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餐馆品牌25强
搜狐财经· 2025-06-04 01:27
全球餐饮品牌价值排名变化 - 全球前25大餐饮品牌总价值达1749亿美元[1][35] - 麦当劳品牌价值增长7%至405亿美元 自2016年以来首次超越星巴克重登榜首[2][40] - 星巴克品牌价值暴跌36%至388亿美元 跌至第二位[2][40] 领先品牌表现分析 - 肯德基品牌价值增长8%至154亿美元 保持第三位排名[42][46] - 赛百味品牌价值增长12%至81亿美元 位列第四[42][46] - 塔可贝尔品牌价值下降3%至69亿美元 排名第五[42][46] 高速增长品牌 - 福乐鸡成为增长最快品牌 价值飙升43%至57亿美元 跃居第八位[3][44] - 提姆霍顿斯品牌价值增长15%至68亿美元 超越达美乐披萨升至第六位[43][46] - 温迪汉堡品牌价值增长12%至52亿美元 进入前十位列第九[44][46] 区域品牌崛起 - 菲律宾快乐蜂品牌价值增长8%至25亿美元 保持第17位排名[4] - 中国海底捞品牌价值增长16%至36亿美元 以94.1分蝉联全球最强餐饮品牌[4] - 瑞幸咖啡品牌价值增长17% 排名上升至第19位 成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强劲对手[5] 品牌强度指标 - 海底捞获得94.1分品牌强度指数 全球排名第一[7] - 英国Greggs以92.3分位列第二 美国Olive Garden以91.3分排名第三[7] - 肯德基品牌强度指数提升幅度最大 从80.7分升至88.9分[9] 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意识成为关键影响因素 植物基食品成为标配 高蛋白餐食成为新趋势[6][34] - 科技应用日益普及 包括得来速优化、自助点餐机和移动应用程序[6][33] - 美国品牌持续主导行业 在25强中占据20席 贡献超过93%的总品牌价值[35][36] 领导力影响 - 提姆霍顿斯CEO Joshua Kobza位居餐饮业品牌守护指数榜首 推动数字化销售与国际扩张[10] - 达美乐比萨CEO Russell Weiner位列餐饮第二 以清晰战略和可信赖形象著称[11] - 麦当劳CEO Chris Kempczinski熟悉度最高 主导的"加速拱门"增长战略是关键成功因素[11]
端午假期“充电”指南 告别“越休越累”
央视新闻· 2025-05-30 02:10
休息方式 - 补觉、"特种兵"式旅行、刷剧、打游戏、聚会是常见的假期放松方式[1] - 过度放纵的假期活动可能导致越休越累[3] - 真正的休息需要提前准备和科学安排[3] 脑力劳动者休息原理 - 脑力耗损本质是"缺信息",需要切换不同脑区活动[6] - 差异越大的活动切换,休息效果越好[6] - 与体力劳动者不同,单纯停止活动不适用于脑力休息[4] 科学睡眠 - 节假日"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模式会打乱生物钟[7] - 建议假期睡眠时间波动控制在1-2小时内[9] - 睡眠环境需保持黑暗、安静和适宜温度[9] - 睡眠质量比时长更重要[9] 健康饮食 - 应摄入色彩丰富的蔬果、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10] - 全谷物和复合碳水能提供稳定能量[10] - 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10] - 建议专注进食、细嚼慢咽[11][12] - 注意区分真实饥饿和情绪性进食[12] 假期计划 - 可制定非强制性的"假期愿望清单"[13] - 需警惕过度计划造成的压力[16] - 应保留足够的留白时间[13] 习惯延续 - 假期有益的小习惯可延续到日常生活[17] - 建议假期结束时回顾最有效的放松活动[17] - 关注早睡、饮水、散步等可持续行为[17]
2025年瓶装果蔬茶饮料品牌推荐:新茶饮品牌争相布局,健康化趋势引领行业新风口
头豹研究院· 2025-05-28 11: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瓶装果蔬茶市场因健康饮食理念普及而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且年复合增长率超25%,未来五年将保持15%-20%稳健增长,市场竞争多元,企业可从技术创新、消费场景拓展和原料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把握机遇[4][6] 各部分总结 市场背景 - 摘要:2024年瓶装果蔬茶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受益于年轻群体对“清洁标签”产品追捧和都市人群对便捷健康饮品需求,市场有季节波动特征[4] - 瓶装果蔬茶饮料定义:以不低于30%新鲜果蔬汁为主要原料搭配茶汤基底制成,需符合非热加工、严控添加剂、糖度控制等标准,产品形态多元[5] - 市场演变:经历市场培育期(2015 - 2018年)、快速成长期(2019 - 2022年)、品质升级期(2023年至今),未来五年将保持15%-20%稳健增长[6] 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2024年市场规模达218亿元,占即饮茶市场18.7%,便利店渠道销售额占42%,电商渠道年增速210%,华东份额领跑,5 - 8元中端价格带产品占65%市场份额[7][8] - 市场供需:供给端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国际巨头、传统饮料企业、新锐品牌各有策略,但高端产品受国际物流成本影响,部分头部品牌布局国内种植基地;需求端消费者注重成分透明化、功能细分、口味创新,新品复购率高于传统饮料[9][10] 市场竞争 - 市场评估维度: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包括产品力(果蔬汁真实含量、营养保留率、工艺创新性)、市场表现(线上线下渠道覆盖率、季度环比增长率、用户复购率)、品牌美誉度(社交媒体声量监测、消费者盲测评分)[11][13][14] - 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国际巨头、传统饮料企业、新锐品牌各展所长,竞争激烈[15] - 十大品牌推荐:包括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伊藤园、喜茶、康师傅、统一、三得利、今麦郎、东鹏、茶小开,各品牌有独特优势和产品特点[16][17][18][19][20][21][22][23][24][25]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方向:聚焦细胞破壁、膜分离、微胶囊包埋技术,预计2026年生物发酵技术催生新一代功能型果蔬茶产品[27] - 消费场景拓展:场景化营销成品牌突围关键,如医疗、餐饮、健身场景,未来针对细分场景产品创新将成竞争焦点[28] - 原料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对可持续原料需求渐涨,农夫山泉、茶小开、元气森林等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满足环保需求[29][30]
西红柿炒鸡蛋当“减脂餐”?小心事与愿违!
央视新闻· 2025-05-27 16:31
西红柿炒鸡蛋,这道经典的家常菜酸甜可口、制作简便,深受大家喜爱,还有人把这道菜作为减脂餐。关于"番茄炒蛋减脂"的话 题在社交平台的讨论量居高不下,不少人认为它热量低、营养高。然而,事实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01.为什么西红柿炒鸡蛋是隐藏的热量大户? 西红柿炒鸡蛋的热量有多高?按某做菜App上的热门做法,可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各类食物的热量数据计算出 总热量。 | 用科 | | | --- | --- | | 西红柿 | 2个 | | 鸡蛋 | 2个 | | 箱 | 3克 | | 蒜 | 3瓣 | | 炒鸡蛋的油 | 15克 | | 炒番茄的油 | 15克 | | 糖 | 15克 | △做菜App上番茄炒蛋的用料 这道菜的热量主要来自4种食材:西红柿、鸡蛋、烹调油和糖。 西红柿:每100g西红柿的热量是15kcal,若按2个约300g计算,热量仅45kcal; 鸡蛋:每100g热量是139kcal,两个鸡蛋大概120g,热量是167kcal; 烹调油:通常需用2次,第一次是烹调鸡蛋,第二次是炒菜。按上述食谱总用油量约为30g,那么油的热量是270kcal; 糖:1克糖的热量是4kcal,这里用了1 ...
你以为增肥,其实易瘦!国家官方饮食秘籍发布,跟着吃准没错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7 07:53
体重管理行业趋势 -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已达51.2% 若不控制2030年可能超70% [9] - 全民营养周主题聚焦"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9] - 《柳叶刀》指出全球近9亿人肥胖 发布4类减重方式和5大管理要点 [17] 官方饮食指南核心建议 - 每日蔬菜摄入≥300克(深色蔬菜占50%+) 水果200-350克 每周种类超10种 [6] - 全谷物每日建议50-100克 三餐中至少一餐需包含 [6] - 水产品每周300-500克 建议选择三文鱼/鳗鱼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 [8] 科学减重方法论 - 需保持能量负平衡 但强调科学饮食与美味不冲突 避免极端忌口 [9] - 每日食物种类≥12种 每周≥25种 需调整碳水类型(增加全谷物/粗粮) [11] - 梅奥诊所案例显示2周可实现减重9斤 强调饮食结构调整 [18] 营养补充剂市场现状 - 维生素/膳食纤维补充剂受减肥人群追捧 出现"胶囊一族"现象 [12] - 专家指出食物营养素吸收率更高 均衡饮食优于单一补充剂 [12] - 健康成年人不建议随意补充 特殊人群需针对性摄入 [14] 食品消费升级方向 - 深色蔬菜/海藻类(海带/紫菜)/贝类(牡蛎/蛤蜊)被列为高价值食材 [8] - 饮食结构向"蔬菜水果+全谷物+水产品"组合转型 [4] - 需避免蔬菜水果相互替代 保持独立摄入 [6]
半岛调查|啤酒粽、中药粽……从老字号到新玩法,今年的粽子有啥新花样?
搜狐财经· 2025-05-26 10:4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粽子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突破110亿元 [1] - 行业增长驱动力包括传统非遗文化影响力提升及品牌在口味和营销上的创新 [1] 传统与创新产品 - 传统口味如蛋黄猪肉粽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五芳斋、三全、思念等老字号礼盒销量显著增长 [3][5] - 创新产品包括青岛啤酒的啤酒馅粽子、星巴克的星冰粽等跨界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7][9] - 低GI粽子成为健康赛道爆款,叮咚买菜的低GI咸蛋黄肉粽日销近千份 [12] 健康与功能性趋势 - 健康饮食理念推动低升糖、高纤维粽子需求,部分商家推出药膳粽,添加紫苏、西洋参等中药材 [12][14] - 专家提醒中药入膳需科学原则,避免夸大宣传,消费者需注意体质差异 [14] 地方特色与线上销售 - 地方特色粽子如肇庆鼎湖山裹蒸粽、盘锦清水粽等线上销量激增,天猫618期间上新数量同比增长40% [15][17] - 线上渠道与传统线下市场形成互补,部分品牌线上销量实现三年翻三倍 [17] 价格与竞争格局 - 老字号粽子价格亲民,常规粽子均价6-15元,礼盒价格100-400元 [17] - 电商平台价格战激烈,促销活动如买四送四、买六送二等推动销量 [17][20] - 国内粽子相关企业达5012家,浙江占比最高(11.6%),五芳斋等品牌线上销量增长显著 [21] 消费趋势 - 消费者偏好理性购物,组合装粽子成为送礼热门选择,避免浪费 [7] - 天价粽子遇冷,性价比与实用性成为消费主流,市场监管趋严压缩奢华礼盒空间 [21]
“端午经济”升温 “健康”小粽子撬动大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5-25 16:12
行业趋势 - 2024年粽子行业受文旅经济和礼品经济带动,增长率达8%,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0亿元[3] - 粽子市场已构筑稳固的节日消费格局,创新升级与产品迭代对品牌发展至关重要[3] - 粽子消费呈现显著健康化趋势,低GI粽子受到市场追捧[4] 产品创新 - 传统口味稳守市场基本盘,新派口味如花椒鸡肉、黑松露云腿等创新口味突围[1] - 叮咚买菜推出20余种不同口味粽子,包括鲜肉粽、咸蛋黄粽等经典口味及地域特色口味如西安黄米蜜枣粽、宁波碱水粽等[2] - 星巴克推出五款星冰粽,融合传统粽子风味与新中式茶点特色,包装采用好运祈福五彩绳与竹编食盒风格[2] 健康化趋势 - 本来生活推出低糖青稞粽,膳食纤维含量较其他粽子高,每种口味均符合低糖标准[5] - 叮咚买菜将大部分糯米替换为燕麦米等谷物以降低GI值,并加入红小豆、芸豆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5] - 低升糖粽子是健康饮食潮流与传统节令文化交融的结果,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原料优化满足现代健康需求[5] 销售与渠道 - 淘宝天猫数据显示,今年粽子整体销售态势良好,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七成[3] - 1980烧肉粽淘宝店铺表示端午节前一个月是线上销量爆发期,计划明年针对线上市场推出更多新款粽子[2] - 会员超市现制现售模式显著提升创新口味接受度,低糖健康类粽子复购转化率超预期[1]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种草",广东肇兴鼎湖山裹蒸粽、辽宁盘锦清水粽子等地方特色粽子受欢迎[3] - 健康概念粽子满足血糖偏高人群需求,在保证美味基础上注重健康营养搭配[5] - 粽子热销带动艾草、菖蒲、香囊等节令商品销量爆发[3] 行业观点 - 粽子是中国药食同源理念最早的代表之一,药食同源理念重新受关注为健康化发展提供空间[6] - 食品行业强调营养健康概念,高膳食纤维、低GI等成为热门话题,粽子传统GI值较高需创新避免口味"审美疲劳"[6]
6年时间,上涨800%后暴跌98%,”人造肉网红“Beyond Meat的溃败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05:00
Beyond Meat的兴衰历程 - 公司2019年5月上市时因"健康饮食"和"环保意识"概念受到热捧,股价在IPO后飙升超过800%,成为当年表现最佳IPO之一 [1][3] - 2024年股价较峰值暴跌超90%至不足3美元,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从明星股沦为"垃圾股" [1][6] - 行业整体遇冷: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内部估值腰斩,Kellogg分拆的MorningStar Farms被承认无独立运营价值 [7] 市场狂热期的驱动因素 - 植物基肉类市场2020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46%,但远低于华尔街预测的200-300亿美元十年期市场规模 [3] - 华尔街过度类比植物奶替代品成功经验,忽视技术差异:植物肉需模拟复杂肉质结构,而植物奶仅需替代液体形态 [3] - 初期合作伙伴扩张和消费者尝鲜推动增长,Bernstein分析师指出"每个投资者都想参与叙事炒作" [3] 基本面恶化的关键信号 - 持续亏损:2025年预计营收仅3.3亿美元(较六年前增长10%),运营亏损率高达45% [9] - 产品定价过高:相比传统肉类溢价明显,价格敏感消费者流失后增长停滞 [6] - 客户留存率低:多数消费者仅尝试1-2次未形成复购,导致销售持续低于预期 [6] - 10亿美元可转债将于2027年到期,当前交易价格仅为面值的17%反映市场悲观预期 [9] 竞争与运营困境 - 传统食品巨头入局:Tyson Foods和雀巢等推出竞品,挤压市场份额 [6] - 供应链失控:扩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损害品牌声誉 [6] - 初创企业创新冲击:新兴公司带来更廉价替代方案,加剧行业价格战 [6] 核心投资教训 - 颠覆性概念需警惕"叙事泡沫",华尔街的乐观预测往往脱离实际消费习惯和技术可行性 [3][9] - 基本面指标(盈利能力、客户留存、竞争格局)比行业故事更具决定性意义 [6][9] - 植物基肉类未能复制植物奶替代路径,证明不同食品品类替代难度存在本质差异 [3]
居民食物消费有哪些问题?官方“指南”来了!倡导增加三类食品摄入→
搜狐财经· 2025-05-22 06:48
健康饮食核心信息 - 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发布"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核心信息 倡导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物和水产品三类食品摄入 [1] 蔬菜水果摄入建议 - 餐餐有蔬菜 天天有水果 每天摄入新鲜蔬菜至少300克 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4] - 每天摄入新鲜水果200-350克 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5种 水果1-2种 每周蔬菜水果种类达10种以上 [4] - 蔬菜和水果不建议相互替代 [4] 全谷物摄入建议 -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包括糙米 燕麦 藜麦 全麦等 [6] - 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全谷物50-100克 一日三餐至少一餐有全谷物 [6] 水产品摄入建议 - 脂肪丰富的鱼类如三文鱼 鳗鱼 鲭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DHA EPA 维生素D和维生素A [8] - 海藻类食物如海带 裙带菜 紫菜富含碘 维生素K 叶酸等微量营养素 [8] - 贝类食物如蛤蜊 牡蛎是铁 锌 碘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8] - 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 成年人约300-500克 儿童 孕妇 乳母 老年人群可适当增加摄入 [8]
全民营养周:豆制品、奶制品怎么吃更健康?
央视网· 2025-05-22 04:21
营养与健康饮食 脂肪摄入平衡 - 成年人每日推荐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相当于2-3汤匙,四口之家每月消耗约2/3至3/4桶5L装食用油 [4] - 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饱和脂肪含量高应少吃,植物油不饱和脂肪含量更高,建议以植物油为主烹饪 [4] - 不同植物油脂肪酸比例不同,建议轮换使用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等实现科学配比 [5] 控油技巧 - 家庭烹饪可使用带刻度控油壶,选择蒸、煮、炖、拌等少油烹饪方式替代煎炸 [6] - 外食或点外卖优先选择清蒸、白灼、凉拌菜品,备注"少油少盐",避免汤汁拌饭 [7] - 预包装食品需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脂肪含量低或标注"低脂""脱脂"的产品 [7] 大豆及豆制品营养 - 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动物性食物接近,属优质蛋白,素食人群应每日摄入发酵豆制品补充维生素B12 [9] - 大豆异黄酮有益心脏和骨骼健康,每周摄入150克以上豆腐可降低冠心病风险12% [10] - 我国仅30%人群大豆摄入达标,建议用大豆制品替代部分畜肉以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11][12] 奶制品摄入建议 - 成人每日推荐摄入300-500克奶制品,儿童可通过奶酪、酸奶补充钙和蛋白质 [15] - 老年人适合睡前饮用牛奶或配方奶,超重人群可选脱脂/低脂奶 [16][17] - 调制乳蛋白质含量≥2.3克/100克,乳饮料≥1.0克/100克,需通过标签和配料表区分 [18][19] 特殊人群奶制品选择 - 高血糖人群应选择无添加糖的纯牛奶,避免高碳水化合物调制乳 [22] - 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低乳糖(≤2克/100ml)或无乳糖(≤0.5克/100ml)产品,或改用酸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