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规模效益双优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稳健经营护航区域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9:32
2025年上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交出一份稳健的半年答卷。继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后,全行继续保持 稳健发展势头,各项经营指标均超序时进度完成。截至6月末,全行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达到 3057.3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65.38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呈现稳健增长态 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行经营效益实现大幅提升,上半年营收超27亿元,拨备前利润超20亿元,净 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18.43%。 在保持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全行在重点领域精准布局,支农支小工作成效显著,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 活力与强劲的增长动能。这样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韧性和 经营智慧,通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深耕区域市场、强化风险管控,全行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的协 调发展,为下半年各项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负债结构优化,加大贷款精准投 放力度,积极落实资本新规要求,提高资本管理水平,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截至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3057.36亿元,较上年末增 ...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9 05:36
京津冀铁路发展现状 - 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达10386.92公里 其中高铁里程2787.64公里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1][5] - 雄忻高铁、雄商高铁、津潍高铁等在建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区域通达性 [1][4] - 京唐城际城市副中心至燕郊段预计2024年底开通运营 新增营业里程约8公里 [1][5] 铁路网络布局 - 形成京津、京雄(石)、京唐、津雄四轴 衔接太原等八个方向的"四轴八放射"铁路网布局 [4] - 高铁已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京雄津保"0.5-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5] - 城际铁路包括京唐城际燕郊至唐山段、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等 石雄城际2024年12月开工 [4][5] 基础设施数据增长 - 铁路营业里程较"十三五"末增长702.55公里至10386.92公里 增幅7.3% [5] - 高速铁路里程增长499.02公里至2787.64公里 增幅达21.8% [5] - 北京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395.14公里 较"十三五"末增长153.14公里 增幅12.3% [5] 客运服务优化 - 北京南站暑运期间常态化开放四个快速进站厅 为20分钟内发车旅客节省10分钟通行时间 [1][3] - 1-3号快速进站厅服务京沪高铁 4号厅服务京津城际 [3] - 暑运以来北京南站京津城际发送旅客超300万人次 [3] 市域铁路发展 - 通过改造京通、京广等既有线路开行S2线、城市副中心线等市郊列车 [5] - 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 统筹国铁与城市通勤需求 [5] - 形成包含津蓟线等线路的"四网融合"首都轨道交通新格局 [5]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协同 增强平原新城承载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9 02:44
区域战略定位 - 大兴区定位为首都南部地区新国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沿阵地 是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1] - 需落实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聚焦开放改革示范 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和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1] - 需坚持高标准目标定位 建设国际一流的首都新国门 服务于大国首都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3] 重点区域规划 - 永定湾定位为平原新城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区域 位于大兴新城西部永定河畔 [2] - 需完善永定湾规划设计方案 优化教育医疗住房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 建设水清岸绿产城融合的花园城市标杆 [2] - 需促进永定湾与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丽泽金融商务区融合协同 形成空间互补和产业链错位发展格局 [2] 产业发展方向 - 聚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包括临空经济 生物医药 未来能源 商业航天 数字经济和农业科技 [3] - 需深化产业谋划布局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形成细分领域竞争优势 [3] - 需紧抓大兴国际机场发展机遇 深化两区建设 完善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 打造国际一流临空经济区 [3] 协同发展机制 - 需与河北廊坊加强对接协同 加快政策制度创新和试点落地 [3] - 需树立一家人思想 与经开区协同发展 发挥各自资源禀赋 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3] - 通过主动互动走访对接和开展改革试点 携手拓展发展空间并激发发展动能 形成首都南部地区发展合力 [3]
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盾构隧道全部贯通 北京城市副中心直通天津机场工程加速
北京商报· 2025-08-28 08:56
据悉,京滨城际铁路是连接北京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城际铁路 ,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一期工程宝坻至北 辰段,以及沿线国铁北京局宝坻站、宝坻南站、北辰站已于2022年12月开通运营,京滨城际铁路与京唐城际铁路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至宝坻段共线共站。二期 工程北辰至滨海新区段目前正在加速建设,设天津机场站和滨海西站两站。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可铁路直通天津机场站。 京滨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后,将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形成集铁路、民航、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天津机场站也将成为天津地区首个 实现航空与铁路之间无缝衔接和便捷换乘的高铁车站,为旅客提供更加综合、便捷、优质的出行服务。同时,线路也将与京唐铁路等线路连通,进一步完善 京津冀区域路网结构,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程靓)8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国铁北京局获悉,今日上午,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盾构隧道完成盾构掘进,实现顺利贯 通。这标志着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盾构隧道全部安全贯通。 ...
上半年京津冀GDP同比增长5.4%
北京青年报· 2025-08-28 01:46
区域经济表现 - 京津冀地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2] - 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5.1%和7.4% [2] - 北京和河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8%和10.6% [2] - 北京和天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为32.9%和16.4% 同比提高0.3和1.7个百分点 [2] - 服务业增加值4.1万亿元 同比增长5.5%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7.8亿元 同比增长0.7% [2] - 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4.1%、5.5%和6.5% [2] 产业协同与创新 - 天津来自京冀的产业项目到位金额990.4亿元 占全部产业项目到位金额近50% [3]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3]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推进20余个项目 9个项目完成签约 [3] -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与唐山高新区围绕9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3] - 唐山机器人共享工厂开放800台套高端设备 吸引京津研发团队入驻 [3] 新两翼建设进展 -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 [3] - 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 [3] - 金融岛一体化、雄安科创中心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3] - 数字服务产业基地等第四批主题楼宇授牌 [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三地铁路发送旅客量7649.3万人次 增长7.4% [4] - 环京通勤人员月均46万人 增长3.3% [4] - 津冀参保人员在北京就医直接结算839.8万人次 占京外医保结算人次的35.4% [4] - 京津冀医联体115家成员单位开展联合义诊活动 [4] - 河北引入300余所京津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办学 [4] - 京津9所高职院校在河北累计招生13000余人 [4] 居民收入 - 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4.7%和5.3% [5]
河北唐山高新区成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承载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23:39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达233家 [1] - 2024年1-6月机器人产业规模39亿元 同比增长20.3% [1] 产业集群与市场地位 - 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全国规模第一的焊接机器人产业链 国内市场占有率30% [2] - 特种机器人领域百川集团列车检修检测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 并出口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2]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消防机器人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 [2] - 产业集群涵盖集成算法企业鹰眼科技 机器视觉企业英莱机器人 传感器生产企业旭华智能科技等 [2] 应用场景与供需对接 - 累计开放110个典型应用场景 [3] - 低空智能巡检平台完成400余次试飞 [3] - 组织25场供需对接会 达成10余项企业合作订单 [3] - 实现二十二冶集团与松下焊机需求对接 鹰眼科技助力金石钻探数字化改造 佳定舒科技助浴机器人在养老机构应用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共享工厂建设方案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等政策 [4] - 设立3只总规模72亿元的专项基金 吸引2家优质企业落地 [4] - 推出"创制券"政策支持共享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 推行"北京大脑唐山转化"模式 [4] - 依托开诚智能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 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 [4] - 建成百川共享智造工厂承接165家企业订单 产值达1.35亿元 [5] - 形成中信重工开诚 陆凯 旭华智能 汇中仪表 亚特等共享工厂集群 [5]
天津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8亿元 同比增长4.33%
中证网· 2025-08-25 07: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8亿元,同比增长4.33% [1] - 同期实现净利润5.03亿元 [1] - 货物吞吐量达2.29亿吨,同比增长0.44%,完成年度计划4.56亿吨的50.22% [1] - 集装箱吞吐量1060.40万TEU,同比增长1.58%,完成年度计划2077万TEU的51.05%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为综合性港口运营商,涵盖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及制品等多类泊位 [1] - 主营业务包括装卸、销售、物流及港口综合配套服务 [1] - 全港70%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地区 [2] 行业地位 - 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 [2] - 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 [2] - 外贸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 [2] - 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47条,辐射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52%) [2] 战略发展 - 通过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能 [1] - 深化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1][2] -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2] - 强化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地位 [2]
滨海新区发布协同发展成绩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4 14:4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 -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278个 总投资2734亿元 [1] - 引进北京在津新建机构1484家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总部及5家子公司落地 [1] -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6000家 北京来源重大项目投资额超2500亿元 [1] 区域创新协同机制 - 7家单位加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体系 12家单位列入概念验证平台清单 [2] - 形成"北京研发、滨海转化"创新协同模式 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晋级国家队 [2] - 合成生物 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引领区域合作 中石化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投入运营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津潍高铁 京滨城际 兴港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津石高速 塘承高速竣工通车 [2] - 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 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航空口岸实现7×24小时免预约通关 [2] - 1108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2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冀鲁地区检验互认 [2]
22号线河北段完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07:14
项目进度 -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区间主体结构工程累计完成70% [1] - 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累计完成80% [1]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全部结束 [1] 工程概况 - 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 [1] - 16标段全长约30公里 [1] - 桥梁工程约8公里 [1] 技术挑战与创新 - 施工环境复杂且技术难度大 [1] - 采用智能监测及灌注桩监测装置 [1] - 通过旋挖扩底钻具改良提高施工质量 [1] 战略意义 - 实现廊坊北三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钟通达 [2] - 到北京CBD最短时间约为32分钟 [2] - 串联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燕郊等重点功能区 [1][2]
天津港: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1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3%至61.7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33%至5.03亿元,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2] - 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集装箱吞吐量达1060.4万TEU(+1.58%),货物吞吐量完成年度计划的50.22%[5] - 公司持续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大宗货类清洁运输比例超80%,并上线自主可控的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1.78亿元(+4.33%),营业成本44.59亿元(+6.42%),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3] - 归母净利润5.03亿元(-18.33%),扣非归母净利润5.3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3141.67万元[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4亿元(-11.25%),投资活动现金流由负转正至29.20万元[13]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19.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7%(下降0.69个百分点)[2] 经营数据 - 集装箱吞吐量1060.40万TEU(+1.58%),完成年度计划51.05%[5] - 货物吞吐量2.29亿吨,完成年度计划50.22%[5] - 航线总数保持147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4][5] 战略举措 - 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大宗货类清洁运输比例超80%,散杂货单位协议车队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100%[8] - 智慧港口突破:自动化场桥投入生产,集装箱大型设备自动化改造比例持续提升[8] - 市场拓展:举办客户座谈会,开发新客户新货源,多项业务量显著增长[7] 行业地位 - 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集装箱吞吐量第6位,外贸吞吐量第6位[5] - 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52%的国土面积[12] - 70%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地区[12] 公司治理 - 完成监事会改革与《公司章程》修订,董事会运作依法合规[10] - Wind ESG评级提升至AA,披露150余项绩效指标[10] - 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股东回报天马奖"[10] 关联交易 - 与控股股东天津港集团发生多笔关联交易,包括购买水电、接受劳务等,总额86.59亿元[18][19] - 在关联财务公司存款51.14亿元,贷款24.09亿元,存贷款利率均参照商业银行标准[20]