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随身听
icon
搜索文档
路透社:从电动牙刷到个人电脑,美国将按照所含芯片数量征收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9-28 11:19
据央视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发布新闻称,有相关人士对路透社表示,美国正在研究全新的关税方案:对进口电子设备按照所含芯片数量征收关税,涉及的 产品从电动牙刷到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消费产品,以此来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据白宫发言人德赛回应称: 美国不能依赖外国进口来获得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半导体产品,特朗普政府正采取细致且多方面的策略,通过关税、减税、放松监管以及能源 富足,推动关键制造业回到美国本土。 根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 从奥巴马政府开始,历任了三代美国总统的更替,美国政府一直把制造业回流作为首要的推动目标。在拜登执政时期,签署了《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 法》等文件,只要在美国本土建造半导体产业链、购买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产品,均可以享受美国政府带来的资金补贴。 先进芯片制造业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项目的重点目标,美国曾经在芯片制造业上吃过亏,所以在奥巴马执政的2012年,美国政府就宣布与芯片产业共同出资10 亿美元,设立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5家创新研究院,每个研究院由企业、大学、技术机构等多个部门组成。 参考资料: 「链接」 这种由政府推动,联合企业、高校、研究院于一体的创新 ...
父亲的丰收曲(在音乐中感受如诗的秋韵)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22
父亲很少听音乐。回到家,我买了一台随身听,录刻了这首交响乐的光盘,送给父亲。整个秋天,父亲 都是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收割、脱粒、入仓的。这首曲子,是乡村振兴的颂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20 版) (责编:牛镛、袁勃) 第一次和交响乐亲密接触是在1998年秋天,住在城里的大哥邀请我和女朋友去欣赏北京交响乐团的演 出。本不懂音乐的我,被音乐中的激昂、悲怆、柔和、悠扬激荡着心灵。从此,我对交响乐开始着迷。 我的爱好也影响了父亲。一年秋天,家乡的稻子又获丰收。那天,我和父亲走进稻田正要开始收割,突 然,放在田垄上的收音机里响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交响乐曲。父亲佝偻着身体说:"这首歌曲怎么 都是锅碗瓢盆的曲子,没有人唱呀?"父亲嘴里的"锅碗瓢盆"把我逗笑了。我告诉他:"这是交响乐,演 奏的乐器有鼓、琴、笛、管、号等很多种类呢,可不是锅碗瓢盆。"父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听 起来就是咱们农家要丰收的曲子,是个好曲子,俺喜欢听!" ...
新消费之日本经验篇(一):日本消费时代启示录:四阶段演进中的需求变迁
长江证券· 2025-09-12 02:42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日本消费时代演进及其启示的详细总结: 核心观点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日本消费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目前整体处于第四消费时代,但各阶段特征并存。消费观念从国家导向的私有主义逐步演变为共享主义和利他主义,这一变迁受社会经济背景、人口结构、价值观等因素驱动,并为理解当前"新消费"模式提供借鉴[4][7][10]。 日本消费时代划分及特征 - **第一消费社会(1912–1941年)**:以少数大城市中产阶级为主导,消费呈现西洋化、大城市化特征,消费属于国家层面的私有主义[19][22] - **第二消费社会(1945–1974年)**:经济高速发展,家庭本位消费迅速扩张,消费以"家庭"为单位,追求"大的就是好的",大批量生产与大规模消费为核心特征[19][22][26] - **第三消费社会(1975–2004年)**:个性化消费趋势显著,消费单位从家庭转向个人,追求"轻薄短小"、时尚外观及服务体验,GDP年均增长率从第二消费社会的8.89%大幅下降至4.05%(1974–1990年)和0.95%(1991–2010年)[19][30][35] - **第四消费社会(2005–2034年)**:注重"共享"与利他主义,消费观念从个人主义转向社会意识,追求简单、休闲和无品牌倾向,人口减少导致消费市场缩小[19][22][36] 消费时代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 - **经济背景变化**:石油危机结束经济高速增长期,第三消费社会GDP增长率显著放缓;第四消费社会面临经济长期不景气和不稳定[22][30][35] - **人口结构变迁**:第三消费社会人口微增,老年人比率从6%升至20%;第四消费社会人口减少,老年人比率进一步升至20–30%[22][30] - **家庭结构演变**:家庭规模持续小型化,单人家庭数量上升,消费单位由家族转向个人;预测显示1990年出生的女性到50岁时约有23.5%未婚,27.5%离异,推动全年龄段单身化[40][41][73] - **女性角色转变**:女性高等教育普及率提升,更多进入职场,工资上涨幅度自1990年起基本高于男性,消费行为从家庭需求转向自我投资与表达[42][45][46] 第三消费社会的具体表现 - **消费取向变化**:从量到质、从物质到服务、从理性方便到感性个性化,人均最终消费支出上升[37][38][46] - **代表性消费趋势**:随身听、个人电脑、小型汽车流行,"一人食"食品出现,服务业占GDP比重增加[30][48] - **社会意识变化**:民众对心灵和生活品质的需求大幅上升,消费意识向健康、经济转型[50][51] 第四消费社会的兴起与特点 - **消费观念转型**: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私有主义到共享意识、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崇尚欧美到日本意识地方意识、真正实现物质到服务[9][57] - **利他主义与共享主义盛行**:非营利组织认证法人数量大幅上升,合租公寓流行,"断舍离"风潮加快脱离私有意识[9][20][63][65] - **经济与雇佣环境**:非正式雇佣者增加,雇佣率上升,弱化公司作为人际关系平台的功能,加剧"孤独化",从而催生对共享生活方式的需求[25][80][82] 文化层面的消费意识演变 - **品牌理念变革**:无印良品以去品牌化、注重内在品质与舒适轻松的风格契合第四消费时代需求,消费行为从社会阶层攀比转向促进人际情感联系[87][88] - **动漫产业反映社会情绪**:1960s–1970s经济腾飞期侧重西化英雄主义与机械科幻;1980s泡沫经济期题材多元化;1990s–2000s经济停滞期转向内心探索与文化寻根;2010s–2020s全球化背景下表达社会困境与利他主义,提供情绪出口[91][96][97][101] 日本消费变迁的启示 - **消费时代并存性**:四个消费社会的特点在当下并存并彼此渗透,反映出不同群体、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消费观念的差异与融合[32][36] - **新消费行业机遇**:消费时代变迁带动与经济结构、消费方式相适应的行业及个股涌现,为重点分析第三和第四消费时代特点提供借鉴[10][18]
莫邦富: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做了两件大事
环球时报· 2025-05-20 22:42
日本经济历史回顾 - 1985年日本中产家庭月收入30万日元,税后24万日元,扣除房租房贷等开销后仅剩5万日元零花钱,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2] -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顶峰,大量资本涌入海外资产收购,如夏威夷高尔夫球场和海边酒店 [2] - 1992年后东京房价显著下跌,5000万日元以下公寓数量增加,同时百元店兴起,中国制造商品(如5000日元餐具套装)帮助维持日本民众生活质量 [3] 日本软实力建设 - 过去30年日本重点推动日餐文化全球化,并通过索尼等企业强化影视文化输出,成功扭转"经济动物"的国际形象 [4] - 索尼1979年推出随身听成为文化传播工具,典型案例《北国之春》在亚洲广泛传播 [4] - 当前日本科技产业衰退明显,NEC电脑业务被联想收购,手机市场被苹果主导,互联网时代缺乏代表性产品 [6] 中日经济对比 - 1990年中国GDP仅相当于东京都水平,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且被日本经济界视为"会继续发展的第二" [7] - 义乌商品通过微利模式(如单盒牙签利润5厘)打开全球市场,迪拜码头可见大规模转运,某商户日赚1500美元 [7] - 中国企业需从低价策略转向知识产权和原创产品开发以保持竞争力 [8] 社会心态变化 - 日本经济停滞导致职场普遍躺平,30年间从管理层到年轻员工形成"努力无效"的消极循环 [5] - 七八十岁日本创业者仍保持创新活力,但年轻一代因缺乏成功经验而丧失奋斗动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