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县域乡村市场 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9-25 23:33
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情况 - 2025年二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机构单列涉农信贷计划 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2] - 明确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 加大对粮食重点领域信贷投入 [2] 政策性银行实践 - 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投放夏粮收购铺底资金4100万元 确保企业"开秤即有钱收粮" [2] - 累计投放夏粮收购贷款10.65亿元 [2] 大型国有银行产品创新 - 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 "富民贷"余额1241亿元 "粮农e贷"余额1401亿元 [3] -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 [3] - 加快"AI+"规模化应用 在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多个场景落地人工智能 [7] - 发布手机银行10.1版 优化"手机银行+移动营销"线上线下全链路业务流程 [7] 农村中小银行特色服务 - 平阳农商银行创新"生物活体抵押贷" 发放71户共计4732万元 [3] - 贷款利率比一般企业贷款降低150个基点 [3] - 苍南农商银行建立427个基础村居网格 覆盖102.4万户客户 [6] - 获取属地信息121万条 实现一村一图、一户一档 [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北京农商银行上线农户建档评级系统 监管农户建档评级超万户 [5] - 创新信用户评定系统 实现"1分钟自主申报"和移动终端实时响应 [5] - 需整合工商、税务、农业等部门数据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6] 数字金融技术应用 - 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是面对面业务成本的五分之一 网点和代理点成本的三十五分之一 [7] - 邮储银行创新"农牧贷"产品 以信用为核心授信依据 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 [8] - 实现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全流程线上化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半径 [7] 产业链金融服务 - 商业银行可围绕"土特产"产业链推出"订单+保险+期货"组合融资 [3] - 针对家庭农场、民宿、农创客等主体开发循环额度信用贷产品 [3] - 新技术嵌入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等环节 实现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 [8]
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9-25 22:06
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监管政策与银行实践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 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并完成差异化增速目标 [2] - 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夏粮收购铺底资金4100万元 累计投放收购贷款10.65亿元 [2] - 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 "富民贷"余额1241亿元 "粮农e贷"余额1401亿元 粮食保供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 [3] - 农村中小银行创新"生物活体抵押贷" 发放71户共4732万元 利率较一般企业贷款低150个基点 [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搭建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 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优先向高信用农户放贷 [4][6] - 北京农商银行上线建档评级系统覆盖超万户农户 信用户系统实现"1分钟自主申报"和实时审批 [5] - 浙江苍南农商银行建立427个村居网格 覆盖102.4万户客户 整合121万条属地信息 [6] - 专家建议政府整合工商、税务、农业数据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6] 金融科技应用与服务优化 - 手机银行业务成本仅为面对面业务的五分之一 代理点成本的三十五分之一 [7] - 农业银行加快"AI+"应用 覆盖智能客服和营销场景 发布手机银行10.1版优化全链路业务流程 [7] - 邮储银行创新"农牧贷"产品 以信用为核心授信依据 期限最长3年 无需抵押物 [8] - 商业银行通过数字信贷产品实现涉农流程线上化 嵌入农业供应链关键环节 [8]
“信用就是咱的‘绿色通行证’” 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分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金融时报· 2025-09-11 06:0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分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党建引领和三级闭环机制实现县级统筹推方案 乡镇驻点抓落地 村组入户采信息 [1][2] - 已完成513户农户授信3228万元 65户用信农户凭借信用贷款扩大种植规模 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 [2] - 创新征信+劳务服务模式 为140余名外出务工者建立动态信用档案 对优质务工人员发放50万元纯信用贷款 [2] 金融产品创新 - 创新收益权质押方式放贷300万元支持桶装水厂扩建 产能达每小时2000桶 [3] - 以湘林碳票为质押获得种植e贷300万元 全省首批通过中征动产融资系统登记的碳票贷款 [3] - 农发行以7000吨碳票减排量作增信支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预计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3] 信贷支持成效 - 通过信用+担保组合贷款705.9万元支持生猪屠宰企业 审批周期较传统模式大幅缩短 [4] - 果王贷以猕猴桃订单质押支持1131户农户发展1.12万亩种植基地 授信总额达5232万元 [4] - 民宿贷依据经营流水授信惠及1367户旅游主体 贷款余额1.49亿元 [4] 数据平台建设 - 联合文旅 市场监督等部门搭建政银企协数据平台 整合18项经营数据为200余家旅拍企业绘制信用图谱 [4] - 通过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防控风险 累计放贷1684万元 [4] - 利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平台对5年交易数据 征信记录交叉核验 [4]
激发“信用农业” 融资新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以信用 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8-14 05:3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为47.65万户农牧户建立信用档案 [2] - 国有商业银行建档农牧户数占比达32% 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等机构 [2] - 组建"三人小组"开展拉网式排查 同步更新CRM系统实现农牧户走访全覆盖 [2] 金融产品创新与成效 - 推出纯信用贷款产品"兴信贷" 最高额度100万元且最快5分钟放款到账 [3] - 产品年利率最低至3.2% 授信期限延长至3年并支持灵活调整还款周期 [3] - 2025年推广以来累计投放4.8万笔 总金额达69.35亿元 [3] 跨部门协作机制 - 与金监局、农牧局等部门签署信息共享协议 覆盖家庭农场等五大类涉农信息 [4] - 建立信用信息双向推送机制 正向推送信用主体至金融机构 反向推送评定结果至政府部门 [4] - 实现财政补贴及农机具等数据的常态化共享 [4] 征信宣传与文化建设 - 推出征信宣传IP形象"征小信" 以蒙古马精神为原型制作情景短剧 [5] - 协同盟委宣传部开展"村长说征信"活动 聘用844名"金融副村长"进行基层宣传 [5] - 通过田间地头播宣传内容 引导农牧民增强信用意识并形成地区信用良性循环 [5]
云南普洱提速农村“三信”创建工作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4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 推动"三信"创建促进涉农贷款增长 截至2024年末农户贷款余额达359.98亿元 同比增长10.16% 近两年增速均超10% [1] - 农户信用贷款余额289.63亿元 占农户贷款总量80.45% 近两年占比持续正增长 [1] - 全市建立103个乡镇评级小组和1049个村委会初评小组 形成四级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 [3] 信用覆盖规模与增速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认定信用户346,234户 较2022年末增长246% [3] - 信用村(社区)达647个 较2022年末增长158% [3] - 信用乡(镇)达60个 较2022年末增长445% [3] 边疆地区信用建设 - 建档农户覆盖率99.6% 信用户占农户总数85.46% [4] - 抵边村信用贷款户数占比96.81% 较2022年末提升近2个百分点 [4] - 抵边村信用贷款余额占比87.25% 较2023年末提升5个百分点 [4]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6,928户 有贷户696户 贷款余额11.73亿元 [3] - 牛油果产业农户贷款3,111万元 其中信用贷款2,531.41万元 较2023年末增长140% [6] - 向19个牛油果种植村授信7.62亿元 实际用信5.47亿元 [6] 民族文化与诚信体系融合 - 依托布朗族"茶祖契约"与拉祜族"卡列卡些"制度构建诚信文化体系 [2] - 景迈山古茶林创建为"金融诚信建设示范基地" [2] - 通过少数民族节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 提升金融素养 [2]
“信”润沃土 云南普洱提速农村“三信”创建工作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7-31 05:3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 截至2024年末普洱市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达359.98亿元 同比增长10.16% 近两年增速均超10% [1] - 农户信用贷款余额289.63亿元 占农户贷款总量80.45% 近两年占比持续正增长 [1] - 全市认定信用户346234户 较2022年末增长246% 信用村647个增长158% 信用乡60个增长445% [3] 少数民族诚信文化基础 - 布朗族"茶祖契约"与拉祜族"卡列卡些"制度形成独特诚信文化体系 景迈山古茶林创建为金融诚信建设示范基地 [2] - 全市建档农户覆盖率99.6% 信用户占农户总数85.46% 抵边村信用贷款户数占比96.81% 较2022年末提升近2个百分点 [4] 金融支持产业创新模式 - 孟连县推行"334"联农带农机制:农户土地入股获30%收益 企业技术种苗入股占30% 国有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共享40% [5][6] - 向牛油果产业发放贷款3111万元 其中信用贷款2531.41万元 较2023年末增长140% 向19个种植村授信7.62亿元 [6]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档案库完成6928户数据录入 2024年末有贷户696户 贷款余额11.73亿元 [3] 组织体系建设 - 建立103个乡镇信用等级评价小组和1049个村委会初评小组 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信用工作组织机构 [3] - 联合农业农村局搭建边境幸福村新型经营主体档案推送机制 指导农信机构完成6928户数据采集 [3]
精准对接“三农”所需 金融服务持续深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6 17:40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1]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重要课题,金融机构需加大涉农贷款投放 [1]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投放 - 广西平乐农合行涉农贷款余额35.65亿元,累计发放脱贫小额信用贷款10727笔,金额4.51亿元,占平乐县发放脱贫贷款总额的99%以上,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2] - 交通银行定点帮扶甘肃天祝县、四川理塘县、山西浑源县,投入逾3000万元无偿捐赠资金孵化菌菇产业园,开发"菌菇贷"专属金融产品 [3] 产业振兴与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山东菏泽分行推出"经营快贷""种植e贷"等普惠产品,支持牡丹产业链关键节点,间接惠及上游种植合作社和农户 [5] - 广西平乐农合行推出"金柿贷"等专属产品,优化信贷流程,给予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与期限灵活搭配 [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湖北云梦农商银行发放"农民个人信用价值贷"100万元,助力科技化种植转型 [6] - 广西平乐农合行创建6个信用乡镇、81个信用村,累计采集农户白名单108972户,农户授信金额55.89亿元,用信金额28.34亿元 [8] - 交通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三年平均增速超10%,农户贷款增速达29%,在上海推出"神农e贷"纯信用线上产品 [8][9]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瓶颈与布局 - 当前瓶颈包括农业产业自然风险高、农户缺乏抵押物、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11] - 广西平乐农合行计划升级"县—乡—村"全覆盖金融网络,依托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一体化、线上化、智能化 [11] - 农业银行强调保持县域和涉农贷款良好增长势头,优先保障县域乡村融资供给,强化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12]
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7-20 22:15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 [1] - 保障粮食安全是金融支持"三农"的重点,包括粮棉油稳产保供、种业技术攻关、设施农业建设等领域 [2] - 金融机构需聚焦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加大涉农贷款支持力度 [3] 金融机构具体举措 - 农行山东分行推出"链式服务",截至6月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60.3亿元,较年初增加92.9亿元 [2] - 浙江三门农商银行发放农业经营主体贷款4.71亿元,支持粮食生产、设施农业等工程 [2] - 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准备200亿元夏粮收购资金,确保"钱等粮" [2] - 江苏省银行机构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26万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4543亿元 [3] 政策性金融支持 - 政策性金融机构需创新信贷产品,加大贷款投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 [4] - 农发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046.9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等项目 [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扩大个人数据库覆盖范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 -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丽水分行推出"信用村""信用家庭"建设,提供免担保、纯信用贷款服务 [5] - 永嘉农商银行实施"星级信用村"评级,星级与贷款利率挂钩,农户可随时通过手机银行取用贷款 [6] 金融科技应用 - 金融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全流程在线融资 [8] - 缙云农商银行运用金融科技串联436家专业合作社、61家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脉络 [9] - 金融机构需开发数字信贷产品,实现涉农信贷流程线上化与业务自动化升级 [9]
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金融时报· 2025-06-16 06:1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中国人民银行山南市分行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底共评定信用县8个 信用乡(镇)77个 信用村564个 [1] - 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建档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2025年5月底建立信用档案并评定信用农户63584户 [1] 信用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 - 涉农金融机构为信用县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截至2025年5月底农户贷款证发放59084张 实际使用54690张 贷款余额54.14亿元 发证面92.25% 使用面92.14% [2] -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取得进展 截至2025年5月底完成融资9笔 金额1.65亿元 [2] - 西藏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共享 截至2025年5月底完成融资7笔 通过审批4笔 金额0.9亿元 [2] - 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推广应用 截至2025年5月底企业申请贷款44笔 发放9笔 金额0.12亿元 [2] 征信宣传教育工作 - 中国人民银行山南市分行大力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教育 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信用记录关爱日"等活动营造良好信用氛围 [3]
“信用”筑基 铺就“小渔村”的康庄大道——大理市农商银行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侧记
证券日报· 2025-06-03 01:53
文笔村文旅产业转型 - 文笔村从传统小渔村转型为高端民宿群及网红旅拍打卡地,形成60多家餐饮机构、30多家民宿、10多个经营性旅拍点的新业态 [1][2] - 大理市农商银行通过"网格化+名单制"模式累计发放贷款4086万元,惠及164户,授信面达48%,推动产业从"卖风景"转向"卖体验" [2][3] - 金融支持带动就业,如李学文酒店长年用工8人,旺季达20余人,赵先生旅拍项目获20万元信用贷款 [3][4] 大理文旅产业规模与金融创新 - 大理去年举办超5000场目的地婚礼,旅拍服务超20万人,90%客户来自省外,行业年产值近18亿元 [4] - 大理市农商银行推出"苍洱农信文旅贷",累计发放涉文旅贷款超18亿元,实施"一村一策"综合融资服务 [4] - 将"新市民"纳入信用体系,如冯女士获贷解决民宿资金周转难题并带动村民就业 [5][6] 产业融合与特色发展 - 文笔村通过"民宿+旅拍+康养"模式打造旅居新业态,如李学文酒店融合咖啡、简餐、空中花园等元素 [3] - 金融活水渗透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民宿、旅拍等经营主体"同频共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2][4] - 特色民宿如走马海景度假美宿通过信贷支持实现美学设计,成为"心归处"式体验载体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