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类产品

搜索文档
债市跌跌不休,可以抄底了吗?邮储银行APP热销榜第一测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2:47
产品表现 - 产品近30天销售笔数超过15万笔 位列邮储银行APP本月理财热销榜第一 [1] -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6% 超业绩比较基准中枢1.1个百分点 [12][14] - 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1.74% 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1.37% 主要受债市调整影响 [10][14] - 在793只同类产品中综合得分53分 击败84.99%同类产品 [7][8] - 收益表现得分21分(排名140/793) 风险控制得分99分(排名367/793) 风险调整收益得分62分(排名305/793) 综合费率得分79分(排名138/793) [7][9]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采用发掘价格被低估且符合流动性要求的投资品种策略 灵活运用组合久期配置、息差、骑乘、杠杆等多种投资策略 [5][19] - 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类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70% 不投资非标资产 [10] - 2025年二季度末资产配置:债券55.85% 现金及银行存款17.9% 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15.18% 同业存单9.71% 资管产品1.36% [15] - 债券投资青睐资产支持证券 涉及能源、绿色等领域 一季度末利率债投资比例超40% 债券总投资比例达90.78% [16] 产品特征 - 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 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8][19] - 作为日开型产品 每个工作日可申购赎回 流动性较佳 [19] - 综合费率0.48% 在同类产品中让利程度尚可 [10][15]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0.01% 风险控制表现稳定 [10][15] 发行机构情况 - 发行机构中邮理财成立于2019年12月 2025年6月末管理规模11847亿元 存续理财产品1024只 [17] - 固收类产品数量占比93.55% 规模占比95.53% 2025年上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1.28% 在30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12 [17] - 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4.46% 2025年上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1.23% 在28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16 [17] 市场环境 - 债市自7月初持续下跌两个多月 部分机构认为债券已跌出一定性价比 [1][5] - 公募新规可能提高基金短期交易费用 影响债基配置积极性 加剧债市下跌 [5] - 固收类产品当前配置压力较小 能够挖掘相对有性价比的债券品种 [5]
2100亿规模鑫元基金副总"降职" 南京银行系高管全面接管
观察者网· 2025-09-05 07:19
核心人事变动 - 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转任高级专员 该高管任职副总经理超过9年且无南京银行背景 此次职位调整在业内颇为罕见 [1] - 王辉于2013年8月公司成立之初加入 历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 2016年4月升任副总经理 分管销售营销部门 [1] 股东控制力增强 - 大股东南京银行持股80% 近年来持续向鑫元基金派驻高管 目前高管团队中南京银行背景人员占据主导地位 [2] - 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及两位新任副总经理张鹏飞、杨晓宇均来自南京银行 在11名董事、监事、高管中 有4位具有南京银行背景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 同比增长17.49% 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15.03%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管理规模达2117.84亿元 [1] 业务结构问题 - 业务结构过度依赖固收类产品 债券和货币类基金规模分别为1368.1亿元和716.89亿元 合计占总规模的98% [3] - 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规模仅30.47亿元 占比不足1.5% [3] 业绩表现对比 - 近一年、近两年收益率分别为2.58%和5.49% 低于行业平均的15.69%和9.53% [3] - 近五年收益率16.55%远高于行业平均11.33% 在债牛行情中表现优异但在股市回暖背景下难以跟上市场节奏 [3] 权益业务发展举措 - 2024年9月至今一年间发行了9只新基金 其中5只为指数型股票基金 同时提拔了4位新任权益类基金经理 [4] - 负责权益业务的基金经理李彪管理8只产品 总规模21.37亿元 近一年回报48%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 但多只权益产品规模仍在5000万元以下 [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2024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逐渐回暖 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升温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3] - 银行系基金公司面临平衡传统优势业务与新兴业务发展的普遍挑战 监管政策鼓励发展权益类基金 [5]
权益类规模缩水超2000亿,汇添富换帅“破局”
36氪· 2025-08-22 02:21
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动 - 2025年前7个月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超过200人次 [1] - 超20家公募基金公司更换董事长 [1] 汇添富基金人事变动 - 7月14日李文卸任董事长职务 [1] - 母公司东方证券副董事长鲁伟铭兼任董事长 [1] 李文任职期间表现 - 李文为汇添富基金创始元老 2004年参与筹建 2015年正式担任董事长 [3] - 十年间公司管理规模从千亿增至万亿 [3] - 截至8月19日总规模达9894.59亿元 [3] 权益类业务表现 - 2021年混合型基金规模达3662.94亿元 [3] - 截至8月5日混合型基金规模降至1396.28亿元 较巅峰减少超2200亿元 [3][6]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392.19亿元降至176.29亿元 缩水超200亿元 [3][1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05年由东方证券(持股35.41%)、上海报业(19.97%)、东航金控(19.97%)联合发起 [4] - 林利军时代(2005-2015年):首只产品募集10.3亿元 第三年规模超700亿元 [4] - 2006年推出基金网上交易 2009年推出"现金宝" 2012年推出货币基金T+0赎回 [5] - 李文时代(2015-2025年):规模从1967.21亿元增至9847.85亿元 增幅超4倍 [6]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6月底行业总规模34.39万亿元 [9] - 头部机构ETF规模优势显著 华夏基金ETF规模7516.13亿元 [9] - 汇添富基金旗下超60只ETF产品 但规模未超1000亿元 [9] 业务结构变化 - 二季度末债券型基金2616.70亿元 环比增加423.43亿元 [11] - 货币型基金规模4458.32亿元 环比增加361亿元 [11] - 上半年发行22只新基金 其中15只为股票型基金 [11] - 上半年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19亿元 混合型基金增加约60亿元 [11]
权益类规模缩水超2000亿!汇添富换帅“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8-21 23:51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2025年前7个月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超过200人次 其中超20家公司更换董事长 [1] - 汇添富基金于7月14日公告李文卸任董事长 由东方证券副董事长鲁伟铭兼任 [1] 汇添富基金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5年 由东方证券(持股35.41%) 上海报业(持股19.97%) 东航金控(持股19.97%)联合发起 [4][5] - 发展历程分为林利军时代(2005-2015)和李文时代(2015-2025) [5][6][7] - 林利军时代实现从0到1突破:首只产品募集10.3亿元 第二年规模破百亿 第三年超700亿元 [5] - 李文时代规模从1967.21亿元增长至9847.85亿元 增幅超4倍 曾跻身行业前三 [7] 管理规模现状 - 截至8月19日总规模9894.59亿元 距万亿门槛仅一步之遥 [3][7] - 2021年二季度规模已达9385.76亿元 近三年增长停滞 [7] - 债券型基金2616.70亿元(环比增423.43亿元) 货币型基金4458.32亿元(环比增361亿元) [12] 权益类业务表现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巅峰3662.94亿元降至1396.28亿元 减少超2200亿元 [3][11]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392.19亿元降至176.29亿元 缩水超200亿元 [3][11] - 2025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19亿元 混合型基金增长60亿元但增速趋缓 [12] 产品布局与行业对比 - 旗下拥有超60只ETF产品 但二季度末ETF规模未超1000亿元 [10] - 华夏基金ETF规模达7516.13亿元 其中两只产品规模均超1600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发行22只新基金 其中15只为股票型(多为ETF) 4只为混合型 [12] 战略调整与挑战 - 公司选择将重心转向固收类产品 指数型债券基金贡献225亿元增量 [12] -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全行业资产净值34.39万亿元 头部机构管理规模超万亿元 [10] - 权益类业务竞争力下降成为规模扩张的主要障碍 [11][12]
权益类规模“腰斩”,混合型基金缩水1700亿,中欧基金能否突围?
36氪· 2025-08-06 03:13
医药板块表现 - 中证医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3%,创新药指数涨幅达59% [1] -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近一年涨幅34.71%,年内涨幅25.45%,远超同类平均14%和沪深300的3.45% [1] -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净资产二季度末156.38亿元,较一季度156.13亿元止跌回升,此前连续9个季度下滑 [1] 中欧基金权益类业务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巅峰3368.29亿元缩水至1647.99亿元,股票型基金从477.96亿元降至256.34亿元,合计缩水超1900亿元 [2][5] - 2018-2021年权益类规模爆发,混合基金从508.43亿元增至3366.69亿元,葛兰成为首位女性千亿基金经理 [4] - 成立超三年的股票型基金中75%近三年回报为负,混合型基金超六成收益率为负,10只净值跌幅超20% [5] 公司发展历程 - 2006年成立初期因外籍管理层不熟悉A股错失牛市,2008年刘建平接任总经理后引入苟开红、周蔚文等人才 [3] - 2014年成为首家管理层持股基金公司,核心员工持股超50%,推动权益类规模增长 [4] - 2021年后"基金抱团"瓦解导致业绩下滑,权益类业务规模大幅缩水 [5] 固收类业务转型 - 整体规模从2021年5711.06亿元增至6160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从696亿元翻倍至1463亿元,货币基金从1035.44亿元增至2414.41亿元 [6] - 引入陈凯杨、邵凯等固收老将,中欧增强回报债券近1年排名前12%,固收类中型公司近1年排名TOP1 [6][7] - 固收类管理费率0.15%-0.3%低于混合基金的1%,利润端承压 [8] 人才流失风险 - 2023年初金牛奖基金经理曹名长离任,其管理的4只产品移交共管基金经理 [8] - 市场传闻葛兰或离任,公司虽澄清但仍暴露潜在人才稳定性问题 [8]
理财小白!“简单粗暴”的投资配置方法
搜狐财经· 2025-07-17 03:59
投资前的准备 - 应急准备金应为6个月到1年的支出总额 例如每月支出6000元时需准备7.2万元 [2] - 应急资金可配置灵活性高的现金管理类产品 如余额宝、零钱通或货币市场基金 收益稳定且可随时取用 [2] 固收类产品配置 - 银行理财产品适合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 收益固定但存在封闭期限制 [3] - 债券基金收益较高但波动较大 需长期闲置资金且能承受一定风险 [3] - 资管新规实施后固收类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需谨慎选择 [3] 风险资产配置 - 当闲钱超过5年支出水平时可考虑配置ETF基金等风险资产 [4] - ETF基金作为被动型基金长期收益优于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 但需承受95%以上仓位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 [4] - 风险资产配置比例需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调整 [4] 分阶段配置策略 - 年支出5万元的投资者:5万元闲钱全配置现金管理类产品 15万元时5万元现金管理+10万元固收类 25万元时5万元现金管理+20万元固收类+超额部分风险投资 [5] - 1年内开支资金配置现金管理类产品 1-5年资金配置固收类产品 5年以上资金配置ETF等风险资产 [6]
狂吸金近600亿元!建行APP热销产品为何收益得分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1:18
恒赢稳利固收类产品表现 - 产品近3个月累计销量达599亿元 位列建行APP热销榜第四位 [1] - 净值在3月中下旬明显上涨 4月以来增速趋缓 近三个月和近1个月收益表现一般 [4] - 收益得分7分(同类排名373/499) 风险控制得分100分(同类排名第1) 风险调整收益得分27分(同类排名424) 综合费率得分71分(同类排名41) 总分45分 打败42.28%同类产品 [5] 产品设计特点 - 采用按日周期开放式设计 投资者可自由选择1-365天持有期限 购买后支持修改到期日(需提前7个交易日) 未设置具体到期日则默认长期持有 [5] - 采取低波策略 主要投资优质金融机构存款及债券等标准化债权资产 目前保持0回撤 [5] 南银理财产品追踪 - 南银理财行稳一年定开2022第2期测评分数呈现V型走势 从1月9日47分降至4月10日44分 7月3日回升至48分 [5] - 该产品收益得分从72分(1月)→45分(4月)→57分(7月) 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04% [6] 债券市场环境 - 2025年二季度债市陷入拉锯战 国债/地方债/短端信用利差持续压缩 6月以来各等级短端信用利差达历史低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