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服务

搜索文档
黑龙江齐齐哈尔创新信用修复机制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7 22:27
信用修复举措创新 - 推出7项信用修复举措,包括承诺容缺、即申即办、核查后置、无感修复、免申即享、两书同达和后续监管机制 [1][2][3] - 实施"承诺容缺"机制,将营业执照信息、变更记录、年报公示信息等纳入材料容缺清单,符合条件的可先行修复 [1] - 推行"即申即办"服务,经营主体可通过线上系统或线下窗口提交申请,未发现明显问题的即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2] 服务流程优化 - 调整传统流程为"先修复、后核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先行修复,后续开展跟踪核查与合规指导 [2] - 推出"无感修复"功能,对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满且无在诉在查情形的经营主体,系统自动触发修复程序 [2] - 实施"免申即享"政策,首次因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可免申即享信用修复 [2] 监管与服务创新 - 创新"两书同达"制度,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一次性告知修复条件、流程及渠道 [3] - 完善后续监管机制,对承诺不实等情况视情节撤销修复决定、恢复之前状态并限制再次适用信用修复条件 [3] - 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受理信用修复申请,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用修复渠道 [1][2]
今年已有2.8万户经营主体网上完成信用修复
辽宁日报· 2025-08-10 01:57
信用修复政策实施 - 大连某银行分行完成信用修复 消除了此前因价格问题被处罚导致的不良影响 银行负责人表示修复的不仅是信用记录 更是发展信心 [1] - 该银行半年前因价格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信用留下"污点" 影响后续评级和业务拓展 [1] - 市场监管部门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 还送上《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守法诚信经营劝诫书》 指导企业提前准备信用修复材料 [1] 信用修复服务创新 - 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两书同达"的"早提醒"服务 主动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及信用修复政策和途径 防止企业因不了解流程而陷入困境 [1] - 开发网上信用修复申办功能 增设提醒说明 提供咨询电话 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申请修复 申请人可全程跟踪办理过程和结果 [2] - 年初以来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已帮助2.8万余户经营主体通过网上申办完成信用修复 [2] 跨区域信用修复机制 - 改造电子营业执照登录方式 开发跨省信用修复数据传输接口 实现与全国统一平台的技术对接 支持外省经营主体网上申请 [2] - 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共享各部门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结果 同步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 [3] - 实现信用修复结果跨部门互认 避免经营主体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和重复申请 [3]
炼就“火眼金睛” 识破骗局远离“坑钱术”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9
近年来,一些非法金融中介在市场上悄然活跃,打着"代办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延期还款""债务 减免""征信修复""代理理赔"等名义招摇撞骗。这些不法分子以虚假宣传为手段,怂恿或诱导消费者委 托其办理相关业务,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同时,还收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充满诱惑的"专业服务",实则暗藏诸多风险隐患,不少原本就处于财务困境的消费者因此陷入更深 的困境,这些非法金融中介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打击非法金融中介,已经成为维护 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紧迫任务。 6月1日起,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 动,并于6月15日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集中宣传日活动。近期,深圳、天津、江西、青海等多地金融 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防范不法中介,守护资金安全,保护自身权益。 警惕四种常见骗局 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首先要炼就一双识别非法金融中介的"火眼金睛"。《金融时报》记者根据近 期各地金融监管局发布的风险提示总结了四种常见骗局。 一是贷款中介骗局。当前,非法贷款中介往往使用电话、短信和社交平台开展不法活动,将自己包 装为专业人士,以"低 ...
山西推出10条举措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5 00:54
围绕提升服务新效能,《通知》提出4条举措,包括方便企业办事,增设线上渠道;减少申请材料,强 化内部协同;压缩办理时限,精简核查流程;引导企业合规,精准提醒服务。经营主体可通过国家企业 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门户网站、山西政务服务平台网 站的"信用修复"专区提交修复申请,最大限度便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可查询或确认 的信息,不再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整改报告书、培训记录等不再作为必须提供的材料。移出经营异 常名录压缩至4个工作日办结,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和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压缩至7个工作日办结。 在违法失信主体满足信用修复时限时,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公告、发送短 信等方式,精准推送修复提醒信息。 围绕构建修复新生态,《通知》提出3条举措,包括企业"一键申请",实现跨省修复;推动结果互认, 建立共享机制;探索修复试点,释放改革红利。依托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与跨省数据传输通 道,经营主体可"一键获取"自身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及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违法失信信息,并"一 键申请"信用修复,实现异地提交申请、异地办结修复。市场监管部 ...
信用价值重构下企业信用修复研究
金融时报· 2025-08-04 02:46
信用修复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制度性安排帮助失信主体纠正行为、 重塑信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信用修复能够通过强化制度效能、激活配置效率、培育 诚信文化等途径推动信用生态从"被动约束"向"主动修复"转型,为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共 建"的现代化信用治理体系提供核心支撑。但面对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制度规则碎片化、技术赋能 不均、第三方机构参与不足等现象,还需通过立法统一制度、协同破除壁垒、技术驱动效率、多元激活 生态的方式,实现全周期信用修复链条的构建,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我国企业信用修复的现状与成效 (一)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地方政策举措遍地开花。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框架下,我国信用修 复制度已形成"中央统筹、地方探索、政府主导"的制度架构。2014年出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 要(2014—2020年)》是中国首个关于社会信用的顶层设计文件,引领了2014年到2021年中国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没有针对信用修复设置具体制度性安排。直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才就探索 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发布了正式指导意见。2020 ...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信用修复服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1 22:31
针对上述经营异常商家,市场监管总局引导相关电商平台采取站内信、邮件等形式,点对点发送提示信 息,提醒失信商家及时修复受损信用。同时,鼓励电商平台在门户网站首页增加信用修复通道,提供信 用修复指南,引导商家开展信用修复。(记者史玉成)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数据共享试点,向部分电商平台试点开放信用修复数据查询比对,累计提供数据比对 45.01亿条次,排查平台商家近1000万户,协助发现平台内列入经营异常商家名录167万户。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采取多种形式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信用修复服务,推动平台商家提 升信用水平、恢复发展活力,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局推进全省创新开展信用修复“跨城通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22:52
信用修复跨区域协作机制 - 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局印发通知推动信用跨区域互认创新探索 指导各市地推行属地协助办理模式 简化信用修复流程 降低信用修复成本 [1] - 哈尔滨 天津 石家庄 杭州四城签订备忘录 实施行政处罚信息跨省域四城通办 建立跨区域信用修复协作机制 包括信息共享 合作会商等方面 [1][2] - 佳木斯 伊春等七城签署协作机制 构建省域内七城通办 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 实现交通运输等失信多发领域跨区域信用修复 [2] 信用修复具体措施 - 每城设立专职信用管家 全程对接云端协同 定期推送行政处罚信息 核实经营主体履行处罚情况 提供证明材料 完成信用修复闭环 [2] - 对于无法提交修复材料的经营主体 只需向被处罚地营商环境部门申请 由该部门协调处罚机关进行信息核实和材料调取 实现不出门办理 [3] - 全省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2468条 [3] 未来工作方向 - 省营商环境局将持续推动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 压实信用修复办理责任 [3] - 全面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 确保经营主体第一时间知晓信用修复政策 [3] - 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 协同共享 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
“三减一增+双通道”让信用修复无障碍
齐鲁晚报· 2025-07-03 21:09
信用修复改革方案 - 商河县市场监管局推出"三减一增+双通道"信用修复快办模式,聚焦企业信用修复难点堵点,提供高效便捷解决方案 [1] 三减措施 - 材料精简:信用修复申请材料从5份减至2份(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累计减少书面材料360余份 [2] - 流程优化:将"先实地核查后移出"改为"先移出后核查",企业提交承诺即可恢复信用状态 [3] - 时效提升: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当日办结,实现"即来即办" [3] 一增服务 - 容缺受理:允许材料不全的企业通过书面承诺先办理修复,后续补交材料 [4] - 就近办理:企业可在经营住所就近的市场监管所办理业务,降低办事成本 [4] 双通道机制 - 线上通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实现24小时"一网通办",支持进度查询 [5] - 线下通道:街镇市场监管所设立服务窗口,提供面对面指导和个性化建议 [5][6] - 双线并行:线上线下自由选择,消除时空障碍 [6] 实施成效 - 已为120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覆盖未年报、地址失联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 [6] - 模式将持续深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6]
桐庐市场监管局“年报三乐章”:奏响企业信用与发展新旋律
江南时报· 2025-06-23 15:20
年报工作的重要性 - 年报是企业向社会公示经营状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维护企业信誉和健康发展 [1] - 及时准确报送年报可避免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降低经营风险 [1] - 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年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企业经营近况,提供精准服务 [1] 新设企业年报服务措施 - 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提升新设企业年报意识 [1] - 制作方言版年报宣传短视频和微信群推送操作指南 [1] - 针对常见年报诈骗话术制作防骗指南,线下"一对一"开展填报服务 [1] - 已为1013家新注册企业提供定向指导,确保报送工作规范有序 [1] 重点企业年报管理 - 针对往年逾期未报、行业风险较高的企业建立动态管理清单,专人跟踪 [1] - 通过系统筛查、实地走访对8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日提醒、周跟进" [1] - 重点企业年报率已达88%,有效降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风险 [1] 异常企业信用修复 - 通过电话核查、实地走访确认企业实际经营状态 [2] - 对正常经营但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指导信用修复 [2] - 对经营规范、信用风险较低的企业合理减少检查频次 [2] - 已帮助10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深化年报服务工作,通过视频宣传、现场答疑提升经营主体对年报政策的知晓率 [2] - 做好信用监管、信用评定及信用修复工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2]
湖北荆门:信用“极简修复”模式 为市场主体卸下包袱注入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14:24
信用修复创新服务 - 荆门市推行信用"极简修复"服务,477户市场主体"零跑腿"完成信用修复,624条异常信息清零 [1] - 传统信用修复流程需多次往返窗口、提交大量材料,新服务实现"无感修复",企业无需提交申请、填写表格或准备材料 [2] - 自2月19日起,行政处罚机关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提交修复申请,企业只需提出需求 [2] 服务机制优化 - 荆门市实施"三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 [3] - 已累计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900余份,帮助企业明确整改方向和修复路径 [3] - 企业表示"三书"机制保障了失信主体的知情权,消除了迷茫感 [3] 政策宣传与指引 - 编制《荆门市市场监管信用修复操作指南》,详细列明法定条件、材料、流程及标准模板 [4] - 通过微信公众号、入企宣讲等方式开展宣传,组织5场宣讲活动,发放3000余份指南 [4] - 企业信用修复政策知晓率提升50%以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