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避孕药
icon
搜索文档
从“养老投资”到“高奢消费”:养娃成了最亏本投资?
虎嗅· 2025-09-01 09:45
养育孩子经济性质转变 - 从养老投资转变为高奢消费 过去孩子是家族延续和养老保障 现在成为高消费行为 [1][2][5] - 经济学家蒂莫西·泰勒通过《出乎意料的经济学》揭示这种变化 [3] 成本结构分析 - 直接成本包括自付费用和机会成本 自付费用指直接花在孩子身上的钱 机会成本指父母时间用于其他用途可实现的价值 [6][7] - 低收入农业社会自付费用低 女性机会成本低 孩子提供劳动力抵消成本 [8][9] - 高收入国家自付费用高 美国1960年抚养成本2.5万美元 相当于2009年18.3万美元 2009年实际成本22.2万美元 增长22% [17][18][19] - 当前美国每个孩子养育成本接近25万美元 不含大学学费或成年不离家费用 [21] - 住房是最大成本且实际增长 医疗费用大幅上涨 [20] 收益模式变化 - 历史孩子提供劳动收益 65岁以上男性1/3收入来自孩子 [9][10] - 现代家务贡献无法抵消成本 收拾桌子等与耕田拾柴不可比 [22] - 父母付出更多 幼年无法获得等价劳动回报 [23] 女性机会成本演变 - 机会成本定义为放弃的工资收入 双职工家庭需权衡工作时间与照顾孩子 [24][25] - 女性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 学历提升形成激励机制循环 [26][27] - 医学院女性比例从1970年10%升至90年代40% 法学院女生超男生 [28] - 高学历女性晚育少生 25岁前生育率:高中64% vs 大学20% 40岁时差异平稳 [29][30] - 平均生育数:高中及辍学女性2.5个 vs 大学女性1.6个 [31] - 高教育女性机会成本更高 怀孕照顾孩子期间放弃工资更多 [32] 职业与生育模式 - 大学女性先结婚后生育 可能暂离职场后重返 [33] - 离岗5-10年工资永久下降 调整工作年份后收入仍低15% [34] 技术变革影响 - 避孕药是生育选择最大技术变革 80%的45-55岁美国女性曾使用 [35][36] - 《经济学人》评为20世纪最伟大科技进步 [37] - 避孕药问世前女性需在性生活和职业间选择 [38] - 效果远优于隔膜和避孕套 尤其对年轻人 [39] - 1957年出生女性比1950年出生者晚婚且大学毕业率更高 因青春期可方便使用避孕药 [41][42] - 技术改变选择进而改变态度 [43] 长期经济回报变化 - 子女年老支持需求减少 社保养老金医保补助替代家庭收入保障 [44][45] - 成年子女仍重要但非完全依赖 涉及亲自照顾和财务管理 [46] 数量与质量权衡 - 低收入国家侧重孩子数量 高收入国家侧重投资质量 [14][15] - 劳动力市场技能回报增加 1980年大学毕业生收入是高中生1.2倍 现在1.6倍 [48][49] - 少生优育回报增加 多生少投回报降低 [50] - 成本更高 短期劳动回报和长期保障回报大大降低 [51] - 总体导致孩子数量减少 [53] - 高收入者将孩子视为奢侈品 随收入增加投入比例升高 [54]
特朗普政府计划焚烧970万美元避孕产品,欧洲干涉
央视网· 2025-08-08 04:25
特朗普政府销毁避孕药具事件 - 特朗普政府计划焚烧价值970万美元的避孕药具 这些物资原本计划运往非洲最贫困国家 但因政策阻止而滞留比利时 [1] - 销毁行动将花费超过16万美元的运输和焚烧费用 同时这些物资足以满足塞内加尔3年的避孕需求 [3][5] - 被销毁的避孕药具包括宫内节育器 激素植入物等多种产品 大多数仍处于有效期内 [1][5] 政策背景与影响 - 该决定基于特朗普政府恢复的"墨西哥城规则" 该政策禁止向提供堕胎服务的海外组织提供援助 [4] - 这批物资可防止约362000例意外怀孕 110000例不安全堕胎和718例孕产妇死亡 [4] -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已被解散 导致其采购的数百万避孕药具滞留 [3] 国际反应与谈判 - 比利时政府持续与美国磋商解决方案 法国政界人士试图介入接管库存 [2][8] - 联合国机构曾试图购买这批物资 但美方多次错过谈判截止日期 [6] - 法国政府表示无法合法扣押这些产品 因欧洲卫生当局缺乏法律依据介入 [8] 相关组织立场 - 非营利组织"MSI生殖选择"提出免费接收并重新分配这些避孕药具 [3] - 法国妇女权利组织证实部分避孕药具已从比利时仓库运出 但去向不明 [8] - 欧洲议会绿党议员表示欧盟委员会正在监测局势并探索解决方案 [8] 类似事件 - 美国上个月还焚烧了近500吨高营养饼干 这些饼干原本用于援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营养不良儿童 [9]
理查德·勒夫《超级强势股》译文
猛兽派选股· 2025-07-19 01:36
超级强势股的定义与历史表现 - 超级强势股指两年内价格至少翻三倍且涨幅最低达三倍的股票 1974年10月至1976年10月间约每五只股票中有一只价格翻三倍 从1018只股票中识别出243只超级强势股 [1] - 1962年至1974年期间共观察到434只股票的589次超级强势走势 其中57只涨幅超1000% 162次涨幅超500% [2] - 超级强势阶段持续时间差异大 3个月至63个月不等 多数持续8到33个月 其中282次持续12到24个月 124次持续24到36个月 [3] 超级强势股的触发因素与公司特征 - 上涨触发因素包括意外收益增长、并购或熊市底部超卖反弹 最常见的是从熊市底部超卖状态反弹 [2] - 38%的超级强势走势与季度收益大幅增长同步发生 28%伴随收益适度增长 34%与收益增长无相关性 [6] - 481次超级强势走势涉及流通股低于500万股的公司 仅2次涉及流通股超3000万股的公司 [8] 超级强势股的市盈率与收益关系 - 464次超级强势走势中市盈率上升 其中86次市盈率上涨四倍及以上 118次上涨三倍以上 [6] - 随机抽样显示37%超级强势股起步市盈率10-15倍 33%低于10倍 仅10%高于20倍 [7] 超级强势股后续表现与典型案例 - 504次超级强势走势结束后出现显著回调 其中63次一年内完全回吐涨幅 135次一年后完全回吐 [9] - 1962年熊市低点反弹的44只超级强势股中 28家流通股不足500万股 多为航空、复印机、避孕药等新兴行业公司 [12][13] - 典型案例包括施乐(复印机)、辛泰克斯(避孕药)、德州仪器(晶体管)、天际线(移动房屋)等 均具备收益快速增长、流通股少、低市盈率特征 [12][13] 超级强势股的周期性特征 - 天际线公司12年内出现三次超级强势阶段 分别上涨四倍、十多倍和四倍多 每次均始于熊市低点 [4][5] - 超级强势阶段后常伴随价格回调或横向波动 盘整期可能持续数年 [4]
警惕!易与司美格鲁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GLP1减重宝典· 2025-06-18 07:53
GLP-1药物相互作用的核心观点 - GLP-1药物(如司美格鲁肽)与其他药物联用可能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需重点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2] - 相互作用分为重度和中度两类,取决于对血糖或胃肠功能的潜在影响程度 [4] 重度药物相互作用 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 - 联用胰岛素或口服胰岛素分泌药(如格列吡嗪、格列苯脲)可能导致低血糖,需监测血糖水平 [5] - 血糖低于70 mg/dL为轻度低血糖(出汗、心悸),50-55 mg/dL为中度(头晕、意识模糊),低于54 mg/dL为严重(癫痫风险) [5]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 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并因吸收代谢改变降低药效 [6] - 凝血功能受损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中风 [7] 阿片类止痛药 - 吗啡、芬太尼等因胃排空延迟可能降低吸收速度,需调整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8] 抗生素及抗疟药 -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能引发腹泻和电解质失衡 [9] - 氯喹、羟氯喹及克拉霉素可能加重低血糖 [10] 中度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 -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能因肠道吸收干扰需调整给药时间(注射前后1-6小时) [12][13] 避孕药 - 激素避孕药效果可能降低,建议注射前1小时服用并采用备用避孕措施 [15][16] 甲状腺药物 - 左旋甲状腺素吸收可能增加,需监测激素水平并调整剂量 [17] 抗癫痫药物 - 苯妥英、丙戊酸等吸收可能减少,需监测血药浓度 [18] 地高辛 - 药效可能降低,需警惕心力衰竭恶化迹象 [19] 非处方药 - NSAIDs(布洛芬)和泻药可能加剧司美格鲁肽的胃肠道副作用(腹泻、呕吐)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