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出海

搜索文档
智驾中国队闯全球:生态输出与协同共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8 02:35
今年,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的舞台上,一股来自中国的"智驾力量"以前所未 有的声势,改写着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叙事格局。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上,中国智驾企业集体亮相,充分彰显着全球化野心。轻舟智航正式启动全 球化战略,与芯片巨头高通Qualcomm达成深度合作,同时敲定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的关键布局。 Momenta宣布将与优步携手,于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联合启动Robotaxi运营服务。地平线宣布成立欧洲 区总部,携手全球顶级Tier-1及合资、外资品牌客户共同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落地进程。卓驭科技 也宣布正式面向全球发布欧洲战略。 从技术研发的"闭门造车"到全球化生态的"开门共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出海"路径正变得愈发清 晰。过去,中国企业更多是在国内市场打磨技术、积累数据;如今,它们主动走出舒适区,带着经过本 土市场验证的算法、硬件与解决方案,在全球舞台上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应用场景,也为全球自动驾驶 产业的加速落地注入"中国动能"。 全球化:锁定长期生存权的必然选择 中国智驾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并非单纯的市场扩张,而是在行业特性与国内竞争格局双重驱动下 的战略必然,核心逻 ...
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光储融合开辟新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3:51
行业趋势转变 - 光伏行业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出海 形成供应链合力并加速光储协同乘数效应 [1][2] - 光储融合成为海外市场必答题 光伏发电间歇性特征使储能价值在发电端、用户端和输配电端凸显 [3][4] - 全球已规划可再生能源项目达数百GW 未来10年配套储能需求将进入TWh级别 [5] 企业战略布局 - 晶科能源推进沙特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 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合作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出海 [2] - 天合储能全球工程技术中心落地 截至6月底累计出货近12GWh 覆盖全球六大市场 其中欧洲市场超2GWh [5] - 晶科能源将今年储能系统出货目标定为6GWh 较去年增长5倍 海外占比大幅提升 [5] - 阿特斯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拉美等市场部署本地化团队 提供即时响应服务 [5] 协同出海优势 - 产业链协同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 提升调配速度 避免因物流延误影响生产 [2] - 形成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缓冲市场波动和汇率波动冲击 [3] - 借助多方资源快速适配本地市场 通过合资模式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管理输出升级 [2][3] 区域市场机会 - 中东地区凭借自然资源、资本优势及绿色氢能战略布局 被视为光伏与储能潜力高地 [6] - 企业聚焦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巩固份额 同时加码研发构建开放共赢产业生态 [7] 技术发展重点 - 储能系统作为"巨型充电宝"可在光伏出力充裕时存储电力 用电高峰时段保障供电稳定 [3] - 以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绿电利用效率 优化电站收益 成为打动海外客户的关键 [5] - AI算力与能源消耗激增催生更多光储需求 行业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7]
龙蟠科技印尼工厂再获60亿大单,海外产能起量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合作协议与订单详情 - 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宁德时代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合作协议[3][4] - 协议约定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期间供应合计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5] - 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合同总金额超60亿元[5] 印尼工厂产能与订单进展 - 印尼工厂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于2025年年初投产[6] - 二期9万吨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建设 届时总产能将大幅提升[6] - 2025年1月与福特集团旗下Blue Oval签署协议 2026-2030年供应磷酸铁锂材料[6] - 2025年2月LG新能源战略投资获得锂源印尼20%股权[6] - 2025年6月与亿纬锂能签署协议 2026-2030年供应15.2万吨材料 合同金额超50亿元[6] 全球市场需求分析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总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9]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比达77%[9] - 海外企业包括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特斯拉均已启动磷酸铁锂电池业务布局[10] - 海外电池企业在磷酸铁锂电池赛道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依赖[11] 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 - 中国电池厂商出海模式从"产品出海"转向"产能出海"[13] - 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基地获大众汽车集团双认证 具备欧洲本地化供应能力[13] - 宁德时代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总投资73.4亿欧元 靠近欧洲主流车企[13] - 宁德时代西班牙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建设 总投资40.38亿欧元[13]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2025年2月首颗电芯下线[14] - 龙蟠科技印尼工厂向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供货 形成协同供应模式[14]
天津:让民企在重点领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21:47
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 - 国企与民企关系被比喻为"大船与发动机",强调联合创新的必要性 [1] - 天津市国资委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资、产业链共建等方式推动国企与民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占轨道交通集团招采项目承接主体的70%以上 [1]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作为链主企业,主动向民企开放应用场景、共享技术标准,近三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1] 民企技术贡献与产业融合 - 凯发电气成为天津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供电系统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受益于天津地铁快速发展提供的应用场景 [1] - 朗进智能科技通过改造地铁空调系统实现年运营成本降低30%,并参与氢醇公交等新能源项目 [2] - 方舟智能研发全智能热线客服系统,利用生成式AI技术替代传统客服模式 [6] 创新合作案例与数据资产应用 - 轨道产发集团联合民企成立津达电源科技,开创全国交通行业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模式(10余年蓄电池运维数据入股) [3] - 合作研发的TRT系列固态铅电池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特性,已在银行系统落地应用 [4] - 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关系升级为涵盖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的全方位合作 [3] 行业发展规划与投资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未来3年计划投资超300亿元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 [6] - 下一步将开放智慧轨道、低空经济、AI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民企共建创新协同共同体 [4][5]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是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具备完备链条和领先技术 [6] 市场前景与协同出海 -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45.6公里(2024年数据),民企是重要支撑力量 [7]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计划推动民企从配套跟随转向联合创新,从本地深耕转向协同出海 [7] - 行业目标包括输出中国轨道交通合作方案,实现产业焕新升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