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中科院院士冷劲松:人形机器人的“身体”革命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07:58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优必选研发的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Thinker在三大国际机器人权威基准测试中获得四项全球第一 [2] - 智平方与惠科子公司达成合作 未来三年将部署超1000台VLA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半导体显示生产基地 [2][13] - 优必选获得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合同 Walker系列累计获近4亿元合同 [14] 智能材料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团队研发的智能材料可实现主动形状、软硬及功能变化 其柔性太阳能帆板已作为主电源在商业卫星成功在轨展开 系国际首次 [3][7] - 该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储氢气瓶制造 使异形芯模可变形抽取 解决传统破碎取出方式难题 [8] - 在生物医疗领域 可降解智能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心血管支架 两年后自行降解吸收 降低再血栓风险 [9] 技术应用拓展 - 智能材料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获得验证 驱动五星红旗展开及自拍杆运作 [7] - 开发能根据湿度变化模拟汗孔开闭的智能服装 根据车速改变外形的汽车 自动升起的应急防洪坝及可擦写盲文纸等创新应用 [9] - 帕西尼公司开发高精度阵列式触觉传感器 其全模态数据集"OmniSharing DB"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架 成为可流通数据资产 [14][15] 产业发展路径 - 产业界聚焦AI大模型技术提升机器人"大脑"能力 通过VLA模型实现端到端数据驱动 解决柔性作业任务 [13] - 科研层面致力于智能材料研发 构建能替代传统电机的新型"肌肉"系统 解决成本高、重量大问题 [10] - 中国在变形智能材料基础研究论文数量全球领先 但产品化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被日本和德国公司抢占先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