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千家乡宿共富区" [6] - 产业融合成为核心引擎 福建三明发展"文旅+小吃/康养/体育"新业态 山东兰陵探索"文明教化+文创产业+美丽乡村"模式 [7] - 连接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 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培育新业态 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延伸 [8] 生态产品价值 - 建立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理念的关键路径 生态环境部命名572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9] - 生态产品经营模式创新 涵盖林业碳汇/荒漠光伏/冰雪经济/林下经济等领域 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0] - 需突破市场接受度/要素匹配等瓶颈 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 建立区域间生态产品融合发展机制 [11] 绿色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注重"绿水青山"基础与"金山银山"效能统一 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关系 [16] - 推动生产力绿色转型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生态化 2012-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26% [18][22] -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风电装机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比10.27%) [19][22] 绿色经济体系 - 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 2024年7月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1] - 循环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 2024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55% 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 [23] - 低碳发展物质基础夯实 太阳能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通过绿色金融/生态补偿等机制构建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22][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双碳”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1:30
双碳目标顶层设计 - 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 - 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 [2] - 部门层面制定12个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30余项支撑保障方案 31个省区市均出台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2]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 -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2] 能源结构转型 - 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56.8%下降至2024年53.2%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5.9%提升至19.8% [3] - 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59.2% 保持全球最大装机规模和最快发展速度 [3] 交通运输体系绿色化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3]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1610万个 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97.08% 乡镇覆盖率80.02% [3] 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 2024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97% 累计节能建筑面积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66% [4] -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20年降低4% 人均综合能耗降低5.1% [4] -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面积达209亿平方米 较2020年增长近50% [4] 生态固碳能力建设 -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5%以上 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 [4] - 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4] 全球气候治理贡献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过去10年分别下降超60%和80% [5] -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与42个国家签署项目文件 提供并动员资金超1770亿元人民币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