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价格战

搜索文档
合众新能源汽车迎来重整曙光:山子高科成意向重整投资人
巨潮资讯· 2025-09-28 02:21
重整投资人招募结果 - 截至报名截止日 一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缴纳5000万元人民币报名保证金 [2] - 意向重整投资人为山子高科 符合资金实力要求且无重大到期未清偿债务 [3] 公司资产构成 - 截至2025年5月1日 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 机器设备 知识产权及应收账款 [3] - 固定资产含350亩浙江桐乡工业用地 机器设备含生产线 模具 实验设备等 [3] - 知识产权包括自主开发软件及"哪吒汽车"注册商标 [3] 债务及债权状况 - 截至8月31日 1631家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约265.8亿元人民币 [4] - 管理人确认1340家债权总金额51.83亿元 含担保债权11.94亿元 普通债权39.87亿元 [4] - 72家债权不予确认 涉及金额106.16亿元 另欠5000余名职工款项4.6亿元 [4] 继续营业方案 - 自9月12日起至破产重整程序终止 开展缺陷车补装和售后维保重启 [4] - 方案旨在维护资产价值 稳定40万车主群体信任 为吸引投资人奠定基础 [4] 破产原因分析 - 行业价格战加剧导致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挤压二线品牌生存空间 [5] - 产品定位缺乏差异化 主力车型研发投入高但销量未达预期 [5] - 推进IPO清偿贷款后上市失败 2024年起大量涉诉引发资产冻结 最终资不抵债 [5] 投资人战略规划 - 山子高科在细分领域发掘新机会 探索差异化竞争路径 [5] - 与阿里等科技企业合作 引入顶尖人才 创新应用互联网数据规划产品定位 [5] - 新车型项目处于研发重要阶段 已建立全套供应链体系保障生产交付 [5]
西上海:二股东减持金额近2700万,半年报现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2:21
股东减持 - 第二大股东上海汇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34.5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1% 金额约2738万元 [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9月9日至9月17日 [1] - 减持完成后持股数量降至1446.81万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0亿元 同比增长30.10% [1] - 营收增长主要源于2024年4月合并武汉元丰及2025年1月合并余姚高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后合并范围变化 [1] - 汽车饰件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9.37万元 同比大幅下滑116.08% [1] 盈利影响因素 - 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 成本压力向产业链上游传导 压缩了盈利空间 [1] - 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 [1] - 计提的私募基金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721万元 [1]
突发利空前强势涨停!众泰汽车公告:已无法复产,去年亏损1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2:25
核心事件 - 公司T300车型总装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被法院强制执行拆除 导致今年无法复工复产[1] - 拆除工作于9月15日前完成 目前已拆除补漆线、PDI检查线等设备[3] - 一拍、二拍均已流拍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1] 财务状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58亿元 同比下降23.96%[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0亿元 同比增亏6.82%[6] - 亏损主要原因为计提10.14亿元资产减值准备[7] - 2024年汽车销量仅14辆 同比下降98.74%[6] - 2024年生产量为0辆 库存336辆[6] 经营状况 - 自2022年重整以来未恢复整车大规模产销[3] - 2025年上半年因缺乏运营资金未能实现复工复产[3] - 公司产品、技术、成本、市场等核心竞争力落后[3] - 曾计划通过海外市场开拓和成本优化恢复T300车型生产[3] 市场表现 - 9月1日股价涨停 收盘价2.83元 市值142.7亿元[4] - 当日涨幅10.12% 成交额12.56亿元[5] - 公司历史销量从2016年33万辆峰值降至2019年2.1万辆[5] 公司治理 - 2024年董监高薪酬总额954.91万元 同比增长61.45%[7] - 董事长胡泽宇税前报酬196.59万元[7] - 公司成立于1998年 总部位于浙江金华[5]
突发利空!众泰汽车:T300车型年内无法复工复产!
证券时报· 2025-09-01 13:45
核心事件 - 公司下属公司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名下汽车整车T300车型总装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被法院强制执行拆除 [1] - 司法拍卖一拍和二拍均已流拍 法院要求9月15日前完成全部拆除及腾退工作 [1][3] - 施工队伍已于2025年8月29日进场 目前已拆除补漆线和PDI检查线等设备 [3] 经营状况 - 公司今年已不具备T300车型复工复产条件 无法实现复工复产 [1] - 缺乏运营资金导致汽车整车业务未能复工复产 [4] - 公司面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2.8亿元 同比增长12.61% [4] - 实现利润总额-1.44亿元 同比减亏39.55%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减亏42.82% [4] 历史背景 - 自2022年重整以来一直未恢复整车大规模产销 [3] - 汽车行业面临产品价格战和严重内卷形势 [3] - 公司产品、技术、成本、市场、资金储备等核心竞争力落后 [3] 发展规划 - 2025年通过海外市场开拓和供应链成本优化 T300车型曾具备恢复批量产销条件 [3] - 公司制定了中长期产品规划 多款新产品将启动研发工作 [3]
突发利空!众泰汽车:T300车型年内无法复工复产!
证券时报· 2025-09-01 13:40
核心事件 - 公司下属公司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名下T300车型总装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被法院强制执行拆除 导致公司今年无法复工复产T300车型 [1] - 司法拍卖一拍和二拍均已流拍 法院要求9月15日前完成全部拆除及腾退工作 目前已完成部分设备拆除 [1][4] - 公司面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1] 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8亿元 同比增长12.61% [6] - 上半年利润总额-1.44亿元 同比减亏39.55%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减亏42.82% [6] - 整车业务因缺乏运营资金未能复工复产 整体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 [5][6] 历史背景 - 自2022年重整以来 公司一直未恢复整车大规模产销 [4] - 汽车行业面临产品价格战恶化和严重内卷形势 [4] - 公司产品、技术、成本、市场、资金储备等核心竞争力落后 [4] - 2025年公司曾计划通过海外市场开拓和供应链成本优化恢复T300车型批量产销 [4]
国产新车当二手车贱卖,老外抢疯了
投中网· 2025-07-07 06:10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出现大量"0公里二手车"现象,即新车注册后未行驶即转为二手车销售,价格比新车低20%-30%甚至腰斩 [4][5][6][7][8] - 该现象源于供需失衡和价格战压力,车企通过经销商"压库"完成销售任务,经销商再以二手车形式低价出售 [48][49][51] - 该模式已形成跨境产业链,通过中亚等地区"平行出口"至俄罗斯等市场,2025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93万辆 [18][19][21] - 行业监管趋严,商务部已召开座谈会规范乱象,但根源在于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竞争 [16][49][57] 市场表现 - 具体案例:原价39万宝马3系售价22万,26万岚图FREE售18万,29万蔚来ET5T售18万 [4][5][6] - 线上平台有数千家公司销售此类车辆,涉及大众、比亚迪、奥迪等品牌 [8][14] - 俄罗斯市场部分车型折扣达建议零售价7折,形成完整改装和出口产业链 [11][21][26]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0.9%(2025年),但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仅7.9% [38][39] 行业影响 - 扭曲真实供需:虚高销量误导车企产能规划,加剧产能过剩 [51] - 损害消费者权益:二手车无法享受首任车主质保,存在库存车安全隐患 [37][42][44] - 扰乱价格体系:价格战导致产业链利润受压,2025年多轮降价潮挤压利润空间 [50][55] - 跨境贸易风险:俄罗斯政策调整已影响计税方式,出口市场面临重构 [33][34] 企业应对 - 直营模式车企(如特斯拉、蔚来)未出现该现象,主要存在于经销商体系 [49] - 多家车企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试图缓解产业链压力 [56] - 行业协会建议车企稳定经销商价格体系,避免恶性竞争 [54] - 部分企业通过该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 [32]
数说“价格战”与“反内卷”:车企梯队分化正加剧
第一财经· 2025-06-16 12:19
行业整体状况 - 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经历销量增长、技术突破、出口爆发的高光期,但内卷加剧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盈利困难等问题显现 [1] - 2025年价格战以来行业销量走高,5月库存预警指数创年内新低,但6月销售仍面临挑战 [1] - 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波动远大于整体工业,2024年Q1降至64.9%,显著低于2023年Q4的76.9%和同期整体工业的73.6% [2] - 2025年Q1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1.9%,但仍低于75%的健康临界值,警示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 [2] 主机厂表现 - 技术红利和产品定义能力成为行业梯队分水岭,领先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账期管理缓解资金压力 [4] - 行业毛利率中位数仅15%~20%,电池成本刚性背景下中低端市场或加剧分化 [4] - 第一梯队中赛力斯毛利率27.6%(较2023年提升17.2个百分点)、理想20.5%、北汽20.2%、比亚迪20.1% [4] - 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15.9亿,是吉利2.5倍、长城3.3倍 [6] - 新势力车企中理想稳定盈利,赛力斯扭亏为盈,零跑2025年Q1亏损大幅收窄 [6] - 吉利、理想、小鹏、零跑存货周转天数低于50天,其中理想、零跑、赛力斯2024年低于30天,小鹏2025年Q1从57天降至39天 [8] 经销商与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2.7%,同比降5.5个百分点,环比降7.1个百分点 [11] - 1-5月仅35%的4S店完成销量计划,64.9%未达标,其中17.8%接近完成(90%-100%区间) [11] - 5月乘用车零售193.2万辆同比增13.3%,累计零售881.1万辆同比增9.1%,厂商库存下降11万辆 [11] - 5月新能源促销环比增1.6%达11%,经销商对6月销量预期谨慎,35%判断销量将下滑 [12]
车圈卷向了好方向:60天账期,谁压力最大?
新浪财经· 2025-06-12 05:38
车企账期承诺潮 - 广汽集团率先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随后一汽、东风、小鹏、长安、吉利等车企纷纷跟进 [1][2] - 比亚迪凌晨紧急表态,北汽和上汽还明确表示放弃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2][3] - 长城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新势力车企也宣布将支付账期统一到60天内 [3] 监管政策背景 -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起实施,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款项 [4] - 条例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4] - 监管部门设计了多维惩戒机制,包括支付逾期利息、限制财政资金支持等 [4][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国内车企对供应商付款周期平均超过170天,部分甚至达240天,外资车企普遍不超过60天 [6] - 74%行业人士表示2023年车企降本要求明显上升,超半数企业被要求年降5%~10% [6]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1%,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7] 供应链矛盾加剧 - 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降价,将降本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9] - 部分车企要求供应商年降8~10个点,远超行业惯例的1~2个点 [9] - 供应商被迫接受"对赌"模式,与车企共担市场风险 [11] 质量与投诉问题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79分,连续两年下降 [11] - 2025年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同比上升50.24% [11] - 部分供应商为达标降本要求降低零部件质量标准 [11] 未来监管方向 - 可能对发起价格战的车企启动反垄断调查 [12] - 加强供应链金融管控,限制商业汇票滥用 [12] - 对长期低利润率企业加征专项税费 [12] 行业影响 - 监管出手有望改善供应链资金周转效率 [1][3] - 遏制无序竞争有助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8][12] - 政策落地将重塑车企与供应商关系格局 [11][13]
汽车业“反内卷”进行时 | 付款账期为何划定“60天”红线
北京商报· 2025-06-11 13:29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压力 - 国内17家主流车企加入"供应商账期不超60天"承诺竞赛,60天成为政策设定的付款上限[2] - 车企价格战导致供应链压力加剧,四维图新公告显示去年未弥补亏损超9亿元,主因汽车行业价格战导致的毛利挤压[3] -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指出"卷价格"导致压力转移至供应商和经销商,对行业造成伤害[3]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零部件采购价格连年下降10%-15%,上游企业经营恶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3] 价格战对供应商的影响 - 中钢协发文称车企要求汽车板降价超10%,超出钢厂可接受能力,汽车板已基本无毛利[4] - 部分自主品牌车企通过招标采购汽车板,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引发钢厂内卷[5] - 车企延长供应商账期缓解资金压力,16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达182天[6] - 比亚迪付款时间超250天,蔚来汽车接近300天,理想汽车超150天[6] 账期问题与资金链压力 - 车企通过承兑汇票结算,承兑时间长达半年,部分车企自创商业承兑汇票仅限内部流通[6] - 中钢协指出车企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付款,将融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7] - 供应商面临垫付资金问题,账期问题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产业链[7] 政策与行业规范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8] - 东风汽车表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8] - 合资和外资车企账期普遍为60-90天,大众汽车账期41.18天,现代汽车53.78天,丰田汽车54.84天[8] - 上汽通用平均付款周期为40-60天,成立28年来从未拖欠供应商货款[9] 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认为60天以内付款能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并盘活行业资金周转率[9] - 明确60天以内付款有助于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解决实际问题[9]
独家|贝瑞德:“价格战”势必影响供应链,大众中国反对过度竞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6:01
行业动态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集团4家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1] - 大众中国CEO支持中国政府"反对过度竞争"的表态,认为无底线价格战已对供应链产生不良影响[1] - 中国汽车市场约有130个品牌,成熟车企面临转型投资压力,初创电动车企则面临盈利困难[2] 市场现状 - 中国汽车市场价格体系承受巨大压力,价格水平难以回到过去[1] - 行业面临困局:企业要么依赖低价赢得销量,要么面临滞销风险[2] - 部分品牌退出市场导致已售车辆残值趋近于零,消费者无法获得应有售后服务[2] 企业战略 - 大众中国将优化业务运营,包括强化本土化研发,打造全新技术、平台和产品阵容[1] - 大众中国强调要持续为客户提供售后和维修保障,维护品牌信誉[2] - 企业需要平衡行业健康发展与客户责任,既要满足新功能需求,也要保证质量和可靠性[2] 消费者趋势 - 消费者看重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先进功能[2] - 长期来看消费者将更加关注车辆质量和可靠性[2] - 车辆残值对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