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贷

搜索文档
深耕县域乡村市场 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9-25 23:33
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情况 - 2025年二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机构单列涉农信贷计划 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2] - 明确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 加大对粮食重点领域信贷投入 [2] 政策性银行实践 - 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投放夏粮收购铺底资金4100万元 确保企业"开秤即有钱收粮" [2] - 累计投放夏粮收购贷款10.65亿元 [2] 大型国有银行产品创新 - 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 "富民贷"余额1241亿元 "粮农e贷"余额1401亿元 [3] -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 [3] - 加快"AI+"规模化应用 在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多个场景落地人工智能 [7] - 发布手机银行10.1版 优化"手机银行+移动营销"线上线下全链路业务流程 [7] 农村中小银行特色服务 - 平阳农商银行创新"生物活体抵押贷" 发放71户共计4732万元 [3] - 贷款利率比一般企业贷款降低150个基点 [3] - 苍南农商银行建立427个基础村居网格 覆盖102.4万户客户 [6] - 获取属地信息121万条 实现一村一图、一户一档 [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北京农商银行上线农户建档评级系统 监管农户建档评级超万户 [5] - 创新信用户评定系统 实现"1分钟自主申报"和移动终端实时响应 [5] - 需整合工商、税务、农业等部门数据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6] 数字金融技术应用 - 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是面对面业务成本的五分之一 网点和代理点成本的三十五分之一 [7] - 邮储银行创新"农牧贷"产品 以信用为核心授信依据 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 [8] - 实现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全流程线上化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半径 [7] 产业链金融服务 - 商业银行可围绕"土特产"产业链推出"订单+保险+期货"组合融资 [3] - 针对家庭农场、民宿、农创客等主体开发循环额度信用贷产品 [3] - 新技术嵌入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等环节 实现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 [8]
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9-25 22:06
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监管政策与银行实践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 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并完成差异化增速目标 [2] - 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夏粮收购铺底资金4100万元 累计投放收购贷款10.65亿元 [2] - 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 "富民贷"余额1241亿元 "粮农e贷"余额1401亿元 粮食保供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 [3] - 农村中小银行创新"生物活体抵押贷" 发放71户共4732万元 利率较一般企业贷款低150个基点 [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搭建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 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优先向高信用农户放贷 [4][6] - 北京农商银行上线建档评级系统覆盖超万户农户 信用户系统实现"1分钟自主申报"和实时审批 [5] - 浙江苍南农商银行建立427个村居网格 覆盖102.4万户客户 整合121万条属地信息 [6] - 专家建议政府整合工商、税务、农业数据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6] 金融科技应用与服务优化 - 手机银行业务成本仅为面对面业务的五分之一 代理点成本的三十五分之一 [7] - 农业银行加快"AI+"应用 覆盖智能客服和营销场景 发布手机银行10.1版优化全链路业务流程 [7] - 邮储银行创新"农牧贷"产品 以信用为核心授信依据 期限最长3年 无需抵押物 [8] - 商业银行通过数字信贷产品实现涉农流程线上化 嵌入农业供应链关键环节 [8]
金融赋能+智慧养殖 山西汾西养殖产业跑出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9:02
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 - 汾西县肉牛养殖户约690户 存栏量突破2万头 [1] - 十四五末目标净增3万头 实现农业人口户均1头肉牛 [1] - 2024年计划出栏1万头 产量150万公斤 产值1.6亿元 [1]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普及智能项圈与自动化饲喂系统 [2] - 实施生态循环模式 建设零碳沼气与有机肥厂形成养殖闭环 [2] - 推广"十百千"工程 实现标准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 [1] 金融支持体系 - 邮储银行推出产业贷/农牧贷/极速信用贷三大产品 累计投放超5000万元 [5] - 产业贷提供最高500万元抵押贷款 农牧贷为纯信用贷款最高50万元 [5] - 极速贷信用贷最高额度60万元 支持24个月期限且最快当天放款 [5] 保险与风险保障 - 政府推出目标价格保险与伤亡险组合 覆盖5753头肉牛 [1] - 累计赔付153.96万元 有效对冲市场价格波动与疫病风险 [1] - 通过"保险兜底"模式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 典型案例与成效 - 鸿兴合作社获70万元授信 存栏量稳定140头效益良好 [4] - 康瑞莱生物科技累计获652.4万元贷款 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 [8][9] - 郭老五养殖场获20万元贷款支持 推动窑洞式养羊模式推广 [9]
邮储银行上海分行:科技赋能“三农”金融服务创新
新华财经· 2025-09-22 05:48
公司业务创新 - 邮储银行上海松江区支行成功发放首笔农牧贷产品 标志着公司在创新服务三农领域取得突破 [1] - 公司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创新 利用移动展业Pad端实现贷前调查 资料采集 影像上传到合同签约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1] - 农牧贷产品采用经营数据加农业数据相结合的模式核定授信额度 针对种养殖客户群体融资痛点量身打造 [1] 业务发展成果 - 截至2025年7月末 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涉农贷款净增超3亿元 普惠涉农贷款净增超0.5亿元 [1] - 公司通过流程重塑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大幅提升办理时效和客户体验 [1] - 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一线精准滴灌 助力上海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1][2] 未来发展规划 - 农牧贷产品将持续优化升级 对接外部农业数据和数据实验室(包括保险 地块 补贴等) [2] - 公司将搭建智慧农贷系统进行动态授信 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及材料 [2] -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部署 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推进小额贷款产品流程重塑 [2]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以绿色金融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和美画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6 15:12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通过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为赣南地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1][2][6]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建设 - 为国家储备林项目授信1.7亿元 首笔发放1亿元贷款 用于林地流转、营林造林及森林抚育 [1] - 发放8800余万元项目贷款支持城乡供水新改扩建项目 惠及7个乡镇18.5万居民 [2] - 提供7500万元信贷支持县域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 预计年发电量超千万度 [2] 绿色金融推动产业升级 - 向江西卫棉纺织集团发放1500万元贷款支持智能化改造 使生产能耗降低30% 用工成本节约70% 纺纱效率提高30% [3] - 追加2000万元"科创信用贷"支持企业建设5G+智慧车间和循环再生生产线 [3] - 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超210亿元 惠及1500余家企业 推动产业低碳高效升级 [4][5] 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 向生态养殖企业发放50万元"产业贷"支持初期建设 再提供50万元资金助力产业链延伸 [5] - 涉农贷款达172亿元 普惠涉农贷款近70亿元 支持生态种植、循环养殖等绿色农业项目 [6] - 通过"产业贷""农牧贷"等产品推动绿色产业扎根乡村 [6] 整体业务成效 - 绿色融资余额达26.3亿元 同比增长52% [6] - 采用"专属产品+定制服务+绿色通道"模式 聚焦光伏、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等低碳产业 [2] - 通过名单制管理和"一企一策"精准对接 将信贷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 [2]
邮储银行吉安市分行 金融春雨润葡萄 “串”起农户致富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6 14:40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吉安市分行通过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2] 金融服务策略 - 将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不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1] - 立足地方特色产业 推出产业贷和农牧贷等创新信贷产品 [2] - 以服务上门和送贷下乡形式为三农客户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金融服务 [2] - 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和长期扎根三农领域的优势 进一步下沉金融服务重心 [2] 业务实施情况 - 进行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渗透 覆盖种植管理加工到销售各环节 [1] - 重点围绕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 - 累计向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等三农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00余户 金额超1亿元 [2] - 为江西吉安县横江镇葡萄种植基地提供70万元授信资金支持果园扩种 [1] 具体案例 - 信贷客户经理第一时间进行贷前调查 向葡萄种植基地发放20万元贷款支持扩张 [1] - 贷款资金支持使得葡萄产量增加品质更佳 串起农户甜蜜致富路 [1]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邮‘粮’策”奏响颗粒归仓交响曲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08:52
公司业务模式 -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组织18支党员先锋队提供闭环金融服务 包括需求摸排 逐户走访和精准适配[2] - 组建9个乡村振兴专项宣讲组深入一线详解产业特点并调研市场需求[3] - 通过支部与镇村建立信息直通车机制动态更新种粮大户名单[3] 金融产品与服务 - 产业贷产品具有纯信用 线上办理 额度充足和放款迅速的特点 匹配收粮周期[1] - 金融工具箱包含农牧贷 产业贷和小微易贷等多款产品适配全链条需求[2] - 提供线上加线下和信用加抵押双轨信贷服务 精准对接短频急金融需求[3] 业务覆盖与成效 - 服务覆盖粮食产业种植 收储和加工全链条用款节点[2] - 采用村委推介会加田间办公模式深入乡村开展服务[3] - 今年以来已为近600位客户发放粮食产业贷款超1亿元[3] 具体案例 - 向宁都县粮食烘干厂负责人曾小龙发放100万元产业贷 支持500万斤稻谷订购[1] - 向全南县种粮大户黄爱华发放15万元贷款 解决1000亩稻田农资缺口[2]
数字信用引来“金融管家”
金融时报· 2025-08-26 02:3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三门峡市分行通过创新信用体系建设与双平台模式 有效解决农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覆盖面[1][2][4] 信用体系建设创新 - 搭建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双平台 构建动态信用评价体系 覆盖40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 - 联合多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与信用建档机制 累计清理异常主体2000余家 打破部门数据壁垒[2] - 整合财税 农业农村 社保等多部门涉农信用信息 通过AI算法实现主体精准画像与全覆盖[3] 金融服务效率提升 - 系统实现自动审批与秒到账 为417家主体提供12.78亿元融资支持[1] - 通过智能匹配模型快速推荐适配信贷产品 大幅提升服务精准度[3] - 创新"信用+担保"复合增信模式 推出专属信贷产品 平均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4] 技术应用与平台建设 - 采用AI模型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实时刷新农户信用评分与授信额度[1][2] - 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 与普惠平台形成功能互补[2] - 建立线上智能匹配与线下精准对接机制 通过5G直播举办8场专场活动[4]
宁夏中卫:金融积极支持海原肉牛产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21 04:56
产业规模与增长 - 肉牛养殖出栏量达4.99万头,同比增长18.2% [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16.3亿元,占县域涉农贷款总额16% [1] - 贷款规模占中卫市肉牛贷款总额38.10% [1]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 海原农商行发放肉牛贷款13.06亿元,占各项贷款19.28% [2] - 建设银行海原支行为信用良好养殖户简化审批流程 [2] - 邮储银行推出"农牧贷"产品,额度60万元,利率区间3.7%-6% [4] 差异化信贷策略 - 宁夏银行通过"宁商e贷"和担保公司合作实现快速放款 [3] - 农业银行针对500户存栏5-19头、200户20-49头及50户50头以上养殖场定制方案 [3] - 对脱贫人口采用"5+X"信贷模式,基准利率下浮10% [4] 金融产品创新 - 海原农商行推出30万元以内免担保抵押的"黄河e贷"线上产品 [2] - 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运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管理资产 [4] - 针对青贮饲料采购提供期限匹配的专项贷款 [4] 政策与风险保障 - 政府设立专项担保基金,提供30%代偿风险补偿 [5] - 保险公司开发犊牛、种牛等阶段性保险产品 [5] - 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保险+信贷"增信模式 [5] 普惠金融服务 - 整村授信系统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建档与评级授信 [2] - 提供7×24小时线上金融服务提高普惠率 [2] - 金融机构通过走访调研精准摸排经营需求 [7][9]
邮储银行江西吉安市分行 赋能产业振兴助农增收致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00:39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江西吉安市分行通过专项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重点针对葡萄种植和竹荪种植提供信贷支持 助力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 [1][2] 金融服务方案 - 针对葡萄种植户和合作社推出专项信贷服务 包括再就业贴息贷 农牧贷 产业贷等特色产品 [1] - 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优化流程简化手续 确保资金在关键农时精准投放 [1] - 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种植户扩大规模 技术升级 应对自然灾害及销售周转等需求 [1] 具体案例 - 向吉安县慧怡葡萄园发放20万元再就业贴息贷款 用于升级避雨大棚和滴灌设施 [1] - 向遂川县竹荪种植基地发放50万元产业贷款 支持竹荪种植采收和销售 [2] 实施效果 - 葡萄种植户通过设施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和价格保障 实现增收 [1] - 竹荪种植户借助信贷资金实现规模化种植 今年市场行情好价格可观 [2] -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落地开花 [2] 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三农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紧紧围绕市场定位持续做好金融服务 [2] - 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