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共治
icon
搜索文档
湖州公安:生态为笔绘湖韵 警务作盾守清晖
新华网· 2025-09-16 03:18
安吉余村,群山叠翠、竹海绵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游客络绎不绝。 "20年来,余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华丽转身。"大余村生态 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站长张忠心介绍。2024年,余村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5万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万元,分红316万元。 德清县在京杭大运河畔建立运河生态警务工作站,得益于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有效提升了运河 内非法倾倒预警预测、动态感知和精准打防能力。目前,该应用已归集自然资源、国土、水利、林业等 9个部门的相关数据,搭建要素、防范、处置、办案四大协同板块,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治理 指令流程闭环,已直接协助破获案件210起。 生态共治,变革体制 "您已进入水源保护区,请立即离开!"吴兴区老虎潭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内,生态警长姚建斌 通过"山水慧"数智平台发现异常,远程劝阻钓鱼市民。3年来,该平台的异常停留追踪、电子围栏防 护、火情风险预判功能,让库区生态违法案件数同比下降76%。 为破解县(区)域协同难题,吴兴区建成全国首个县(区)域生态治理中心——吴兴区生态治理中 心。2024年起,湖州公安将其作为 ...
美团陈荣凯:透明、共建、共治,不负消费者期待与托付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0:12
公司食品安全战略 - 公司定位为连接数亿消费者与数百万餐饮商户的外卖平台 强调食品安全是应尽责任和持续发展基础 [1] - 以网络餐饮服务全链条为基础 将透明、共建、共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核心 依托数据挖掘、AI算法和场景理解等核心能力 [3] - 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 生活更好"的公司使命 致力于做好食品安全共建者角色 持续投入技术创新、数据应用和社会协同 [5] 透明化建设措施 - 自2018年9月起逐步建设商户后厨直播系统能力 2024年推出"明厨亮灶"专项计划 [3] - 全量上线"堂食店"标签帮助消费者获取更全面决策信息 通过"环境可视化"项目优化静态环境图展示链路 [3] - 孵化浣熊食堂业务 以"全程可视 可追溯"为运营原则 服务延伸至餐饮全链条和食品加工全流程 [4] 协同治理机制 - 通过线上全渠道数据监测、线下管理人员督导、总部食安飞行检查稽核等手段全面评估商家食安表现 [4] - 联合监管部门在多地开展"安心365"食安公益培训 提升餐饮从业人员食安意识 [4] - 接入地方许可数据提升资质验真能力 升级政企协同数字化系统平台助力靶向定位和精准治理 [4]
郑州都市圈:软硬联通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7 21:54
都市圈规划与地位 - 2023年郑州都市圈晋级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 国家已批复17个都市圈中 郑州都市圈面积居第7位 常住人口居第4位 经济总量居第10位 [1] - 截至2025年5月 都市圈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及交通 产业等6个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 [1] - 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工程已通水 郑州 开封 新乡同城通办事项达200个 [1] 交通一体化建设 - 郑开城际铁路开通实现双城通勤模式 大幅缩短郑州与开封通勤时间 [2] - 郑焦城际铁路全长77.8公里 成为焦作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旅游产业的关键助推器 [2] - 郑许市域铁路2023年12月开通 客运量达1858万人次 日均运送3.8万人次 串联13个产业园区 [3] - 郑新快速路 郑辉高速等工程持续推进 高速公路环线建设 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实施 [3] 产业协同发展 - 2024年郑州都市圈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51.5% 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57.4% [4] - 郑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050家 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至1129家 [4] - 郑开汽车产业带集聚10余家知名车企 百余家零部件企业 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 整车年产能超200万辆 [5] - 许港产业带拥有1238家规上工业企业 形成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6] - 焦作建设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 与郑州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形成互补 [6] 生态协同治理 - 2024年印发《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目标2027年森林覆盖率34% 城市公园绿地14.2平方米/人 再生水利用率36% 用水总量控制125.48亿立方米 [7] - 郑州黄河湿地鸟类增至283种 较5年前增加50%以上 沿黄生态廊道建成骑行道76.5公里 步行道36公里 [7] - 郑州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改善 2024年上半年综合指数及污染物指标改善幅度均超5% [7] - 郑州与洛阳 新乡 焦作 开封开展黄河共治行动 签订伊洛河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8]
“生态合伙人”守护绿水青山(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生态警务机制创新 - 湖州公安自2020年创新探索生态警务机制 覆盖湖泊、矿区、林田、路段等重点生态资源 部署2185名生态警长巡逻9380公里河道、157个水库及主要林区矿区 [3] - 通过生态共治中心整合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等20余个部门 围绕治气、治水、治矿成立专班 实现联合巡查、会商与执法 [6] - 全市建成6个生态共治中心和15个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 2020年以来开展775次生态领域统一行动 一线处警时间平均缩短1/3 风险隐患发现率提升40% [8] 跨区域协同治理 - 建立长三角首个跨省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乔溇站) 覆盖江浙交界9.2平方公里区域 通过季度风险预警、情况通报和联席会议实现信息共享 [9][12] - 跨省机制推动环太湖毗邻区处警用时平均减少1/3 并形成打击非法捕捞、船只淤泥偷排等专项协同机制 [12] - 依托《织里、七都两地生态治理合作框架协议》 7个职能部门签订跨省生态治理备忘录 成功侦破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跨省案件 [10][11] 社会协同与生态经济融合 - 构建"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体系 动员群众参与巡山护水守林 如安吉县红庙村废弃矿坑改造为"深蓝计划"咖啡馆 成为生态警务联盟成员单位 [14][15] - 实现"生态引流—产业增效—全民守护"良性循环 生态警长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 快速响应群众线索(如破获非法捕捞案查获百余斤鱼虾) [13][14]
中国新电商大会7月27日开幕 马上消费牵头多家机构发布金融黑灰产治理倡议
新浪证券· 2025-07-28 01:17
中国新电商大会 - 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以"数智新时代 电商新价值"为主题 聚焦数字智能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 体现国家对新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视 [1] - 大会旨在凝聚行业发展共识 明确责任发展路径 为新电商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1] 金融黑灰产治理倡议 - 马上消费联合奇富科技 京东科技 微财数科 桔子数科等机构发布《关于共同开展涉金融黑灰产内容治理的联合倡议书》 标志着金融黑灰产治理进入"生态共治"新阶段 [1][3] - 倡议聚焦五大核心维度:严守监管合规底线 建立经验共享机制 强化跨机构协同联动 引领技术向善创新 完善风险防范教育体系 [2] - 金融黑灰产具有隐蔽性强 跨平台传播快 产业链条复杂等特征 单靠企业个体力量难以实现彻底治理 [2] AIF联盟治理成果 - AIF联盟已与多省市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化警企协作机制 截至2025年7月协助受理非法代理维权案件727起 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630人 [3] - 联盟有效预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86.99万起 协助警方追逃142人 收到公安机关感谢信51封 [3] - 联盟导入15万余条黑灰产数据 挖掘千余条有效线索 构建起金融机构间协同治理模式 [3] 行业共治意义 - 联合治理将显著提升整体效能 遏制黑灰产蔓延势头 保护消费者权益并重塑行业诚信形象 [5] - "抱团取暖"的共治模式将加速构建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5] - 金融服务向电商场景渗透深化 使涉金融黑灰产有机可乘 直接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2]
将千年运河IP培育为文旅新增长极
新华日报· 2025-05-19 21:07
大运河文旅超级IP培育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宝贵遗产和流动文化 需统筹保护传承利用 在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 加速培育大运河文旅超级IP成为文旅新增长极 [1] - 大运河江苏段贯穿8座设区市 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世界文化遗产要素28个 遗产河段325公里占全线三分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占总面积46% 遗产点22个占全线40%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14处 国家级非遗131项 [2] - 大运河文旅IP面临文化特质挖掘不足 生态保护压力 品牌矩阵未成型等瓶颈 文化资源转化效能低 跨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 项目同质化严重 区域发展失衡制约超级IP打造 [3] 文化价值体系构建 - 需系统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核 建立省级研究中心 联合高校智库形成权威文化阐释体系 整合3000项旅游资源 运用区块链AI技术搭建文化资源数据库 实现文物非遗数字化管理 [4] - 通过VR/AR技术复原漕运场景民俗活动 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数字文化资产转化 [4] 生态空间治理 - 构建"一核引领 五带协同"生态格局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 推进生态景观带 城市休闲带等功能区建设 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统一水环境标准 [4] - 重点推进岸线生态修复 航道生态化改造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布局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产业 探索"生态+文旅"协同模式 [4] 文旅产业升级 - 构建"文化+科技+产业"融合体系 依托南京苏州数字经济高地 建设数字文创产业园 发展影视动漫数字演艺等新业态 [4] - 开发内河游轮水陆空联运产品 打造"运河十二时辰"主题线路 配套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推动区域资源整合 建立城市文旅联盟 实施"一票通游"政策 [4] - 引入国际文旅品牌 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世界级文旅目的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