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一单制

搜索文档
长三角铁路2025年暑运收官 62天发送旅客1.84亿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0:58
客运表现 - 暑运62天发送旅客1.8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1] - 日均客发量8月持续超270万人次 其中8月16日单日发送375.8万人次达峰值 [3] - 直通方向发送旅客4081万人次 管内方向发送1.43亿人次 [3] 客运创新服务 - 开行27趟"苏超"球迷专列 累计运送球迷超2.4万人次 [3] - 增开旅客列车4226列 动车组扩编重联10642列 普速车加挂5033辆 [5] - 建立路地数据共享机制 优化进出站流线及乘降组织 [5] 货运物流建设 - 发送货物88万车 货重3692万吨 [1] - 开行中欧班列578列(去程) 发送6万标箱(去程) [7] - 海铁联运完成57.4万标箱 港口电煤发运345万吨 [7] 运输网络优化 - 通过调整车流径路和增开货物列车优化运输方案 [7] - 电厂存煤达400万吨 可耗天数超22天 [7] - 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物流新产品 [7]
“丝路海运”海铁联运“天天班”开行2000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2:30
运营效率提升 - 厦门至南昌海铁联运线路以天天班模式运营 全程运输时间压缩至24小时以内 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超20% [1] - 非洲进口铜精矿专列采用一箱制模式 运输时间从15天缩至6天 成本下降约10% [2] - 上半年厦门海铁联运完成集装箱作业量7.57万标箱 同比增长21.7% [1] 业务网络拓展 - 已构建麻城至厦门石材出口 南平至厦门家具出口 三明至厦门化肥出口等多条特色海铁联运线路 [1] - 中欧班列(厦门)开通7条线路 辐射13国30多个城市 累计开行1378列 运送12.22万标箱 货值超52.49亿美元 [3] - 推出国际冷链运输专列 新能源汽车运输专列 跨境电商专列等定制化货运服务 [3] 服务创新与设施升级 - 发布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规范 实现通关更便捷流程更顺畅 [3] - 铁路部门推出铁路运费贷 信用证结算 铁路单证融资等金融产品 [3] - 采用新型通风集装箱 台架式卷钢集装箱等专用运输设备 [3] 市场影响与商品流通 - 带动木材 石材 化肥 家具等点对点特色货源加速集聚 [1] - 中欧班列促进双向贸易 进口商品超市销售比利时巧克力 白俄罗斯牛肉 波兰酸奶等商品 [3] - 计划加密班列开行频次 优化物流结构体系 推动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高效衔接 [4]
全国首个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地方标准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2 00:43
行业标准化进展 - 全国首个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领域地方标准在厦门发布 标志着试点探索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可推广模式的转变 [1] - 标准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和厦门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厦门市口岸办归口 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多家企业及高校共同起草 [1] - 标准涵盖集装箱海铁联运经营人要求 包括基础能力管理制度服务人员信息系统合同管理 以及服务评价改进要求 [1] 服务流程规范 - 标准详细规定货物托运货物承运提单签发货物交付费用结算等服务流程和具体要求 [1] - 标准为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1] - 有利于巩固拓展厦门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地位和重要通道功能 助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1] 实施与推广计划 - 厦门市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经验已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 - 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将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标准推广应用工作 [1]
厦门物流通道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共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14:55
物流通道发展 - 第2000列"丝路海运"海铁联运天天班从厦门国际物流港驶出,标志着"东南物流黄金通道"取得新进展 [1] - 赣闽"丝路海运"海铁联运班列2023年3月开通,24小时内实现"点对点"集装箱货物直达运输 [1] - 厦门港作为主要枢纽,形成覆盖福建、江西及中西部地区,辐射东南亚的海铁联运通道网络 [1] 运营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厦门海铁联运完成集装箱作业量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 [1] - 中欧班列(厦门)十年累计开行1378列,运送货物12.22万标箱,货值超52.49亿美元 [2] - 中欧班列(厦门)拥有7条运行线路,辐射13个国家、30多个城市,承运进出口货物品类近千种 [2] 物流产品创新 - 厦门发布《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规范集装箱海铁联运》,推动物流进入"一单制"新阶段 [2] - 海铁联运和中欧班列通关流程将更加便捷,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2] - 铁路部门计划加密班列开行频次,优化物流结构体系,提升服务品质 [2] 区域经济影响 - "丝路海运"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 [1] - 中欧班列促进双向贸易,进口商品如比利时巧克力、白俄罗斯牛肉等通过高铁渠道销售 [2] - 物流体系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京津冀制造”海铁联运走天下
北京晚报· 2025-05-09 08:11
京津冀铁路货运网络发展 - 京津冀地区已构建铁路货运网络,与公路、水运联动,提供灵活物流选择,促进降本增效 [1] - 中国铁路北京局开设3个物流中心和54个货运营业部,利用京广、京沪、石太等干线运输,2024年服务客户达18833家,发送货物36187.7万吨,同比增长3.4% [1] 中欧班列与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 - 京津冀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运输货物从传统“老三样”(服装、家电、家具)转向“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精密仪器),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超50% [2] - 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数据显示,发送货物包括汽车配件、太阳能配件、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吸引周边产业聚集 [2] - 天津铁路物流中心记录显示,天津生产的汽车、电器、自行车为中欧班列畅销商品 [2] - 北京首趟中欧班列于2024年4月16日从房山开出 [4] 海铁联运与港城班列 - 天津港至北京平谷开行常态化海铁联运班列,运输民生物资如面粉、食用油、调味料、饮料等 [7] - 石家庄国际陆港通过中欧班列运回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葵花籽食用油、板材、锌锭、棉纱等商品,2024年下半年回程货物激增 [7] - 河北福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1月订单量突破2024年全年,90%以上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厂 [7] 港城班列效率提升 - 港城班列实现天津港与石家庄等内陆城市“点到点”运输,缩短送达时间,避免货物积压 [7][8] - 邯郸钢铁厂和河北敬业集团改用港城班列运输钢卷、螺纹钢,正定至天津港全程仅16小时,解决船等货问题 [7][8] 环保与“公转铁” - 砂石骨料进京从公路转向铁路运输,接卸站点扩大至9个货场,覆盖北京市大部分区县,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 [8] - 铁路货运单批次可减少50辆柴油集卡上路,具有大运量、节能环保优势 [9] 多式联运与“一单制” - 天津港海铁联运班列压缩各环节时间,运输时限控制在24小时内 [10] - 北京铁路物流中心开行首列“一单制”列车,客户通过铁路95306平台一次委托,运输时间缩短5天,运费降低4% [11] - 多式联运一单制减少客户与多个承运人协商环节,实现全程货物追踪 [11]
中谷物流: 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3-31 09:26
公司核心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以"安全为基、效率为翼、绿色为魂"为服务内核,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供应链各环节[2] - 业务覆盖中国近30个省市150座港口,下设200多家办事处,运输商品种类超万种[3] - 构建"三横一纵"大海运、大物流体系,在沿海及长江沿岸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居行业前列[3] - 实施"登陆战略",推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增强核心竞争力[3] 财务与股东回报 - 2024年拟派发现金红利16.59亿元(含税),占归母净利润的90.39%[3] - 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达72.05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112.58亿元,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4] 绿色航运与低碳转型 - "散改集"模式2024年箱量占比18.16%,周转量1991亿吨公里,减碳效果显著[5] - 船舶纵倾优化项目累计节约燃油744.968吨,降低碳排放2270吨[5][9]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9.57%,排放强度下降11.14%[9] - 49艘船舶中47艘已完成岸电安装[9] 多式联运创新 - 实现"一单制多式联运"突破,整合铁路、公路、航运资源提升效率[3][5] - 日照、钦州、厦门多式联运物流园区逐步竣工投产[3] - 线上系统实现全自动推送功能,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数据时效性[6] 人才发展与员工关怀 - 2024年培训总投入295万元,员工平均受训51.15小时[4] - 设立中谷爱心基金,本年度支出59,000元[12] - 774名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总时长3797小时[5] ESG治理体系 - 建立董事会-ESG工作小组-职能部门三级治理架构[7] - 识别21项重大性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等双重重要性议题[7] - 响应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8]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内贸集运行业运力规模稳居前三[3] - Wind ESG评级A级,Sustainalytics评分22.7[4] - 2024年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成为行业标杆实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