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监护

搜索文档
“超单身时代”来临: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提前给晚年找监护人
虎嗅· 2025-08-07 23:04
意定监护制度背景与需求 - 中国单身人口规模已达2.4亿人(2022年),预计2025年突破3亿人,进入"超单身时代" [1] - 制度源于《民法典》,允许成年人自主选择监护人(亲属或非亲属),处理失能后的医疗、财产等事务 [2] - 在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下,年轻人及老年群体对意定监护需求显著上升 [3][7][31] 年轻群体实践模式 - 女性白领与闺蜜通过意定监护实现"抱团养老",互为监护人处理对外事务 [6][8] - 同性伴侣通过意定监护获得医疗决策权(如北京案例采用标准化协议,侧重医疗条款) [10] - 部分年轻人存在盲目办理倾向(如选择特殊日期),需评估关系稳定性及义务承担意愿 [12][14][15] 实施挑战与风险 - 亲属反对可能导致意定监护失效(如同性伴侣案例因父母反对产生冲突并最终解除) [20][21][25][26] - 情感关系变动可能引发监护权滥用风险(如医疗决策权可能转化为伤害手段) [28][29] - 老年人因认知障碍(约30%以上80岁老人存在障碍)可能丧失办理资格 [37][38] 老年群体特殊困境 - 独居老人寻求意定监护平均耗时较长(案例显示最长8年),需评估监护人照料意愿及送终能力 [31][33] - 非亲属监护人可能因财产问题退出(案例中老人仅持有5%房产产权,退休金6000元/月) [32][35] - 法定监护人回归可能导致意定监护关系终止(如儿子接管后原监护人退出) [40] 制度发展与商业化前景 - 现行法律仅有一款条款解释意定监护,需完善设立、执行、监督全流程 [41] - 未来可能形成全国统一协议模板,并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之一(尤其针对80/90后独身群体) [42] - 有偿监护市场潜力巨大(一线城市老年人口占比超50%),可能催生专业监护机构及商业化运作模式 [43]
专家:创新成年人监护制度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06:45
农业农村养老法治与监护创新 - 成年人监护是衔接未成年人保护与特殊群体保障的核心纽带 需要延续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理念 同时尊重成年人的自主决定权 在农村地区面临家庭监护功能弱化 专业服务资源匮乏 法治意识淡薄等多重挑战 [1] -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强调 探索农业农村养老法治与监护创新需要法律制度与实践探索双重发力 [1] - 第二届农业农村养老法治暨成年人社会监护创新研讨会聚焦核心议题 吸引百余位学界 社会机构 研究机构及企业界代表参与 [1] 意定监护制度 - 中国老龄协会权益保护部主任刘增瑞指出 "意定监护"制度价值凸显 老年人可在心智健全时自主选定监护人并明确监护范围 维护其尊严与自由意志 [1] - "意定监护"为子女不愿承担监护责任或家庭关系复杂的老年人提供法律认可的替代方案 允许社会组织等非亲属担任监护人 开辟专业化监护服务通道 [2] 农村养老法治体系创新 - 中国农业大学刘建教授提出 破解农村养老困局需法治思维引领制度创新 构建以社会照护为核心的新型保障体系 建议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赋予村民委员会 基层老年协会等社会照护主体资格 [2] - 需制定社会照护实施细则 明确照护启动条件(如失能失智 无近亲属等) 规范申请程序 职责清单 监督与退出机制 [2] - 应扶持农村专业照护服务机构 建立资质认证与信用管理体系 提升服务专业性 确保"有人做 做得好 信得过" [2] 科技赋能养老监护 - 刘建建议将科技应用纳入服务标准 建立智慧照护响应机制 推广智能手环 居家监测设备等适老产品 实现对独居 高危老人的风险预警 [3] - 需整合村委会 卫生员 志愿者力量 构建乡村紧急救援联动服务 确保意外事件快速响应与有效处置 [3] 研究成果发布 - 研讨会发布《中国成年人监护舆情与现状分析报告》 分析监护制度现实挑战 提出政策建议 被视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3]
金融赋能老龄社会:从意定监护到财富传承的制度破局
新京报· 2025-05-29 12:31
意定监护的金融创新模式 - 意定监护制度为解决老龄化监护问题提供法律依据,服务内容包括人身照护、医疗救援、财富管理等,核心是"管人管事"与"管钱"分离以防范道德风险 [3] - 信托行业在意定监护中发挥独特作用:破产隔离、契约精神、金融属性、经营连续性保障,通过信托文件约束监护人形成生态圈 [3] - 保险行业与意定监护内核相似,养老年金、健康险、长期护理险等产品可提供稳定现金流、医疗决策权保障及专业护理费用支持 [4] - 保险行业200万从业人员具备金融、法律等综合知识,可成为推广意定监护的重要力量 [5] 农村老年人监护问题与解决方案 - 2024年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81%,总量庞大且分布分散,面临经济薄弱、地域碎片化及城镇化变迁挑战 [5] - 解决方案包括整合立法、明确三方职责(被监护人/村集体/政府)、建立监督机制、利用公益信托集中管理土地房屋等资产 [5] - 农村监护需采用团体服务模式,一对多降低信托及意定监护成本 [6] 财富传承规划标准化发展 - 老龄人口年增2000万催生财产规划需求,财富传承需解决"人在钱没"或"钱在人没"问题,倡导提前设立遗嘱 [8][9] - 信托公司通过资产析产、确权后设立信托架构保护财富,实现代际传承与社会成果传递 [9] - 《民法典》提供三类法律工具: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含录音/录像等形式)、遗赠抚养协议,后位继承遗嘱成为新趋势 [10] - 遗赠抚养协议与意定监护结合,法律市场在老年传承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