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强市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佛山连续四年开展“企业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动 以城之名致敬英才 再造新佛山 人才强支撑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07:53
功夫传天下,英才聚佛山。9月27日,2025年佛山市企业家大会暨人才发展大会举行。 这是佛山连续四年开展"企业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动,以城市之名向企业家和各领域人才致敬,进一步 弘扬尊商重商、敬才爱才优良传统。 大会以"新动能、新业态、新佛山"为主题,希望携手广大企业家和人才,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再造一 个新佛山"。 英才汇聚,是佛山经济长久繁荣的生机所在,更是佛山"二次创业"不可或缺的发展密码。近年来,佛山 高标准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佛山全市人才总量超248万人,博士超7600人,高级专业职称人才超4.5万人,技能人才超149.6万 人,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持续提升。 坚持"长期主义" 四年如一日爱护企业家和人才 "连续四年,佛山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把企业家当作最稀缺的资源来礼遇,我真切感受到佛 山市委、市政府把企业家当家人、当朋友、当成城市的IP和脊梁。"在2025年佛山市企业家大会暨人才 发展大会现场,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启超发出这样的感慨。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制造强市,佛山的民营 ...
仪征以“优良生态”促人才“落地生根”
新华日报· 2025-09-24 23:57
"仪征用'双向奔赴'的诚意,邀请每一个敢想敢拼的人才,在这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在仪征市 举办的扬州人才校园日南京邮电大学专场暨第九届凤来仪·精英人才创业周活动现场,引才推荐官黄皓 昕介绍。 近年来,仪征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聚才载体,优化人才服务,浓厚礼遇人才社会氛围, 全力营造放心创业、安心干事、舒心发展的人才生态。 坚持"筑巢引凤",打造聚才载体。发挥宁镇扬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建设集创业孵化、培训、服务、展示 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南京·仪征大学生创业园。持续"走出去",深入链接周边高校资源,围绕创业项 目转移孵化,举办联盟高校专场路演4场,成功争取落户项目65个。深化校地合作,与南京邮电大学共 建大数据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6家重点企业签约数字化转型服务;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 高校共建新材料中试基地,打造"实验室—中试—产业化"无缝衔接的创新创业生态,为创业提供载体平 台。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对单个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投资,对大创园落户项目经认定给予20万元 创业启动资金。 构建全链条服务,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 报、手续代办 ...
从资深导演到高校教授,她把讲台变成“片场”
杭州日报· 2025-09-11 02:07
人才引进与高校投入 - 杭州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和全球人才蓄水池 [3] - 浙大城院2022年引进国家级人才李冬冬 投入近千万元成立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 [3][4] - 高校提供全方位支持 由学院领导担任行政职务保障人才专注专业领域 [4] 学术成果与项目突破 - 团队三年内斩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国家级课题 [4] - 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 实现学术成果快速突破 [4] - 开展《陆游的乡村世界》纪录片拍摄 展现浙江乡村振兴图景 [5] 教学模式创新 - 采用业界与学界融合模式 邀请录音师 摄影师等专业人士进课堂授课 [6] - 组织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等权威机构专家与学生直接对话 [6] - 课堂延伸至山野乡村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技能 [6] 人才培养成果 - 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良渚文化宣传片拍摄 应用课堂所学理念 [6] - 指导学生关注公共价值议题 用影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 [6] - 培养学生透过信息表象探求本质的能力 锤炼纪录片创作意识 [7] 教育理念与实践 - 强调"用小切口展现宏大主题"的创作方法 提升学生叙事能力 [6] - 将千年文脉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教育格局 [5] - 注重技艺传授与求真意识培养双轨并进 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 [7]
花果山英才“双创计划”为引才加码
江南时报· 2025-09-01 06:36
人才引进政策框架 - 连云港市推出花果山英才"双创计划"实施办法 通过6大项目类别覆盖人才需求全场景 包括双创人才(团队)项目 双创博士项目 博士后专项 留学回国人才专项(海燕计划) 外国人才专项与乡村振兴人才专项 [1] - 政策目标为以高端人才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引进一名人才 带来一个团队 创办一家企业 引领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1] 资金资助标准 - 创新类人才可获30万~200万元资金资助 创新类团队资助额度达100万~500万元 [1] - 创业类人才与团队按不高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分别享受50万~500万元和100万~1000万元资助 [1] - 双创博士可获5万元生活补助 企业博士后最高获20万元项目资助 事业单位博士后最高获10万元项目资助 [2] - 留学回国人才"海燕计划"提供3万~10万元项目资助 外国人才按A/B/C类分级给予最高30万/20万/10万元补贴 乡村振兴人才最高可获50万元资金支持 [2]
“博士沈阳行”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 2025-05-28 22:31
人才招聘活动 - 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万余名博士生和用人单位参与,62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提供9223个博士岗位需求 [1] - 活动收到简历27097份,达成初步意向1755人,8163人报名 [1] - 北京大学整合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鄢羽岐等194名北京高校博士生乘坐"兴沈英才"列车抵达沈阳,享受专员对接服务和点对点交通接送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包括辽宁国际青年学者沈阳行、博士面对面、参观调研和城市体验等内容 [2] -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30个创新创业路演 [2] - 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需求,开展高端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 [2] - 精选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等6条调研路线,邀请博士生实地考察 [2] 人才政策与补贴 - 新毕业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可获得16万元综合补贴 [2] - 对有创业意向的博士提供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相应贴息补助 [2] - 沈阳出台《"兴沈英才"绿卡管理服务办法》,涵盖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服务 [2] 人才引进成果 - 2024年沈阳市吸引超17万高校毕业生留沈 [3] - 全年共认定人才287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90人 [3]
全力打造各方英才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南京日报· 2025-05-19 01:50
活动概况 - 2025年5月18日南京举办"南京人才日"系列活动开幕式 聚焦两院院士 产业人才和青年人才群体 以"IN南京 创未来"为主题 [1] - 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 8场主场活动和14场特色活动 突出人才招引和成果转化 助力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1] - 南京连续第三年举办人才日活动 市委书记周红波 市长陈之常及多位院士出席开幕式 [1] 人才战略政策 - 南京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推进国家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 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2] - 打造精准引才联合体 平台育才生态圈 高效用才新机制和暖心留才政策包 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环境 [2] - 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 [3] - 启动"青柠实践"城市实习生计划 建立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机制 [3] 合作与平台建设 - 市政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 [3] - 省信息通信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 信息通信和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镇长团揭牌 [3] - 启用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魅力南京"频道 揭牌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 [3] 专项计划与基金 - 设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和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基金 [3] - 启动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南京行活动和2025全球科创精英挑战赛 [3] 人才基础与荣誉 - 南京连续多次获评"最佳引才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五十百千人才工程" 与南京共同打造区域性高水平人才高地 [2]
吴桂英:纵深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沙晚报· 2025-05-09 02:21
人才工作总体部署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 [1][4] - 以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为抓手,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4] - 统筹推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各项工作 [4] 人才工作具体措施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5] - 加快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衔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4+4"科创工程、湘江科学城等工作 [5] - 打造人才雁阵,聚焦重点领域吸引集聚人才,落实大学生创业"七个一"举措 [5] - 健全湘商回归、校友回长、海外人才回流长效机制 [5] - 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优化政策兑现流程 [5] 人才发展规划与保障 - 科学编制"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注重衔接协同 [5]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5]
@博士英才 沈阳邀你共创未来
人民网· 2025-04-30 02:02
人才引进活动概况 - 沈阳市启动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并同步开启人才活动月 计划组织7类69项主题活动包括赛事、路演、招聘等 [1] - 活动以"沈阳未来 因你而来"为主题 将于5月21-23日在全球工业互联网会议中心举行 覆盖东北"三省一区"及呼和浩特 [3] - 2023年首届活动吸引8000余名海内外博士参与 其中1200人最终落户沈阳 [3] 岗位需求数据 - 2025年活动已征集503家单位的7963个博士岗位 同比增加29% 其中沈阳197家单位提供2384个岗位(占比30%) [7] - 高校板块:东北大学等69所高校提供4378个岗位 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42个前沿领域 其中2138个为优质岗位 [7] - 科研机构板块:中科院沈阳分院等19家单位提供409个岗位 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 [7] - 企业板块:沈飞集团等80家央企提供584个岗位 芯源微电子等26家上市公司提供300余个职位 [7] - 薪酬方面:年薪40万以上岗位达478个 同比增长27% [7] 活动特色亮点 - 创新创业支持:引入30家重点双创载体 开展项目路演和成果展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 - 产业聚焦:针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定向引才 [5] - 精准对接:东北"三省一区"联合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5] - 实地考察:设计6条专业调研线路 涵盖沈飞集团、辽宁材料实验室等标杆单位 [5] - 数字化服务:提供岗位匹配、行程管理等全流程人力资源支持 [5] 人才政策与服务 - 推出"兴沈英才卡" 整合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全方位保障措施 [10] - 典型案例显示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通过定制化培养计划 帮助引进人才快速参与核心技术研发 [8] - 东北大学等用人单位强调沈阳提供"科研环境+生活保障"的双重吸引力 [8][10] 区域发展战略 - 活动是沈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举措 旨在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 - 通过区域协同(辽宁14市+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形成7900余个博士岗位的联动引才格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