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模式

搜索文档
建滔积层板20250928
2025-09-28 14:57
建滔积层板 20250928 摘要 建涛积极布局产业升级,虽高端产品仅达马六级别,但自供铜箔、玻纤 布和树脂的一体化优势增强竞争力。 AI 需求拉动及转产调整供需结构,覆铜板市场景气度提升,整体供需格 局良好,电子关税扰动影响有限。 建涛是国内特种电子布行业重要参与者,产能仅次于中国巨石,并计划 扩产 7 万吨细沙,成本控制能力强。 建涛自 2019 年布局特种电子布,新型玻纤丝正进行客户认证,有望覆 盖日韩台等 CCL 厂家,预计 2025 年 10 月取得进展。 建涛高端化思路清晰,从上游原材料入手,逐步追赶马七马八马九系列, 整体进程相对较慢,但策略稳健。 特种电子部行业供需紧张,二代布和低膨胀布以上产品紧缺率高,行业 有望进入供需两旺状态。 8 月 15 日 CCL 市场大幅涨价,为今年首次有效提价,四季度中低端 CCL 价格或进一步上涨,市场状态依然紧俏。 Q&A 建涛基层板在电子布和覆铜板领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期如何? 建涛基层板公司长期以来被视为中低端覆铜板的生产商,但在近年来,特别是 在电子布和上游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首先,在成长性方面,建涛基层板 在 AI 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高频高速性 ...
华友钴业半年营收372亿创新高 需求旺盛合同负债20亿大增131%
长江商报· 2025-08-18 23: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97亿元,同比增长23.78% [1][2] - 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增长62.26%,扣非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增长47.68% [1][2] - 合同负债达20.0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31.01%,显示订单充足 [1][5] 产品与业务结构 -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超60% [3] - 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 [3] - 正极材料营收60.53亿元(占比16.27%),镍产品营收128.37亿元(占比34.51%) [3] - 湿法项目MHP出货量约12万吨,同比增长超40% [5] 成本与运营效率 - 一体化产业链布局通过协同效应有效降低成本 [3] - 推进近300个增节降项目,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4.8% [3] - 平均融资成本较上年降低30个基点 [3] 国际化布局 - 境外营业收入241.93亿元,同比增长40.94%,营收占比提升至65.04% [4] - 印尼新增参股2个红土镍矿,Pomalaa湿法项目(12万吨镍金属量)开工建设 [5] - 与LG化学、福特、淡水河谷等国际巨头合资建厂,强化全球供应链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36亿元,完成115项专利申请,获得42项专利授权 [5] - 累计专利申请总量1488项,累计专利授权604项 [5]
通威,再现曙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0:00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4年第四季度起国内光伏产业陷入非理性竞争,产业链价格持续大跌,主材制造环节遭遇大面积亏损,龙头企业也面临"至暗时刻"[1] - 2024年通威股份面临创业四十多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2] - 行业供需错配不断加大,光伏行业陷入长达一年的普亏状态,成为国家"反内卷"重点目标[3] - 2025年7月多晶硅2508期货一个月内累计涨幅超60%,现货价格连续三周上涨,N型多晶硅复投料成交均价达4.68万元/吨[7] 企业动态与战略调整 - 通威股份从多晶硅追随者发展为行业第一,从专业化模式转向垂直一体化龙头[2] - 2025年通威股份上半年预计亏损49亿至5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 - 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永祥股份完成49.16亿元增资扩股,引入11家金融投资机构[9] - 刘汉元强调一体化布局是为形成规模成本领先的全球供应链[8] 行业政策与市场反应 - 2025年7月工信部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被视为行业"反内卷"升级信号[5][6] - 硅料企业响应政府号召,报价以"不能低于全成本"为基准点[7] - 通威股份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出现50%左右反弹[7] - 业内一致倡导行业自律,反对"内卷式"竞争[4] 企业家观点与行业展望 - 刘汉元认为光伏产能过剩是短期现象,市场会重新平衡[4] - 刘汉元呼吁避免过度"内卷",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观点[4] - 中国光伏产业已完成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具备先进制造能力[2] - 行业期待政策支撑下迎来"柳暗花明的阶段"[7]
顺酐市场前景艰难
中国化工报· 2025-07-02 03:20
产能扩张 - 2024年顺酐新增产能达125万吨/年,总产能飙升至308万吨/年,较2023年大增68%以上 [1] - 2025年行业仍有超百万吨新产能预期投放,截至5月底新增产能已达45万吨/年,同比增长近15% [1] - 湖北金澳化工等项目投产后,供应面将增加68万吨/年 [1] 市场表现 - 2024年顺酐价格跌至近5年低位,产能利用率降至48%左右 [1] - 2025年1至5月正丁烷法顺酐产能利用率仅为45.72%,同比下降26.76个百分点 [1] - 2025年1至5月市场均价同比下跌4.90%,7至8月价格或刷新全年新低 [1] 需求状况 - 下游产品消费量增速远不及原料供应增速 [2] - 经济放缓冲击终端需求,房地产低迷拖累树脂行业 [2] - 新兴下游BDO增长有限,酸酐类产品普遍供过于求 [2] 出口情况 - 2024年我国顺酐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前5个月顺酐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11.32% [2] - 出口增长对国内市场起到一定泄压作用,但无法根本解决供需矛盾 [2] 行业趋势 - 一体化模式将成为顺酐企业发展主流 [2] - 头部企业通过完善产业链结构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2] - 行业需依靠科技创新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