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搜索文档
民政部:二季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各困难群体服务持续提升
快讯· 2025-07-07 09:13
民生保障政策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和594.9元 [1]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1189.3万困难残疾人和1636.5万重度残疾人 [1] - 累计受理"跨省通办"申请3293人,"全程网办"申请14.4万人 [1] 儿童福利保障 - 全国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月人均达2010.6元 [1] - 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月人均达1547.2元 [1] -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月人均达1535.4元 [1] 养老服务发展 - "十四五"以来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4.1万张 [1] - 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79.8万人次 [1] - 完成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 [2] - 补贴支持84万户老年人购置居家适老化产品 [2] 养老服务消费促进 - 2025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老年助餐 [2] - 7月至12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3] - 鼓励优化补贴申领流程,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精准覆盖 [3] - 支持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试住体验等活动 [3]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 - 鼓励培育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 [4] - 落实养老服务机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4] - 推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落地 [4]
大投资撬动大民生 解码中国人寿“高原水光”投资密码
财联社· 2025-07-02 01:30
中国人寿在青海的投资布局 - 公司通过90亿元股权投资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支持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4] - 青海黄河公司是青海最大发电企业,拥有水、光、风、火、储能等多种电源品种,参与建设的海南州生态光伏园获吉尼斯世界纪录[4] - 光伏羊生态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既降低企业成本又助农牧民增收,609.6平方公里的光伏园内牧草生长旺盛[2][5] 清洁能源项目运营成效 - 贡玛储能电站作为9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工程,2025年5月30日并网后提升光伏电站就地消纳能力,为青海电网提供调峰调频服务[6] - 龙羊峡水电站总库容247亿立方米,设计调洪库容51.8亿立方米,使下游防洪削峰率超40%,并实现青海从电力输入省转为输出省[7][8] - 拉西瓦水电站以两回750千伏出线接入西北电网,成为骨干电源点,建设周期创同类型电站最短纪录[10] 保险资金支持民生的策略 - 通过权益投资(930亿元)、债券投资(1100亿元)和另类投资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投向基建、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12] - 发行普惠金融专属资管产品,投资银行小微贷款专项债,2025年一季度末民生领域总投资规模达2400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60%[13][14] - 建立"投前筛选—投中决策—投后管理"全流程机制,确保资金精准流向民生工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13] 综合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 公司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投资着力点,推动"绿电+生态+民生"协同发展,如光伏羊模式带动生态畜牧业[1][5] - 通过长期资本支持青海黄河公司19座水电站建设,其中龙羊峡水电站发电量50%以上用于青海省建设[8][10] - 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优势定制化对接企业中长期需求,典型案例包括青豫直流二期外送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11]
直通民生!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创建并持续完善“双线配置”投资方法论
中金在线· 2025-07-01 09:20
公司概况 -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超6.3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4万亿元,投资支持社会民生领域建设规模超2400亿元 [1] - 公司作为保险资管行业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头雁典范,以"为国投资 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 [1] 投资方法论 - 2019年率先建立包含民营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健康养老等服务民生保障相关的投资任务体系 [2] - 创建"双线配置"投资方法论,引导保险资金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改革举措、民生工程建设跨周期稳健配置 [2] - 2024年创新建立多维度评价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提升项目筛选科学性 [2] - 投后管理采用动态监测、回访调研及常态化沟通机制,对股权类项目积极探索"投后赋能" [2] 投资布局 - 权益投资规模超930亿元,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等领域 [3] - 债券投资规模超1100亿元,在区域协调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重点发力 [3] - 另类投资锚定国家战略支持和关系民生保障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3] 重点投资项目 - 2019年12月受托实施90亿元青海黄河公司股权投资项目,电力总装机2893.12万千瓦,年均生产清洁电能约600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866万吨 [3][6] - 设立30亿元"中国人寿-中粮1号股权投资计划"支持粮油加工产能扩建 [16] - 发起设立200亿元"中国人寿-云南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滇中引水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达1500万人 [16] - 受托200亿元入股中石化川气东送项目,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服务近两亿百姓 [18] - 设立美丽乡村(丹江口)产业基金,2024年已投项目提供就业岗位约570个,岗位平均收入3000-5000元/月 [22] 创新模式 - 青海黄河公司"光伏+生态牧业"模式使光伏子阵区植被覆盖度增加80%,荒漠化土地缩减超100平方公里 [12] - 光伏羊模式既解决园区杂草问题,又使牧民收入翻倍,同时雇佣当地牧民从事保洁、安保等工作 [15] - 7800万元投资陕西、甘肃、吉林乡村光伏产业项目,567户脱贫户每年每户可获得收益3000元 [22] 未来展望 - 公司将持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333战略"部署和"一个国寿 一生守护"经营理念 [26] -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投资业务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服务国计民生 [26]
涉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医保等 上海发布新规 7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 2025-06-27 09:44
失业保险金调整 - 第1-12个月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增加50元至2305元/月 [1][3] - 第13-24个月支付标准调整为1844元/月 [1][3] - 延长领取支付标准调整为1650元/月 [1][3]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 -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595元/人/月增至1650元/人/月,增加55元 [8][9][10] - 重残无业人员等3类对象救助标准按低保1.3倍确定,从2075元/人/月增至2145元/人/月,增加70元 [12][13] - 散居归侨等6类对象救助标准增幅同步低保,每人每月增加95-225元 [14][15] -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低保1.3倍确定,从2075元/人/月增至2145元/人/月,增加70元 [16][17][18] 未成年人及学生救助标准 - 低保家庭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救助标准按低保1.3倍确定,从2075元/人/月增至2145元/人/月,增加70元 [19][20][21] - 满16周岁在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救助标准同步调整至低保1.3倍 [21] 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标准 - 低保边缘家庭收入认定标准调整为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300元 [22][23] - 低保家庭货币财产认定标准调整为人均低于39600元(2人及以下家庭43560元,特定群体47520元) [24][25] - 低保边缘家庭货币财产认定标准同步调整 [26] 职工医保调整 - 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63万元提高至65万元,超限部分报销80% [27][28] - 2025医保年度门急诊自负段标准及住院起付标准维持不变:在职职工分别为500元/1500元,退休人员按退休年份分200元/700元或300元/1200元 [29] - 个人医疗账户资金于7月1日计入,计入方式与2024年度一致,可通过APP查询 [29]
让民生答卷有“温度”更有“厚度”
郑州日报· 2025-06-27 00:37
民生保障 - 郑州市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计划建成1~2家城区助餐服务示范点,3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0个村级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站点,6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 [2] - 2024年7月1日起,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760元,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实行差额救助或分类发放 [3] -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郑州市婚姻登记预约量激增,"520"当天为2374对新人办理婚姻登记 [2] 就业创业 - 2025年郑州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提供534个职位、5565个岗位需求,吸引2641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665人 [4] - 截至5月31日,全市开展引才活动129场,提供就业岗位378092个,达成就业意向83801人,引进各类重点人才112406人,包括领军人才19人、博士478人、硕士4699人,投资金额达15847亿元 [5] - 1~5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0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6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 [5] 医疗教育 - 郑州市推行"信用就医",实现"看病缴费免排队、住院办理免押金",并提供无陪护服务 [7] - 2024年新建、投用中小学(幼儿园)48所,新增学位425万个,2025年计划新建改扩建16所中小学,增加207万个优质学位 [8] 社会治理 - 郑州市构建"九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划分7764个社区网格、47010个微网格、11356个农村网格,设立4707个专属网格 [9] - 网格化治理解决就业、停车、路面塌陷等民生问题,并在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评选中获治理大奖 [10]
关键在干关键在做——访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
河南日报· 2025-06-26 07:00
产业发展 - 加快推动以现代黄金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 以新材料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2] - 以新能源为重点的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2] - 加快打造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 [2] 生态治理 -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2] - 深入实施全域矿山综合整治、黄河安澜无害等生态保护治理重大工程 [2] 文旅发展 - 加强对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砥柱文化等保护研究、转化活化 [2] 民生建设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 -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 -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 - 着力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 [2]
主动服务全省大局 贡献更多焦作力量——访焦作市委书记李亦博
河南日报· 2025-06-26 07:00
工业发展战略 -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提升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水平 [1] - 加快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壮大怀药、新茶饮等县域富民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 文旅融合发展 -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 - 塑造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文化标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1] 生态保护与治理 - 加强黄(沁)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 [1] - 实施海河源头综合治理等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 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 -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1] - 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
热点思考|“十五五”前瞻:迈向2035的关键“五年”——“十五五”系列专题一(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4 09:53
五年规划概述 - 五年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中长期计划,主要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和社会事业等作出规划 [3] - 五年规划由"三级四类"构成,"三级"即国家、省、市县,"四类"即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空间规划 [3] - "十一五"规划起引入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 [3] - 五年规划指标通常涉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资源环境等领域,完成度较高,"十二五"规划24个指标中23个完成,"十三五"25个指标中22个完成 [3][13] "十五五"规划定位 - "十五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的关键五年,与"十四五"、"十六五"共同构成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连续进程 [4][15] - "十五五"规划或与高质量发展、关键改革和绿色转型深度绑定,需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 [4][15] - 为实现2035年目标,"十五五"阶段经济总量需保持年均4%左右增长水平 [5][16] - 2030年中国要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等"碳达峰"目标 [4][15] "十五五"重点领域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发布两批研究课题,首批聚焦经济走势、科技革命、产业链供应链、能源格局、人口发展等宏观问题 [6][27] - 第二批课题涵盖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特殊困难群体、金融风险化解等民生问题及防风险机制 [6][27] - 各部委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包括国资委、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从各自领域开展调研座谈 [7][28] - 多地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规划编制,如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开展规划工作 [29] 规划时间节点 - 当前"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已经启动 [7] - 预计2025年10月左右中央制定形成《纲要建议》 [7][30] - 2026年3月左右规划纲要完成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环节后提交人大审议通过 [7][30]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br/>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态势
辽宁日报· 2025-06-24 07:05
经济形势与政策部署 -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稳中有进,成果来之不易[2] - 当前重点工作包括实现半年"双过半"目标,查找短板并精准施策[2] 投资领域措施 - 实施"抓招商、推项目、促落地"专项行动,加快项目开工复工和建设进度[2] - 推动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开工率、复工率、竣工率"三率齐升"[2] 消费提振策略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 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消费热点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 工业与外贸发展 - 工业经济需稳住汽车、石油、钢铁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外贸领域将帮扶企业拓展多元海外市场,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2] 农业与民生保障 -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推进涉农民生项目整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 - 民生领域重点包括稳就业、加大民生投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 风险防控与房地产 -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 - 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效能[2]
宏观专题报告:地方国补,缘何_暂停”?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6 09:49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2025年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该政策规模增至3000亿元,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燃油乘用车、多种家电及数码产品[4][23] - 资金分配向2024年成效好的地区倾斜,部分省份会调剂增加需求大、进度快地区的额度[4][28] 政策效果 - 4月政策受益商品消费分化,汽车、通讯器材增速回调,家电消费提速,中西部地区效果更好[5][35][39][41] - 5月“以旧换新”提速,家电、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分别达41.6%、29.5%,或因电商大促提前和产品降价[6][47] 地方国补情况 - 各地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扩围,部分地区补贴额度告急,出现暂停线上补贴等现象[6][53][61] - 全国仍有1380亿元待下达,后续用完不排除补充增量资金,相关部门将完善机制防骗补[7][65][75] 其他政策动态 - 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四方面推进改革,广东全力支持[78] -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保公平性、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和普惠性[85] - 国务院专题学习科技成果转化,强调统筹资源、完善机制[93]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达成原则一致,取得新进展[98] - 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产业化试点,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