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

搜索文档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助力企业高效完成年报工作
中国食品网· 2025-05-20 07:59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党建引领,践行"实干争先"理念,推进2024年度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开展"经营主体年报服务月"活动,确保市场主体应报尽报 [1] - 推行"多报合一"改革,实现市场监管、社保、海关等部门数据"一次填报、信息共享" [1] - 对个体工商户提供简易年报模式,六项基础信息"一键提交" [1] 企业年报服务方式 - 开通"年报服务专线"(电话:0992-7261297),专人解答企业咨询 [1] - 制作《企业年报操作指南》短视频及图文教程,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平台推送 [1] - 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年报自助服务区",配备专人现场指导填报 [1] 精准提醒与防遗漏措施 - 通过短信、电话、企业联络群等渠道,分批次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联络员发送年报提醒 [1] - "市场卫士先锋服务队"对重点行业、首次年报企业开展"点对点"通知 [1] - 发放年报温馨提示宣传单,利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工作上门提醒企业 [2] 柔性执法与信用修复 - 针对因疏忽未及时年报的企业,给予宽限期并指导补报 [2] - 对首次轻微逾期免予行政处罚 [2] - 加强信用修复宣传,引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记录 [2] 防诈骗宣传 - 编发防诈骗温馨提示三期,现场指导、答疑解惑八百余人次 [2]
营商环境还有哪些痛点?国家发改委答南都:破解信用修复难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04:05
营商环境优化进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展示中国营商环境优化进展成效 [1] - 全国营商环境整体向好 政务服务更加便利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 市场竞争更加公平 企业权益保护更加高效 [2] -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超过90%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 [2] - 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截至2024年底近381万户小微经营主体纳入推荐清单 [2] - 清单内82.7%经营主体获得银行新增授信 78.8%获得银行新增贷款 [2] 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 - 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制定新领域新业态前瞻性准入标准 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3] - 继续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精准做好银企对接 [3] - 强化信用信息共享 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 扩大信用贷款规模 [3] - 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完善政府拖欠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 [3] - 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的信用修复制度 实现"信用中国"一口受理全线上办理 [3]
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临沂市发展改革委助力企业“信用重生”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11:15
信用修复机制完善 - 临沂市发展改革委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加强与各行政管理部门协同联动 靠上服务 鼓励引导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1] - 设立信用修复专栏 集成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指引 企业可通过专栏快速获取受理单位 政策依据及申请渠道等信息[3] - 建立"两书同达"工作机制 行政处罚机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 截至目前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约2.7万份[3] 信用修复服务优化 - 畅通信用修复多渠道服务 "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受理部分失信信息修复申请 其他由认定部门依法依规受理承办[3] - 2025年以来信用修复办件量5300余件 服务企业数量居省内前列[3] - 创新市县两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帮办代办服务机制 修复提醒机制 重点辅导机制等 及时提醒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4] 信用修复效率提升 - 企业可通过专栏第一时间掌握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限 公示平台 可申请信用修复时间 渠道及方式等内容[3] - 及时审核企业信用修复申请材料 重点监测材料重复退回企业并进行多渠道一对一辅导[4] - 切实提高企业信用修复成功率和"一次办好"率 完成修复后各级信用网站同步终止失信信息公示[3][4]
镇原县市场监管局 创新信用修复机制助力企业“纠错复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食品网· 2025-05-09 02:11
信用修复机制创新 - 镇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建立"信用修复三机制",累计为65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实现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双清零"目标 [1] - 通过"修复加速度"破解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困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1] 预警+智慧双驱机制 - 落实"两书同达"预警模式,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指引书》,为企业定制"信用修复路线图" [1] - 建立"处罚-预警-修复"全周期管理台账,实现信用修复主动提醒覆盖率100% [1] - 通过"信用修复一件事"模块实现并联修复,办理时长压缩83%,申报材料精简70% [1] 云端+主动服务模式 - 全面推行"全程网办"服务,企业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成全流程操作 [1] - 设置"6个月黄金修复期"主动提醒机制,运用智能短信、定向致电、专员上门等服务方式 [1] - 某食品加工企业从提交申请到完成修复仅需10分钟,监管部门主动协调金融机构更新信用档案 [1] 数据+协同治理 - 建立"红名单"即时推送机制,与金融机构搭建数据直连通道,实现信用数据48小时全域更新 [1] - 信用修复数据共享响应时效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72小时 [1] - 解决企业因数据时差导致的订单损失和账户冻结问题 [1] 信用监管改革深化 - 建立信用修复与信用培育衔接机制,力争年内实现信用修复信息即时公示率100% [2] - 构建"承诺-修复-激励"的信用生态链,助力企业通过信用修复重获发展生机 [2] - 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2]
大数据“跑腿”、开设绿色通道 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信用修复
央视网· 2025-05-06 05:56
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 -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正在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 旨在帮助企业加速信用修复工作 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 [1] - 福建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处罚+服务"双清单模式 通过案例追踪展示精准信用修复流程 [1] 卫浴产品质量处罚案例 - 某卫浴企业因经销商销售未配置限流阀的淋浴喷头被抽检不合格 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但未及时处理 [4] - 行政处罚公示导致客户质疑产品质量 直接造成在谈项目终止合作 企业损失较大 [4] - 按国家规定此类处罚需公示三年 但福建允许满足整改条件的企业提前启动修复程序 [6] - 该企业整改后通过验收 信用修复审批仅用一天完成 [6] 个体户信用修复政策 - 福建省推出"免审即享"政策 个体户因未年报被列入异常名录后 改正错误即可自动移出名录无需申请 [10][12] - 政策已惠及福建省511625户次个体户 厦门某餐饮个体户因系统自动修复恢复经营信用 [10][12] - 福建省去年累计发放信用修复辅导清单2.5万份 [8]
拆除“篱笆墙” 畅通“大市场”
辽宁日报· 2025-04-28 01:14
市场化改革成效 - 辽宁省以纠治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重点 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 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发展[1] - 开展"净源"专项行动 审查存量政策措施1500件 增量政策681件 废止修订25件 解决限制企业迁移和市场准入问题[1]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联络员制度 覆盖35个省级部门 一季度审查省本级文件50个 提出修改建议30条[2] 反垄断与市场监管 - 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 查处行业协会垄断协议和自然垄断行业滥用支配地位案件[2] - 重点打击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规范民生领域营销活动[2] - 完善重点和新兴领域监管规则 强化地方标准管理 防止标准妨碍要素自由流通[2] 企业信用与准入便利化 - 优化信用修复流程 实现全程网办 推行"两书同达"机制 今年以来1.5万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3] - 上线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系统 实现跨区域经营"一网通办" 提升便利度[3] - 推进"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 餐饮店开办"一件事"改革 注销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3] 监管机制创新 -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部门联合抽查任务占比提升至51%[4] - 设置涉企收费监测点 健全前置监管机制 对收费项目 标准 公示进行全流程监控[5]
一条短信救回投标资格
深圳商报· 2025-04-28 00:53
这得益于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推出的"政策精准直达+保姆式服务"新机制,通过大数据筛选和定向短信 提醒,助力企业便捷获取信用报告、修复失信记录。 深圳精准化解企业信用难题 【深圳商报讯】(记者 李佳佳)"一条短信救回了我们的投标资格!"近日,深圳某企业通过短信提 示,及时修复了公司相关信用问题,以良好信用记录获得招标单位信任,成功中标某省政府购买服务项 目,成交金额达3.88亿元。 近日,蓝思集团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点赞"1张报告代替47份证明"的改革举措。 这背后,是深圳以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的重要实践——自2023年底系统上线以来,该举措已为 企业节省经济成本近6000万元。据悉,蓝思集团代表提到的"无违法违规版信用报告",已累计服务3410 家企业,开具报告5466份,其中,用于上市2433份、融资307份。仅2025年一季度,就有942家企业受 益,节省时间成本超1.6万天。 深圳市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在企业年报系统中展示无违法违规记录版信用报告查询 方式,并持续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压缩信用修复材料审核时间,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 的公共信用查询服务。 据 ...
内蒙古通辽市—— 信用修复为企纾困解难
经济日报· 2025-04-19 22:08
从"等着"企业上门求助,到主动上门服务,通辽市实现了"一企一函"精准提醒。通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科科长杨玉雪表示,有关部门会在企业尚未申请信用修复时提前介入,对达到信 用修复条件的企业逐户上门发放信用修复提醒函,将信用修复流程化繁为简,变为"一站式"服务。截至 目前,已累计向162家企业发放信用修复提醒函,提高了企业信用修复的便利度,激发了企业修复信用 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通辽市推行信用修复容缺承诺机制,企业只需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作出承诺, 即可当天办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据统计,2024年以来,通辽市累计为全市591家企 业提供信用修复方面的便捷服务,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超2800小时。 "没想到,外地的行政处罚记录竟能在家门口修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鸿祥源运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 人陈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查到了更新后的信用报告,喜出望外。这家曾因异地运输违规被处罚的企 业,在通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跨区域联动机制下,不到一周就完成了信用修复。 "像我们从事运输工作的,在外地跑得多,有时出现一些违规的情况影响了企业信用,如果都到外地处 理的话,费时费力又费钱 ...
“个人破产”信用修复带了个好头
经济日报· 2025-04-11 22:12
文章核心观点 建立个人破产保护制度能重塑全社会对“失败”的包容度,是法治时代对良法善治的有益探索,推动经营主体转型,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市场氛围,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同频共振 [1][2][3][4] 个人破产保护制度案例 -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发出江苏首张“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农贸市场小摊主卫云培成为当地首个受益者,其因“发包”老板“失踪”资金链断裂欠下30多万外债,用7年偿还欠款后信用得以修复 [1] - 深圳自2021年个人破产保护条例实施以来,近千宗案件实现债务豁免,七成多债务人通过信用修复回归正常生产生活 [1] - 4月初,厦门市就《厦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成为继深圳之后全国第二个推进建立该制度的城市 [1] 个人破产保护制度本质及适用条件 - 本质是对市场经济中“责任伦理”的重构,不是纵容“老赖”逃废债务,也不是让失信被执行人终身笼罩在债务阴影下 [2] - 只有符合“诚实而不幸”原则的债务人,即遭受不幸但仍然诚实的债务人,才适用该制度 [2] 个人破产保护制度现状 - 处于地方试点阶段,全国超30个地方法院受理个人破产案件,累计免除债务金额超13亿元 [2] 个人破产保护制度价值 - 推动经营主体从“债务终身制”向“风险有限责任制”转型,化解个案债务危机,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市场氛围 [2] - 让债务人受到失信惩戒的同时获得重新创造财富的机会,保护债权人权益,避免两败俱伤 [3] - 与国家层面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频共振,为“恶意失信”与“非自愿失信”提供制度边界,让债务人“信用重生”成为法治框架下的权利复位 [3] - 激活经济毛细血管,深圳个人破产申请者中43%为小微企业主,“二次创业”成功率较普通群体高出近三成 [4]
美国制造业PMI重回萎缩,比亚迪营收首超特斯拉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3-25 15:42
美国3月PMI数据 - 美国3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9.8,跌破荣枯线,低于预期的51.8,2月前值为52.7 [1] - 3月服务业PMI初值54.3,高于预期的51,综合PMI初值53.5,高于预期的51.3 [1] - 材料成本指标升至2023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制造商价格指数增速为2022年8月以来最快 [1] - 2月制造业PMI强劲表现昙花一现,3月因关税压力传导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1] - 消费者支出意愿下降,零售商对未来消费市场预期悲观 [1] 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实现"统一入口、异地修复" [3] - 平台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等违法失信信息查询和修复服务 [3] - 小微企业因资金链脆弱、管理粗放更易出现失信问题,融资渠道受阻形成恶性循环 [3] - 此前信用修复流程繁琐标准不一,统一平台降低企业修复成本 [4] 比亚迪2024年业绩 - 2024年营收7771亿元(约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首次超过特斯拉(977亿美元) [5] - 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长34%,全球销量427.2万辆,同比增长41% [5] - 纯电汽车销量176万辆,略低于特斯拉的179万辆,预计2025年销量500-600万辆 [5] - 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势,智驾技术投入增加但未提高车价 [6] - 海外建厂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利润增长面临智驾平权压力 [6] AI数据中心建设泡沫 - 蔡崇信指出AI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苗头,美国科技企业投资公告存在重复 [7] - 微软计划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Meta计划超2000亿美元,OpenAI联合软银投入1000亿美元 [7] - AI技术发展与实际应用不匹配,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8] 现代汽车在美投资 - 现代汽车宣布在美投资210亿美元,包括新建58亿美元钢铁厂和扩大汽车产能至120万辆 [9] - 投资60亿美元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AI等领域合作 [9] - 投资背景与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有关,韩国是潜在高顺差目标 [10] QQ短视频业务调整 - QQ宣布自2025年4月2日起停止短视频业务,过往作品自动保存至QQ空间 [11] - 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5.24亿,同比下降5%,功能臃肿导致"瘦身"计划推进 [11] - 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与抖音、快手及微信视频号竞争 [12] 小米配售融资 - 小米拟配售8亿股筹资约425亿港元,配售价较收盘价折让4.2%-7.4% [13] - 资金用于业务扩张、研发投入及一般公司用途,2024年末现金储备337亿元 [13] - 新能源车产能扩张和AI手机功能研发需庞大资金支持 [14] 周二A股市场表现 - 沪指跌0.00%报3369.98点,深成指跌0.43%,创指跌0.33%,成交额1.26万亿 [15][16] - 可控核聚变、化工板块活跃,算力、AI语料等板块调整 [15][16] - 市场进入风格调整期,基本面逻辑受重视,活跃资金观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