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代理退保”变“代理贷款”,退休老人被骗8万!警惕“养老钱”成“坑老钱”
齐鲁晚报· 2025-09-19 12:20
等李阿姨发现不对劲时,对方早已失联,留下的只有8万元贷款和每月近3000元的还款压力,原本用来 养老的钱,反而变成了"负债"。 "李阿姨,您这几份养老保险是'无效保单',到期拿不到钱,我们帮您退了,再帮您买'高收益理财',比 社保还划算!"退休的李阿姨在家接到"保险维权中心"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她的保单信息,让她彻 底放下戒心。 对方上门后,拿着李阿姨的手机"帮她操作退保",还说:"退保要等15天,这段时间您的钱在'活期账 户'不划算,我们帮您先买个短期理财,年化收益8%,退保到账后自动转出来,不影响您用。"李阿姨 没懂"理财"是什么,只听对方说"保本保息",就配合刷了脸、输了密码。 可15天后,退保的5万元没到账,李阿姨反而收到了银行的催款通知——原来对方所谓的"短期理财", 是用她的名义在3家贷款平台借了8万元,钱到账后立刻被转走,而她的保单早就被退保,退保金也被对 方私吞。 2、"刷脸、输密码"要自己来:任何时候,不要让别人拿你的手机操作,尤其是"刷脸认证""输银行卡密 码",这些操作可能是在办贷款、转账,一旦完成很难挽回。 3、"退保+理财"组合拳是陷阱:凡是说"退保后帮你买高收益理财""比社保/保 ...
【防骗】警惕“百万保障”诈骗,守护资金安全
中国建设银行· 2025-09-18 07:06
诈骗手法分析 - 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或保险机构客服 以百万保障业务退订、升级或理赔为由诱导转账[3] - 通过虚构"影响征信""法院传票""黑名单"等话术制造恐慌心理[4][7][8] - 要求受害者下载屏幕共享APP并操作所谓安全账户转账[11][14] 受害者应对过程 - 诈骗分子以保单升级为名要求下载屏幕共享应用[11] - 最终引导向安全账户转账1万元验证金并承诺5分钟退回[14] - 转账后资金被立即转走完成诈骗[15] 行业防范措施 - 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不轻信来路不明的客服电话[17] - 谨慎使用屏幕共享功能以防账户信息泄露[18] - 拒绝向任何安全账户转账 遇异常情况立即报警[18]
为骗保自导自演“车祸” 怎么“破”?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1
案件概述 - 北京市通州分局破获两起车险诈骗案件 涉案总金额达38万余元 5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 - 第一起案件涉及伪造摩托车撞击高档自行车事故 自行车价值15万元 维修费用10万元 [1] - 第二起案件涉及三人诈骗团伙在2023年以来实施28次碰瓷 其中成功索赔21次 重复索赔11次 涉案金额28万元 [2] 诈骗手法特征 - 诈骗呈现专业化团伙化新特点 通过精心策划伪造事故现场骗取保险金 [1] - 犯罪团伙利用对方车辆违章并线时机主动碰撞 迫使对方承担全责 并谎称受伤要求高端医疗机构检查 [2] - 诈骗分子隐瞒已获赔事实 向人身意外险公司重复申请理赔 同时向肇事方索要误工费 [2] 行业管理漏洞 - 保险公司存在管理不善审核不严问题 案件暴露行业风险防控短板 [2] - 保险公司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 导致不法分子可在不同公司进行多次欺诈 [2] - 小额简易案件审查不足 第一现场查勘率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建议 - 保险公司应完善内控机制 优化理赔流程 提高查勘率或实行双人查勘制 [2] - 建立保险行业反欺诈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监管部门交管部门保险公司数据实时共享 [3] - 加强对索赔材料的调查核实 及时向有关单位核实疑点 [2][3]
虚构理财骗取客户资金!中国人寿一代理人诈骗17人被判刑11年
新浪财经· 2025-08-05 00:41
行政处罚与监管行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对中国人寿天津市分公司个人代理人田某某发出终身禁业处罚,因其欺骗投保人 [1] -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津金罚决字〔2025〕58号,由监管机关于2025年作出 [2] 案件事实与欺诈行为 - 田某某虚构中国人寿保险理财产品"鸿鑫",承诺年利息16%且保本保息,骗取17名被害人共计365.68万元 [1][3] - 欺诈行为持续时间为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通过现金和手机银行转账方式收款,并使用作废收据伪造公章和合同号 [3][5] - 骗得资金被用于个人消费、对外借贷及投资理财 [5] 司法审判与定罪 - 一审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田某某有期徒刑11年,罚金20万元,并责令退赔365.68万元 [3][6] -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认定其行为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要件,终审裁定为诈骗罪 [8][9][10] - 法院认定诈骗金额特别巨大,但考虑自首情节从轻处罚 [6][9] 民事诉讼与债务纠纷 - 多名被害人于2019年通过民事诉讼追讨债务,法院判决田某某偿还借款本息 [12][13] - 例如王某某获判追回借款19万元、利息30,400元及逾期利息8,245元,年利率按16%计算 [12][13] 案件程序进展 - 案件曾因事实认定问题被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但最终维持原判 [4][10] - 田某某于2019年11月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被逮捕 [12]
故意制造车祸骗保,通州警方连续破获两起保险诈骗案
新京报· 2025-07-10 08:24
保险诈骗案件分析 案件1:三人团伙作案 - 团伙通过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金,作案手法为随机寻找违章并线车辆并加速碰撞,利用对方全责的规则索赔 [1] - 团伙成员谎称受伤并在高端医疗机构检查治疗,由对方保险公司承担高额医疗费用,同时隐瞒事实向人身意外险公司重复索赔 [2] - 通过医院诊断证明向对方驾驶员额外索要误工费,形成多重诈骗链条 [2] - 2023年至今累计出险28次,索赔成功21次,其中11次为重复索赔,涉案金额28万元 [2] 案件2:伪造自行车事故 - 犯罪嫌疑人宋某某策划伪造交通事故,指使赵某某停放已损坏的高价值自行车(价值15万元),并安排王某驾驶摩托车故意撞击 [3] - 通过宋某某的店铺对自行车进行虚假定损,维修金额高达10万元,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3] - 保险公司发现事故疑点(如自行车损伤与实际碰撞描述不符)后报警,警方介入调查 [3] - 王某和赵某某在证据面前承认犯罪事实,宋某某作为主谋被抓获 [4] 案件共性 - 两起案件均涉及伪造交通事故现场,利用保险理赔规则骗取高额赔偿金 [1][3] - 作案手法隐蔽,需整合多家保险公司数据才能发现异常(如案件1中单次索赔金额较小但重复作案) [2] - 涉案金额较高,案件1累计28万元,案件2单次索赔达10万元 [2][3] 行业影响 - 保险公司需加强理赔审核机制,尤其对高额索赔案件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如损伤与事故描述的匹配性) [3] - 行业数据共享和整合能力需提升,以识别跨公司的重复索赔或异常索赔模式 [2] - 高端医疗资源和高价值物品的理赔成为诈骗高发领域,需针对性加强风控 [2][3]
保险服务变“资金圈套”!原平安人寿业务员虚构理财套取客户保险金,两审终以诈骗罪判9个月
新浪财经· 2025-06-18 00:34
案件概述 - 原平安人寿业务员康某以保险到期返钱为由,诱导客户张某通过APP操作支取保单现金价值3万元,并骗取银行卡及密码 [1][3] - 康某将其中1.5万元以张某及其子名义购买理财产品,剩余1.5万元用于为他人购买理财或消费 [1][7][8] - 案件经两审改判:一审认定盗窃罪判处三年,二审改判诈骗罪判处九个月 [1][12] 保险产品细节 - 涉案产品为平安智胜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年缴6000元/10年期,保障含疾病死亡赔付16万元、意外死亡赔付22万元等 [3][4] - 该产品通过现金价值支付浮动利息,需持续缴费维持保障额度,业务员严禁接触客户资金 [4] - 支取3万元导致保单保障额度与收益严重受损,但实际该产品无固定到期日 [4] 资金流向 - 康某当日通过ATM分4笔取现2万元,次日存入1.35万元后转给刘某2.35万元 [8] - 实际用于理财2.25万元(3份7500元/份的王牌理财),偿还车贷1000元,剩余6500元被挥霍 [8] - 王牌理财宣称7500元投资两年可返利约14000元,康某通过拉单获1200元/账户回扣 [9] 司法争议焦点 - 一审认定康某秘密控制理财账户密码构成盗窃 [9] - 二审认为张某交付银行卡密码属财物处分意思表示,康某虚构理财用途非法占有1.5万元构成诈骗 [12] - 关键分歧在于对"处分意识"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10][12] 行业操作规范 - 平安人寿明确要求投保后客户自行管理资金,业务员不得接触客户银行卡 [4] - 电子签约流程含刷脸认证+电子签名,但被利用为欺诈工具 [3] - 公司系统显示康某2018年已离职,但客户2023年仍被其以原身份误导 [4]
网店虚构订单交易骗取退货“运费险”300多万 如何打击骗保“黑灰产”?
央广网· 2025-05-19 04:55
运费险诈骗案件概述 - 上海警方破获一起网店虚构交易骗取退货运费险理赔款的保险诈骗案,涉案金额300多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 [1] - 诈骗团伙通过伪造物流单据、虚构交易订单等方式骗取保险公司退货运费险理赔款 [5][7] - 案件涉及亲缘和地属关系的团伙组织,骗保资金通过亲属账户归集后购买虚拟币以逃避监管 [7]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团伙注册大量空壳电商平台账号和支付账号,以两天为一个周期进行刷单和退赔操作以规避平台监管 [5][7] - 通过设置发货地为西藏、收货地为广东的方式拉长物流距离,使每单运费赔付金额达到最高17.5元 [5] - 使用5元低价商品(如手机壳)进行批量下单,单账号日刷单量最高达360单,单个"买家"日涉案金额超1万元 [5][7] 运费险市场现状 - 运费险是保险公司为解决网购消费者退换货运费负担推出的产品,理赔金额根据距离和商品重量计算 [1] - 多数电商平台在支付页面设置投保选项,部分商家通过免费赠送运费险吸引消费者下单 [1] - 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异常赔付率激增,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区的低价商品集中退货订单 [2] 行业影响与监管 - 保险诈骗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权益,部分案件存在内外勾结情况 [8] - 网络仍存在教唆"薅运费险羊毛"的内容,部分行为已涉嫌保险诈骗罪 [8] - 我国刑法规定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以保险诈骗罪论处,本案5名主犯已被批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