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搜索文档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特朗普单边主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反击并冲击美国农业
搜狐财经· 2025-04-30 07:34
美国农产品行业危机 - 美国农产品行业面临"全面危机",部分产品价格下降超过20% [1] - 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刚性需求难以被替代,贸易战导致供应链断裂 [2] - 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强烈抗议,出口商订单取消、企业裁员、运输量腰斩 [2] 中美贸易战影响 - 中美贸易下降导致美国农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 [1][2] - 中国采取精准反制措施,如暂停进口、加征关税,并转向巴西大豆、俄罗斯猪肉 [3] - 美国农业困境体现中国以市场为杠杆重塑全球贸易网络的能力 [3] 软实力与政策分析 - 美国单边主义关税政策损害其国际信誉和规则维护者角色 [1] - 特朗普政府政策与国内经济主体利益严重错位,缺乏系统性风险评估 [2] - 美国从"全球化领导者"转向"孤立主义博弈者",盟友信任度和规则话语权流失 [3][4] 中国市场与全球贸易 - 中国市场软实力体现为庞大消费能力、稳定需求和供应链调整能力 [2][3] - 中国通过RCEP等多边合作机制提升规则制定权 [3] - 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因中国反制措施被重构 [3] 长期趋势与系统性衰退 - 美国软实力要素系统性衰退,战略目标与实力工具出现断层 [4] - 若美国无法重构政策合法性与国际合作模式,危机或向更广泛产业链蔓延 [4]
国际观察丨“美国软实力正在蒸发”
新华社· 2025-04-29 23:06
美国软实力衰退现状 -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软实力衰退已成共识且无法逆转,特朗普政府加速了这一趋势 [1] - 《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声誉"和"治理水平"指标下滑,预计未来几年挑战更大 [2] - 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全球对美国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持续上升,部分盟友国家超50% [4] - 盖洛普公司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国际社会对"美国领导力"的认同度从未高于50% [4] 衰退的核心原因 - 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无常,包括扬言购买格陵兰岛、霸凌盟友等"胁迫和交易"手段损害软实力 [2] - 美国长期滥用军事干涉(如伊拉克战争)、经济胁迫、策动颜色革命等霸权主义行为 [3] - 国内政治极化、贫富差距扩大、种族矛盾突出等乱象通过社交媒体全球传播,打破"美国优越论"滤镜 [3] - 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放弃软实力包装平台,转向赤裸裸的胁迫施压 [2] 历史背景与理论框架 -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依赖文化、价值观吸引力和政策合法性,但当前美国政策被视作不正当不合理 [2] - 80年代美国通过经济军事硬实力领先地位,同步投入资源输出软实力以巩固国际主导权 [5] - 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滥用武力和干涉行为导致其国际形象投入化为乌有 [3] 衰退的深远影响 - 软实力作为美国霸权关键要素的衰退,将进一步动摇其国际主导地位 [5] - 英国学者认为美国正以"历史性速度"自我毁灭,印证"文明亡于自我了结"的论断 [5] -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称美国影响力和软实力正经历"大出血"式流失 [4]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当前原油市场波动本质是软实力较量的外显 优先布局低杠杆
搜狐财经· 2025-04-28 12:58
北半球能源旺季提振原油需求,但贸易战与关税阴影令前景未卜。欧佩克限产与页岩油增产角力,消费 者信心跌至低谷,油价在短期震荡与长期重构中博弈——这既是供需平衡的较量,更是五维软实力的动 态对决。邓正红软实力表示,进入5月原油需求端喜忧参半,一方面即将开始的北半球能源消费传统旺 季彰显石油软实力价值,另一方面关税和贸易战令石油软实力运行前景未卜。3月美国零售市场表现超 预期,关税冲击暂未体现在数据上,且存在政策落地前的抢购和抢出口红利,但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 信心指数已跌至近年低位。 未来特朗普仍将对全球经济发出考验,受贸易局势不确定性影响,原油需求预期理当有所下调,邓正红 软实力模型预测2025年二季度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速约在100万桶左右。总的来看,当前石油市场的波动 反映了市场对供需平衡的担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对需求的担忧仍然对油价构成压力。邓正红软 实力思想强调,国家或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资源整合、前瞻决策、制度创新、价值影响及环境适 应五大维度。当前原油市场的波动正是这五维软实力博弈的集中体现。 【人物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和智库,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软实力 函数、软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能源企业的未来竞争将是软实力框架下的全方位较量
搜狐财经· 2025-04-22 10:46
数字化优化决策: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与斯伦贝谢合作的人工智能油田开发优化系统,以及ADNOC 的井场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驱动的实时决策缩短响应周期,将环境不确定性转化为运营效率优势。 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埃克森美孚通过股票回购传递现金流稳健信号,期货对冲平滑利润波动,在投行下 调目标股价的背景下维持市场信心。这体现了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构建"财务缓冲带"的软实力。 能源公司通过"技术-资本-产业链"三维整合强化资源控制力: 从壳牌LNG全产业链布局到埃克森美孚CCS技术卡位,巨头们正通过软实力构建行业话语权,在油价波 动与能源变革中重塑规则。邓正红指出,"能源企业的未来竞争将不仅是资源储量硬实力的比拼,更是 软实力框架下战略敏捷性、技术协同度与生态整合力的全方位较量。"基于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视角,从 趋势适应力、市场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战略前瞻力四大维度展开分析,揭示能源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 中如何通过软实力构建行业主动权和话语权。 国际能源巨头的战略调整体现了其通过价值主张重构强化能源韧性的努力。例如,壳牌将LNG业务作 为核心,通过锁定长期供应协议、拓展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收购关键资产(兰亭能源),构 建覆 ...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特朗普的“空城计”——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3-19 02:0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和震动,美国当前实力今不如昔、内部矛盾激化,特朗普看似强硬可能在唱“空城计”,在俄乌调停上进退维谷,中东重燃战火或是间接结果,未来可能转向“两条腿走路”政策思路,而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提供宝贵确定性,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 [1][2][3][4]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政策举措 国内政策 - 以“提升政府效率”为由,借助“政府效率部”对联邦预算进行深度削减,试图削弱民主党及华盛顿传统官僚体系影响力 [6] 对外政策 - 强化“美国优先”,对墨西哥、巴拿马等传统势力范围施压,向加拿大和丹麦提出领土要求 [1][6] - 改变拜登政府“联欧抗俄”地缘政治战略,忽视部分国家立场与意见,单方面与俄罗斯接触,试图推动俄乌冲突停火 [6] 美国当前面临的现实 硬实力下降 - 经济“脱实向虚”,2023年美国名义GDP全球占比26%,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2%,且不及第一名的40% [9] 软实力衰落 - 制造业空心化使干预地缘冲突能力衰退,盟友体系成为负担,部分关键军工产品库存紧张,恢复正常水平需5年以上,海军相关军事产品库存置换平均时长高达11.2年 [10] 美元和美债体系信用透支 - 2024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升至122%,自2020年起超二战时峰值,2026年起净利息支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占同期政府收入近五分之一 [11] - 推行“小院高墙”和金融制裁动摇美元全球货币基础,中国、俄罗斯等国美元使用占比下降,全球范围内美元在外汇储备和贸易融资货币中占比降低 [12] “AI霸权”叙事体系出现裂痕 - 泛工业基础塌陷影响创新能力,美国在高学历人才中占比不再具绝对优势,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美国AI垄断逻辑 [13] 国内社会撕裂显性化 - 贫富差距加剧,收入排名前10%与后10%群体收入比值从1967年的9.2倍攀升至2023年的12.4倍,净财富排名后50%民众仅持有全国总净财富的2.4%,引发政治立场极端对立和政治极化 [14] 特朗普的“空城计”及其挑战 “空城计”策略 - 对内营造“特朗普治下美国一直赢”叙事体系,发动MAGA力量压制政治对手 [2][18] - 对外维持“美国依然第一”叙事体系,“软饭硬吃、榨取盟友利益”兑现地缘利益 [2][19] - 利用美国地理孤立优势,在战略收缩中为欧亚大陆“埋雷”,重现“鹬蚌相争,美国渔利”格局 [2][20] 面临挑战 - 俄乌调停进退维谷,冲突各方对停火先决条件分歧未收窄,若无法兑现停火承诺,将挑战特朗普“赢学叙事” [2][21] - 美国在中东重燃战火,3月15日起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或是俄乌调停僵局的间接结果,意在安抚亲犹太势力 [3][22] 对未来的展望 加大俄乌问题施压力度 - 特朗普强化对俄罗斯态度,威胁施加关税和大规模制裁,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俄乌停火,但面临双方核心诉求分歧大、缺乏政治资本、各方对美国政策连续性存疑等困难 [24][25] 使出“转移视线”伎俩 - 激化对外矛盾,如挥舞关税大棒、增加贸易摩擦 [25] - 地缘冒险主义,加大对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等地主权要求力度 [26] - 激化对内矛盾,加大整顿吏治力度、冲击民主党医疗领域 [26] - 金融冒险主义,在美元、美债市场作出“掀桌子”架势,如美债置换、美元贬值,还引入比特币储备概念 [26][27]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稳定具确定性 - 经济基础稳固、结构多元、韧性强,政策保持定力,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助力企业,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多领域有政策储备 [29] - 2024年以来在文化娱乐和科技创新方面成绩不凡,美国打压加速中国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29] 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逻辑强化 - 投资者重新评估中美资产安全边际,2025年1月20日到3月14日,沪深300上涨4.6%,标普500下跌6.0%,A股显“避风港”属性 [30] - 中国资产质量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6.3%和34.6%,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 [30] - 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偏低,2025年3月14日沪深300市净率1.38,处于历史31.5%分位数,标普500市净率4.80,处于历史94.4%分位数 [31] - 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如配置A股和对中国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