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创业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汇聚青春创新力量,首届HICOOL“青年创业梦想计划”昌平赛区正式启动
北京晚报· 2025-09-26 14:01
在政策推介环节,昌平区人才工作局详细介绍了区域人才政策与生态环境,并分享了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政策举措。目前全区以"相约昌平, 共享创新创业新机遇、新环境、新生活"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创业奖补、贷款贴息、免费工位、人才公寓租金减免等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提供最高300万元资 金支持,设立规模超5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群,为青年人才提供从科研转化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服务。 与此同时,作为北京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昌平区率先构建一批专属政策、一批应用场景、一批营销活动、一批管家队伍和一批生态成果的 五个一批支撑体系,推出覆盖青年人才成长全周期的落地"首助"、办公"首巢"、安居"首栖"、品质"首孵"、高校"首荐"以及成长"所思、所愿、所望、所怀、 所需、所适"等专属政策,为高校学子提供最高10万元创业补贴,为硕博人才提供每月1000-2000元生活补贴,设立50万-100万元的"昌聚工程"创业赛道奖 励,组建5000万至1亿元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同时,整合26家孵化器提供2500个免费工位,打造近700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构建"一刻钟生活圈",并通 过"昌平青年人才在线"平台集成七大服务场景,已开展6 ...
首届HICOOL“青年创业梦想计划”昌平赛区比赛正式启动
新京报· 2025-09-26 12:15
未来两天,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00余个优秀青年创业项目将在昌平赛区展开线下角逐。昌平区派出 区内产业部门专家参与评审,并邀请启迪之星创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未来城基金公司等区域重 点投资机构共同担任评委,通过"产业视角+投资眼光"的双重把关,为优秀项目的后续孵化和落地提供 有力支撑。 赛事期间,昌平区特别设置"人才会客厅",由区人才工作局、投促中心、科委、经信局、未来科学城管 委会等十余个产业部门联合组建赛事服务专班,为参赛项目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辅导和资源对接服务, 推动创新成果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作为首都产业人才的核心承载区,昌平区已连续两年成功承办 HICOOL赛事。今年,昌平区更与顺义区携手,共同承办首届HICOOL"青年创业梦想计划",围绕重点 产业与人才需求精准布局,为全球青年创业者搭建梦想舞台。 与此同时,作为北京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昌平区率先构建一批专属政策、一批应用场 景、一批营销活动、一批管家队伍和一批生态成果的五个一批支撑体系,推出覆盖青年人才成长全周期 的落地"首助"、办公"首巢"、安居"首栖"、品质"首孵"、高校"首荐"以及成长"所思、所愿、所望、所 怀、所需、所适 ...
仪征以“优良生态”促人才“落地生根”
新华日报· 2025-09-24 23:57
"仪征用'双向奔赴'的诚意,邀请每一个敢想敢拼的人才,在这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在仪征市 举办的扬州人才校园日南京邮电大学专场暨第九届凤来仪·精英人才创业周活动现场,引才推荐官黄皓 昕介绍。 近年来,仪征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聚才载体,优化人才服务,浓厚礼遇人才社会氛围, 全力营造放心创业、安心干事、舒心发展的人才生态。 坚持"筑巢引凤",打造聚才载体。发挥宁镇扬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建设集创业孵化、培训、服务、展示 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南京·仪征大学生创业园。持续"走出去",深入链接周边高校资源,围绕创业项 目转移孵化,举办联盟高校专场路演4场,成功争取落户项目65个。深化校地合作,与南京邮电大学共 建大数据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6家重点企业签约数字化转型服务;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 高校共建新材料中试基地,打造"实验室—中试—产业化"无缝衔接的创新创业生态,为创业提供载体平 台。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对单个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投资,对大创园落户项目经认定给予20万元 创业启动资金。 构建全链条服务,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 报、手续代办 ...
1-8月,济南科技服务业营收达374.4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05: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冯子芯 "育主体"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业务裂变、产业孵化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强 化政策供给,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搭平台"提升孵化载体质量能级。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专业化孵化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吸引龙 头企业、头部机构参与孵化器运营,建设公共服务、检验检测及中试平台,不断提升运营水平。 "促转化"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壁垒。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扩大"先投后股"试点范围,做强概念验证和中试转化平台。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专 业服务能力,举办更多精准高效的技术供需对接活动。 "聚要素"注入创新创业活水。深入实施"海右英才"等人才工程,优化"1+N"人才孵化矩阵。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 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设立更多面向初创企业的专项信贷产品。 "优环境"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持续推进科技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政策协同联动,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合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 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 ...
今年以来,济南已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32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05:04
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福岭表示,济南市科技局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加快构建体现省会优势和区域特色 的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实施创新平台夯基筑底行动。着力培育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实验室体系,引导建设体系化、任务型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 设,加快构建全市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矩阵。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加速突破行动。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 聚焦济南市"13+34"条产业链,推荐争取一批优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提升企业硬核科技实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冯子芯 9月2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科技2025年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的工作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济南市今年以来已推荐申报国 家高新技术企业2232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730家,分别为1053家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5亿元,为2317家企业拨付市级企业研发补助 4920.7万元。 四是实施产业生态优化增效行动。加快"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双创园区"全链条、一站式科技企业孵 ...
为创新创业提供友好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11
强化创业要素供给。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支持。要吸引汇聚各类优秀 人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有力支撑,减少企业"用人难""难用 人"的苦恼。要创建高能级开放式创新体系,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建设公共研发机构,支持企 业参与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的研发创新项目,强化优质技术资源供给,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能。要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壮大耐心资本,适应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风险特性的多层 次融资渠道需求,切实缓解创新创业的融资压力。 完善产业协作体系。完善发达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可以有效支持企业家在特定细分领域开展创新创业 活动,否则,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资源构建供应链,从而弱化了创新创业的信心和能力。为此,要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链分工协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势能,赋能企业深耕产业链特定环节 打造特色优势。需要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优壮大"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 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双向赋能、共创共享的产业组织体系。应加快推动数实融合发展,积极利用数智技 术和数据要素重构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模式,不断扩展产业边 ...
5万平方米闲置商铺变身孵化空间,武汉光谷重构创新创业生态
第一财经· 2025-09-02 06:44
发展目标 - 三年培育500家硬科技企业并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 [1][3] - 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并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 [3] - 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并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3][4] 孵化体系与空间规划 - 形成五种孵化模式包括孵化器+天使投资、高校+大学科技园、工研院+成果转化、湖北实验室+产业孵化、中试验证平台+专业孵化 [5] - 建设10家卓越孵化器覆盖9大未来产业和2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并引领50家传统孵化器转型升级 [6] - 改造5万多平方米闲置空间为场景验证节点并配备共享标准化厂房形成"孵化-研发-生产"完整链条 [6] 资金支持机制 - 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7] - "拨转股"机制在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资金达到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后续融资时转为股权或退出 [7] - 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以"5+5+10"分阶段模式资助大学生创业明星项目 [8] 服务与成果 - 通过AI全栈式服务平台实现1天确认需求、5天深度对接、15天出具解决方案的快速响应 [6] - 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其中8个项目成功转化83项专利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 [8] - 首例"拨转股"案例由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比例为1:1:1 [7][8]
华强北45年后再出发,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07:41
华强北创新创业生态模式 - 华强北打造"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 具备开放 包容 协作 韧性 共生特点 实现草根创新到全球扩张的可行性[1] - 通过衔接研发创新与全球市场制造 兼具小批量试产速度和全球外贸通道 成为全球创客理想孵化载体[3] - 大象机器人从3人团队成长为年出口超2万个机器人的行业标杆 体现生态培育成效[3] 三圈联动协同机制 - 空间维度构建一公里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圈 覆盖芯片设计研发到终端组装测试全环节[4] - 时间维度实现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 第一天完成原型打样 第二天小批量试产 一周内全球首发并跨境电商发货[4] - 生产要素层面形成一站式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协同圈 实现土地 人才 技术 资本 政策等要素无边界流动[4]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科研端采用河套科研+华强北落地等模式 已落户深圳大学实验室等4家科研机构[5] - 产业端运用产业互联网思维重塑产业链价值链 提升协同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5] - 资本端布局覆盖天使轮到并购投资的完整科技金融服务体系[5] - 实施孵化器集群计划 建设10家未来产业孵化器 10家新兴产业孵化器 30家党建+创客孵化器[5]
华强北45年后再出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23:14
"华强北的神奇,在于只要你提出一个想法,就能在步行一公里的范围内实现。"位于华强北赛格广场的 深圳市佳鳄智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伟明,道出了华强北"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片'创新湿地'提供更加充足的阳光,打造更加适宜的'鸟巢',让来自全球的创客 候鸟在这里安心筑梦。"华强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如辖区大象机器人从入孵时的3人团队,成长为 年出口超2万个机器人的行业标杆,在华强北,每天都在上演"幼苗成树"的故事。 "三圈融合"实现 "创新-制造-市场"高效闭环 红树林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生态系统,具有开放、包容、协作、韧性、共生的特点。正如红树林能 够在潮起潮落中孕育生命,华强北也能让"初生创意"在创新生态的滋养中成长壮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 是草根创客,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腾讯、大疆等企业正是由此走向全球,验证了"草根 创新-全球扩张"的生态可行性。 以红树林生长逻辑 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深圳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依托40余年的产业积 淀,华强北提出打造"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就是将整个街区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策 ...
深圳最动人的风景,是年轻人眼中闪烁的光
证券时报· 2025-08-25 18:17
深圳创业生态与创新环境 - 深圳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 包括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支持和政策呵护 为创新种子提供充足养分 [1] - 深圳市民平均年龄32.5岁 是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 年轻化特征显著 [1] - 2024年深圳新设经营主体56.16万户 总数超440万户 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244家 [3] 年轻企业家成就与典型案例 - 在《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中 深圳占10席 占比25% [1] - 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2015年带领团队在深圳创业 2018年全景相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2025年6月成为科创板"智能影像第一股" [2] - 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2015年团队在深圳创业 2024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全球协作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 居国内第一 [2] 供应链优势与企业成长 - 深圳供应链效率优势明显 可实现当天图纸加工 快速获取零部件和制造服务 [2] - 影石创新通过深圳供应链打破效率瓶颈 超越三星 理光等国际巨头 [2] - 越疆科技从5人团队发展到超500人规模 体现深圳创业企业高速成长特性 [2] 城市创新活力与影响力 - 深圳创业活力与年轻气质相辅相成 被称为青年企业家"摇篮" [3] - 城市45年发展实践表明 开放包容与创新务实精神能激发改变世界的力量 [3] - 当前深圳梦在更广阔舞台绽放 持续激励新一代创业者以创新重塑科技边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