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体系与地缘经济风险 - 全球金融体系在防范地缘冲突外溢风险、保障国际经贸与产业链稳定方面至关重要,深化全球经济治理参与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4] - 地缘经济风险的核心特征在于经济手段的运用,其目标可能是经济或政治性的,风险来源分为客观维度(全球网络关系突变)和主观维度(大国主观意志) [7] - 长期视角下,全球网络结构改变了收入分配格局,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受损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短期内中心国家政策变化成为风险爆发的直接诱因 [8] 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的影响 - 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不利溢出效应,工业增加值在半年内显著收缩,CPI、消费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负向响应 [12] - 汇率、房地产、信贷市场是关键传导渠道,汇率贬值、房地产价格下滑、信用风险短期上升会放大风险传导 [12]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缓冲地缘经济风险的不利影响,稳定房地产和债券市场能避免风险形成棘轮效应 [13] 地缘经济风险的宏观模型分析 - 中美两国DSGE模型显示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在风险冲击中相对获益,其经济受损程度低于中国,消费等指标甚至呈正向反应 [16] - 模型显示地缘经济风险冲击对经济有短期至中长期萧条影响,美国有动机利用金融优势主动抬高风险以获利 [16] - 模型改进方向包括调整效用函数、引入劳动市场框架以修正投资上升问题并放大风险冲击的萧条效应 [16] 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重塑 - 地缘经济风险导致贸易壁垒攀升至二战以来峰值,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对美出口份额自19%降至14%,机械等核心产品份额骤降50% [18] - 贸易转移效应明显,中国对美出口下降的4.5个百分点被东盟与墨西哥5个百分点的增长完全对冲 [18] - 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全球收缩与区域化集中趋势,跨境信贷与证券投资向发达市场倾斜,50%证券投资流向美国 [19] 全球支付体系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 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初期效果显著但被俄罗斯反制措施削弱,凸显大国反制能力与第三方国家缓冲作用 [22] - 人民币国际化需突破美元网络效应惯性,短期扩大跨境结算规模,中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双轮驱动" [23] - 地缘经济风险上升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01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尤其在贸易、投资领域表现突出 [29]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演变 - 过去3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震荡上升,美元和欧元占比下降,人民币等新兴货币份额小幅上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 [25] - 地缘经济风险对储备货币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美元仍被视为"安全港"但其地位受发行国政策不确定性冲击 [25] - 储备货币体系演变是经济结构与地缘风险博弈的结果,美元主导地位短期内仍难被取代 [26]
会议简报|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一成功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前沿研究成果”
搜狐财经·2025-08-02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