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中国恒大被取消上市地位……盘前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证券时报· 2025-08-12 23:51
政策动态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规定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 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3] -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金融消费者保护会议 强调协同治理投诉集中领域问题 加强金融教育宣传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升 [4] - 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快递服务收入按"收派服务"缴纳增值税 网络货运企业采购燃料及通行费进项税额符合条件可抵扣 [6] - 国家医保局公示534个药品通过2025年医保目录形式审查 较2024年数量增加 另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121个药品通过审查 [7] 行业动向 - 干法锂电池隔膜行业8家骨干企业达成反内卷共识 包括星源材质、恩捷股份等 共识涉及价格自律、暂停扩产、科学释放产能及加强产业链合作 [5] - 广发证券指出二季度景区受天气影响客流承压 7-8月旺季表现分化 推荐关注避暑及研学主题标的 [10] - 中泰证券认为机械板块全年业绩增速优异 看好2025年国内需求复苏及海外结构性走强 推荐海外布局占优的龙头企业 [10] 公司要闻 - 寒武纪澄清网传大量载板订单为不实信息 [9] - 贵州茅台上半年净利润454.03亿元 同比增长8.89% [9] - 金龙鱼上半年净利润17.56亿元 同比增长60.07% [9] - 中国联通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同比增长1.5% [9] - 农业银行宣布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9] - 广立微收购LUCEDA公司布局硅光芯片产业 [9] - 复星医药注射用奈达铂药品注册申请获受理 [9] - 海思科创新药HSK47977片临床试验申请获批 [9]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上市地位 [9] - 恒信东方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9] - 四方精创控股股东方面拟减持不超过2.25%股份 [9] - 徐工机械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 [9] - 越秀资本控股子公司拟发行合计不超过120亿元债券 [9]
港股概念追踪 | 提振消费!两大贴息“礼包”同步落地 这些领域将受益(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23:38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则明确,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 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 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此次《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支持范围明确,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政 策: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 营主体发放;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 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同时,《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提出,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 限、扩大支持范围。 智通财经APP获悉,金融促消费再迎政策利好。8月12日,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日 前制定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日,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制定了《服务业经 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具体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个人消费贷可享贴息 银行迅速响应 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 2025-08-12 23:21
通过财政贴息,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与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8月12日,《服务 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合称"实施方 案")正式公布。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将承担贴息资金的90%, 以"真金白银"减轻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压力、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根据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将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 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的财政贴息支持,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为1万元。在2025年9月1 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工商银行等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微 众银行将作为贷款经办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相较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稍迟启动、政策实施周期更长。据财政部 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 分之一。 在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发布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迅速公告,明确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 则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近 ...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印发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40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记者汪文正)近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 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 贷款贴息政策。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部等九部门明确,对于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 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 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此前,7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两项贷款贴息政策进行了部署。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 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认为,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其中,对服务业经营主体 贷款进行贴息,有助于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 针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部等三部门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 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 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明确
经济日报· 2025-08-12 22:15
政策覆盖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用于消费的贷款 不含信用卡业务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适用于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2] 贴息标准与条件 - 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2]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3] - 单户服务业经营主体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政策执行时间与资格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以实际消费交易信息可识别为前提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供需协同发力提振消费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1:06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并扩大内需,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组合拳" [1] - 贴息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可能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7类),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不超过合同利率50%,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1] - 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消费),其中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消费) [2] - 覆盖23家金融机构(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其他机构),鼓励地方政府扩大覆盖面 [2] - 政策创新点在于需求端直接惠及消费者,通过经办机构利息扣减提升获得感,覆盖工薪阶层和灵活就业人群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针对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提供贷款贴息,旨在降低融资成本并疏通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2][3] - 贴息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能力 [3]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3][4]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禁止与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重复享受 [4] 政策协同效应 - 两项政策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协同发力,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机制 [1][2][4] - 专家认为政策将稳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并扩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投放 [5] - 社科院专家指出政策标志着提振消费进入更深领域,邮储银行研究员强调其对提升服务质量的促进作用 [4]
“真金白银”支持消费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19:1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 [2]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2]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 [1]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1] - 贴息政策适用于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 [3]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并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3] - 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4] 政策目标与实施 -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2]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2][3]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贷款资金使用和贴息资金申领行为将追回相关资金并依法处罚 [4]
又省一笔钱!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来了 年贴息1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4:30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1][3]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且资金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4]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6]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2][6]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单家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2][6]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6]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和5家消费金融公司 [2][7] 政策实施与银行响应 - 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已表态将简化流程推动政策落地 [8][9] - 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承诺优化金融服务 合理简化手续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9] - 政策明确要求严禁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违规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4][5][7] - 消费金融机构入选有助于扩大政策覆盖面 与传统银行形成场景和客群互补 [7] 政策目标与展望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2][8] - 专家预计未来可能根据实施效果优化贴息比例、覆盖范围和经办机构 [10] - 建议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 与现有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10]
两大政策齐发!服务业经营主体和个人消费贷款迎贴息“红包”
北京商报· 2025-08-12 14:2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三部门同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标志从经营主体到消费者的贴息组合拳正式启动 [1] - 政策落实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的要求 2025年3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3] - 两项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 服务业贷款贴息旨在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直接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并提高消费意愿 [9]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 [4] - 贴息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贷款 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6][7]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8]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直接面向消费者个人的贴息政策 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 [5]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6][7]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7]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机构共23家 [8] 市场利率与政策设计 - 当前大中型银行经营贷利率普遍徘徊在3%左右 部分银行抵押经营贷利率已降至2字头 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在监管加强后回升至3.1%-4%左右 [6] - 贴息比例设定为1个百分点 力度适中 中央财政承担90%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7] 政策实施与监管要求 - 要求经营主体将贷款资金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10] - 贷款经办机构需审核借款人账户交易信息识别消费部分 对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还需识别所属领域 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10] - 经营主体需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居民消费贷款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 需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加强风控和资金流向管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