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市场回暖
icon
搜索文档
券业大动作!
证券时报· 2025-08-29 08:14
第一创业国际化布局 - 第一创业拟出资不超过5亿港元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 开展证券交易、资产管理等持牌业务[1][3] - 这是年内第3家宣布赴港布局的中小券商 此前西部证券计划出资10亿元人民币 东北证券注册资本5亿港元[1][3] 券商香港业务发展态势 - 2022-2024年内地券商赴港设点陷入停滞 主因香港二级市场低迷及地产美元债风险[5][6] - 2024年多家券商重启香港布局 除新设子公司外 广发证券增资21.37亿港元 华安证券增资5亿港元 东吴证券增资不超过20亿港元[7] 港股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 超过4000点 创历来最大上半年升幅[6] - 上半年港股完成42宗IPO 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 较去年全年多22% 暂列全球第一[6] - 资金主要追捧科技类股份 带动相关衍生产品交投显著增加[6] 在港券商业绩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收入28.25亿港元创中期历史新高 同比增30% 净利润同比跃升182% 港股佣金收入大增131%[9] - 中信证券国际上半年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同比增53% 净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66%[9] - 申万宏源香港收入3.07亿港元同比翻倍 实现扭亏为盈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43亿港元同比增49%[9] - 兴证国际净利润1.03亿港元同比增16% 债务证券配售佣金收入达8524万港元同比大增120.37%[9] 港股市场展望 - 上市制度改革深化将提升港股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10]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形成支撑 三季度预计震荡向上 四季度或迎估值与盈利双重修复[10]
券业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8-29 06:14
第一创业国际化布局 - 第一创业拟设立全资子公司"第一创业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设立持牌子公司 开展证券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 计划出资不超过5亿港元 [1][3][4] - 香港子公司将申请第1号(证券交易)、第4号(就证券提供意见)、第6号(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第9号(提供资产管理)牌照业务 未来可根据经营需要增加牌照范围 [3][4] 券商赴港布局趋势 - 第一创业是今年以来第3家宣布赴港布局的中小券商 西部证券计划出资等值10亿元人民币设立香港子公司 东北证券计划出资5亿港元设立香港子公司 [2][4] - 内地券商上一次集中获批赴港布局要追溯到2019年至2021年 2019年华安证券、国联证券获批 2020年华福证券获批 2021年长城证券获批 [5] - 2022年至2024年内地券商赴港设立子公司进度陷入停滞 主要因香港二级市场低迷和地产美元债风险 [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今年势头向好 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 超过4000点 为历来最大的上半年升幅 [5] - 上半年港股完成42宗IPO 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 较去年全年多约22% 暂列全球第一 资金主要追捧科技类股份 [5] 券商对港业务策略分化 - 多家券商宣布增资香港子公司 广发证券增资21.37亿港元 华安证券增资5亿港元 东吴证券增资不超过20亿港元 国金证券也计划增资 [6][7] - 部分券商选择收缩战线 华林证券暂缓设立香港子公司 西南证券持续寻找买家接盘香港子公司 [7] 香港子公司业绩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收入28.25亿港元 创中期历史新高 同比增30% 股东应占溢利5.5亿港元 同比大幅跃升182% 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46% 港股佣金收入同比大增131% [8] - 中信证券国际上半年营业收入14.9亿美元 同比增53% 净利润3.9亿美元 同比增66% 创历史同期新高 [8] - 申万宏源香港上半年收入3.07亿港元 同比翻倍 实现溢利6013.4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43亿港元 同比增49% [8] - 兴证国际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1.03亿港元 同比增16% 债务证券配售、包销及分包销佣金收入8524万港元 同比大增120.37% [8] 港股市场展望 - 在上市制度改革深化背景下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将提升港股市场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带来支撑 [9] - 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 四季度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和AI产业催化落地 港股或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9]
港股市场回暖 内地中小券商赴港布局业务再度踊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3:08
行业趋势 - 内地中小券商赴港布局业务再度踊跃 今年已有3家宣布拟设立香港子公司 [1] - 港股交投和首发市场回暖推动券商赴港布局 [1] 公司动态 - 第一创业董事会审议通过设立香港子公司议案 暂定名为第一创业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1] 业绩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实现收入28.25亿港元 创中期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0% [1] - 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净利润5.5亿港元 同比大幅跃升182% [1] - 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 港股佣金收入同比大增131% 跑赢大市 [1]
(机遇香港)港股全周三大指数齐扬 IPO热潮持续
环球网资讯· 2025-06-27 14:42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扬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 2%至24284 1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4 06%至5341 43点 国企指数涨2 76%至8762 47点 [1]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升约21% 恒生科技指数累升约19 55% 国企指数累升约20 2% [1] IPO市场动态 - 三花智控23日登陆港交所 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 [1] - 港交所26日上演"一日三鸣锣" 周六福 圣贝拉 颖通控股3家消费企业同日上市 [1] - 拨康视云 富卫集团当周开启招股流程 [1] 新股市场数据 - 香港2025年上半年40只新股上市 融资1021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新股数量增33% 融资额攀升673% [2] - 安永预计香港全年新股集资额约1600亿港元 [2] 市场前景展望 - 港股交投活跃 成交量维持高位 大型企业招股上市预计支撑券商股及交易所相关板块 [1] - 德勤与安永报告均指出香港新股市场将持续回暖 [2]
暗盘大涨30%!“雪王”,一度逼近千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2-28 10:52
蜜雪冰城IPO表现 - 蜜雪冰城暗盘总市值一度逼近千亿港元,涨幅超30%[1] - 暗盘涨幅回落至23%左右[2] - 创下港股史上最大规模认购纪录,达1.84万亿港元,认购倍数超5324倍[3] 现象级IPO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回暖,科技股带动中国资产重估,消费类新股如布鲁可首日涨85%、毛戈平涨76.5%[4] - 品牌全国及海外扩张显著,每股定价202.50港元,最小申购金额20454港元[4] - 基石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高瓴集团、美团龙珠等顶级资本[5] - 香港券商提供100-200倍杠杆打新,降低散户参与门槛[5] 行业联动效应 - 蜜雪冰城认购热潮带动奈雪的茶两日分别大涨33%和21%[6] - 奈雪的茶2月28日收盘价2.100港元,跌幅2.33%,换手率28.76%[7] 新茶饮行业现状 - 已上市品牌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均首日破发[8] - 行业价格战加剧,均价从30元降至15-20元[9] - 古茗单店日均GMV从417杯降至386杯[9] - 蜜雪冰城单店日均零售额从4416.3元降至4184.4元[9] 加盟店运营数据 - 2021-2024年前九月蜜雪冰城关闭加盟店数量分别为206家、264家、641家、714家[10] - 关店数量与门店扩张比例相关,但受行业增速放缓和竞争加剧影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