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警务
icon
搜索文档
浙西乡村生态富民:茶香漫青山 流泉变“金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6:21
核心观点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通过生态保护推动茶产业和水产业发展 实现生态经济转化和民生增收 [1][2][4][5][6] 茶产业发展 - 苏庄镇拥有50多家茶厂 其中傅富德茶厂年产量达2到3万斤 [2] - 当地主打绿茶"开化龙顶"和红茶"钱江源开门红"两大品类 年产值达4000万元到5000万元 [2] - 产品通过直营店销往杭州 上海 山东 北京等地 [2] - 茶农全面转向绿色种植方式 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防虫 [1] - 茶厂开设共富工坊 为茶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1] 水产业发展 - 依托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 [4][5] - 赵建军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达500万箱 [5] - 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 [5] - 水厂设立共富工坊 提供30个就业岗位 实现人均月增收约5000元 [5] - 所有瓶坯和包装材料均外地采购 虽增加成本但保障生态可持续性 [5] 生态保护机制 - 开化县公安局构建"生态警务"体系 组建3800余人"钱江源卫士"队伍 [1] - 2022年成立生态保护融治中心 通过"林区融治集成应用"系统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测 [5] - 严禁在古田山开发污染产业 保障出境水水质和空气质量全国领先 [1][5] - 浙江省公安机关牵头建立生态警务机制 相关部门联动守护生态底色 [6]
湖州公安:生态为笔绘湖韵 警务作盾守清晖
新华网· 2025-09-16 03:18
安吉余村,群山叠翠、竹海绵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游客络绎不绝。 "20年来,余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华丽转身。"大余村生态 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站长张忠心介绍。2024年,余村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5万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万元,分红316万元。 德清县在京杭大运河畔建立运河生态警务工作站,得益于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有效提升了运河 内非法倾倒预警预测、动态感知和精准打防能力。目前,该应用已归集自然资源、国土、水利、林业等 9个部门的相关数据,搭建要素、防范、处置、办案四大协同板块,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治理 指令流程闭环,已直接协助破获案件210起。 生态共治,变革体制 "您已进入水源保护区,请立即离开!"吴兴区老虎潭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内,生态警长姚建斌 通过"山水慧"数智平台发现异常,远程劝阻钓鱼市民。3年来,该平台的异常停留追踪、电子围栏防 护、火情风险预判功能,让库区生态违法案件数同比下降76%。 为破解县(区)域协同难题,吴兴区建成全国首个县(区)域生态治理中心——吴兴区生态治理中 心。2024年起,湖州公安将其作为 ...
镇江长航公安以 “四警” 之力守护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11:49
警务机制创新 - 深化主动警务模式 聚焦水运物流领域违法犯罪打击 为企业追赃挽损150万元[3] - 创新无人机作战体系 建立"1+4+N"架构 实现113.3公里长江干线水域巡查全覆盖[7]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防控网络 有效遏制非法采砂和非法捕捞活动[7] 企业服务与权益保障 - 破获苯乙烯诈骗案并发还涉案资金104万元 及时缓解企业经营困难[3] - 侦破多起合同诈骗案 包括"5.26"和"10.29"案件 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5余万元[5] - 通过"三所一庭诉源治理工作站"调处涉水矛盾纠纷 化解率达95%以上[9] 生态保护实践 - 联合江豚保护协会开展定期巡护 运用环境DNA技术分析种群数量及水质[7] - 常态化巡逻常泰大桥施工水域 维护通航秩序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9] - 对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实施安全隐患排查 联合多部门开展反恐急救演练[9] 公共安全建设 - 组建青年民警宣讲团开展防溺水宣传 覆盖新业态就业群体子女[11] - 实施"警防溺水"综合应急演练 强化无人机与机器人协同救援战术[11] - 建立"爱心航道"工作站联席会议机制 为船民提供多元化服务供给[12] 社会协同治理 - 推行"长江义警"与网格管理融合模式 组建多支义警队伍参与治安防控[9] - 联合团市委、妇联及红十字会打造水上服务区 计划增设更多服务站点[12] - 在"战舰回家乡"活动中实施24小时专业警务保障 获地方政府肯定[9]
湖北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非法采砂案件、涉渔刑案全面下降
新京报· 2025-08-17 07:44
生态保护措施 - 湖北省实行"林长+检察长+警长+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联合保护制度,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保护,其中全球现存体型最大、树龄最长的水杉母树(树龄600多年,高35米、围径7米)受到重点保护 [1] - 全省配备河湖警长、森林警长和尖刀队,严打污染环境、非法捕捞、危害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神农架林区森林警长定期检查古树名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湖警长采用"步巡+红外摄像仪空巡"24小时保护野生麋鹿和江豚 [1] - 湖北公安联合多部门推进护水、护山、护渔、护林、护鸟行动,助力"美丽湖北"建设 [2] 打击野生动物犯罪 - 襄阳市公安局襄州区分局破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抓获14名嫌疑人,查获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2016只,11名嫌疑人已被起诉 [3] - 湖北公安机关精选警力组建尖刀队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2024年立案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2699起,侦破部督案件47起,2024年上半年立环境资源领域案件1349起 [4] - 湖北与多省市公安机关实行"长江大保护"信息联动、线索联查、案件联办、水岸联防,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狩猎 [5] 执法成效 - 2024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会同其他单位联合执法巡查3万余次,2024年1-7月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5.7%,长江湖北段非法采砂案件同比下降25.4%,涉渔刑案下降24.1% [6] - 2024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8%,同比上升2.6%,守住全省6925.25万亩耕地红线,保护82.5万株古树名木 [8] 生态修复举措 - 荆州放流10万余尾中华鲟至长江,公安机关联合进行高频次巡逻保护新放鱼苗 [7] - 襄阳、宜昌等地非法捕捞人员需放生鱼苗8000尾至5万尾进行生态修复 [7] - 湖北省公安厅每月组织无人机对重点生态区巡航巡查不少于72小时,每月开展全省涉野生动物集中清查不少于1次 [7]
警蓝映青山:湖州生态警务的绿水青山守护实践
新华社· 2025-08-11 12:41
生态警务体系建设 - 湖州市建立"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三位一体生态守护体系 形成跨区域 跨部门 跨层级协同机制 [1] - 全市部署2185名生态警长和4094名生态义警 组建92支特色生态义警队伍和100家生态警务联盟单位 [3][5] - 创新"五钉工作法"构建巡查-预警-处置-监督全链条守护机制 通过颜色分类标注生态巡查线路 重点区域 风险隐患等要素 [1] 跨区域协同治理 - 在苏浙两省交界建立长三角首个跨省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 覆盖9.2平方公里联管核心区 推动太湖流域生态一体化守护 [5] - 全市已建成15个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 实现多部门联合入驻 联合执法和联合会商 改变单打独斗局面 [6] - 通过"绿盾在线"协同工具实现简单问题2小时内溯源 复杂问题24小时内反馈 跨部门证据链固定流程从超30天缩短至15天 [6][7] 数字化技术应用 - 开发"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整合12个部门近5.8亿条数据 解决信息系统多和数据汇聚难题 [9] - "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平台2.0"集成视图感知 水质监测 空气检测等科技设备 实现环境要素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 [8] - 数字化赋能使涉生态违法犯罪线索成案率提升24% 破案率提升31% 办案周期缩短40% [9] 生态经济效益 - 安吉县梅溪镇废弃矿坑改造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吸引超70万游客 成为"卖石头"向"卖风景"转型典范 [3][5] - 生态警务联盟通过趣味宣传活动将客流量转化为生态防治力量 形成基数更大 辐射更广的守护网络 [5]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德的生态警务体系如何运转?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05:46
生物多样性资源基础 - 建德市位于黄山—怀玉山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及富春江—新安江流域市级优先区 拥有物种4259种 包括2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 拥有亚洲唯一且原生态保护最完整的古楠木林 占地面积约680亩 [1] 生态保护机制创新 - 建立"一中心+三级警务"监管体系 其中生态共治中心整合公安 生态环境 林业等多部门实体入驻 联勤效率提升50% [2] - 推行"八长联动"机制 涵盖河长 林长 警长等多主体协作 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2] - 建成3家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 5个生态基地 23个警务支点 覆盖全市895个生态网格 [2] - 组建4.5万人的"新安义警"志愿服务队伍 2024年开展联合巡查113次 处置违规案件27宗 化解纠纷330余起 救助野生动物160余只 [2] 数字化监管体系 - 整合275路视频监控 研发水域人船行为研判模型 配备42架无人机和22个机库实现空地水联勤 [3] - 开发"宜居卫士"集成应用 采集卫星遥感及可见光监测数据15万余条 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 [3] - 构建15种预警预测模型 包括非法采矿 非法狩猎等场景 [3] 公众参与与教育体系 - 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生态警务宣教馆 生态学堂等多功能宣教场所 [4] - 通过生态警务夏令营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巡山护林实践 累计开展多部门联合宣教项目 [4] - 在千年古镇梅城设立浙江省首个水域生态派出所 内置生态展览馆展示珍稀鸟类标本 [4]
陕西:府谷公安深耕“生态警务” 守护“碧水青山”
中国发展网· 2025-07-14 12:18
生态警务战略实施 - 府谷县公安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构建警民联动 部门协同 打防并举的生态保护新格局[3] - 创新生态警务模式 开展拉家常式常态化巡查 排查非法猎捕野生鸟类线索并发放宣传资料[3] - 多警种联合深挖犯罪线索 环食药侦大队线下追踪全链打击 森林派出所和基层派出所移交涉违法犯罪线索[8] 专项行动与打击成效 - 深入开展昆仑2025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 非法采砂 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4] - 采用统一指挥 合成作战侦查模式 集中警力攻坚 斩断非法利益链条 去年破获非法砍伐 采矿 环境污染等案件20余起 抓获嫌疑人30余名[4] - 联合开展汽车尾气整治 固体危险废物整治 盗采矿产资源等生态问题综合治理 实现生态警务与生态政务良性互动[9] 跨部门协作机制 - 与环保 林业 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 联合巡查 行刑衔接工作机制 从事后移交向主动对接转变[8] - 去年开展黄河水上联合巡查行动5次 在震慑犯罪和源头治理方面取得成效[8] - 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20余次 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意识[8]
守青山护绿水:杭州公安以生态警务助力美丽杭州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07:11
生态警务机制建设 - 杭州公安构建"1+14+N"市、县、乡镇三级生态防控体系,聚焦"三江两湖"等重点区域流域,形成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的生态警务机制[3] - 西湖公安联合湿地相关单位建立"平安联创""潮汐联动""一室多防"联勤共治机制,高效处置破坏生态警情100余起,实现废水排放事件"零发生"[3] - 建德公安通过"17生态联盟"整合多部门资源,破解协同难题,形成"信息互通+线索移送+高效协同"综合治理模式[3] 生态治理与修复成效 - 建德生态共治中心运作以来处理生态类案件26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600万元,劝阻非法捕猎180余起,救助野生动物120余只,放生野生鱼2000余尾[5] - 杭州建成浙江省首个涉案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心和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实施"金毛狗蕨回家""林业碳汇赔偿"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5] - 临平公安通过"白+黑"巡查阻止非法捕捞等行为20余起,排查违规排污口6处,查处私挖乱倒12起[5] 生态价值转化与经济联动 - 临平公安深化生态警务增值服务,开展打击假劣农资专项行动,保障"千亩荷塘""油菜花海"等生态旅游项目[6] - 杭州公安推出地理标志农产品刑事保护、绿水青山型企业风险排查等举措,提升生态警务在旅游经济、美丽乡村等场景的参与度[6] - 通过优化民宿行业服务管理等模式,打造"生态警务+经济"双赢机制,激活绿色经济新引擎[6]
公安部:今年前四月已侦办生态环境类案件6900余起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05:03
生态环境执法行动 - 2024年1月至4月全国立案侦办生态环境类案件6900余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名 [1] - 2023年以来公安部挂牌督办生态环境大要案件230余起 [1] - 重点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 长三角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犯罪 黄河流域非法采砂及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 [1] 长三角地区生态警务创新案例 上海市崇明区 - 设立200余名生态警长 成立上海首家生态警务室 [1] - 建立"崇启海融合警务工作站"打击跨区域倾倒渣土和非法捕捞 [1] - 2024年救助游隼 苍鹰等野生动物120余只 [1] 江苏省无锡市 - 搭建"城市夜鹰"非法倾倒预警平台 开展固体废物全维度研判 [2] 浙江省嘉兴市 - 组建长三角生态警务联盟 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 [2] - 跨区域移送固体废物违法线索35条 [2] - 设立470余名生态警长 组建9支生态义警队伍 [2] - "智安净土"平台累计推送预警信息500余条 [2] 安徽省合肥市 - 开发"合肥义警"小程序 组建生态义警队伍 [2] - 2024年发现林地火情33起 涉渔警情100余起 [2] - 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0余起 [2] - 建立环巢湖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实现"小事不出站 大事联动办" [2]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今年1-4月全国共立案侦办相关案件6900余起
央视网· 2025-06-05 02:39
公安机关生态环境执法成效 - 全国1月至4月立案侦办环境案件6900余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名 [1] - 公安部去年以来挂牌督办大要案件230余起 重点打击长江黄河流域污染及非法采砂等犯罪 [1] - 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 推进重点流域区域警务协作机制 [1] 长三角生态警务创新案例 上海崇明 - 设立200余名生态警长 成立上海首家生态警务室 [4] - 建立"崇启海融合警务工作站" 打击跨区域倾倒渣土等犯罪 [4] - 今年救助游隼等野生动物120余只 建立野生动物联合巡逻机制 [4] 江苏无锡 - 搭建"城市夜鹰"固体废物预警平台 累计产出预警信息1300余条 [4] - 向行政部门通报固体废物违法信息170余条 推进前端治理 [4] 浙江嘉兴 - 组建长三角生态警务联盟 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 移送跨区域犯罪线索35条 [5] - 设立470余名生态警长 研发"智安净土"平台推送预警500余条 [5] 安徽合肥 - 开发"合肥义警"小程序 组建生态义警队伍开展巡护活动 [6] - 环巢湖区域今年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0余起 发现林地火情33起 [6] 危害候鸟犯罪典型案例 - 湖北荆州破获非法收购出售野生动物案 查获1.4万只野生动物 打掉5个团伙 [7][8] - 宁夏破获危害濒危野生动物案 查获苍鹭蛋等 涉及三省犯罪链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