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合香系列

搜索文档
金种子酒:正研发适合啤酒渠道的专用产品
钛媒体APP· 2025-09-23 00:34
核心观点 - 公司连续四年净利润亏损且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 营收同比减少27.4%至4.84亿元 净利润由盈转亏同比暴跌超750% 同时高管频繁变动引发市场对管理稳定性的质疑 [1][2] - 公司调整产品策略 将馥合香系列从B端转向C端聚焦消费者培育 并正研发适合啤酒渠道的专用产品以借助华润资源 但新品培育效果尚未显现 [1][3][6] - 省内市场收入减少1.11亿元 省外市场收缩 经销商数量几乎零增长 合同负债下降35.11%反映渠道信心不足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6.67亿元锐减至4.84亿元 同比下降27.4% [2] - 归属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1109.8万元转为亏损7219.68万元 同比下降超750% [2] - 扣非净利润为-7752.45万元 同比暴跌2226.38% [2] - 低端酒营收2.51亿元同比下滑32.77% 中端酒下滑19.72% 高端馥合香系列营收3727.85万元增长不足1% [4] 人事变动 - 7月董事兼总经理何秀侠辞职且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2] - 9月财务总监金昊因工作调整离职 由华润系背景的郭继宝接任 [1][2] - 公司称总经理人选仍在推进中 否认因业绩不佳换血 [1][3] 产品与渠道策略 - 馥合香系列从B端转向C端运营 聚焦资源培育消费者但效果不理想 前期投入拖累利润 [3][6] - 正研发适合啤酒渠道的专用产品 拟借助华润啤酒渠道资源 [1][6] - 收缩区域布局 聚焦阜阳根据地及核心市场 严控经销商质量 [4][5] 市场表现 - 省内收入3.25亿元同比减少1.11亿元 省外收入0.77亿元减少0.39亿元 [4] - 省内经销商仅净增1家 省外减少1家 [4] - 合同负债下降35.11% 预收货款明显减少 [4] - 公司称近期双节动销率大幅提升 出货量环比同比超预期 [6]
金种子酒:正研发适合啤酒渠道的专用产品|直击业绩会
钛媒体APP· 2025-09-22 11:28
人事变动 - 新任总经理人选尚未确定 财务总监金昊因工作调整离职 董事会已聘任郭继宝为新任财务总监[2][4] - 公司董事长谢金明称财务总监更换属于正常人事调整 不存在其他情况[2][4] - 前任董事兼总经理何秀侠于今年7月因工作调整辞职 离任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3][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4.84亿元 较去年同期6.67亿元减少27.4%[3] - 归属净利润亏损7219.68万元 较去年同期盈利1109.8万元下降超过750%[3] - 扣非净利润-7752.45万元 同比暴跌2226.38%[3] - 合同负债下降35.11% 主要因预收货款明显减少[6] 产品策略 - 馥合香系列由B端为主调整为C端为主 聚集资源培育消费者[2][4] - 正在筹备研发适合啤酒渠道的专用产品 将借助华润啤酒相关资源[2][8] - 高端酒系列馥合香馥16、馥20实现营收3727.85万元 增长不足1%[6] - 低端酒营收2.51亿元 同比下滑32.77% 中端酒(100-500元)下滑19.72%[6] 市场表现 - 省内收入3.25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1.11亿元[6] - 省外收入0.77亿元 比去年同期减少0.39亿元[6] - 省内经销商净增加仅1家 省外减少1家[6] - 公司聚焦根据地阜阳及核心市场 改变多区域汇量现状[7] 经营动态 - 公司称策略调整效果初步显现 产品价格恢复 市场动销提升[8]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出货环比和同比增长均超预期[8] - 馥合香系列开瓶扫码统计数据显示动销率大幅提升[8] - 公司致力于打造厂商命运共同体 严格筛选经销商准入标准[6]
金种子酒:馥合香系列前期以市场B端为主,现已调整为以C端为主
财经网· 2025-09-22 08:24
公司战略调整 - 改变多区域汇量策略 聚焦阜阳根据地及核心市场[1] - 改变多品种汇量现状 确定底盘产品主序列以推动产品恢复[1] - 打造厂商命运共同体 扶植大商优商并严格筛选经销商准入标准[1] 财务表现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超过200% 但下降幅度符合公司预期[1] - 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期出货量环比和同比增长均超预期[1] 产品运营 - 中高端产品馥合香系列开瓶扫码数据显著提升 动销率大幅增长[1] - 馥合香系列营销策略由B端为主调整为C端为主 聚焦资源培育消费者[1] - 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中秋国庆双抢促销活动[1] 管理策略 - 高管变动后延续前期正确做法 并进行优化调整[1] - 持续推进营销模式创新 费用管控和渠道建设工作[1]
金种子酒在“大本营”销量大幅下滑 主要营收仍靠低端酒
新京报· 2025-08-29 1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 同比下滑27.47% [1] - 净利润亏损0.72亿元 同比下滑750.54% [1] - 二季度营收跌幅较一季度收窄 [1] - 2021-2023年半年度持续亏损 2024年上半年曾实现盈利1109.8万元 [1] 区域市场表现 - 安徽省内销售收入3.25亿元 同比减少25.5% [2] - 省外销售收入0.77亿元 同比减少33.6% [2] - 省内经销商净增加1个(新增28个/减少27个) [2] - 省外经销商净减少1个(新增23个/减少24个) [2] 产品结构分析 - 高端酒(>500元/瓶)营收3727.85万元 [6] - 中端酒(100-500元/瓶)营收1.13亿元 [6] - 低端酒(≤100元/瓶)营收2.51亿元 同比减少超1.2亿元 [6] - 主推"三瓶酒"战略:馥合香系列/金种子年份系列/金种子特贡 [6] 战略调整举措 - 聚焦阜阳基地市场建设 整合五大资源集中运作 [2] - 精简产品SKU 改变多产品汇量模式 [6] - 加大馥合香系列市场投入 包括品质表达/广告投放/消费者培育 [1] - 2023年推出68元光瓶酒"头号种子"试图推动全国化 [5] 行业与竞争环境 - 白酒行业2025年上半年处于深度调整期 产量持续下滑 [1] - 消费主体/消费理念/消费场景发生结构性变化 [1] - 在安徽省内面临多家白酒上市公司竞争 [5] - 省外市场遭遇当地酒企竞争压力 [5] 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2022年入股后派驻高管 [4] - 总经理何秀侠2025年7月离职 [4] - 副总经理刘辅弼暂代总经理职务 [4] - 何秀侠离职前指出公司规模未达盈亏平衡点/产品结构不优 [5]
金种子酒在“大本营”销量大幅下滑,主要营收仍靠低端酒
新京报· 2025-08-29 09:1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 同比下滑27.47%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0.72亿元 同比下滑750.54% [2] - 二季度跌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 [2] - 2024年上半年曾实现净利润1109.8万元 但2025年再度陷入亏损 [2] - 2021-2023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9771.96万元/-5508.02万元/-3781.47万元 [2] 区域市场表现 - 安徽省内市场营收从2024年上半年4.36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3.25亿元 [3] - 省外市场营收从2024年上半年1.16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0.77亿元 [3] - 省内经销商数量386个 净增加1个 [3] - 省外经销商数量256个 净减少1个 [3] 产品结构 - 高端酒(>500元/瓶)营收3727.85万元 [6] - 中端酒(100-500元/瓶)营收1.13亿元 [6] - 低端酒(≤100元/瓶)营收2.51亿元 较2024年减少超1.2亿元 [6] - 明确打造"三瓶酒"主序列:馥合香系列/金种子年份系列/金种子特贡 [6] 战略调整 - 华润啤酒2022年投资后派驻高管团队 [1] - 原总经理何秀侠2025年7月离职 由副总经理刘辅弼代行职责 [1] - 新品馥合香系列处于市场培育期 未达规模效应 [2] - 公司存在产品线"纵向长 横向堵"问题 正在进行SKU精简 [6] - 聚焦基地市场建设 强化阜阳样板市场打造 [3]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呈现深度调整态势 [2] - 行业产量延续下滑趋势 [2] - 消费主体/消费理念/消费场景出现结构性变化 [2]
金种子酒今年股价表现倒数,换帅后亟待新战略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3:1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下滑27.47% [1] -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0.72亿元,同比下滑750.54% [1] - 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4%,净利润亏损超3000万元,表现好于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净利润亏损近3900万元) [2] 产品战略调整 - 公司明确重点打造三大产品序列:中高端馥合香系列、中端盒装金种子年份系列、光瓶酒金种子特贡,形成高、中、低"三瓶酒"主序列 [2] - 低端酒(100元及以下)收入同比下滑超30%,中端酒(100-500元)下滑近20%,高端酒仅增长十余万元 [5] - 低端酒贡献超60%收入,低端和中端酒合计贡献超90%收入 [5] 华润战略实施与挑战 - 华润啤酒体系总经理何秀侠于7月初离任,标志第一阶段改造未达预期 [3] - 华润推行"啤白双赋能"战略,通过啤酒渠道和思维改造白酒业务,具体措施包括推出68元光瓶酒"头号种子"主攻餐饮渠道,以及升级"馥合香"系列产品 [3][4] - 省外收入约7663万元,同比下滑超30%,新增经销商主要来自省内 [6] - 华润导入的资金和资源未充分显效,管理层理念差异导致战略落地受阻 [7] 市场竞争与历史背景 - 公司为安徽阜阳市国资下属企业,1998年上市,长期坚持白酒与医药双业务,但白酒体量二十余年仅从数亿增长至二十亿出头,远落后于同行 [7] - 品牌影响力局限在阜阳及周边,产品体系复杂,未能抓住行业景气周期实现省外扩张 [7] - 当前股价年内跌幅超15%,在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仅优于*ST岩石 [8] 未来展望 - 华润投资仍在,改造尚未终止,公司需评估前期战略得失并探索新方向 [8] - 拥有央企和地方国企双重背景,但需找到市场认可的新战略以扭转下行趋势 [8]
金种子酒今年股价表现倒数,换帅后亟待新战略落地|酒业财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3:1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下滑27.47% [1] -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0.72亿元,同比下滑750.54% [1] - 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4%,净利润亏损超3000万元,表现好于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净利润亏损近3900万元) [2] 产品与业务调整 - 公司明确重点打造三大产品序列:中高端馥合香系列、中端盒装金种子年份系列、光瓶酒金种子特贡,形成高、中、低“三瓶酒”主序列 [2] - 上半年低端酒(100元及以下)收入同比下滑超30%,中端酒(100-500元)下滑近20%,高端酒仅增长十余万元 [4] - 低端酒贡献超60%收入,低端与中端酒合计占比超九成 [4] 战略与市场表现 - 华润啤酒入股后推行“啤白双赋能”战略,通过啤酒渠道推广白酒产品(如68元光瓶酒“头号种子”) [3] - 省外收入7663万元,同比下滑超30%,新增经销商主要来自省内 [5] - 品牌影响力局限在阜阳及周边地区,省外市场开拓不利且省内大本营失守 [6][7] 历史与行业背景 - 公司为安徽阜阳市国资下属企业,1998年上市,长期坚持白酒与医药双业务 [7] - 上市二十余年体量从数亿增长至二十亿出头,增速远低于其他白酒上市公司,与省内同行差距持续扩大 [7] - 经历三轮白酒景气周期但未能突破区域限制,产品体系与SKU复杂度高 [7] 管理层与资本动态 - 华润系总经理何秀侠于7月离任,标志第一阶段改造未达预期 [2] - 华润体系与原管理层存在理念差异,管理效能磨损影响战略落地 [7] - 今年股价累计下跌超15%,在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跌幅排名倒数第二 [8]
金种子酒上半年营收下滑27.47%至4.84亿元,陈列费用节约近2700万,营销中心由合肥迁回阜阳
财经网· 2025-08-27 12:3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7.47%至4.84亿元,净亏损7219.68万元 [1] 产品结构及战略调整 - 高端酒/中端酒/低端酒营收分别为3727.85万元/1.13亿元/2.51亿元,合计4.02亿元 [2] - 产品线聚焦"三瓶酒"主序列:馥合香系列(中高端)、金种子年份系列(中端盒装)、金种子特贡(光瓶酒) [2] - 精简SKU结构,主线产品减规格,辅助产品控品项,开发产品规范化,聚力打造大单品 [2] 费用管控优化 - 陈列费用总体节约近2700万元,促销费用实现大幅度缩减 [3] - 推行"费用内生、分级分期"费控体系,分区域/产品聚焦资源投放 [3] - 加强费用审批与稽查核销闭环,提高业务动作执行率和费用真实性 [3] 组织效能提升 - 销售大区合并重组,建立三级人才蓄水池,营销中心由合肥迁回阜阳 [3] - 管理层级压缩至不超过3级(生产相关4级),部门管理幅度提升10%且不低于5人 [3] - 强化政企联动,优化营销中心销管/品牌/督导职能 [3]
金种子酒陷低毛利亏损循环:营收大幅下滑后又发停货通知 华润系高管黯然离职
新浪证券· 2025-07-17 09:51
公司业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至600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至65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1] - 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营业收入加速下滑 [2] - 2024年低端酒收入同比下降29%,中高端酒合计收入仅2.49亿元,未达目标 [5][6] 高管变动与战略调整 - 华润系高管何秀侠辞去董事、总经理职务,任期未满提前4个月离职 [2] - 华润啤酒前董事局主席侯孝海同期辞职,两人离职或释放华润战略调整信号 [3] - 华润曾通过收购金种子酒49%股份、金沙酒业55.19%股权布局白酒业务,但2023年金沙酒业营收同比下降50%,2024年白酒业务整体营收仅增长3.7%至21.49亿元 [2] 产品与渠道改革 - 公司构建以馥合香为核心的产品结构,经销商从2022年4万家增至2024年22万家 [4] - 2024年3月提价策略导致销售下滑,终端接货意愿下降,皖北等市场受影响显著 [4] - 2024年销售费用率从16%暴增至32%,主要因品牌宣传、终端建设及馥合香客户激励投入增加 [4] 馥合香系列表现 - 2023年馥合香营收2亿多元,2024年目标5亿元以上但实际仅贡献部分中高端收入 [5] - 2025年7月暂停馥合香系列在皖南、皖北及合肥地区的发货,显示销售不及预期 [5] - 馥合香的广投入和消费者培育被列为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亏损主因 [5] 产品结构与毛利率 - 低端酒收入占比67%,较2022年提升11个百分点,产品升级未达预期 [6] - 2024年白酒业务毛利率降至38.4%,创历史新低,在上市酒企中排名末位 [6] - 存货持续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流出,账面现金急剧减少 [6] 行业与公司困境 - 公司陷入销售下滑-亏损-投放增加的恶性循环,改革未扭转局面 [1][7] - 华润啤酒渠道赋能白酒全国化的战略未实现预期效果 [2][4] - 低毛利问题突出,行业60%以上毛利率水平下公司竞争力不足 [6]
半年报预警白酒“失速之年”:中秋旺季不再来?行业告别击鼓传花
华夏时报· 2025-07-15 14:41
行业现状 - 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刻价值重构,从依赖渠道囤货的"躺赚"模式转向深耕消费者需求的新路径 [1] - 消费场景萎缩、渠道库存压力陡增、价格体系承压三大难题倒逼行业转型 [1] - 2025年上半年白酒市场呈现深度调整态势:高端酒批价持续下探,库存周期延长,行业集中度攀升 [3] 业绩表现 - 顺鑫农业上半年净利润1.55亿-1.95亿元,同比暴跌53.85%-63.32% [2] - 酒鬼酒上半年净利润800万-1200万元,同比下滑90.08%-93.39%,营业收入5.6亿元左右,同比下降43% [2] - 金种子酒上半年亏损6000万-9000万元,新品馥合香系列未达规模效应 [2] 渠道与库存 - 经销商库存压力大,选择快速处理库存而非等待传统旺季涨价行情 [3] - 81.3%经销商认为2025下半年核心是维持现金流,仅12.5%关注利润 [5] - 经销商为周转现金流低价偷偷出货,零售市场无法消化高库存 [5] 消费趋势 - 餐饮收入增速回落至0.9%,直接影响白酒销售 [4] - 消费场景向家庭自饮和百元光瓶酒下沉 [3] - 节日效应减弱,价格涨不上去,消费回归理性 [4] 企业转型 - 贵州茅台加速从"渠道为王"向"消费者为王"转变,推动商品与服务并重 [6] - 泸州老窖推出38度国窖1573并研发28度新品,开发冰饮、调配等新饮方式 [7] - 酒鬼酒开拓新渠道,与胖东来合作推出"酒鬼酒·自由爱"新品 [7] 未来展望 - 中秋前酒类市场承压,预计呈现"温和修复"态势 [5] - 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稳健增长,区域中小酒企普遍承压 [8] - 低度化、年轻化及国际化成为酒企新突围方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