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

搜索文档
中国飞鹤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利用专项基金
新浪财经· 2025-09-17 08:07
公司捐赠活动 - 公司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利用专项基金[1] - 公司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授捐赠支票并获赠答谢锦旗[3] 公司背景 - 公司始建于1962年 从黑龙江齐齐哈尔起步 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3] 捐赠意义 - 捐赠助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 - 为社会力量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提供高标准的实践范本[3] - 彰显公司作为民族企业对守护民族记忆和担当时代责任的公益初心[3]
为童年添一抹温暖“黄” 我爱我家向安定镇幼儿园捐赠物资
北京晚报· 2025-09-11 02:57
公司公益活动 - 公司向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幼儿园与第二幼儿园捐赠图书80多种共计500余册 玩具及体育器材30余种 聚焦学龄前儿童教育需求[1][3] - 捐赠物品包括激发学习兴趣的图书 情绪管理玩具及健身运动器材 旨在支持儿童全面发展[3] - 公司通过"实地调研+需求对接"方式制定帮扶方案 定制符合幼儿安全标准的器材与书籍[6] 公益体系与社区服务 - 公司构建"党委统筹 支部落实 党员带头"公益工作体系 开展"爱家星行动"涵盖乡村振兴与社区公益[9] - 依托全国近3000家门店建立"党员服务站" 提供免费打印 应急充电等便民服务 2023年开展社区公益活动400余场 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10] - 在湖北红安 麻城及福建连城等地推进乡村振兴 以特色农副产品链接革命老区与城市社区[12] 战略方向 - 公司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共建合作 未来将聚焦社区民生 乡村振兴与儿童教育 推出精准化 长效化公益项目[12]
首届企业公益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
中证网· 2025-09-07 07:41
企业公益生态发展大会 - 首届企业公益生态发展大会于9月6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推动商业与科技生态的向善共生" [1]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企业公益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重要力量 正从单点捐赠走向生态协同 [1] - 数字化与人才被强调为公益生态两大支柱 社区公益将成为落地重点 [1] 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 - 腾讯联合多家企业发起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建设 推动公益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 [1] - 该生态圈成立于2025年5月 以"共创价值、共享美好"为愿景 现有45家成员企业和社会组织 [1] - 美团、货拉拉、壹基金、vivo、海亮集团等26家机构在大会签约加入生态圈 [1] - 腾讯、伊利、联想担任生态圈首届轮值主席单位 [1] 益企同心圆计划 -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平安保险、蒙牛等30家机构共同实施"益企同心圆计划" [2] - 该计划将搭建企业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服务平台 围绕资源拉通、地区拉通、项目拉通三个层面开展对接 [2]
让“善意”常青,澳优基金会在中华慈善日发布公益短片
长沙晚报· 2025-09-05 11:01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公益短片并系统阐述其公益战略 强调通过持续性、多领域的行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形成从物资捐赠到能力建设的可持续帮扶模式 [1][7] 母婴关爱公益行动 - 早期发起"守护第一口奶""母爱800g"公益行动 近期将公益范围扩展至孕产妇心理健康领域 在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开展120场专项活动 [1][3] - 旗下佳贝艾特持续12年开展"优爱行动" 覆盖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 累计捐赠营养物资近7万件 惠及百万人群 [1] - 针对西藏母婴营养健康指标偏低问题 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行 9年间发起59次捐赠及66场义诊 培养1200余名医疗人员 覆盖7500余户家庭 累计捐赠物款价值1500万元 [3][4] 教育支持与灾害救援 - 今年5月联合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向溆浦县低庄镇中心小学14个教学点捐赠办公电脑、教室壁扇、食堂油烟机等物资 连续第四年在儿童节期间开展助学活动 [6] - 应急机制响应迅速 如2025年初西藏日喀则地震后立即联合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捐赠生活物资 截至2024年底通过基金会累计捐赠现金及实物价值超3亿元人民币 [7] 公益理念与未来规划 - 强调从单一捐赠升级为系统性帮扶 形成"从一杯奶到一条链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可持续模式 [7] - 未来将继续依托产业资源优势 通过基金会整合社会爱心力量 扩大公益覆盖范围 [7]
建行公益 从心出发
新华网· 2025-08-12 06:14
公司公益理念与体系 - 公司坚持大行担当、家国情怀、民本理念、公益初衷、金融视角原则 践行"带上员工做公益、带着客户做公益、带动机构做公益、融合业务做公益"理念 [1] - 公益项目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贫济困、灾害救助、环境保护等领域 累计捐款超过19亿元人民币 [1] - 构建"公益+平台+金融"模式 形成总行公益项目、基层公益活动、员工志愿服务、客户爱心奉献四位一体公益慈善体系 [1]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 - 2011年启动实施母亲健康快车资助计划 截至2022年末累计捐款7700万元 购置512辆医疗车覆盖24个省区贫困乡县 [3] - 医疗车配备病床、氧气、超声诊断仪和心电分析仪 提供健康咨询、义诊、免费健康检查、孕产妇接送及医务培训服务 [3] - 2021年7月在贵州遵义举办爱心义诊活动 2023年赴陕西延安、宁夏青铜峡开展义诊志愿服务和项目探访 [3][4] 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 - 2007年一次性捐款1.2亿元实施资助计划 累计资助贫困高中生近8.4万人次 帮助6万余名高中生进入大学 [5] - 2015年优化项目实施办法 从资助贫困生调整为奖励品学兼优困境学子 截至2022年末累计发放1.66亿元资助款 资助9.89万人次 [5] - 项目入选《企业公益蓝皮书(2014)》50佳品牌公益项目 系公司一次性捐赠资金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直接受益人数最多的公益项目 [5] 希望小学建设与教育支持 - 1996年通过员工自愿捐款筹集3256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截至2022年末在贫困地区建成50所希望小学 [6] - 累计培训教师近900人次 组织近400名师生赴北京深圳参加夏令营 定期开展员工支教活动 [6] - 2021年启动"希望工程·建设银行五室"建设 累计捐赠1000万元建成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德育教室60个 2023年在四川盐源县前所小学举办捐赠活动 [7][8] 乡村振兴公益项目 - 2021年启动善建家园公益项目 包括太阳能路灯点亮绿色乡村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两部分 [9] - 截至2023年累计捐赠1000万元 在10个省份38个乡村安装1820盏太阳能路灯 完成100名带头人培训 [10] - 太阳能路灯项目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彰显绿色低碳理念 带头人培训旨在培养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骨干 [9][10]
海普诺凯9年累捐超1110万 惠及母婴家庭超6500户
长江商报· 2025-08-08 00:25
核心观点 - 澳优基金会及海普诺凯连续9年开展西藏母婴营养健康公益项目 通过学术守护、科学哺育和爱心联动三大核心行动 以四维创新方式提升高原母婴健康水平 构建覆盖高原的母婴健康服务网络 [1][2][4] 公益项目历史与规模 - 项目自2017年启动 澳优基金会2019年成立后加入 累计向社会捐赠物款价值超过1亿元 [2] - 项目累计捐赠物款超1110万元 惠及6500余户母婴家庭 开展59场村医专干培训 培训医护及专干1100余人 [2] - 项目足迹覆盖西藏自治区全域 从物资捐赠到知识赋能 构建长效守护机制 [2] 2025年公益活动具体内容 - 公益活动为期11天 跨越西藏多地 开展健康科普、村医培训、学术交流、义诊和家庭走访 [3] - 在贡嘎县开展母婴家庭科普 在西藏母子保健协会和山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学术交流 提升本地医疗水平 [3] - 走进普兰县小学、普兰县人民医院和噶尔县幼儿园 提供定制营养支持与专业呵护 [3] 四大创新举措 - 打造公益主题曲《格桑花的守望》MV 通过AI合成旋律回溯9年公益足迹 打造可聆听的营养匠心编年史 [4] - 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专业机构 搭建学术桥梁 让科学哺育知识扎根高原 [4] - 8月8日至20日在微博发起我们还能为母婴健康做什么有奖话题互动 扩大公益声量 推动全民参与 [4] - 海普诺凯奥尔夫团队开发"音乐+营养"启蒙课程 通过手鼓节奏游戏和营养卡牌 让儿童在音乐中学习健康知识 [5] 公益参与与纪念 - 设计格桑花艺术共创仪式 收集参与单位和人员的专属贴纸 拼合为巨型格桑花装置送给西藏当地机构 [6] - 每一片花瓣承载捐赠者姓名与祝福 使公益印记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 在高原永久留存 [6]
海底捞解锁企业公益新形式:社会需求驱动型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6-20 08:12
社会需求驱动型发展模式 - 公司将火锅桌延伸到社会需求层面 重新定义商业与公益的共生关系 [1] - 通过"文化IP+产业赋能"双轮驱动模式 形成"产品创新-文化传播-经济反哺"闭环 [2] - 将餐饮场景转化为城市公共服务网络节点 让商业空间承载社区温度 [3] 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 - 帮助贵州苗乡"鱼酱酸"走向全国 通过上千家门店触达亿万消费者 [2] - 派驻专人进行工艺帮扶 导入生产管理和食安管理经验 [2] - 大规模采购合作拉动当地经济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 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 在门店等位区设立"暖'新'驿站" 提供微波炉 充电桩 饮水机等服务 [3] - 为环卫工人定制暖心礼包 [3] - 将门店打造为城市文明的"第三空间" [4] 教育支持与人才培养 - 在四川简阳创办学校 捐赠篮球架 书架等教育设施 [6] - 开展"山海青年"行动计划 聚合企校村三方资源 [6] - 通过组织联建和人才联育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6] -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