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总损失吸收能力
icon
搜索文档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2025年半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1:22
核心观点 - 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第三支柱信息,展示资本充足性、风险加权资产结构及流动性指标,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监管要求 [1] - 公司采用内部评级法和标准法计量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达显著规模,资本充足率指标保持稳健 [1][3] - 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二档银行,公司需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相关工具特征通过公开渠道披露 [1][2] 风险管理与治理 - 公司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治理结构,董事会批准并由高级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流程,确保披露信息真实可靠 [1] - 采用非零售初级内部评级法、零售高级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权重法覆盖未评级信用风险,标准法计量市场与操作风险 [1] 关键审慎监管指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用资本底线前)未披露具体数值,但结构显示扣除项包括对未并表金融机构投资 [1][2] - 杠杆率计算包含临时豁免存款准备金调整项,区分不考虑豁免(a列)与考虑豁免(b列)两种口径 [5] - 流动性覆盖率2025年第二季度日均值为133.92%,基于91个每日数值计算,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存放央行超额准备金及符合定义的债券 [6] 资本构成与TLAC要求 - 核心一级资本扣除项涵盖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其他一级资本及二级资本均有明确扣除规则 [2] - 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要求为具体数值(未公开),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需扣除相互持有部分 [2] - 资本工具中剩余期限大于等于1年、2年、5年及10年的部分分别披露,满足长期TLAC结构要求 [2][3] 风险加权资产分布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中,公司类风险暴露占比最高,表内余额13,261,216百万元,风险权重38.90%,预期损失率2.84% [3] - 零售风险暴露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表内余额4,927,930百万元,平均违约概率2.13%,风险权重25.72% [4] - 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表内余额4,063,548百万元,平均违约概率0.21%,风险权重44.81% [3] 流动性与稳定资金 - 净稳定资金比例按期限分段披露(无期限、<6个月、6-12个月、≥1年),涵盖可用稳定资金与所需稳定资金构成 [6][7] -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折算前后数值分别列示,现金流出项包括衍生工具及抵押债务工具融资流失相关部分 [6] - 来自零售和小企业客户的存款作为稳定资金主要来源,期限分布与折算因子影响净稳定资金比例计算 [6][7] 并表范围差异 - 监管并表范围排除保险类子公司(如农银人寿),财务并表包含该类实体,导致资本计量差异 [2] - 监管并表下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55百万元,其他一级资本7百万元,财务并表下无直接对应项目 [2]
中国银行(601988.SH):2025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二期)(债券通)发行完毕
格隆汇APP· 2025-08-19 11:37
债券发行概况 - 公司于2024年2月26日召开的股东大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 [1] - 本期债券于2025年8月15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并于2025年8月19日发行完毕 [1] - 本期债券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00亿元 票面利率为1.93% [1] 债券条款 - 本期债券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1] - 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提升公司总损失吸收能力 [1]
中国银行完成发行500 亿元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智通财经· 2025-08-19 09:29
债券发行概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二期)(债券通) [1] - 债券于2025年8月19日发行完毕 [1] 债券条款细节 - 本期债券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1] - 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00亿元 [1] - 票面利率为1.93% [1] - 债券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1]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用于提升公司总损失吸收能力 [1]
最新监管数据发布:银行业经营质效提升,总资产增近8%
券商中国· 2025-08-15 23:46
银行业总资产与增长 - 截至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467.3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1] - 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达20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4% 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普惠金融服务进展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3] -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 较年初新增1.1万亿元 [3] -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16万亿元 占全行业比重较上年末提升2.34个百分点 [4] -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3.84% 显著高于股份制银行(2.93%)、城商行(4.71%)和农村金融机构(3.87%) [4] 经营效率优化 - 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30.2% 较上年全年下降5.3个百分点 [5] - 非利息收入占比25.75% 较去年末提升3.33个百分点 [5] - 净息差1.42% 较一季度仅下降0.01个百分点 降幅收窄 [5]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补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 较一季度减少24亿元 [7] - 不良贷款率1.49% 较一季度下降0.02个百分点 [7] - 上半年新计提拨备1.1万亿元 同比多计提579亿元 [7] - 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 同比多处置1236亿元 [7] 资本充足水平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58% 较一季度上升0.30个百分点 [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93% 较一季度上升0.24个百分点 [7] - 年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总额超1万亿元 [7] - 中行、农行、交行TLAC非资本债发行额度分别为800亿、800亿、700亿元 [8]
每周股票复盘:农业银行(601288)发行500亿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搜狐财经· 2025-08-09 17:4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8日收盘,农业银行股价报6.71元,较上周6.33元上涨6.0% [1] - 8月8日盘中最高价触及6.75元,为近一年最高点,8月4日最低价报6.33元 [1] - 当前总市值达23483.86亿元,在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市值排名3/6,两市A股市值排名4/5151 [1] 股本结构 - H股法定/注册股本为人民币30,738,823,096元,A股为人民币319,244,210,777元,合计349,983,033,873元 [1][3] - 已发行H股和A股数量保持不变,分别为30,738,823,096股和319,244,210,777股,无库存股 [1] - 优先股代码360001和360009各发行400,000,000股,不计入注册股本,触发事件时可强制转换为A股,转换价每股100元,可能发行A股32,520,325,203股 [1] 债券发行 - 2025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二期)发行总规模500亿元,分为三个品种:4年期300亿元(票面利率1.85%)、6年期50亿元(1.93%)、11年期150亿元(2.15%) [2][3]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提升总损失吸收能力 [2]
8月TLAC债券再“上新” 国有大行夯实风险防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8-03 19:33
TLAC债券发行概况 - 近期国有大行相继发行TLAC债券,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合计发行规模达1700亿元,并吸引多元化投资者和超额认购 [1] - 截至7月底,3家国有大行TLAC债券已发行规模合计达1500亿元,其中交通银行发行700亿元(6月400亿元+7月300亿元),农业银行300亿元,中国银行500亿元 [2] - 8月农业银行再获批准发行200亿元TLAC债券,发行期限为8月1日至8月5日 [3] TLAC债券监管要求 - TLAC债券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的金融债券 [1] - 根据监管要求,2025年和2028年起,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需达到16%和18%,TLAC杠杆比率分别需达到6%和6.75% [4]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须在2025年和2028年初分别达到20%和22%,交通银行该比例须在2027年初达到19.5% [5] TLAC债券发行目的 - 发行TLAC债券主要目的是增强系统性银行风险抵补、处置能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1] - TLAC债券偿付顺序位于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之前,风险溢价更低,有助于降低银行满足TLAC监管要求的成本 [5] - 华西证券研究所预计,2025年至2027年五大行资本债/TLAC债共须净增5.15万亿元,年均净增额为1.72万亿元 [6] TLAC债券投资价值 - TLAC债券信用风险低,交易价值凸显,农业银行首期TLAC债券超额增发100亿元,交通银行两期TLAC债券均获超额认购 [7] - 交通银行第二期TLAC债券为"固息+浮息"双品种,是商业银行首单创新实践,浮息品种付息频率为4次/年,重定价周期为3个月 [8][9] - 浮息TLAC债券估值更稳定,可较好满足投资者稳定净值波动与稳定赚取票息的需求,未来或成为主流供给品种 [9][10]
8月TLAC债券再“上新”国有大行夯实风险防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8-03 19:14
TLAC债券发行规模与进展 - 截至7月底,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三家国有大行TLAC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1500亿元,其中交通银行两期发行700亿元(400亿+300亿),农业银行300亿元,中国银行500亿元 [2] - 8月农业银行再获批准发行200亿元TLAC债券,预计三家大行合计发行规模将达1700亿元 [1][3] - 监管批准额度显示: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分别获3000亿元、1800亿元TLAC债券发行额度,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去年获批额度分别为600亿元、1500亿元和500亿元 [3] TLAC债券的监管背景与要求 -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满足FSB规定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2025年16%、2028年18%)和杠杆比率(2025年6%、2028年6.75%) [4] - 五大行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为1%-1.5%(核心一级资本),叠加储备资本等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2025年TLAC风险加权比率需达20%,交通银行2027年需达19.5%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五大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均接近或达标:工商银行21.83%、农业银行20.50%、中国银行20.73%、建设银行21.87%、交通银行18.71% [5] TLAC债券的市场需求与创新 - 农业银行首期TLAC债券超额增发100亿元,交通银行两期TLAC债券认购倍数达1.5-2倍,吸引近90家机构参与,订单超630亿元 [7] - 交通银行创新发行"固息+浮息"双品种TLAC债券,其中浮息品种首期票面利率1.82%,挂钩DR007,认购倍数1.42倍,投资者涵盖银行、基金、保险等多元化机构 [8][9] - 浮息TLAC债券付息频率4次/年,重定价周期3个月,可降低利率风险和久期压力,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新工具 [9][10] TLAC债券的行业意义与功能 - TLAC债券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发行的非资本金融债券,具有减记或转股吸收损失的功能 [1] - 发行TLAC债券可增强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满足监管要求的成本(相比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风险溢价更低) [1][5] - 华西证券预计2025-2027年五大行需净增资本债/TLAC债5.15万亿元,年均1.72万亿元,其中农业银行需求最高(1.72万亿元) [6]
这家国有大行公告:发行完毕
金融时报· 2025-07-24 02:11
债券发行概况 - 交通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2025年第二期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债券通),发行完毕日期为7月23日 [3] - 本期债券总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包含两个品种: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规模250亿元,票面利率1.78%,第3年末附发行人赎回权;品种二为4年期浮动利率债券,规模50亿元,首期票面利率1.82%,挂钩DR007 60日均值,第3年末附发行人赎回权 [3] - 交通银行创新发行商业银行首单浮息TLAC债券 [3] 发行创新与投资者结构 - 浮息TLAC债券的发行是公司响应监管要求、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 [3] - 参与认购浮息TLAC债券的投资者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基金、证券、保险机构等,呈现多元化结构布局 [3] - 浮息TLAC债券的发行拓宽了浮息债投资者群体 [3] 浮息TLAC债券特点 - 浮息TLAC债券与传统固息TLAC债券的主要区别在于票面利率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如DR007)动态调整,能更灵活反映市场利率变动 [4] - 浮息债券有助于投资者规避长期利率波动风险,满足机构资金头寸管理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需求 [4] - 在市场利率上升周期,浮息债券对投资者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可降低持有期间的市值波动 [4] 发行目的与行业影响 - 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提升公司总损失吸收能力 [4] - 对发行人而言,浮息TLAC债券有助于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丰富TLAC债券产品类型,吸引多样化投资主体,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4] - 今年以来公司已发行两期TLAC债券,体现其主动适应监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市场信心的决心 [4]
交通银行下周将启动发行3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
证券日报· 2025-07-18 16:07
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情况 - 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3家国有大行合计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1200亿元,若交通银行第二期300亿元发行完成,总规模将达1500亿元 [1] - 交通银行6月首发4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发行300亿元和500亿元,实际发行量均超计划 [1] - 交通银行7月21日将发行第二期TLAC非资本债券,规模300亿元,此前6月已发行第一期400亿元 [5] 国有大行TLAC指标现状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外部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分别为21.83%和10.80%,建设银行为21.87%和11.20%,均为行业最高 [1] - 交通银行两项指标为18.71%和10.75%,低于其他四大行,主要因其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时间较晚 [1][2] -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指标分别为20.50%/10.22%和20.73%/11.00%,均达标 [1] 行业展望 - 分析师预计未来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节奏可能加快 [3] - 若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平稳,5家国有大行均有望按期满足下一阶段TLAC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