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业协议
icon
搜索文档
9点1氪:香港高院判决宗馥莉不得动用汇丰账户资产;微信提现手续费最低下限改为0.01元;武汉大学回应“图书馆事件”
36氪· 2025-08-02 01:19
宗庆后遗产纠纷案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建浩创投有限公司名下汇丰银行账户资产为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三位原告享有受益权的信托财产 宗馥莉被禁止提款或转账相关资产 禁制令持续至杭州中院及浙江高院诉讼最终裁决 [4] - 被告需就信托财产去向作出解释 并支付原告以21亿美元为基数的利息收益 赔偿擅自转移的信托财产损失108.5万美元 [4] - 三名原告自称是宗馥莉同父异母弟妹 首次曝光其身份 [4] 腾讯微信支付调整 - 微信提现手续费下限调整为0.01元 7月25日全量更新 单笔服务费小于0.01元按0.01元收取 [4] - 微信支付遗失提醒功能仅部分商家支持 推送消息仅显示交易信息不含其他个人信息 [13] 东风柳汽与理想汽车纠纷 - 东风柳汽声明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乘龙卡车碰撞视频构成侵权 [6] - 理想汽车在i8上市发布会播放撞击乘龙重卡视频引发"重卡撞不过理想i8"舆论关注 [6]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 - 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 计划斥资29.32亿港元回购股份 申请撤销港交所上市地位 [15] - 私有化旨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 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 提升母公司归母净利润 [15] 莫德纳裁员 - 莫德纳宣布全球裁员10% 年底员工数缩减至约5000人 裁员规模近千人 [10] - 裁员因新冠疫苗销量下滑 公司股价过去一年下跌超75% 市值从近2000亿美元跌至约110亿美元 [10] 任天堂财报 - 第一季度销售净额5723.6亿日元 同比增长132.1% 经营利润569.3亿日元 同比增长4.4% 净利润960.3亿日元 同比增长18.6% [20] 诺瓦聚变融资 - 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资金将用于研发国内首台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 [20] 索尼PS6规格曝光 - PlayStation 6目标功耗160W 采用8个Zen 6核心和40至48个RDNA 5计算单元 光栅化性能预计是PS5的三倍 [22] - PlayStation 6掌机配备4个Zen 6C核心和12至20个RDNA 5计算单元 计划2027年底或2028年初上市 售价约499美元 [22]
独家丨IPO 关口,全球第三储能公司海辰储能技术高管被批捕背后
晚点LatePost· 2025-07-29 12:33
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纠纷事件 - 海辰储能总裁办主任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宁德警方批捕,宁德时代已提交完整证据[2] - 该事件与8月开庭的不正当竞争诉讼是两起独立事件,均涉及宁德时代维权行动[5] - 海辰储能2024年营收129亿元,净利润2.88亿元,储能电池年复合增长率达167%[5][13] - 公司正在港股IPO关键阶段,拟募资5亿美元,估值250亿元[5][13] 海辰储能发展概况 - 成立仅两年即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三大储能电池厂商[4] - 核心团队来自宁德时代,4名董事中3人有宁德时代任职背景[5][8] - 2023年推出业内首款1000Ah+长时储能电池,2024年发布循环超2万次的钠离子电池[15] - 587Ah电芯与宁德时代专利产品能量密度偏差仅4.4%,循环寿命多2000次[5][15] 吴祖钰创业历程 - 1986年出生,曾为宁德时代技术骨干,主导复合集流体技术研发[6][7] - 2018年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复合集流体专利,获数千万股权激励[7] - 2019年离职创立海辰储能,挖角多名宁德时代前员工[8] - 2023年因违反竞业协议支付宁德时代100万元违约金[15] 宁德时代技术保护措施 - 2020年后加强竞业协议执行,追查2016-2020年离职员工[20][21] - 竞业名单覆盖电池材料/制造/整车领域,竞业期3个月至2年[20] - 核心区域实行电子设备封条管理,工作信息限公司电脑处理[20] - 曾起诉塔菲尔/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竞争对手[20] 行业技术泄露特征 - 电池核心技术(配方/参数/know-how)易通过少量文档泄露[18][19] - 2010年代行业扩张期技术盗窃频发,竞争对手高薪挖人[17][21] - 2023年后行业陷入价格战,技术同质化降低人才价值[21]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后者正闯关港股IPO
第一财经· 2025-07-07 12:42
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诉讼事件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等被告 核心争议点为海辰储能587Ah电芯与宁德时代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 能量密度偏差仅4 4% 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差红线 [1][2] - 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6月25日立案 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3] - 海辰储能创始人及多名高管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 公司被称具有"宁德系"基因 [4] - 2023年宁德时代曾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起诉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 最终吴祖钰支付100万元违约金 [5] 海辰储能业务发展 - 海辰储能2024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 并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定义该电池尺寸标准 两个月后宁德时代宣布量产同规格587Ah电芯 [4] - 公司是行业首批将280Ah储能电池用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 也是首批量产314Ah储能电池并应用于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 [6] - 五年内成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企业 2024年底规划年产能62GWh 预计2026年总设计产能超100GWh [7] 海辰储能财务与IPO进展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 15亿元 102 02亿元及129 1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89% [8] - 同期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67% [8] - 2024年3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8月12日开庭审理时间正值港股IPO聆讯阶段 诉讼结果可能影响其IPO进程 [6]
竞业协议蔓延至网红博主,MCN拿走9成分成
36氪· 2025-06-03 12:54
网红与MCN合作纠纷案例 - 网红"浪胃仙"在停更半年后宣布回归 账号将由"橙咬金"接管并更名 此前该账号因IP归属权争夺多次停更 创始人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8年 目前原主李杭泽已开设新账号"浪胃仙做自己" 粉丝量达451万 [1] - 特级厨师隋坡与原MCN机构陷入解约纠纷 新账号"@特厨隋坡"粉丝量达241万 原MCN指控其违反竞业协议 列举4次违约行为 [2][11] - 类似纠纷在行业内屡见不鲜 自李子柒事件后 IP归属 分成比例和竞业协议争议频发 [4] MCN行业合作模式分析 - MCN主要分为纯商务型和全约型两种 后者分成比例更高 常见比例为1:9至3:7 且随博主成长分成可能进一步向MCN倾斜 [6] - 优质MCN能提供流量扶持 投流技巧和推广方案等资源 但行业良莠不齐 许多公司缺乏专业编导和运营经验 [6] - MCN通常要求签订长期合同(5-10年) 通过竞业协议防止投入打水漂 但这也埋下纠纷隐患 [7][9] 合同条款与法律风险 - MCN合同普遍存在强势条款 如高额违约金(50万-500万) 内容版权归属MCN 电商账号接管权等 [10][11] - 竞业协议法律效力需综合判断 取决于条款公平性 补偿机制等因素 行业存在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模糊地带 [13][14] - 截至2024年MCN注册公司超26200家 行业快速发展但法律规范滞后 [12] 行业建议 - 建议明确协议类型(劳动合同或经纪合同) 清晰约定虚拟资产归属和分成比例 [20] - 竞业条款应兼顾MCN权益和创作者发展空间 避免过度限制 [20] - 双方需事前了解法律和典型案例 将合规置于经济效益之前 [20]
竞业协议“围猎”大厂基层打工人
36氪· 2025-05-23 10:18
竞业协议现状与问题 - 竞业协议范围从"定向防御"演变为"无差别围堵",限制范围涵盖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等"相关行业",地域范围甚至标注"全球" [1][4] - 竞业期一般为3~24个月不等,部分外卖、电商大厂竞业期长达1~2年,补偿金通常为离职前月工资的30% [2][7][8] - 协议条款严苛,限制范围不仅涵盖直接竞品,还包括"所有使用大数据技术的企业""涉及消费场景的金融机构" [2][9] 竞业协议执行机制 - 竞业协议启动机制从"岗位涉密导向"异化为"综合关系评估",离职时与直属领导的关系、工作交接配合度等隐性因素可能成为触发竞业限制的关键 [8][10] - 部分企业因部门当季离职率高等"软因素"启动竞业限制,作为"杀鸡儆猴"的手段 [8] - 电子合同签约流程存在漏洞,员工可能因未仔细阅读几十页合同而被动接受竞业限制 [4][7] 行业影响与员工困境 - 竞业限制职级门槛下沉,从高管专属(P8/M3及以上)扩展到基层管理者(P6/M1)及运营、BD等非核心岗位 [10] - 基层员工被迫转向完全不相关的传统行业,薪资大幅缩水,或选择"被动Gap"、兼职接私活过渡竞业期 [8][10] - 违约金普遍设定在年收入2~10倍区间,某大厂甚至高达10倍,金额达上百万元 [11][12] 企业行为与行业趋势 - 头部企业竞业协议内容"无脑式"扩张,限制范围延伸至"持股超20%的关联企业",涵盖数十家企业 [9] - 企业采用"实质竞争关系"认定标准,即便员工入职的子业务与大厂主营无直接冲突仍可能被禁止 [9]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通过竞业限制延缓人才流向竞争对手,形成人才护城河 [10] 应对措施与行业呼吁 - 小红书宣布不再通过竞业限制个体流动,但行业未形成跟随效应 [3] - 监管层被呼吁明确"涉密岗位"认定标准,遏制"全员竞业"乱象 [14] - 劳动者建议入职时留存协议证据,离职前通过猎头或脉脉查询新公司是否在"竞业黑名单" [14]
强制员工“带薪休假”1年?谷歌DeepMind竞业条款遭炮轰:宁可花钱白养,也不肯放人!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08 10:27
核心观点 - 谷歌旗下DeepMind为阻止核心AI人才流向竞争对手,与部分员工签订长达12个月的竞业禁止协议,期间强制带薪休假(Garden Leave)[1][5] - 竞业协议时长根据职位而定:一线开发者通常6个月,高级研究员可能长达12个月[6] - 该策略旨在延迟竞争对手发展节奏,被形容为用资金"买时间"[5] Garden Leave机制 - "Garden Leave"起源于英国,指员工离职交接期间回家以避免接触敏感数据[4] - DeepMind将其升级为"高级花园假",最长可达一年[5] - 期间禁止为竞争对手工作、顾问、投资或发表技术成果[6] 行业影响 - AI行业以"月"为单位迭代,6-12个月禁业期可能导致技术脱节[6][7] - 竞业协议抑制人才流动和创新,员工可能错过融资窗口和产品发布节奏[7] - 前DeepMind高级AI总监公开批评该机制,引发行业广泛讨论[10] 法律差异 - 美国加州法律禁止竞业限制条款,而英国允许"合理"范围内的竞业协议[7][8] - DeepMind总部设在伦敦而非加州,部分员工考虑搬迁至加州以规避协议[9] 技术竞争背景 - DeepMind拥有AlphaFold、Gemini等重量级AI项目,员工参与的核心技术被视为"公司命根子"[5] - OpenAI、Anthropic、微软等竞争对手持续挖角,加剧人才争夺战[5][10] - 竞业协议被比作AI战场上的"核武器",可能阻碍科技民主化进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