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啤白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暴跌2226.38%!老板担心“卖不动”,金种子酒业绩大滑坡
搜狐财经· 2025-09-17 08:52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 同比下降27.47%[2] - 归母净利润亏损7219.68万元 同比下降超750%[2] - 扣非净利润亏损7752.45万元 同比下降2226.38%[2][3] - 第二季度营收1.88亿元 同比下降24.2%[5] 产品结构分析 - 高端酒营收3727.85万元 微增0.64%[5] - 中端酒营收1.13亿元 下降19.72%[5] - 低端酒营收2.51亿元 大幅下滑32.77%[5] - 馥合香系列产品营收占比不足10%[7] 财务指标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亿元[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8% 下降3.82个百分点[3] - 基本每股收益-0.1098元/股 下降749.7%[3] - 期间费用率升至40.6%[7] 经营策略调整 - 3月对50-80元价位产品提价5%-8% 导致当月销量环比下降18%[6] - 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拉长至72天[6] - 二季度预收款同比下滑34%[6] - 上半年销售费用1.51亿元 同比增长18.44%[7] 营销投入变化 - 广告费4687.11万元 同比增加超2700万元[7] - 促销费2223.50万元 同比增加超560万元[7] - 管理费用0.33亿元 同比下降超30%[7] 行业对比情况 - 白酒行业上半年普遍业绩下滑[10] - 茅台营收910.94亿元增长9.16% 净利润454.03亿元增长8.89%[10] - 洋河营收147.96亿元下降35.32% 净利润43.44亿元下降45.34%[10] - 酒鬼酒净利润下降92.6%[10] 历史亏损情况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4.67亿元[1] - 2022年亏损1.87亿元 2023年亏损0.22亿元 2024年亏损2.58亿元[1] - 为安徽4家上市酒企中唯一亏损企业[1] 管理层变动 - 原总经理何秀侠上月突然辞职[8] - 华润系2022年2月成为第二大股东[8] - 何秀侠曾主导推出"头号种子"光瓶酒战略新品[9] 市场表现 - 年内股价下跌超15%[9] - 在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跌幅排在倒数第二位[9]
54岁华润老将接班侯孝海,延续 “啤白双线”,白酒业务亏损成首要挑战
钛媒体APP· 2025-09-04 13:15
核心人事变动 - 自2025年9月3日起,执行董事赵春武由总裁调任董事会主席及财务委员会主席 [2] - 非执行董事郭巍获委任为公司财务委员会成员 [2] - 赵春武此前于过渡期代行董事会主席职责,此次任命标志其正式接任 [5] - 赵春武现年54岁,2003年加入华润雪花啤酒,深耕公司体系22年,历任销售发展部副总经理及多个区域公司总经理职务 [6] - 赵春武于2022年5月任副总裁,2023年8月升任总裁并进入执行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核心决策机构 [8] - 董事会高度肯定其管理及领导能力,认为其是接任主席的最佳人选 [8] - 赵春武调任主席后,总裁职位暂时悬空,相关职责由其暂代 [9] 啤酒业务表现 - 上半年啤酒销量648.7万千升,同比上升2.2% [10] - 营业额231.61亿元,同比增长2.6% [10] - 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72.76亿元,同比上升14% [10] - 高端产品带动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0.4%,啤酒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至48.3% [10] - 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10%,其中"喜力"销量增长超20%,"老雪"增长超70%,"红爵"销量翻倍 [10] - 上半年营收和盈利首次超过百威亚太在亚洲市场的业绩 [10] - 行业高端化远未触及天花板,公司将推出更多个性化、小众化产品 [11] - 政策变化(包括"禁酒令")对啤酒行业影响有限,主要消费场景集中于大众化餐饮 [11] 白酒业务表现 - 上半年白酒业务收入7.8亿元,较上年同期11.8亿元显著下降 [10] - 白酒业务首次亏损1.5亿元(未计利息及税项) [10] - 啤白融合战略未达预期,通过啤酒渠道带动白酒销售累计实现营业额4亿多元 [11] - 合作仍停留在浅层,因产品匹配度低、利润空间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经销商多持观望态度 [12] - 公司已启动调研,推进渠道打通与产品优化,推动战略进入第二阶段 [13]
金种子酒在“大本营”销量大幅下滑 主要营收仍靠低端酒
新京报· 2025-08-29 1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 同比下滑27.47% [1] - 净利润亏损0.72亿元 同比下滑750.54% [1] - 二季度营收跌幅较一季度收窄 [1] - 2021-2023年半年度持续亏损 2024年上半年曾实现盈利1109.8万元 [1] 区域市场表现 - 安徽省内销售收入3.25亿元 同比减少25.5% [2] - 省外销售收入0.77亿元 同比减少33.6% [2] - 省内经销商净增加1个(新增28个/减少27个) [2] - 省外经销商净减少1个(新增23个/减少24个) [2] 产品结构分析 - 高端酒(>500元/瓶)营收3727.85万元 [6] - 中端酒(100-500元/瓶)营收1.13亿元 [6] - 低端酒(≤100元/瓶)营收2.51亿元 同比减少超1.2亿元 [6] - 主推"三瓶酒"战略:馥合香系列/金种子年份系列/金种子特贡 [6] 战略调整举措 - 聚焦阜阳基地市场建设 整合五大资源集中运作 [2] - 精简产品SKU 改变多产品汇量模式 [6] - 加大馥合香系列市场投入 包括品质表达/广告投放/消费者培育 [1] - 2023年推出68元光瓶酒"头号种子"试图推动全国化 [5] 行业与竞争环境 - 白酒行业2025年上半年处于深度调整期 产量持续下滑 [1] - 消费主体/消费理念/消费场景发生结构性变化 [1] - 在安徽省内面临多家白酒上市公司竞争 [5] - 省外市场遭遇当地酒企竞争压力 [5] 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2022年入股后派驻高管 [4] - 总经理何秀侠2025年7月离职 [4] - 副总经理刘辅弼暂代总经理职务 [4] - 何秀侠离职前指出公司规模未达盈亏平衡点/产品结构不优 [5]
金种子酒在“大本营”销量大幅下滑,主要营收仍靠低端酒
新京报· 2025-08-29 09:1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 同比下滑27.47%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0.72亿元 同比下滑750.54% [2] - 二季度跌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 [2] - 2024年上半年曾实现净利润1109.8万元 但2025年再度陷入亏损 [2] - 2021-2023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9771.96万元/-5508.02万元/-3781.47万元 [2] 区域市场表现 - 安徽省内市场营收从2024年上半年4.36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3.25亿元 [3] - 省外市场营收从2024年上半年1.16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0.77亿元 [3] - 省内经销商数量386个 净增加1个 [3] - 省外经销商数量256个 净减少1个 [3] 产品结构 - 高端酒(>500元/瓶)营收3727.85万元 [6] - 中端酒(100-500元/瓶)营收1.13亿元 [6] - 低端酒(≤100元/瓶)营收2.51亿元 较2024年减少超1.2亿元 [6] - 明确打造"三瓶酒"主序列:馥合香系列/金种子年份系列/金种子特贡 [6] 战略调整 - 华润啤酒2022年投资后派驻高管团队 [1] - 原总经理何秀侠2025年7月离职 由副总经理刘辅弼代行职责 [1] - 新品馥合香系列处于市场培育期 未达规模效应 [2] - 公司存在产品线"纵向长 横向堵"问题 正在进行SKU精简 [6] - 聚焦基地市场建设 强化阜阳样板市场打造 [3]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呈现深度调整态势 [2] - 行业产量延续下滑趋势 [2] - 消费主体/消费理念/消费场景出现结构性变化 [2]
华润啤酒(00291.HK)2025年中报点评:高端表现亮眼 盈利超预期高增
格隆汇· 2025-08-21 10:39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39.4亿元,同比增长0.8% [1] - 实现EBIT 76.9亿元,同比增长20.8%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增长23.0% [1] - 派发中期股息0.464元/股,同比增长24.4%,派息率保持26% [1] 啤酒业务 - 啤酒销量达648.7万千升,同比增长2.2% [1] - 吨价实现3570.4元/千升,同比增长0.44% [1] - 普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增速超10%,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中高个位数 [1] - 喜力销量同比增长超20%,老雪增速超70%,红爵销量翻倍,超勇增速超10% [1][2] - 吨成本1845.9元/千升,同比下降4.2% [2] - 毛利率48.3%,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2] - 啤酒业务EBIT同比增长14.0%至72.8亿元(扣除投资搬运协议收入2.1亿元及一次性费用2.4亿元) [2] 白酒业务 - 白酒业务收入7.81亿元,同比下降34.0% [2] - 摘要产品占比约80%,受政策扰动影响较大 [2] - EBITDA为2.2亿元,同比下降47.2% [2] - EBIT亏损1.5亿元,同比下滑2.0亿元 [2] 运营与战略 - 数字化体系提升运营效率,推进"三精主义"建设 [2] - 非现饮渠道加速发展,线上及即时零售GMV同比增速分别达40%和50% [3] - 喜力加速渗透福建、浙江、广东核心区域,纯生聚焦四川、东北基地市场 [2][3] - 白酒业务强化双品牌打造,回沙品牌推出百元左右盒装酱酒 [3] - 啤白融合战略持续推进 [3]
拓荒者侯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4:43
中国啤酒行业概况 - 啤酒行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早期竞争激烈包括价格战、人海战、资本大战等 [1] - 行业对外开放早,外资渗透程度深,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或合资学习国际经验 [2][5] - 2013年中国规上啤酒企业产量达历史峰值5000万千升,是美国的2倍多,但此后销量持续下滑,2023年降至3521万千升 [19][34] 华润啤酒发展历程 - 1993年成立,通过控股沈阳啤酒厂引入"雪花"品牌,初期引进南非啤酒集团SABMiller技术合作 [8][10] - 2005年首次提出"雪花"品牌全国第一目标,并提炼"勇闯天涯"品牌精神,该系列2016年销量达300万千升占总销量23% [14][15][18] - 2013年雪花品牌产销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首个千万吨级啤酒品牌 [19] - 2024年营业额近400亿元,股东应占溢利47亿元,较2015年增长3.5倍,中高档酒销量占比首超50% [47] 侯孝海的战略转型 - 2016年提出"3+3+3"战略,目标从规模转向质量,2017-2021年关停33家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0% [38][40] - 推动高端化转型,2021年推出超高端产品"醴"(999元/两瓶),带动行业超高端市场竞争 [44][45] - 2018年以243.5亿港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获得品牌授权实施"4+4"双品牌战略 [52][53] - 跨界布局白酒,2021-2022年收购景芝、金种子、金沙酒业,2023年白酒板块营收21亿元 [55][5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0年华润啤酒与百威亚太净利润差距为14亿元,2024年缩小至不足5亿元 [6] - 2024年燕京啤酒营收追平重庆啤酒,珠江啤酒以45%毛利率领跑行业 [6] - 外资品牌曾占据中国高端市场超50%份额,2023年华润高端酒销量进入行业前列 [34][54]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开发国产原料供应链,2024年推出完全国产大麦酿造的"垦十四"啤酒 [45] - 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古建筑图案到产品设计,强化文化属性 [43][45] - 采用三段温度发酵等工艺提升品质,延长超高端产品保质期 [44] 渠道与营销策略 - 建立"红白区"市场划分体系,实施"大份额"、"相对垄断"等区域策略 [24] - 深度分销团队覆盖乡村市场,如贵州山区采用背篓配送等特色方式 [30] - 通过赞助国际赛事、创新消费场景提升品牌高端形象 [42]
21特写|拓荒者侯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0:17
行业概况 - 中国啤酒行业是加入WTO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门类,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水、饮料、乳业等快消品,早期曾出现价格战、人海战、资本大战甚至肢体冲突[1][2] - 行业具有两大特征:1)受政府高度重视(尤其西部),因酒类消费税贡献大 2)对外开放早,外资渗透程度深[2][3] - 2013年中国规上啤酒企业产量达历史峰值5000万千升,是美国的2倍多,此后销量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3521万千升,较峰值减少30%[28][31] 华润啤酒发展历程 - 1993年成立时通过控股沈阳啤酒厂获得"雪花"品牌,1994年引入南非啤酒集团SABMiller持股49%进行技术合作[9][11] - 2005年提出"雪花品牌全国第一"目标,同年首创"勇闯天涯"品牌精神,该系列2024年仍是中档酒王牌,曾贡献总销量23%[15][16][17] - 2013年雪花品牌产销量突破1000万吨,带动公司销量超青岛啤酒成为全国第一,雪花品牌630万千升销量成为全球第一[18] - 2024年实现营收近400亿元(较2015年增长超100亿),股东应占溢利47亿元(是2015年3.5倍),中高档酒占比首次过半[44] 战略转型关键举措 - **产能优化**:2017-2021年关闭33家工厂(总数从98减至65),淘汰7000-8000人,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0%,同步新建百万吨级听装线和高档酒工厂[35][36] - **品牌高端化**:1)2018年推出999元/两瓶的超高端"醴"系列 2)2019年243亿港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获得品牌授权 3)2023年喜力销量同比增长300%至60万千升[38][47][48] - **啤白融合**:2021-2022年通过并购进入白酒领域,2024年白酒板块营收21亿元,其中金沙摘要品牌销量增35%,但金种子酒亏损扩大至2.6亿元[50][51][5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华润啤酒以31.1%市占率保持第一,青岛啤酒22.6%、百威亚太19.8%、燕京啤酒10.6%、嘉士伯8%[31] - 利润差距显著缩小:2020年华润与百威亚太净利润差14亿元,2024年缩小至不足5亿元[7][44] - 高端市场竞争:2013年百威亚太占中国高端市场40%份额,华润雪花仅13%,2024年华润毛利率升至42%超越青岛啤酒(40%)[28][48] 管理特色 - 销售体系创新:1)建立"红白区"市场划分标准 2)制定《销售管理手册》标准化流程 3)深度分销团队执行"千街万店"终端覆盖[21][22][23] - 企业文化强调"铁脚板"精神,高管年均出差200+次,基层采用背篓送货等特色配送方式[5][25] - 实施"3+3+3"战略(2017-2025),每三年设定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超越[33]
交出上市以来最差业绩!金种子酒华润系高管难“救火”,何秀侠将调回华润啤酒总部
金融界· 2025-07-08 02:32
高管变动 - 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职,辞去董事会董事、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 [1] - 何秀侠已调任华润啤酒总部战略部副总监,负责啤白赋能业务,华润啤酒派驻的副总经理刘福弼暂主持工作 [1] - 曾在泸州老窖专营公司担任高管的张桂波入职华润酒业,担任金种子酒业营销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营销业务 [1] - 何秀侠任内更换了70%的中层管理人员,销售总监曾一年内三度换人,导致政策执行断层 [6] 公司业绩 - 公司2008年营收6.62亿元,2012年增长至22.94亿元 [2] - 2013年公司收入与利润分别同比下滑9.32%和76.22%,此后连续五年业绩下滑 [3] - 2019年公司首度录得2.04亿元净亏损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7亿元、0.22亿元、2.58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29.41%;归母净利润亏损0.39亿元,同比减少320.62% [4] 高管薪酬 - 华润入主首年(2022年)高管薪酬总额659.28万元,远高于2021年的344.1万元 [4] - 2023年董监高薪酬增长至1279.43万元,2024年降为1114.13万元 [4]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关于董事薪酬议案投票中,5%以下股东反对票占比45.6% [5] 行业背景 - 公司曾与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并称徽酒"四朵金花" [3] - 中酒协报告显示77%企业表示市场遇冷,悲观情绪持续存在 [6] - 华润啤酒快消式打法在白酒市场失效,同时推进啤酒渠道赋能和白酒独立运营导致资源内耗 [6] - 行业调整周期竞争加剧,高端化需长期投入但市场时间有限 [6]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是安徽金种子集团控股子公司 [1] - 1998年8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八家、安徽第二家白酒上市公司 [2] - 产品包括浓香型白酒金种子系列、种子系列、醉三秋系列、颍州系列及金种子馥合香白酒 [1]
啤+白无用?金种子酒收入下滑、亏损扩大,"女帅“何秀侠辞职
搜狐财经· 2025-07-05 18:57
高管变动 - 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去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及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1][5] - 何秀侠曾任职华润雪花啤酒多个区域公司总经理,2022年7月起掌舵金种子酒 [5][6] - 何秀侠离职后回到华润啤酒总部战略部任副总监,负责啤白赋能相关业务 [7] 业绩表现 - 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6亿元、14.69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87亿元、0.22亿元 [6] - 2024年营收9.25亿元同比暴跌37%,净利润亏损2.58亿元同比扩大10倍 [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96亿元同比下降29.4%,净亏损3892.7万元同比下降320% [6] 战略与改革 - 何秀侠上任后推动管理变革,指出公司存在"信息不畅、互不相同、互不信任"问题 [3] - 华润入主后推动"啤白融合"战略,但白酒与啤酒在消费场景、经销商体系存在本质差异 [7] - 白酒行业具有强周期属性,品牌培育、渠道建设需长期投入,短期难以扭转颓势 [7] 市场竞争 - 作为安徽白酒"四朵金花"之一,市场份额逐渐收缩至省内部分地区 [9] - 2024年上半年省内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3.3%,低于口子窖8.7%及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双位数增长 [9] - 省外营收同比增长62.5%至1.16亿元,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 [9] 产品结构 - 2024年上半年低端酒、中端酒、高端酒占比分别为68%、26%、6.7% [9] - 产品结构偏弱,毛利率较低,中档以上产品尚在推广培育期 [9] - 尽管推出"馥合香"中高端产品,但营收主力仍是低端酒 [10] 薪酬问题 - 高管薪酬从2021年344.1万元增至2023年1279.4万元,何秀侠2023年薪酬305万元 [11] - 业绩亏损与高管薪酬上涨并存,2025年股东大会上薪酬议案遭近半数中小股东反对 [11][12] - 薪酬结构被指"旱涝保收",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12]
白酒行业人事震荡:洋河与金种子高管离任背后的战略重构与行业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04 02:10
人事变动 -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任 [1] - 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提前离任 [1] - 洋河集团董事长杨卫国同样因工作调整离任 [7] - 宿迁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一职由顾宇接任 [7] - 华润啤酒副总裁刘辅弼暂代金种子酒总经理职务 [12] 洋河股份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突破300亿元 净利润首破百亿元 [2]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2_83%至288_76亿元 净利润暴跌33_37%至66_73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31_92%和39_93% [2] - 股价自2021年起累计下跌70% 市值蒸发超千亿元 [2] - 行业排名从第三跌至第五 被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超越 [2] 洋河股份战略问题 - 品牌建设滞后 未及时对海之蓝 天之蓝等核心单品进行升级 [4] - 渠道模式僵化 过度依赖传统经销商体系 [4] - 省内竞争失利 江苏本土市场被今世缘通过国缘系列反超 [4] - 今世缘省内营收增速达21% 洋河省内市场同比下滑15% [4] 金种子酒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11_86亿元降至9_25亿元 [8] - 净利润累计亏损6_33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_41% 净亏损扩大至3893万元 [8] - 股价从2022年3月的32_87元高点跌至10_82元 [10] - 基金持仓比例从16_6%降至6_97% [10] 金种子酒战略问题 - 啤酒经验与白酒逻辑存在消费场景差异 [10] - 价格带错配 核心产品定价与华润啤酒主流产品消费群体重叠度低 [10] - 品牌力薄弱 缺乏全国性品牌认知 [10]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_04亿元 短期借款攀升至2_25亿元 [12] - 白酒业务毛利率仅38_4% 行业排名垫底 [12] 行业现状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下降6_8% [15] - 销售收入增速从2016年的10_5%降至4_1% [15] - 头部企业通过品牌溢价巩固地位 [15] - 区域酒企面临向上突破难 向下防守苦的夹缝生存 [15] 转型趋势 - 去政府化与市场化 [16] - 年轻化与数字化 [16] - 生态化布局 [16] - 头部企业通过投资酱酒 威士忌等品类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6] - 区域酒企需聚焦核心产区打造差异化优势 [16] 未来挑战 - 洋河需在真年份战略与渠道革新间找到平衡点 [18] - 金种子酒需打破华润系与本土团队的利益壁垒 [18] - 区域酒企需与地方政府 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命运共同体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